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脹

胃脹

胃部内壓力增高出現的飽脹壓迫感
胃脹,病名。脹病之一。主證脹滿、胃脘痛。《靈樞·脹論》:“胃脹者,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醫醇剩義·脹》:“胃為水谷之腑,職司出納。陰寒之氣上逆,水谷不能運行,故脹滿而胃痛,水谷之氣腐于胃中,故鼻聞焦臭,而妨食便難也。”治宜平胃祛寒,用溫中平胃散。在《靈樞·脹論》篇中,形象地描述了胃脹病的特點:“夫脹者,皆在于髒腑之外,排髒腑,擴胸脅,脹皮膚,故名曰脹。”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暫時儲存食物和消化食物。食物由胃進入小腸的過程稱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後5min就開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腸。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胃的排空主要取決于幽門兩側(胃内和十二指腸内)的壓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過程中引起胃運動,從而産生胃内壓。當胃内壓大于十二指腸内壓時,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腸内容物對胃運動的抑制則減慢胃的排空。在病理情況下,當胃、十二指腸存在炎症、反流、腫瘤或胃液、十二指腸液成分發生改變時,就會使胃的排空延緩,食物不斷對胃壁産生壓力;同時,食物在胃内過度發酵後産生大量氣體,使胃内壓力進一步增高,因而就出現了上腹部的飽脹、壓迫感,即胃脹[1],從中醫理論來講,胃脹的産生主要是由于各種病因影響到胃腑,使胃氣不能正常和降,氣機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
  • 中文名:胃脹
  • 外文名:Stomach distension
  • 别名: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胃痛,惡心
  • 就診科室:内科
  • 發病部位:胃部
  • 是否進入醫保:是
  • 多發群體:老年人

簡介

胃脹,病名。脹病之一。主證脹滿、胃脘痛。《靈樞·脹論》:“胃脹者,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醫醇剩義·脹》:“胃為水谷之腑,職司出納。陰寒之氣上逆,水谷不能運行,故脹滿而胃痛,水谷之氣腐于胃中,故鼻聞焦臭,而妨食便難也。”治宜平胃祛寒,用溫中平胃散。

在《靈樞·脹論》篇中,形象地描述了胃脹病的特點:“夫脹者,皆在于髒腑之外,排髒腑,擴胸脅,脹皮膚,故名曰脹。”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暫時儲存食物和消化食物。食物由胃進入小腸的過程稱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後5min就開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腸。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胃的排空主要取決于幽門兩側(胃内和十二指腸内)的壓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過程中引起胃運動,從而産生胃内壓。當胃内壓大于十二指腸内壓時,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腸内容物對胃運動的抑制則減慢胃的排空。在病理情況下,當胃、十二指腸存在炎症、反流、腫瘤或胃液、十二指腸液成分發生改變時,就會使胃的排空延緩,食物不斷對胃壁産生壓力;同時,食物在胃内過度發酵後産生大量氣體,使胃内壓力進一步增高,因而就出現了上腹部的飽脹、壓迫感,即胃脹。 從中醫理論來講,胃脹的産生主要是由于各種病因影響到胃腑,使胃氣不能正常和降,氣機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

病因

引起胃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憂 思 惱怒 生氣也會損傷胃。

2.飲食不衛生。有些病菌于腸道中會産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3.飲水量太少或纖維素食物進量太少造成便秘 脹氣。

4.生活作息不正常。還可能定時定量,造成腸道過于饑餓或過于飽食,導緻腸道動作異常,長期可以使胃腸負擔過重。

5.吃的太油膩,造成腸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于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内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6.吃的太快。會使咀嚼不到位,造成消化液和食物不能充分攪拌混合,因而不能進行充分的消化分解,對腸道造成傷害。

7.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生理功能就是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粘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腹瀉,減緩蠕動會造成腹脹。很多胃病可以引起胃脹,隻要治療好了引起胃脹的胃病,胃脹自然就消除了,而許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為同時伴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隻要治療好了胃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它胃病就會自然康複,胃病患者如果感覺不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狀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斷患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說明的是胃植物神經紊亂(即胃神經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儀器檢查不出,容易被很多醫生和患者忽視,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醫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醫生不知道從這方面用藥,而耽誤了病人,導緻久治不愈!

