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胡氏

績溪胡氏

績溪胡氏文化
績溪在曆史上屬徽州府,這個縣雖然不大,卻出過不少名人,尤其以胡姓為多。如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學家胡仔、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代徽墨名家胡開文和紅頂商人胡雪岩、近現代著名學者胡鐵花和胡适等都出自績溪的胡氏家族。績溪縣是全國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這裡,胡姓被公認為是家族最大、人數最多的姓氏(約占全縣總人口的15%)。在安徽績溪一帶居留下來的胡氏族人,慢慢分成四個支脈,被稱為“績溪四胡”,即“龍川胡”、“金紫胡”、“遵義胡”和“明經胡”。[1]
  • 中文名:績溪胡氏
  • 外文名:Jixi hu's
  • 得姓方式:西周時期用“胡”來稱頌人長壽,妫滿因治國出色且長壽,死後被封“胡公”,史稱“胡公滿”。從此,胡公滿的後裔遂以“胡’’為姓。
  • 得姓始祖:胡公滿
  • 主要郡望:安定郡、淮陽郡、新蔡郡、洛陽郡、義陽郡、廬陵郡、弋陽郡、定城郡
  • 主要堂号:安定堂、三恪堂、淮陽堂、新蔡堂、洛陽堂、義陽堂、弋陽堂、定城堂、廬陵堂、澹安堂、績溪堂
  • 名稱:績溪胡氏
  • 讀音:Ji xi hu shi
  • 分布:安徽省績溪縣
  • 民族:漢族

龍川胡

龍川胡氏始祖胡焱作為散騎常侍兼中領軍,随晉元帝南下鎮守安徽歙州(後改為徽州),并于公元337年,娶了華陽鎮(今績溪縣城)的汪氏為妻。婚後不久,胡焱來到華陽鎮東部約10公裡的龍川遊玩,發現這裡“東聳龍峰,西峙鳳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登源河)蜿蜒而來”。胡焱覺得這裡山水清麗,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于是舉家遷到這裡,定居下來。古徽州建築講究“得水為上”,龍川依登源河而建,整個村子像一艘停靠在岸邊的大船。龍川胡氏人才輩出,是著名的“進士村”,這裡僅宋、明、清三個朝代就出了11位進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抗倭名将胡宗憲,以及都禦史巡撫遼東的胡宗明等。村内現保存有為胡富和胡宗憲建的奕世尚書坊,是徽派石的精品,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

金紫胡

在績溪縣城東街,有片胡姓住宅區,稱“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獲封金紫光祿大夫而得名。胡舜陟與抗金英雄嶽飛是好友。嶽飛當年在績溪曾拜訪過他,并有詩書往來。嶽飛因“莫須有”罪而下獄,胡舜陟上書為嶽飛鳴冤,兩次彈劾秦桧,最終也被秦桧所害。“金紫胡氏子孫十分注重詩書禮儀,到了清代,‘金紫胡’更是人才濟濟。”一位金紫胡嫡系後人,說起金紫胡氏,如數家珍。“我們金紫胡氏,一向崇尚禮學,它也是徽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金紫胡氏在清朝的三位名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被稱為“禮學三胡”。

遵義胡

“遵義胡”因住在績溪城内遵義坊而得名,是明代工部尚書胡松的後裔,所以又叫“尚書胡”。“遵義胡”的一世祖胡松,是個嫉惡如仇的人。24歲的他中進士,八年之後,官居禦史,負責大明王朝的反腐政務。不久被貶。後又晉升為工部尚書。他辦事依然保持以前剛正不阿的作風,得罪了權臣嚴嵩,多受排擠,最後不得不告病返鄉。返鄉後,胡松在績溪興修堤壩,消除水患,深受百姓愛戴。但自胡松之後,遵義胡氏子孫鮮有名人出現。

明經胡

“明經胡”又稱“李改胡”,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并将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後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晔,又将其9個兒子缢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将“皇子"棄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後胡昌翼參加科考,得明經科進士。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隐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