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

手術方法
移植是指将一個個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用手術或其他方法,導入自體或另一個個體的某一部分,以替代原已喪失功能的一門技術。根據導入移植物不同,分為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靈長類的“近親”們,并不是人類理想的器官移植供體。更優之選其實是——豬。[1]
  • 中文名:器官移植
  • 外文名:Organ transplantation
  • 專科分類:

病因

一般說來器官移植的适應證主要是所需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導緻該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不盡相同。

常見并發症

由于器官移植患者術前即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手術創傷大,術後需要常規應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術後早期容易發生感染性并發症和手術技術相關性并發症。近年來,随着手術技術和圍手術期治療水平的提高,術後早期并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已經顯著下降。

排斥反應是器官移植患者需要終生警惕的問題。臨床上常規應用免疫抑制藥物進行預防。術後早期是排斥反應的高發時間,常需聯合應用大劑量免疫抑制藥物進行預防,随着移植術後時間的延長,排斥反應的發生風險逐漸降低,可以逐步降低免疫抑制程度。依據移植物種類不同,移植術後的免疫抑制方案也存在較大差異,其中肝髒移植術後排斥反應的發生率較低、程度也較輕,因而術後應用的免疫抑制藥物劑量也最小。對于急性排斥反應,可以采取激素沖擊和增加免疫抑制藥物濃度等方法進行治療,而對于慢性排斥反應,尚缺乏有效的逆轉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

由于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物,器官移植受者容易罹患移植術後新發腫瘤、移植術後新發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症。移植術後患者需定期門診随訪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和治療上述并發症。

預後

不同器官移植預後不盡相同,肝移植及腎移植的患者預後相對較好。腎移植在器官移植中療效最顯著,患者存活率超過97%。肝移植術後1年生存率為80%~90%,5年生存率達到70%~80%,最長存活時間可達30多年。

科學

有人認為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靈長類動物是最合适的器官供體。實際上,靈長類的“近親”們,并不是人類理想的器官移植供體。更優之選其實是——豬。因為它們的器官大小與人類相仿,傳染疾病風險也較低,且具有數量相對更為充足等優勢。從“性能參數”上看,豬與人的體溫均為36℃至37℃,心髒大小、管道分布和動力輸出,甚至心率(人的心率為60至100次/分鐘,豬為55~60次/分鐘)都相類似。可預見的器官移植範圍包括角膜、皮膚、胰島、關節、肌腱、韌帶、腎髒、心髒、肝髒等多方面。

目前在醫學界,植入人體細胞的豬的心髒瓣膜已經用于患者治療,豬的韌帶肌腱移植也已經成熟,因此它們被認為是現階段異種器官移植的最佳選擇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