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戰役

諾曼底戰役

海上登陸作戰
諾曼底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這次作戰行動的代号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諾曼底戰役 地點:法國西北部諾曼底 時間:1944年6月 結果: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态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交戰各方:盟軍,德軍 各方兵力:2,876,000,1,380,000 傷亡情況:12.2萬人,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人員40萬 相關人物: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相關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

霸王行動

蘇德戰争爆發後,蘇聯方面就希望英國能在西歐開辟一個新的戰場,以減輕德國對東線的壓力。但丘吉爾未置可否。美國參戰後,蘇聯又重提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幾經周折,直到在1943年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議上,才就此問題最終達成協議,決定于1944年5月1日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作戰,代号為“霸王行動”。同年12月,艾森豪威爾将軍被任命為盟軍最高總司令,統一指揮登陸作戰行動。

“霸王行動”的具體作戰計劃是由英國的摩根中将領導的英美聯合計劃參謀部拟定的,代号為“考沙克”計劃。艾森豪威爾上任後,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登陸地點定為諾曼底地區,登陸正面由原計劃的25英裡擴大到50英裡,登陸時間推遲了一個月,暫定6月5日為D日。

參加登陸的盟軍的兵力共計39個師,其中美軍20個師、英軍14個師、加軍3個師、法軍和波軍各1個師,共約288萬人。各種飛機15700餘架,包括登陸船、戰艦商船在内的各種船隻超過6000艘。第一批突擊兵力為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的蒙哥馬利将軍指揮,轄有美軍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英軍第6空降師、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其任務是分别突擊由西至東的“猶他”、“奧馬哈”、“朱諾”、“戈爾灘”“斯沃德”五個海灘

早在1941年12月,即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開始遭到失敗的時後,希特勒就擔心盟軍可能在西歐登陸,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沿岸構築一道防線,由相互支援的堅固支撐點組成,稱為“大西洋壁壘”。1943年11月,希特勒派隆美爾元帥到西線徹底檢定和加強“大西洋壁壘”海防。隆美爾首先巡視了丹麥一段海岸,接着觀察了法國一段防線。結果令他大為震驚。大肆宣揚的“大西洋壁壘”,與其說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說是戈培爾吹噓宣傳的産物。沿岸隻有少數地段修築了一批相距很遠的堅固支撐點,多數地段的防禦設施不是形同虛設就是根本就沒有修築。隆美爾立即着手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在他的督促下,德軍加快了防禦設施建。并在海灘高低潮水線下設置了鐵(木)樁、混凝土多角體等障礙物;在靠近海岸線的前沿陣地上布設了地雷帶;在海岸縱深的開闊地帶豎立了防滑翔機木樁。但是由于時間短促,隆美爾的防禦設施建設計劃遠沒完成,除了加來地區的工作進展較快外,諾曼底卻并沒有太明顯的成果,海底障礙物僅在高水位地帶完成,反空降設施才剛剛開始動工。

到1944年5月底6月初,西線德軍兵力共58個師,飛機500餘架,100艘潛艇和500餘艘輕型艦隻。地面部隊分為B、G兩個集團軍群和一個西部裝甲集群,由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統一指揮。其中B集團軍群35個師,由隆美爾元帥指揮,轄有第15集團軍(兵力為4個軍17個師)、第7集團軍(兵力為3個軍15個師)和獨立第88軍(兵力為3個師),部署在荷蘭到法國西海岸線上;G集團軍群13個師,由布拉斯可維茲将軍指揮,轄有第1集團軍和第19集團軍,部署在法國南部和西南部海岸;西部裝甲集群轄有10個裝甲師,由吉爾将軍指揮,其中4個裝甲師撥給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其餘6個裝甲師作總預備隊,由希特勒直接調動。

