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體

上官體

以個人命名的詩歌風格稱号
“上官體”,是唐代詩歌史上第一個以個人命名的詩歌風格稱号。指唐高宗龍朔年間以上官儀為代表的宮廷詩風。題材以奉和、應制、詠物為主,内容空泛,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上官體的“绮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隋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朝左翊衛大将軍宇文化及在揚州發動叛亂,弑殺隋炀帝,上官儀父親江都宮副監上官弘被宇文化及黨羽陳稜所殺。上官儀歸納了六朝以後詩歌的對偶方法,提出六對、八對之說,以音義以對稱效果來區分偶句形式,已從一般的詞性字音研究,擴展到聯句的整體意象的配置。
  • 中文名:上官體
  • 拼音:
  • 繁體:
  • 部首:
  • 字碼:
  • 五筆:
  • 倉颉:
  • 鄭碼: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文學屬性:詩體
  • 代表人物:上官儀
  • 代表作品:《早春桂林殿應制》等
  • 總體風格:绮錯婉媚

詩人簡介

上官儀(約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遊韶,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唐代宰相,著名詩人、政治家。

隋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朝左翊衛大将軍宇文化及在揚州發動叛亂,弑殺隋炀帝,上官儀父親江都宮副監上官弘被宇文化及黨羽陳稜所殺。上官儀年幼,藏匿幸免。貞觀初年,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官至宰相。因唐高宗不滿武後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後,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诏。武後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後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産被抄沒,兒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唐中宗即位後,因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淩煙閣,追封為楚國公。因長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宮體詩影響,“文并绮豔”。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為應制奉命之作,歌功頌德,粉飾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詞藻華麗,绮錯婉媚。因其位顯,時人多仿效,世稱上官體。

文學特點

上官儀在貞觀年間所作的應制詩,就以屬對工切和寫景清麗婉轉而顯得很突出。如《早春桂林殿應制》中的“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一聯,即體現出詩人的傑出寫景技巧和善于營構明秀靈動的詩境的能力。再如《奉和山夜臨秋》:

殿帳清炎氣,辇道含秋陰。凄風移漢築,流水入虞琴。雲飛送斷雁,月上淨疏林。滴瀝露枝響,空蒙煙壑深。

此詩雖為奉和之作,但詩人有意擺脫從類書掇拾辭藻的陳規舊習,注重對景物的細緻體察,自鑄新詞以狀物色。通過物色的動态變化,寫出情思的婉轉,從而構成情隐于内而秀發于外的詩境。這種筆法精細而秀逸渾成的詩作,把五言詩的體物寫景技巧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成為人們模仿取法的一種新的詩體。《舊唐書》本傳說:上官儀“工五言,好以绮錯婉媚為本,儀既貴顯,故當時頗有學其體者,時人謂之上官體。”

上官體的“绮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上官儀提出的“六對”、“八對”之說,以音義的對稱效果來區分偶句形式,已從一般的詞性字音研究,擴展到聯句的整體意象的配置。在他的作品裡,有不少通過精妙對法來寫景傳神的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應制》:“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緣情體物,密附婉轉而绮錯成文。音響清越,韻度飄揚,有天然媚美之緻,體現了一種較為健康開朗的創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氣度,成為代表當時宮廷詩人創作最高水平的典型範式。

《舊唐書·上官儀傳》:“工于五言詩,好以绮錯婉媚為本。儀既顯貴,故當時多有學其體者,時人謂為上官體。”上官體的“绮錯婉媚”具有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的傾向。上官儀歸納了六朝以後詩歌的對偶方法,提出六對、八對之說,以音義以對稱效果來區分偶句形式,已從一般的詞性字音研究,擴展到聯句的整體意象的配置。

“六對”一是正名對,如天地對日月;二是同類對,如花葉對草芽;三是連珠對,如蕭蕭對赫赫;四是雙聲對,如黃槐對綠柳;五是疊韻對,如彷徨對放曠;六是雙拟對,如春樹對秋池。“八對”也大抵類此。

意義影響

上官儀代表了當時宮廷詩人的形式主義傾向,對律詩的定型有促進作用。它為詩歌的趨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範式,正是齊梁以來新體詩過度到沈、宋律詩的一座橋梁。

在唐詩發展史上,它上承楊師道、李白藥和虞世南,又下開“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問。

上官儀對詩歌體制的創新,主要在體物圖貌的細膩、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純熟的技巧,沖淡了齊梁詩風的浮豔雕琢;但詩的題材内容還局限于宮廷文學應制詠物的範圍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傑之氣。由于宮廷詩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滿,生活接觸面也比較狹窄,所以詩歌的變革隻能由處于社會中下層的一般士人來承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