8.疾病引起:臨床上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等,這類患者常常是以胃脹為主,由于胃腸粘膜的損傷,常以胃脹、惡心、食欲不振等形式表現。

9、少數患者是由于胃部手術後損傷胃絡,耗傷氣血,胃失其職造成胃脹。

發病機制

1、胃腸道内氣體排出障礙。

2、胃腸道中氣體吸收障礙。正常情況下,腹腔内大部分氣體,經腸壁血管吸收後,由肺部呼吸排出體外。有些疾病,腸壁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影響腸腔内氣體吸收,從而引起腹脹。

3、吸入空氣。吃東西時因講話或飲食習慣不良吸入大量空氣,而引起腸脹氣。因某些原因,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所以腸腔内的氣體排不出體外,因而引起腹脹。

4、食物發酵。正常情況下,回腸下端和升結腸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裡,因某種原因停留時間過長,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酵,産生大量的氣體,引起腹脹。

預防

1.胃腸減壓:将一條胃管經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腸,再在管外邊接上一個抽吸降壓的裝置,通過這個裝置能把胃腸道裡的氣體和液體抽吸出來,減輕胃腸道的壓力,使胃腸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複功能。

2.經常通便:如果大便秘結,可将開塞露或甘油栓等藥液擠入直腸内,這樣可以排出大便和氣體,降低結腸内壓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門達乙狀結腸,使腸内的氣體排出體外。

3.如果用以上兩種方法都不奏效,且無腸梗阻證據,可選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藥物。新斯的明,可抑制膽堿酯酶,增強腸管蠕動,可促進排氣,用量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體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可提高肺通氣量,興奮腸道平滑肌,促進腸管蠕動,減輕腹脹,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體重,皮下注射。

4.避免食用産氣食品,如豆類和薯類等。

5.腹脹消失後,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劑。

6.禁食,靜脈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如果因血鉀濃度過低引起腹脹,可靜脈滴入氯化鉀。

中醫研究

胃脘痞脹(胃脘痞脹 是指患者多感胃脘部痞塞,胸膈滿悶,常發生胃腸充氣,有一種作飽、鼓脹或輕微疼痛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厭食等臨床症狀),往往是屬于胃氣一度失降,不需治療,待其胃氣自然順和即愈,如果反複發作,或頻繁脹氣,則應及時治療。本病的病因以及症狀多變,治療要求醫者 抓住患者主要症狀對症下藥,由于此病是一組以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臨床症候群,同時又是以病人的精神情緒變化而變化,其臨床症狀的表現往往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不易捉摸,這就要求醫者,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長,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要症狀,或主要症候群,不能被衆多的臨床症狀所迷惑。治療應以疏肝理氣,解郁安神,調和腸胃三大治療原則 根據本病的特點,疾病的發生發展,往往與患者的精神情緒十分密切,同時臨床表現的症狀,往往也是以肝氣郁結為主要表現,故疏肝理氣和解郁安神為其兩大治療原則,疏肝理氣可消除臨床所表現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才能有效地治愈此病。要盡可能地消除發病之原因 , 有些胃脹的患者,長期治療效果不夠理想,是有其根源的,有的是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對于這種情況,口說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作必要的現代科學儀器的檢查,必要時建議患者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這樣才能徹底打消患者的顧慮,臨床上不少患者由于長期懷疑自患癌症,久治不愈,經用科學儀器檢查排除後,病情很快好轉乃至痊愈;還有的患者由于長期的精神抑郁,或長期的精神負擔,壓得患者擡不起頭來,找出了精神抑郁所在,通過多方面工作,輔之以必要的純中藥治療如理腸調胃安神湯,患者病情很快康複。所以治療本病,不能就病論病,要找出病根所在,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徒恃藥力,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的。

飲食注意

保持生活規律,飲食定時定量,易消化,進食細嚼慢咽、不易過飽,忌生冷與刺激性食物等。另外,保持良好的情緒,放松精神,适量運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很重要。

A、不宜搭配的食物:食物搭配不良會帶來消化問題,例如蛋白質與澱粉就不是好搭檔,蔬菜與水果也是不佳的組合,牛奶不宜與三餐同時用,糖不要與蛋白質或澱粉合用。

B、服用嗜酸菌:消化不良型脹氣可用嗜酸菌來改善,因為缺乏這些良性菌是最常見的消化不良因素。打開10粒膠囊服用,或使用一湯匙的粉末配方。對乳晶過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劑。嗜酸菌也是頗安全的灌腸劑,開始你可能感到輕微的不适,不過大約1小時後即可乎息。

