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共同體

東盟共同體

東南亞國家聯盟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東盟共同體,即作為一個整體出現。東盟共同體簡而言之,即東盟國家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國際交流中,以維護盟國的權利和利益的實體組織,它由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安全共同體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三部分組成。2012年11月18日,柬埔寨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國務秘書高金洪在第21屆東盟峰會後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東盟領導人決定将2015年12月31日設定為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最後期限。[1]
  • 中文名:東盟共同體
  • 外文名:
  • 别名:
  • 成立時間:2015年12月31日
  • 組成: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安全共同體
  • 行政機構:首腦會議

建設曆程

早在1992年舉行的第四次首腦會議上,東盟就提出建立自由貿易區,力争通過推進貿易自由化提高區域合作水平。

東盟共同體平和經濟一體化建設,增強東盟的整體實力。随着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化,特别是經曆了1997年-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東盟國家普遍認識到,隻有在政治、經濟、安全、社會與文化等領域加強合作,建立區域自覺應對外部沖擊的多種機制,才能保證區域的安全、穩定與發展,建立一個類似于歐盟的“東盟共同體”的設想便應運而生。

2003年10月,第九屆東盟首腦會議發表了《東盟第二協約宣言》,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其三大支柱分别是“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這标志着東盟将由較為松散的以進行經濟合作為主體的地區聯盟轉變為關系更加密切的、一體化的區域性組織。

為進一步推進東盟一體化建設,2004年11月,第十屆東盟首腦會議通過了為期6年的《萬象行動綱領》,以及《東盟安全共同體行動綱領》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行動綱領》,并正式将制訂《東盟憲章》列為東盟的一個目标,為東盟共同體建設尋求法律保障。

2007年1月,第12屆東盟峰會簽署《宿務宣言》,決定提前于2015年實現三個共同體。

2007年11月,第13屆東盟首腦會議通過了《東盟憲章》,明确将建立東盟共同體的戰略目标寫入憲章。與此同時,會議還通過了《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這是東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也是一份指導性文件。2008年,東盟也逐步完成了政治安全共同體藍圖、社會文化共同體藍圖以及第二次東盟一體化行動計劃藍圖的起草工作。

2009年3月,第14屆東盟峰會發表《東盟共同體2009-2015年路線圖宣言》,簽署《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藍圖》和《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藍圖》,就如期在2015年實現東盟共同體提出了戰略構想、具體目标和行動計劃。

2012年11月18日,柬埔寨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國務秘書高金洪在第21屆東盟峰會後舉行的發布會上說,在當天召開的全體會議上,東盟十國領導人同意将在2015年底建立東盟共同體,201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屆時将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此外,與會領導人還通過了在柬埔寨建立東盟地區排雷行動中心的聯合聲明。

第21屆東盟峰會18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幕。本屆東盟峰會的主題是“東盟:一個共同體,共同的命運”。此後還将舉行東盟分别與中國(10+1)、東盟與中日韓(10+3)和東亞峰會等系列會議。

高金洪說,在當天下午舉行的東盟經濟顧問委員會會議上,與會者就在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如何提升東盟影響力進行了讨論。在此後的小範圍會議中,東盟國家領導人就南海問題、中東局勢、朝核問題等交換了意見。

柬埔寨是2012年東盟10國峰會的主席國,該國首相洪森在開幕式上呼籲要“找到能進一步加快東盟一體化建設進程的合适的解決辦法”,并說這是東盟的“首要任務”。洪森說:“要在2015年前實現東盟一體化目标,我們現在僅有兩年多的時間,仍有不少艱巨的任務沒能完成。”他提到的重點領域包括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投資自由化、互聯互通、制度建設和行政管理改革。

當天,東盟國家領導人共同簽署了《東盟人權宣言》,以推動保護和解決地區人權問題。此外,與會領導人還啟動了旨在維護東盟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和平與和解機構”。

東盟高度重視增強自身的總體經濟實力,除了緻力建設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外,還在2002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上達成了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AEC)的共識,同意加緊在2015年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比原定時間提前5年(原定于2020年建成)。同時,由于泰國在所有東盟國家中的優越的中心地理位置、物流樞紐優勢、經商自由度、國際化程度,各國企業将泰國作為其進軍整個東盟區域的完美跳闆。

加盟國

截至2000年底,東盟會員國有文萊(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亞、老撾(1997年)、馬來西亞、緬甸(1997年)、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995年)10個國家,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12億,其觀察員國為巴布亞新幾内亞。

行政機構

1、首腦會議:自成立以來,東盟舉行了7次首腦會議,4次非正式首腦會議,就東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發展方向做出決策。2000年第四次非正式首腦會議決定取消正式非正式之分,每年召開一次首腦會議。

2、外長會議:是制定東盟基本政策的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東盟外長還定期舉行非正式會議(RETREAT)。