關于裝甲師等戰略預備隊的部署位置問題,曾引起了倫斯德和隆美爾之間的激烈辯論。隆美爾認為由于盟軍享有絕對的空中優勢,裝甲師在白天将很難運動,這是他在北非所獲得的教訓。因此隆美爾主張把裝甲部隊部署在海岸附近,以免盟軍的空中力量切斷預備隊與戰場的聯系。但倫斯德則認為把裝甲部隊部署在海岸附近,不利于迅速調動,因此倫斯德堅持把裝甲師部署在後方地域,在判定敵軍主攻方向後再對其實施反攻擊。時任裝甲兵總監的古德裡安和西部裝甲集群司令吉爾也支持倫斯德。希特勒對兩種争執不下的意見莫衷一是,隻好采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将裝甲師集結在距海岸不遠的地方。撥給B集團軍群的4個裝甲師中,第21裝甲師由隆美爾直接指揮,其餘第116裝甲師、第SS12黨衛裝甲師和李爾裝甲教導師則必須獲得了希特勒的授權才能動用。

諾曼底登陸

盟軍在登陸前對敵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轟炸。在打擊目标上,艾森豪威爾的副帥英國空軍上将泰德主張重點轟炸運輸線,而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巴茲主張轟炸綜合石油工廠。艾森豪威爾最終采納了泰德的意見。3月30日,泰德的建議正式開始執行,盟軍轟炸機集中打擊鐵路、公路、橋梁。到盟軍登陸日,一共投下66000噸炸彈,德軍的鐵路運輸量已下降百分之五十,巴黎和海岸之間的24座橋梁中的18座被毀、3座停用。此外,盟軍飛機也對德軍海防工事、雷達站和飛機場發動了普遍的準備性攻擊。

盟軍最高司令部還采取了一系列迷惑德軍的措施。其蒙騙計劃的代号為“堅毅”。如在緊靠法國北部的多佛爾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和假集結,發出大量電訊,故意讓美軍名将巴頓在英國肯特郡惹人注目的地方抛頭露面,以使德軍統帥部誤以為盟軍渡海作戰的司令部和軍隊集結在多佛爾地區。此外,盟軍還利用兩面間諜和中立國家的電台提供和散布大量假情報等等。這些措施使倫斯德和隆美爾對盟軍将在加萊海峽沿岸登陸信以為真,将B集團軍群主力第15集團軍部署在加萊海峽沿岸,而駐守在諾曼底及附近地區的僅有第7集團軍的6個步兵師,兵力不到9萬人,且裝備的重武器很少。

希特勒起初也傾向于認為盟軍将在加萊地區登陸,但自1942年2月中旬以後,他的觀點卻發生了變化。他三番五次在大本營會議上宣稱:“毫無疑問,英美軍隊一定會在西線登陸。在我們漫長的戰線上,除了靠近暗礁的部分地區外,其它任何地方都可以登陸。但有兩個地點最具可能,因此所受的威脅最大。這就是諾曼底海岸和布列塔尼半島,而戰略目标是奪取瑟堡。”根據情報,希特勒越來越相信盟軍的主要目标是諾曼底。5月1晚隆美爾不在指揮部時,隆美爾的參謀長斯派達爾接到電話說,元首急切想知道84軍防守諾曼底的情況。在第二天的作戰會議上,希特勒不等隆美爾回話就把1個傘兵軍和空降部隊調往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半島。這是希特勒采取的一項斷然措施。5月6日,隆美爾心懷疑惑地給最高統帥部打電話,詢問為什麼增援諾曼底。總參謀長約德爾告訴他,元首有“确切情報”,瑟堡是第一個戰略目标。隆美爾暗吃一驚,趕緊去巡視諾曼底。巡視的結果,隆美爾仍對盟軍要進攻諾曼底表示懷疑,甚至覺得元首對諾曼底的擔心有點神經質。

艾森豪威爾要解決的難題之一是登陸日D日的選擇,根據潮汐和月光情況,基本符合三軍作戰要求的日子在6月上旬隻有5、6、7三日,他原先選定6月5日為D日。然而6月初風浪頗大,在6月3日和4日兩天中,氣象預測是如此的不利,所以他決定把攻擊行動順延了24小時,即6月6日。6月4日晚,氣象主任斯泰格上校報告說:從6月5日夜間開始,天氣可能突然短暫變好,到6月6日夜間,很快又要變壞。鑒于天氣情況有變,是于6月6日行動,還是繼續延期?艾森豪威爾逐一向他的将軍們征求意見。參謀長史密斯認為:“這是一場賭博,但這可能是一場最好的賭博。”地面部隊司令蒙哥馬利更是堅定地說:“依我說,幹!”隻有空軍司令馬洛裡認為氣象條件低于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而持延後意見。艾森豪威爾沉思片刻,終于下定決心,斬釘截鐵地說:“好,讓我們幹!”