C、多喝米湯:米湯及大麥粥對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麥),煮沸10分鐘。蓋上鍋蓋再慢炖50分鐘。過濾,冷卻後,一天喝數次。

D、應避免的食物:脹氣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統無法吸收某類碳水化合物,豆類容易引起脹氣,甘藍菜、綠花椰菜、洋蔥、白花椰菜、全麥面粉、白蘿蔔、香蕉等也容易産生脹氣。

E、适量攝取高纖維食品:雖然高纖維食品有利于健康,但有些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會增加排氣。如果你想在飲食中增加纖維用量以維持健康,應從少量開始,使腸子逐漸适應,這樣可以減少脹氣。

F、喝醋 :用一湯匙純的蘋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時啜飲,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時先喝一杯檸檬水,它也有治療及清血的作用。

G、服木炭片 :活性炭能有效地排除過多的氣體,在你感到不适時,立即服用5粒。但你若正服用其他藥物,則需注意,木炭粒除了吸收氣體,也會吸收藥物成分。同時,切勿每天使用,因為木炭的吸收力強,能吸收有用的營養索。

常見胃病:胃脹

1.發病機理與病因

引起胃脹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精神壓力、消化不良等,主要是胃動力不足。

2.臨床症狀與危害

一般是飯後飽脹,嗳氣,坐卧不安,茶飯不思;胃脹的反複性和長期性可以導緻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可以發展為胃癌。

3.常用藥的危害

醫藥治療主要加強胃動力,但是長期服用會造成人體的依賴性;由于藥物是化學合成,對人體存在着副作用。因此,使用中藥成分的增強胃動力的藥物是較好的選擇。

4.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避免攝食刺激性和對身體敏感的食物;飲食規律,細嚼慢咽,戒煙少酒;情緒穩定,放松精神,适量運動,勞逸結合。

5.營養産品調理建議

■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胃動力。

■維生素B族: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改善睡眠。

■複合維生素片: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修複受損的組織;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

6、建議服用方法

■急需營養重點補充,按标簽注量的3倍服用,直到有關症狀緩解為止:維生素C,維生素B族

■正常需要基本營養補充,按标簽注量服用:複合維生素片

老年人克服胃脹七原則:

少食

高纖維食物

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面食、豆類、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都易在腸胃部制造氣體,最後導緻腹脹。

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餅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腸裡滞留的時間也較長,可能産生較多氣體引發腹脹。

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

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容易帶吞進不少空氣;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讓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克服不良情緒

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制造過多胃酸,其結果是胃氣增多,腹脹加劇。

注意鍛煉身體

每天堅持1小時左右的适量運動,不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緒,而且可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功能。

适度補充纖維食物

高纖維食物并非隻會導緻腹脹——有時恰恰相反,反而有減輕腹脹之效,特别是在攝入高脂食物後。這是因為,高脂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也往往較長,而一旦有纖維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注意某些疾患

對某些疾患來說,腹脹或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膀胱瘤等等。

常服綠梅茶

組成:綠萼梅10克,綠茶4克。

功用:理氣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證。證見兩脅脹痛,胃脘痞脹疼痛,郁悶不舒,食納減少等。

制法:上方以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兌開水再飲。1日1劑。

宜忌:陰虛重症不宜飲用。

按語:綠萼梅性味甘溫,理氣止痛,芳香醒脾,古今醫家多謂其“理氣而不傷陰”。本方以綠萼梅為主藥,疏肝理氣,和胃、醒脾止痛,少佐綠茶,制約其溫性,适用于肝胃氣痛證。但陰虛重症見舌紅無苔、少津、口幹喜冷飲等亦不宜長期飲用,久用理氣之味,必将傷陰耗氣。

疾病治療

治療胃脹的常用藥主要是為了加強胃動力,但是長期服用會造成人體的依賴性,同時藥物是化學合成的,對人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副作用。

其實治療胃脹最主要的還是要在生活中注意保養,避免攝食刺激性和對身體敏感的食物,同是飲食方面要有規律,細嚼慢咽,戒煙少酒;情緒穩定,放松精神,适量運動,勞逸結合。另外呢在營養産品的調理給了如下建議: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胃動力。維生素B族: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改善睡眠。複合維生素片: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消化,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修複受損的組織;穩定情緒,減輕精神壓力。在服用方法上急需營養重點補充,按标簽注量的3倍服用,直到有關症狀緩解為止;正常需要基本營養補充,按标簽注量服用。