3、常務委員會:由當年主持外長會議的東道國外長任主席,其他成員國駐該國大使(或高級專員)任當然委員,不定期舉行會議,負責處理東盟日常事務和籌備召開外長會議,執行外長會議的決議,并有權代表東盟發表聲明。

4、經濟部長會議:是東盟經濟合作的決策機構,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每年不定期地召開一、二次會議。

5、其他部長會議:包括财政、農林、勞工、能源、旅遊等部長會議,不定期地在東盟各國輪流舉行,讨論相關領域的問題。

6、秘書處:東盟的行政總部,并負責協調各成員國國家秘書處,向部長會議和常務委員會負責。

7、專門委員會:包括9個由高級官員組成的委員會,即:工業、礦業和能源委員會,貿易和旅遊委員會,糧食、農業和林業委員會,内政和銀行委員會,交通運輸委員會,預算委員會,文化和宣傳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社會發展委員會。

8、民間和半官方機構:包括東盟議會聯盟、工商聯合會、石油理事會、新聞工作者聯合會、承運商理事會聯合會、船主協會聯合會、旅遊聯合會和博物館聯合會等。

優勢及挑戰

實際上,東盟各國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導緻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目标參差不齊,因此推動東盟各國發展至同一水平以實現同步成長将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如新加坡的國内生産總值是東盟各國平均經濟總值的14倍和是緬甸的87倍,印尼人口占東盟總人口的40%和是文萊的570倍。

不過,由10個國家組成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将使東盟未來擁有比其他地區性經濟體更為顯著的經濟優勢。今後5年,随着市場規模擴大、購買力增強和源自于東盟所簽訂的各種自由貿易協議的優惠權益,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東盟與貿易夥伴國尤其是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議(中國-東盟10+1)和東盟經濟共同體10+3或10+6的優惠,将吸引各國轉向更加重視東盟市場,特别是在投資方面,将有更多的生産基地遷移至東盟。

同時,此前跨國大型公司需在進行市場營銷的各個國家分别設立公司,但東盟經濟共同體建成後,則可依據業務性質将不同部門分設在不同國家,如将生産基地設在越南,将市場營銷部設在泰國,将财務會計部設在新加坡。

歐美和日本的跨國公司将向東盟出口銷售更多産品,利用東盟市場提高銷售和利潤,以彌補今後5年将趨向持續疲弱不振的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的銷售。為應對歐洲國家因存在巨額公共債務而今後将向公司和個人征收更多的稅金局勢,跨國公司也将加大對東盟投資。

在東盟各國經營的國營企業和跨國公司也可加大在東盟的投資,以便靈活地尋找原料供應和銷售産品的市場。勞動力市場的自由開放将使勞工能輕易地遷移到其他鄰近國家工作,既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又能減少各成員國缺乏勞工的問題。

可能出現的經濟後果

東盟經濟共同體計劃到2025年,将東南亞地區總的國内生産總值從現在2.5萬億美元的基礎上,提高7%,并新增1400萬個就業崗位。但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增長即使實現了,也很有可能出現分布不均的問題。中小規模企業很有可能遭到淘汰,或者在自由跨境投資規則下被兼并。“這個過程會有赢家和輸家,”東南亞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巴蜀達斯(Basu Das)說,“有的人群可以從中得利,有的則可能要被迫去學習新技能。”女性受到的影響會尤其大,因為共同體在跨境投資方面限制較少,這會導緻服裝廠引進更多自動化設備,而服裝廠的多數員工都是女性。

貧窮國家人口會湧入富裕國家

一些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有大量的流動人口。有的移民是法律工作者,他們填補了本地人不願意從事的職位空缺。另外還有相當多的偷渡移民,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剝削,或被販賣。在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初始階段,隻有八個專業的熟練勞工可以自由流動:醫生、護士、牙醫、工程師、測量師、旅遊從業人員、會計師和建築師。但各國之間的工作轉移并不容易。例如,馬來西亞規定,外籍專業人士必須在本領域有至少10年工作經驗,而且須得到一家本地公司的贊助。

本國法律會否因為東盟經濟共同體而改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盟經濟共同體是自上而下的,其議程由東盟秘書處推動。東盟經濟共同體對于違反規則的國家并沒有約束性承諾和懲罰性措施。這意味着,各個國家要讓自己本國的法律符合東盟共同體的條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敢肯定,在雅加達東盟秘書處工作的人一定堅信這一點,但他們沒能說服公衆和各國政府一道實現這一點。這就是現實。歐亞集團東南亞分析師安比卡阿胡加(Ambika Ahuja)說。

東南亞地區的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英語

東盟文件都是用英文撰寫的,英語确實正在成為東盟經濟共同體的通用語。但是,根據各國的地方法律,許多技術工人到國外務工時,仍然需要得到當地的語言考試認證。在那些把英語作為通用語的大型國際企業裡,精通英語的人士就可以享有很大優勢。當然,其他地區也可以選擇自己的區域性語言。對于很多泰國學生而言,普通話現在非常受歡迎,因為泰國旅遊業等領域的很多就業機會和商機都來自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