艾森豪威爾在天氣上的賭博得到了報償,而德國人卻賭輸了。德國人認為如此惡劣的天氣,盟軍發動進攻是不可能的。由于天氣惡劣,他們甚至取消了例行的空中和海上的巡邏,本來這種巡邏是可以使他們發現開來的艦隊。可悲的是,德軍氣象情報官沒有分析出天氣好轉的可能,隆美爾在看了天氣報告後,就放心地在5日晨回德國去給他的夫人祝賀生日去了。隆美爾的随從參謀盧格在《隆美爾在諾曼底》一書中稱,“6月5日上午沒有任何迹象表明海峽對岸已經作出了進攻的決定,一支摧毀歐洲的堡壘的龐大艦隊正在駛來。B集團軍群司令部的每一個人像往常平靜日子一樣幹着各自的工作。我驅車去了西線海軍司令部催要地雷。”

美軍冒着德軍的槍林彈雨,前仆後繼,涉水沖向對岸

1944年6月6日淩晨,盟軍傘兵部隊首先發動攻擊。盟軍空降兵搭乘239架運輸機與867架滑翔機實施登陸。6月6日淩晨1時15分鐘整,是世人永難忘懷的“登陸日”。就在那一頃刻,在法國的瑟堡半島,120名美軍先導官兵在月色中跳下座機。5分鐘後,在西面80公裡開外,首批英軍空降兵也跳出了座機。3時14分,2219架轟炸機首先對德軍海岸工事和灘頭障礙物發起猛烈轟炸,一共投下7616噸炸彈。5時50分,海軍重炮也開始轟擊德軍固定炮台和混凝土防禦工事。6時30分,第一波突擊部隊搭乘4266艘艦艇(大到戰列艦, 小到登陸艇),在海軍炮火和10個戰鬥機中隊的掩護下接近五個目标海灘,部隊先放下水陸兩栖坦克由他們領先向灘頭挺進。

奧馬哈灘的争奪最為激烈,美第5軍的第29師和第1師的兩個團遭到德軍352師的頑強抵抗,雙方激戰6小時,屍橫遍地,血染灘頭,美軍僅前進10碼。最後不得不請求海軍對德軍陣地實施近射,美軍士兵則冒着被自己海軍炮火殺傷的危險且戰且進,在付出了2500人的代價後,才奪下灘頭陣地。傍晚,美第5軍3.5萬人登上海灘。此時,其他4個登陸點的盟軍也鞏固了灘頭陣地,并在海空軍的的支持下向縱深發展。

隆美爾的反擊

德軍對盟軍在諾曼底的登陸行動大吃一驚。隆美爾不在,他的參謀長斯派達爾認為更大規模的進攻是在加來地區,不願将第21裝甲師投入諾曼底地區。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起初也持相同看法。但後來倫斯德終于反應了過來,大約清晨6時許,他首次向最高統帥部報告了形勢概況,說一切迹象表明,敵人登陸已經開始,登陸地點顯然在諾曼底。并請求批準裝甲師組成的預備隊從待機地域向前線開進。因為希特勒事先曾交待過沒有他的批準,誰也不能調動這些裝甲師。而此時有熬夜習慣的希特勒剛剛休息,總參謀長約德爾不願打擾他上午的睡眠,況且約德爾仍然認為盟軍在諾曼底的行動極有可能是佯攻,真正的主攻地點恐怕還是加萊地區。直到6日中午例行彙報時,約德爾才向希特勒報告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情況。希特勒聽完後恨恨地說道:“這些該死的家夥,感謝上帝,他們終于登陸了。”他立即行動起來,批準派譴第SS12黨衛裝甲師和李爾裝甲教導師趕到諾曼底去。并下令第7集團軍必須至遲在當晚肅清盟軍的灘頭陣地。

