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LCA輕型戰鬥機

印度LCA輕型戰鬥機

印度超音速戰鬥攻擊機
印度LCA輕型戰鬥機是單座單發輕型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争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1]
  • 中文名:印度LCA輕型戰鬥機
  • 外文名:
  • 前型/級:
  • 次型/級:
  • 研制單位:印度斯坦航空公司
  • 國家:印度

曆史背景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術驗證機TD-1出廠,首飛原定于96年7月,後推遲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驗證機TD-2的制造。由于技術和管理的問題,LCA計劃進度不斷延遲,進展緩慢。1998年印度接連試驗核武器,美國停止了對印度的幫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開發的GTRE發動機交給俄羅斯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工作。

LCA從70年代提出設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試飛,整個研發過程曆經了近18年,已耗資數百億盧比。在此過程中遭受過國人的嚴厲批評和外界的冷嘲熱諷。另外印度搞核試驗遭到美國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響,因為兩架驗證機采用的是美國GE通用電氣公司制造的發動機。經過了這些曲折之後試飛成功,自然是一個鼓舞。LCA的試飛的消息傳出,印度全國反應強烈,總理瓦傑帕伊向參加試驗的全體人員表示熱烈祝賀。1月5日,當地各大報紙也都報道了該機試飛成功的消息。難怪印度政要如此高興,因為它确實來之不易,1983年由印度政府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jeet的後繼機,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90年完成初始設計。

飛機的研制工作由航空發展局劃分為600個工作單元,由全國50家公司與機構分工完成,如國防材料研究室研制發動機用超合金,國家物理試驗室研制碳纖維,國家航空試驗室作疲勞試驗,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靜力試驗,印度技術學院研究複合材料結構,作系統模拟試驗。可謂印度航空工業整體的結晶。但實際上LCA的研制最終還是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國——特别是美英的技術力量才能進行下去,如以1000萬美元合同從達索公司聘請30名工程師進行技術援助,并向美國提出引進技術的申請。

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國莫格公司電傳操縱系統用零件,利爾·西格勒公司的電傳操縱系統技術,霍尼韋爾公司的任務計算機、導航設備,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艙顯示、刹車、液壓技術,諾斯羅普公司F-20上的電子綜合化技術,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發動機。

發展沿革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試飛,飛行了大約30分鐘。令外界驚訝的是該機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飛,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試飛,進度非常緩慢。印度國防部稱已經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軍服役的戰機發展目标。

随後,幾經計劃延期和技術延誤之後,第二架LCA原型機在班加羅爾進行了飛行試驗。目前看來,在2010年前該戰鬥機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體稱,印政府正在從國外尋找适當的替換機種。這表明LCA計劃的前景潛伏着危機。印度工業界部分人士認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設計上的原因。一位工業界人士說:“LCA計劃受政治驅動,它将繼續為政府官員提供就業機會,并将無限期地繼續下去。”2002年底,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産。他說等原型機完成一系列試驗和測試飛行之後,印度将在3年時間内生産該型戰鬥機,用于海空軍。費爾南德斯聲稱鑒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實現俄羅斯蘇-30MKI戰鬥機的國産化,和其他戰鬥機一起為印度構成一支強大的空軍隊伍。

性能數據

長度

13.20米

高度

4.40米

翼展

8.20米

機翼面積

37.5平方米

主輪距

2.20米

前後輪距

4.34米

空重

5.5噸

起飛重量

8.5噸

翼載荷

221.4千克/平方米

升限

15240米

最大平飛速度 

M1.6

總體評價

進入2003年後,印度軍方一些好高骛遠的研制計劃開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導彈、空空導彈都遇到了無法自行解決的困難,這對LCA的進程也産生了負面影響,在關鍵的數字飛行控制計算機設備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國BAE系統公司提供。該合同是由印度航空發展部ADE授予的。從事飛機飛控系統開發的BAE系統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勵器和傳感器,每套包括28個可更換元件。

該公司同時在兩架飛行中的LCA飛機上完成激勵器硬件的性能測試。這項工作預計将花費2000萬美元。作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産系統激勵設備部分。BAE系統控制公司與ADE在為輕型戰鬥機設計飛控系統方面具有建設性關系。實際上,随着關鍵的數字飛行控制技術的引進,LCA的國産化程度與印度官方的說法已經相去甚遠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