1.胃動力藥——如嗎丁林、開胸順氣膠囊。嗎丁啉10mg ,每日2~3次,飯前半小時服;該藥可加快胃腸排空,促使胃腸蠕動,增強胃功能,對幫助胃腸功能的恢複有明顯療效。開胸順氣膠囊為中藥,由龔賢廷的利氣丸加減而成,能調理胃氣,能消積化滞、行氣止痛,治療因氣滞引發的胃脹等腸胃不适症狀。

2.腸道菌群調節劑——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可調節腸道菌群,适用于消化不良、異常發酵引起的腹脹。

3.助消化藥——可用多酶片,中藥制劑如:健胃消食片口服,保和丸、大山楂丸等尚有通便、助消化功能。4、調節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藥-如安神護胃劑,适用于久治不愈的胃病患者。

5.腸胃保健藥——如,可用于胃腸消化系統的日常保健,對因精神緊張,飲食不調引發的胃腸不适症狀有良好的調養保健功效。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尤其适用于防治胃病複發,緩解因胃炎引起的腹部疼痛

胃脹調理

1、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解毒的功效,減輕精神壓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胃動力。

2、微生物制劑:增加體内有益菌,強化胃動力。消除胃脹氣、不消化等不适症狀。

辯證論治

治療胃脹,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後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治療。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熱症疼痛,喜涼熨冷飲,遇熱則痛劇;以脹痛為主,或痛引胸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此多為氣滞;痛處固定不移,多為刺痛者,常屬久病血瘀;若煩熱似饑,舌紅無苔或少津者,多屬胃陰不足之證。

胃脹的治法,古雖有“通則不痛”的原則,但決不限于“通”之一法,臨證之時,應運用四診八綱,詳加審察,根據病者的不同情況,确立恰當的治療方法。

1.肝氣犯胃

本證按其不同情況,可分為氣滞、火郁、血瘀三種類型。

氣滞

主證胃脘脹滿,痛引兩脅,嗳氣頻繁,噫氣或失氣後疼痛稍減,舌苔薄白,脈沉弦。

分析情志不暢,氣郁不舒,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氣病多遊走,脅為肝之分野,故痛引兩脅;胃氣上逆故嗳氣頻繁,噫氣失氣後,氣逆暫緩,故疼痛亦稍減,苔白,脈沉弦為肝郁之象。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門、章門、手三裡、足三裡。可重用按揉背腰鎮痛法,晃撥俞穴行氣法,捏拿背肌理氣法與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氣嘔惡者,可同取雙内關、雙内庭、以利氣止痛;如泛嘔酸水,時時嘈雜;且肝膽互為表裡,肝熱則膽火上乘,故見口幹而苦;苔黃脈弦數乃肝胃郁熱所緻。治則疏肝、洩熱和胃。

2.脾胃虛弱

(1)脾胃虛寒

主證胃脹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緩無力。

分析脾胃虛弱,寒氣凝滞,故胃脹隐隐;中陽不運,水飲停聚,故痛不甚而琺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陽虛故四肢欠溫,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緩無力。治則溫脾健胃。

選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門、中脘、章門、手三裡、足三裡。除拿揉抖顫導滞法和揉壓陽明清熱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發之時,可拿搓胃俞,雙拇指同按梁門,以溫中止痛,痛止後,可按基本手法施術。如脾胃虛寒,而肝有郁熱,除胃脹外,尚見泛铉嘔吐,時覺饑嘈,食則不舒,四肢欠溫,舌邊紅绛,苔白中黃,脈弦細者,可用雙拇指同取雙章門、立拳滾上腹部寒熱并投,肝胃同治。

(2)胃陰不足

主證胃脹隐隐,心煩嘈雜,口幹欲飲,大便幹燥,苔少或剝脫,舌光紅少津,脈細微數。

分析胃陰不足,胃絡失養故胃脹隐隐;陰虛生内熱,故心煩嘈雜,口幹欲飲,大便幹燥;舌紅少津,苔花剝,脈細微數皆為胃陰不足之征象。治法養陰益胃。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運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複施術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開三門、運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脹一證,除用按摩等法治療外,注意飲食調節,心情舒暢,亦屬必要。