6月6日上午10時許,隆美爾才從他的參謀長斯派達爾的電話裡獲知盟軍登陸的消息。他急忙驅車趕回法國。還在途中,他就電令斯派達爾:“立即将第21裝甲師投入反攻,不要等什麼進一步增援,馬上進攻!”6月6日夜間10點,隆美爾終于趕回了他的司令部,而在登陸戰線上的第7集團軍和第21裝甲師,正拚命阻止猛撲前來的攻擊,現在每一件事隻有靠裝甲師了。他立即命狄特裡希指揮第21裝甲師和第SS12黨衛裝甲師于7日清晨發動反攻,可是第21裝甲師經開戰以來的苦鬥僅剩下70輛坦克,而第SS12黨衛裝甲師從120公裡外的駐地冒着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7日9時才趕到戰地,沿途損失慘重,急需整頓。狄特裡希不得不一再推遲反攻。此時李爾裝甲教導師在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下進展緩慢,還在趕往戰地的途中。6月8日,李爾裝甲教導師終于趕到,但沿途已損失了90輛坦克。隆美爾命狄特裡希将第21裝甲師、第SS12黨衛裝甲師和李爾裝甲教導師三個裝甲師全用上,企圖将盟軍趕下海去,但盟軍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艦炮的火力支援。狄特裡希的反擊被打退。

到6月12日,蒙哥馬利指揮的第21集團軍群(含美軍第1集團軍與英軍第2集團軍)已在岸上站住了腳,在正面80公裡、縱深13—19公裡的區域内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鞏固登陸場所。面對着德軍第7集團軍。這時德軍第15集團軍在加來附近。6月13日,德軍的第一顆飛彈(V-1)落在了倫敦,但對盟軍登陸沒造成多大影響。希特勒和隆美爾原來準備在盟軍登陸之初将其趕入大海的計劃破産了。隆美爾将主要精力投入建立新的防線,把盟軍盡可能長時間的封在登陸場内,以免盟軍突破防線後向縱深挺進。蒙哥馬利也開始擴大他的登陸場,右翼布萊德雷的美第1集團軍向聖洛方向推進,左翼的英第2集團軍向卡昂進攻。6月25日,美軍攻占港口要塞瑟堡,可是港口已受到了徹底的破壞。同日,英第2集團軍也向卡昂發起了進攻。7月1日,德西線總司令倫斯德被希特勒免了職,代替他的是克魯格元帥。

到7月6日,盟軍除了借助登陸艇外還借助“桑葚”人造港、“醋栗”防波提與“冥王星”海底輸油管将92.9萬名官兵、58.6萬噸補給物資和17.7萬台車輛輸送上岸。這與守軍的兵力形成二比一的優勢,與守軍的坦克和火炮形成三比一的優勢。盟軍的轟炸使卡昂的街道無法通行,而蒙哥馬利也吃盡了老對頭隆美爾的苦頭,英第2集團軍一路進展緩慢。7月17日,隆美爾的汽車遭到盟軍飛機的攻擊,他多處負傷仍奇迹般地活了下來。7月18日,英軍終于攻占了卡昂西城。與此同時,向聖洛方向進攻的美軍也占領了聖洛城,從而在西毆大陸上建立起從卡昂延伸到聖洛的穩固戰線。至此,諾曼底登陸成功,盟軍也因此具備了收複西毆大陸條件。從6月6日到7月18日的這場諾曼底登陸戰鬥中,德軍傷亡11.6萬人,盟軍傷亡近12萬人。

法萊斯缺口

盟軍登陸成功後,決定開始實施更大規模的地面進攻。計劃由蒙哥馬利從卡昂發起攻勢,占領法萊斯,砸開通往巴黎的大門;布萊德雷集中兵力在聖洛西南突破德軍防禦,直撲布列塔尼半島根部的阿夫郎什。英、美部隊的進攻作戰代号分别為“賽馬場”行動和“眼鏡蛇”行動。

7月18日,英軍首先發起“賽馬場”行動,英第2集團軍所屬的第2師、警衛裝甲師和第7裝甲師從卡昂出發,向西南打去。為了支援英軍的進攻,盟軍出動了4500餘架飛機,投彈7000多噸。英軍裝甲師的坦克集群在鋼鐵碰撞和炮彈的呼嘯聲中,沖向法萊斯地域。但是,隆美爾在受傷前在這裡已設下了重重陷阱,令英軍坦克手膽寒的88毫米高炮群,已部署在各個要點上。在盟軍飛機轟炸時,德軍把它們隐蔽起來,轟炸一過,又把它們推出,把英軍坦克打得紛紛爆裂、起火。至20日下午,英軍以損失400多輛坦克的代價,隻向前推進了7英裡。這時,天又降暴雨,蒙哥馬利隻得下令暫停進攻。

