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

任脈

奇經八脈之一
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1]與督、沖二脈皆起于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任脈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系,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本經腧穴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内髒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和可治療神志病。
  • 中文名:任脈
  • 别名:陰脈之海
  • 起穴:會陰
  • 止穴:承漿穴
  • 屬于:奇經八脈

概要

首載于《素問·骨空論》及《靈樞·五音五味》。以後《難經》進行了整理與修訂,并納入奇經八脈。晉代《針灸甲乙經》載入此經脈所轄腧穴。元代滑壽所著《十四經發揮》對此經脈循行分布載述較詳。明代李時珍集前人之論述,編成《奇經八脈考》,記載了此經脈的循行分布及病候。“任”與“妊”相通,諸陰脈皆交會于任脈,故任脈為“陰脈之海”。

正文

病候

任脈循行胸腹正中,于小腹部與足三陰交會,如脈氣失調,可發生前陰諸病,如疝氣、白帶、月經不調、不育、小便不利、遣尿、遺精、陰中痛等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列缺通任脈,其主治證有痔疾、便洩、痢疾、瘧疾、咳嗽、吐血、溺血、牙痛、咽腫、小便不利、胸脘腹部疼痛、噎嗝、産後中風,腰痛,死胎不下,臍腹寒冷,膈中寒,乳痛、血疾等。

功能

任脈的“任”字,有擔任、妊養的含義。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全身陰經脈氣有總攬、總任的作用。故有“總任諸陰”和“陰脈之海”的說法。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相交會。足三陰與任脈中極、關元,陰維與任脈交會于天突、廉泉,又沖脈與任脈交會于陰交。足三陰經脈上交于手三陰經脈,因此任脈聯系了所有陰經。

任脈起于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它所經過的石門穴,别名稱為“丹田”,為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系胞宮之所,又為“生氣之原”。

腧穴

會陰(沖、督脈會),曲骨(足厥陰會),中極(足三陰穴),關元(足三陰會),石門(丹田),氣海,陰交(沖脈會),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陰會),建裡,中脘(足陽明、手太陽、手少陽會),上脘(足陽明、手太陽會),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玑,天突(陰維會),廉泉(陰維會),承漿(足陽明會)。

交會穴

承泣(足陽明、陽跷)、地倉(足陽明)。此外,手太陰肺經絡穴列缺通于任脈。

臨床運用

主治病症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症及相應的内髒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如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症。病候表現任脈不通可表現為月經不調,經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遊走不定,睾丸脹痛,疝氣等症狀。任脈虛衰可表現為胎動不安,小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無力等症狀。病機分析任脈起于胞中,行于身前,沿正中線上行,對于陰經氣血具有調節作用,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阻滞不通則經閉;任脈不通,氣血失養則宮寒不孕,帶下色白;氣滞瘕聚則少腹積塊,脹滿疼痛,遊走不定;任脈不通,肝經氣滞,則睾丸脹痛,疝氣。“任主胞胎”能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維持妊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