治胃食療

①鮮、白糖治胃寒痛:鮮姜500克(細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飯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湯匙);堅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見效;如沒徹底好,再繼續吃,直至好為止。

②白酒燒雞蛋治胃寒:二鍋頭白酒50克,倒在茶盅裡,打1個雞蛋,把酒點燃,酒燒幹了雞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輕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雞蛋不加任何調料。

③吃蘋果可緩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陰冷天或飲食不當,常泛胃酸,很難受。如果此時吃一個或半個大蘋果,胃很快舒服了寒性胃脹忌食下列食物。

猕猴桃

性寒,味甘酸。《開寶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藥大辭典》也說:“脾胃虛寒者慎服。”凡胃寒痛者當忌。

甘蔗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生津作用,但胃寒之人則不宜食。《本草經疏》中明确告誡:“胃寒嘔吐者忌之”。故凡胃脹屬寒者當忌食甘蔗。

莼菜

性寒,味甘。《本草彙言》中記載:“莼菜涼胃,……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醫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胃寒疼痛者應忌食之。

西瓜

性大涼,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症”,素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中藥大辭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脹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稱茭瓜,唐代著名食醫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發冷氣,滑中,不可多食。”《本草彙言》亦說:“脾胃虛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脹者宜忌之。

性涼,味甘鹹。《食療本草》說它“性大寒”。《本草衍義》中認為:“多食發風,動冷氣。”《随息居飲食譜》亦雲:“多食寒中。”寒性胃脹之人,尤當忌食。

麥門冬

性寒,故寒性胃脹者忌食。正如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早有告誡:“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

螺蛳

性大涼,寒性胃脹者切忌。《本草彙言》中早有告誡:“此物體性大寒,胃中有冷飲,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脹者亦在忌食之列。

性寒,味鹹,亦屬大涼之物。《本草經疏》中記載:“若血因寒凝,與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随息居飲食譜》也說“中氣虛寒者均忌。”所以,寒性胃脹以及氣虛胃脹之人,皆不宜食。

柿子

性大涼,味甘澀,寒性胃脹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素有寒積、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尤其不得與螃蟹一同食用。

香蕉

性涼,味甘。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說它“甘,大寒。”凡有寒性胃脹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則食後即感胃冷不适,甚則立即引起胃脹發作,故當忌之。

苦瓜

苦寒食品,胃寒疼痛之人法當忌食。《滇南本草》中曾說:“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性涼水果,胃寒疼痛者,切忌多食。誠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腹痛冷積,胃冷嘔吐,法鹹忌之。”再如《增補食物秘書》、《飲食須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寒中”的記載,故胃寒痛者勿食生梨。

荸荠

甘寒之物,能清胃熱,但寒性胃脹者則當忌食。正如唐代食醫孟冼所說:“有冷氣,不可食。”清代食醫王孟英也在《随息居飲食譜》中說:“中氣虛寒者忌之。”

甜瓜

俗稱香瓜。性寒,味甘。《孫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誡:“甜瓜動冷疾”。《食療本草》中也指出:“動宿冷病”。凡平素胃寒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則容易引起胃脹發作。

此外,寒性胃脹者還應忌食綠豆、柿餅、生番茄、筍、瓠子、生菜瓜、海帶、生莴苣、生蘿蔔、生藕、生黃瓜、生地瓜、金銀花、菊花、薄荷、鴨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馬蘭頭、冷茶以及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性涼生冷的食品會使胃寒疼痛加劇。

消除胃脹食療方法

①雞肫皮煎酒曲:腹中脹氣、胃中堵塞、不思飲食的人,可用雞肫皮30克、生酒曲15克,共煎飲服。每日早晚各1次,連飲數天,可使脹氣消除、食欲增加。

②橘皮茶:用新鮮橘皮50克,将其撕碎,加少許白糖,開水沖泡,當茶飲,對較輕微的脹氣頗有療效。若無新鮮橘皮,可去藥店買6克陳皮泡茶飲服,也有一定作用。

③楊梅酒:鮮楊梅洗淨,晾幹,加高粱酒浸滿,封固三個月備用。食欲不振、脹氣不舒時,少量佐餐飲用,可獲立竿見影之效。

④山楂麥芽湯:生山楂、炒麥芽各15克,水煎2次,1日分2次飲服,連飲數日。食積不化、脹氣持續者服用,能較快消除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