7月25日,布萊德雷率美第1集團軍開始實施因天氣不佳而推遲的“眼鏡蛇”行動。這天,天氣晴朗,上午9時45分,盟軍2430架飛機向目标區投下4000噸炸彈和燃燒彈。德軍陣地被炸得一塌糊裡糊塗,通信線路被炸斷,重型裝備損失殆盡。李爾裝甲教導師實際上已被轟炸機所消滅。轟炸一結束,美第7軍軍長柯林斯中将揮師向前推進。與此同時,其右翼的第8軍和左翼的第19軍也發起攻擊。美軍的許多坦克裝有發光識别闆和對空聯絡電台,一遇地面抵抗就呼喚空軍支援,由于地空配合默契,美軍前進速度很快。7月27日,美第8軍和第7軍将德第SS17黨衛裝甲師包圍,德軍突圍未果,又遭盟軍飛機轟炸。7月30日,這個德國裝甲師全軍覆沒。當晚,美第8軍占領阿夫郎什,進入布列塔尼半島,打開了進入法國腹地的缺口。

8月1日,美軍組建了第12集團軍群,由布萊德雷升任司令,下轄巴頓的第3集團軍(包括第8、第15、第20、第12軍)和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包括第5、第7和第19軍)。共有5個裝甲師、16個步兵師共約40萬人

第3集團軍的4個軍在阿夫郎什剛一集結完畢,巴頓立刻命令各軍呈扇形展開,第8軍向西直撲布列塔尼半島頂端的布雷斯特,其餘各軍分别向東推進。僅三天,第15軍向前推進了110公裡,占領了通往勒芒的公路。

面對盟軍絕對優勢兵力的強大進攻,克魯格唯一合理的對策即為退到塞納河一線防守。但是,希特勒遇刺受傷後,他不相信克魯格對他的忠誠,懷疑西線德軍沒有奮力作戰。于是,希特勒從加來把15集團軍的幾個師調往諾曼底,法國南部也調來兵力,準備與盟軍決戰。8月3日,希特勒将把他的代号為“呂希特”的進攻計劃下達給克魯格,命令克魯格集中全部裝甲師從莫爾坦向阿夫郎什進攻,切斷向東突進的巴頓軍團的交通線,将美軍“擲回大海”。若德軍能控制制空權,這未嘗不是一個合理的計劃,可德軍卻并無制空權,因此這就無異于自殺了。

8月7日,克魯格集中了5個裝甲師和2個步兵師向莫爾坦發起進攻,很快占領了該地,但繼續向阿夫郎什推進時,被美軍的裝甲部隊擋住。中午,盟軍的數百架轟炸機飛臨莫爾坦,一陣狂轟濫炸,使60輛德軍坦克和200輛汽車變成了廢鐵,餘下的沒命地鑽入樹林。當日夜,蒙哥馬利命加拿大第1集團軍向卡昂東南的法萊斯突擊,布萊德雷也令正向東進攻的巴頓軍團調頭北進,合圍德軍主力。克魯格見勢不妙,打算放棄“呂希特”計劃,但希特勒未同意。8月13日,巴頓麾下的第15軍推進到與英、加軍隊分界線阿讓唐以南12公裡的地方,但加拿大部隊仍在法萊斯以北10公裡之外苦戰。巴頓給布萊德雷打電話,要求允許他的部隊越過分界線,占領阿讓唐和法萊斯。但布萊德雷考慮到盟國部隊之間的關系,強令巴頓不得越界進攻。最後在巴頓的力争下,蒙哥馬利才同意讓美軍先于英軍占領了阿讓唐。

