防黴劑

防黴劑

防止微生物引起發黴的藥劑
防黴劑是能防止微生物引起發黴的藥劑。[1]用于塑料、橡膠、紡織品、油漆和絕緣材料等。防黴劑的效果并非一成不變,它受許多因素影響。防黴劑對黴菌的殺滅作用,是通過其孢子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内,消滅孢子或阻止其發芽以達到防止黴菌生長的目的。OBPA就是主要的防黴抗菌有效成份,早在二次大戰前就已研發,抑菌能力非常強,但因使用劑量非常低,分散不易故應用不廣,沒有大量的商業化使用,所以世界上也幾乎沒有生産廠商。飼料中水份包括飼料成份中的水份,加工過程添加的水份和存貯環境中的水份。
  • 中文名:防黴劑
  • 外文名:mildew-proof agent;mo(u)ld inhibitor;fungicide;antiseptic germicide
  • 别名:
  • 無毒長效:無異味
  • 拼音:fangmeiji

讀音

拼音:fangmeiji

英文名稱:mildew-proofagent;mo(u)ldinhibitor;fungicide;antisepticgermicide

特點

1、廣譜抗菌:本産品對真菌、細菌、黴菌及酶菌都有很好的滅殺和抑制能力。

2、無毒長效:無異味,對氧化、還原劑穩定。

3、相溶性好:不破壞基體的乳化效果

4、PH範圍廣:在2.0~12.0範圍内都可以使用,用量低,無局限性。

5、産品分散均勻,VOC含量低,熱穩定;

6、不燃燒,易于運輸,使用方便。

作用機理

導緻聚合物材料受黴菌侵蝕的主要原因是其體系内添加的各種助劑。因此,減少那些已知易受黴菌侵蝕的助劑數量,或加入防黴劑都是增強材料抗菌能力的有效手段。防黴劑對黴菌的殺滅作用,是通過其孢子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内,消滅孢子或阻止其發芽以達到防止黴菌生長的目的。防黴劑在黴菌孢子細胞内的毒殺作用有如以下幾種方式:

(1)抑制酵素系統的活性。因為酵素系統與黴菌孢子的細胞内的各種代謝作用有密切的關系。

(2)破壞能量釋放體系。

(3)和酵素的—NH2和—SH反應,從而抑制酵素的機能(如有機汞化物,有機砷及醌類)。

(4)過分地促進磷酸氧化-還原體系,從而破壞細胞的機能。

(5)抑制細胞發芽時所進行的核糖核酸(RNA)合成,從而阻止其孢子發芽。

(6)抑制電子傳遞體系或轉氨酶體系。

說明

能防止微生物引起發黴的藥劑。有酚類(如苯酚)、氯酚類(如五氯酚)、有機汞鹽(如油酸苯基汞)、有機銅鹽(如8-羟基喹啉銅)、有機錫鹽(如氯化三乙或三丁基錫等),及無機鹽硫酸銅、氯化汞、氟化鈉等。用于塑料、橡膠、紡織品、油漆和絕緣材料等。

防黴劑分類化妝品防黴劑洗滌用品防黴劑紙張防黴劑

廣譜殺菌劑,對細菌、真菌、藻類具有很強的抑制、殺滅作用。主要适用于化妝品、洗滌用品、啫喱水、膏霜、液體肥皂及濕紙巾等日用的防腐防黴。

外觀理化指标:外觀無色至琥珀色清亮液體PH值2~4密度(20攝氏度),克/立方厘米

1.160~1.190折光率1.3700~1.3860含量(%)-99≥10-99B≥3

防腐防黴效果:小鼠急性經口LD50(g/Kg)>5.00

家兔急性皮膚刺激試驗(原液)