8月16日,德軍主力才接到撤退命令,德軍5個裝甲師猛攻阿讓唐,占領該地的3個美軍師勉強擋住了德軍。這時,加拿大第1集團軍終于占領了法萊斯,但他們離美軍的距離仍有25公裡,德軍拼死沖向這個缺口。兩條鄉間小道上擠滿了德軍的坦克、車輛和人員,他們趁着天氣惡劣,盟軍飛機無法出動,拼命外湧,總算沖出一些部隊。8月17日,天氣放晴,盟軍飛機蜂擁而出,無情地轟炸和掃射外湧的德軍,德軍成百上千的被打死。

當天,克魯格因牽涉謀殺希特勒的事件而被解出職務,接替他的是莫德爾元帥。克魯格交出職務後,于8月19日服毒自殺。隆美爾也因此事件于10月14日被迫自殺。

8月19日,美軍終于同加拿大軍隊在阿讓唐和法萊斯之間的尚布瓦、特蘭會合,把12個師的德軍紮在口袋裡。但因口袋處的兵力稍微薄弱,一些德軍還是沖出去了,其中包括一半左右的裝甲師。德軍先後逃出的人數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沒能沖出去的德軍,掙紮在越來越縮小的包圍圈内,遭到盟軍飛機、大炮和機槍的射殺。法萊斯以西成了一口血肉沸騰的大鍋,德國人後來把它稱為“法萊斯開水壺”。包圍圈内的德軍共有1萬多人被打死,5萬人被俘。

8月25日,美第5軍屬下的法國第2裝甲師光複巴黎,至此,諾曼底會戰結束。此役德軍損失近50萬人,其中有21萬人被俘。此外還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1500門,各種車輛2萬輛。盟軍付出了傷亡20餘萬人的代價。經過這此會戰,西線德軍被打斷了脊梁骨,希特勒試圖在法國境内設陣拒敵的希望完全破滅,整個西歐都在盟軍的兵鋒之下。

評述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栖登陸戰役,是戰略性的戰役,為開辟歐洲的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後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盟軍登陸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幹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僞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甚至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緻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

二、掌握絕對制空、制海權。這是登陸成功的重要原因。盟軍投入作戰的飛機達13700架,軍艦9000艘,是德國飛機、軍艦的數十倍。在登陸前空軍對德國空軍基地、航空工業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嚴重削弱了德國的戰争潛力。盟軍并憑借絕對優勢海空軍,保障了登陸部隊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陸前後,盟國空軍對戰區範圍内的交通線進行了嚴密的空中封鎖,使德軍為數不多的增援部隊也無法及時成建制投入反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的關鍵時刻,海空軍更是給予了極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奧馬哈海灘,完全依靠海空軍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三、充足的物資準備和周密的偵察保障。盟軍為确保登陸成功,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準備,而且參戰部隊多,裝備全,登陸前盟軍作戰物資和裝備器材的準備十分充足。在登陸後,也保障了不間斷的後期補給。尤其是創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輸油管線,更是在保障部隊和物資的順利上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在偵察保障中,一面作為戰略欺騙對加萊地區組織了偵察,一面對諾曼底地區進行了大量水文、氣象、地質偵察,為選擇具體登陸時間和登陸地點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還通過空中偵察基本獲得了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兵力部署、防禦設施等情況,為戰役的實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戰前訓練。由于登陸作戰是一種極為複雜的作戰樣式,盟軍在登陸前對參戰部隊的組織和行動進行了反複多次近似實戰的模拟演練,以使部隊盡快掌握相關的作戰技能,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戰後參戰人員對戰前訓練特别是湯普森的訓練基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五、惡劣天氣的影響。天氣是登陸作戰中關鍵因素之一。由于惡劣天氣的影響,盟軍不僅将登陸時間由6月5日推遲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戰、海上航渡、火力準備等過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難。但也正是惡劣天氣使德軍喪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陸的突然性。

盡管盟軍登陸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戰鬥中也暴露不少問題。如雖掌握絕對海空優勢,又在敵兵力薄弱的次要防禦方向登陸,卻因組織指揮不得力,部隊攻擊力不夠銳利,使得建立登陸場的速度太慢,平均每日僅1.8——2.7公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役進程。又如偵察工作還不夠及時周密,特别是未能迅速查明德軍精銳的第352步兵師的去向,使得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遭到頑強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再如空軍兵力使用不當,造成了兵力兵器的嚴重浪費。在6月6日登陸前的航空火力準備中,出動2500架次重轟炸機,投彈1萬噸,這種從高空轟炸小型、點狀的海岸防禦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 日對卡昂的轟炸中,對面積約3.5平方公裡地區集中投彈達2500噸,如此猛烈的轟炸所造成的大片廢墟瓦礫甚至嚴重阻礙己方地面部隊的推進。

德軍失敗原因

在戰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牽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國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蘇聯為179個師又5個旅,在北歐的挪威瑞典為13個師,在意大利為 21個師,南斯拉夫為25個師,希臘為12個師,匈牙利為4個師。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共60個師,約占其總兵力的18%,在這60個師中,部署在加萊有23個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僅為6個師又3個團,約占其總兵力的2%。雖然德軍在盟軍登陸後陸續由各地調集了21個師進行增援,但由于盟國空軍的空中封鎖,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戰,無法組織起有力的反擊。而在同一時期裡,盟軍在43天中從諾曼底上陸共9個軍39個師約165 萬人,(在39個師中從國别上是美國20個師,英國14個師,加拿大3個師,自由法國和波蘭各1個師;從種類上是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4個空降師),物資約66萬噸,坦克約4000輛,各種機動車輛約20萬輛。

在戰術上,指揮不統一,德軍戰役司令無權指揮海軍和空軍,也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三軍協同抗登陸。即便在陸軍中,也沒有統一的抗登陸方針,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與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存在嚴重分歧,前者主張将主力配置在戰役縱深,以堅決的反擊來抗擊登陸;後者主張憑借堅固的海灘防禦工事,殲敵于灘頭。這一分歧,導緻了德軍在法國的4個裝甲師既未配置在戰役縱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區,嚴重削弱了德軍本已不強的防禦力量,再加上德軍戰略預備隊裝甲師的指揮權又在德軍統帥部,而且命令由于盟軍的電子幹擾和空襲,上傳下達也不暢通,錯過了最佳的反擊時機。

海空力量過于薄弱,實力太過相差懸殊。作為抗登陸的重要力量,德軍海空軍實在太弱,其空軍既要在廣闊的蘇德戰場上作戰,又要對付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能用于諾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憐,德軍竭盡全力從各地抽調飛機,也不過區區400架,要迎戰盟軍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勝的可能?德國空軍在6月6日後的一周裡出動1683架次,可以說是傾其所有,卻僅及盟軍一次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所出動的2500架次的67%,隻相當于盟軍一周總出動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隻能進行一些騷擾性的空襲,隻不過顯示一下德國空軍還在戰鬥罷了。海軍方面,德國海軍的發展本來就不平衡,隻注重發展潛艇,忽視大型水面艦艇,再經過幾年戰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所剩無幾,隻能以潛艇和小型艦艇進行抗登陸。6月6日後,德軍先後出動41艘潛艇,但在盟國強大反潛兵力阻截下,損失了6艘潛艇,隻有 13艘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取得擊沉坦克登陸艦、護衛艦、驅逐艦各一艘的戰績。德軍小型艦艇也多次出動,以損失2艘驅逐艦、1艘掃雷艦、9艘魚雷艇、1艘巡邏艇;被擊傷5艘魚雷艇、2艘掃雷艇的代價,擊沉盟軍1艘驅逐艦、5艘坦克登陸艦、3艘人員登陸艇、5艘運輸船。盡管德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實在是實力相差太懸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時間表

6月5日/6日 - 美國第82空降師(底特律行動)和第101空降師(芝加哥行動)以及英國第6空降師(湯加行動)空降

6月6日 - D日搶灘登陸(霸王行動或大君主行動)

6月25日至29日 - 埃普索姆行動,進攻卡昂西部,被德軍擊退

7月7日 - 占領卡昂

7月17日 - 加拿大皇家空軍噴火式戰鬥機掃射擊中隆美爾的汽車,令他受重傷

7月18日至20日 - 古德伍德行動開始

8月3日至9日 - 總計行動,一個俘獲德軍裝甲部隊的陷阱,開始

8月16日 - 龍騎兵行動,一個登陸法國裡維埃拉的美法聯軍行動,開始

8月25日 - 盟軍攻占巴黎

影響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着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 ,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