輕刺激性

OBPA防黴劑

中文名稱:10,10’-氧代雙吩惡砒英文名稱:10,10'oxybis-phenoxarsine國際通用簡稱:OBPACA登記号:58-36-6分子式:C24H16O3As2産品性狀:OBPA系含砷有機化合物,為白色結晶體,不溶于水,在一般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也不大,可溶于甲醇、氯仿、苯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等。熔點:180~184℃,比重1.40~1.42,熱分解溫度300~380℃。可穩定的存在于弱酸或弱堿中,對紫外光敏感,密閉保存。

産品規格:OBPA含量≥99%CPA含量≤0.1%DPE含量≤0.2%PAA含量≤0.3%其它雜質<0.1%揮發物含量≤0.2%産品用途:OBPA是一種新型的工業防黴劑,可同時防黴、抗菌、抗藻類,是工業領域最有效的抗菌劑之一。可添加到PVC制品、塑料制品、PVC地闆材料、牆面塗料、油漆、油墨、紙張等,比其他無機或有機系僅能抗菌或僅能防黴之效果更為優異。

OBPA就是主要的防黴抗菌有效成份,早在二次大戰前就已研發,抑菌能力非常強,但因使用劑量非常低,分散不易故應用不廣,沒有大量的商業化使用,所以世界上也幾乎沒有生産廠商。

而後來是因為要解決塑料制品因黴菌及細菌所産生的問題,專利研發出OBPA分散并結合于塑料的技術,很低的劑量被結合在樹脂中無法滲出,最後再微量添加于加工成型品内,毒性總量低于其它種類抗菌劑,甚至可能僅等于聚合物本身,口服毒性小鼠LD50>20gms/kg,因此被大量應用于塑料加工産品至今已逾三十年。但限于研發廠商很少和涉及專利問題,OBPA塑料防黴劑市場長久以來都是被寡占的。

影響因素

防黴劑的效果并非一成不變,它受許多因素影響。

1.微生物學因素

不同防黴劑抑真菌作用最适的pH範圍不同,如苯甲酸在pH值2.5-4.0範圍最适,pH值在5.5以上時對很多黴菌無作用。山酸可以在pH值5-6以下使用,丙酸的最适pH值在5.0以下。飼料中黴菌種類及污染程度常常變化不定,有時還有黴菌的抗性發育,這都影響防黴效果。但一般認為短期貯藏幹飼料時,微生物因素似乎沒有理化因素的影響那麼大。

2.理化因素

①飼料含水量:水份是決定飼料中黴菌能否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飼料水份達17-18%時是真菌繁殖産毒的最适條件。大多數黴菌的發芽要求75%左右的相對濕度,在80-100%時生長迅速。飼料中水份包括飼料成份中的水份,加工過程添加的水份和存貯環境中的水份。

細菌、酵母等必須存在遊離水時才能生長,真菌的生長卻取決于可用水,即使在缺乏遊離水時尚能生長。飼料水份對防黴劑效果影響較為複雜,對于水份不同的飼料,劑量亦相應提高。

②溫度:各項真菌繁殖最适宜的溫度為25-30℃,但毛黴、根黴、黑曲黴、煙曲黴繁殖的适宜溫度為25-40℃。因此在不同溫度時,使用不同用量的防黴劑。

③飼料成份:飼料中的碳酸鈣(石粉)和蛋白質飼料(大豆粉、魚粉等)能起中和酸的作用,使防黴劑的效果下降,故此種飼料宜添加較多比例的防黴劑。飼料脂肪能提高有機酸的穿透和分布而增進抑真菌作用。

④飼料劑型:飼料蒸汽加壓制粒可部分地殺滅飼料微生物并減少細菌和黴菌數,制粒過程中飼料受熱越高,效果越好。但當顆粒料再受潮就會加速黴菌(未被殺滅的黴菌)繁殖并導緻飼料黴爛,其速度比粉料更快,因為制粒過程中由于高壓高溫高濕形成澱粉糊化而更易于黴菌消化,故在顆粒飼料中加入飼料便顯得很重要。

研究表明,對于粉料的抑菌作用,以丙酸優于丙酸鈣,但對濕顆粒飼料則反之,這可能由于蒸汽處理對揮發性丙酸有不利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