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

漢語漢字
撫(拼音:fǔ)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說文解字》小篆,也見于《莊子》《左傳》等先秦著作。撫本義為撫摩、輕輕地按着。引申為安慰,安撫,進而引申為愛護。由撫摩又引申為拍,敲,進而引申指撥弄,彈奏。
  • 中文名:撫
  • 拼音:fǔ
  • 繁體:撫
  • 部首:扌
  • 倉颉:QMKU
  • 鄭碼:DAGR
  • 筆順:1211135
  • 字級:一級(0613)
  • 平水韻:上聲七麌
  • 注音:ㄈㄨˇ
  • 總筆畫:3 4
  • 異體字:?、?、?、?、?、?、?
  • 統一碼:基本區U 629A
  • 四角碼:5101₂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形聲字。篆文作圖1,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無”為聲符,不兼義。“無”是“舞”的本字,義為“跳舞”,和“撫”本義無關。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将部分筆畫合并,楷書繁體則直接沿襲隸書。因為繁體“無”字簡化為“無”,所以繁體“撫”字也類推簡化為“撫”。

《說文解字》還收錄了一個古文“?”,這個字最早見于戰國。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為逃亡之專字,而亦可借為撫。”“亡、無古一字。”

撫的本義指用手輕輕地按。雙音詞“撫摩”就是用手輕輕地按并來回移動。一些文章中常用“撫摸”,意思也差不多。“撫”還和“拊”相通,是“輕拍”的意思。《釋名·釋姿容》:“撫,敷也,敷手以拍之也。”把手放在物體表面,然後再輕輕地拍打。類似的還有“撫掌”“撫劍”“撫胸”等。“撫,安也。”《說文》的訓釋揭示了“撫”字字義更深層的含義。“撫”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其中還包含着使“撫”的對象“安心”的目的。現代也還說“撫慰”“安撫”。

撫還可以用于抽象的接觸,如“撫今追昔”就是接觸到今天的事情而緬懷、回想過去。這個撫就當接觸講。

“撫”字“占有”“據有”的意義也是由“安撫”引申來的。《左傳·襄公十三年》:“撫有蠻夷。”這個義項要結合古代華夏諸國對四方小國的征服政策來理解。孟子提出“王道”與“霸道”之分,前者是依靠安撫、教化與小國建立良好關系。後者是依靠武力征服,強迫異族歸順。“王道”一向是受到推崇的征服方式,用“撫”來表示通過“王道”實現的對異族的統治是貼切的。

“巡撫”一詞也是由此而來。“巡撫”開始是“巡視”“安撫”的意思。《古文苑》中有班固作《車騎将軍窦北征頌》:“親率戎士,巡撫疆域。”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遣皇太子朱标巡撫陝西。這時的“巡撫”還不是專任的地方官員,仍含有上級到地方“巡視”“安撫”的意思。到了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派大理卿胡槩、參政葉春巡撫浙江,才設置了“巡撫”這一專職。後來官員任某地巡撫索性就說“撫某地”。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撫,fǔㄈㄨˇ

1.慰問:~恤(安慰和周濟)。~慰。安~。~愛。

2.扶持,保護:~養成人。

3.輕輕地按着:‰摩。~摸。~琴(彈琴)。~今追昔。

4.同「拊」。

詳細釋義

1.形聲。從手,無聲。本義:撫摩。

2.同本義。

撫,安也。——《說文》

撫而泣之。——《國語·晉語八》

左右撫矢而乘之。——《儀禮·鄉射禮》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明·魏學洢《核舟記》

3.又如:撫弄(撫摩);撫心(用手撫摸胸口。表示安撫);撫拭(撫摩拂拭);撫背(撫摩脊背。表示安慰、關切等)

4.用手按着。

撫弦登陴,豈不怆悢——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5.又如:撫劍(按劍);撫臆(以手按胸);撫手(拍手)

6.通“婡拊”洎。頭拍或輕樤擊。

撫,敷也,敷手以拍之也。——《釋名·釋姿容》[3]

權撫掌歡笑。——《三國志·魯肅傳》

7.又如:撫掌(拍手);撫胸(以手捶胸。表示悲痛);撫案(用手指按着節拍)

8.安撫;安慰。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三國志·諸葛亮傳》

及設備使撫表衆。——《資治通鑒》

9.又如:撫馭(安撫控制);撫理(安撫治理);撫輯(安撫慰問);撫柔(安撫懷柔)

10.彈撥(樂器)。如:撫桐(彈琴);撫弄(撥弄;彈奏);撫弦(撥弄琴弦)

11.照料使健全生長;養育。

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12.又如:撫字(撫養;撫肩);撫孤(撫養、救濟孤兒);撫畜(撫養);撫稚(撫養兒女)

13.占有。

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禮記》

14.通“幠”。掩;蓋。

神與化遊,以扶四方。——《淮南子·原道》

15.又如:撫世(蓋世)

16.憑借,依憑,趁着......的時候。如: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屈原《離騷》

詞性變化

〈名〉

1.官名。巡撫的簡稱。

督撫大吏争上符瑞,禮官輙表賀。——《明史·海瑞傳》

(袁可立)登朝十有二年,剔曆卿寺,節撫登萊。——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前撫與島帥小謬,當事者憂之。——明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2.又如:撫軍(巡撫的别稱);撫台(巡撫的别稱);撫署(巡撫公著);撫院、學院(巡撫衙門和學院衙門。清巡撫,省級最高行政長官

都察院右佥都禦使巡撫登萊備兵防海贊理兵饷(袁可立)。——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3.古州名。漢豫章郡地,陳置撫州。在今江西省臨川縣治。

常用詞組

◎撫愛fǔài

照顧愛護。

◎撫今追昔fǔjīnzhuīxī

面對當前情景而追憶往事

往往撫今追昔,物是人非,不免怅然而返。——《花月痕》

◎撫恤fǔxù

對因戰或因公緻傷、緻殘和犧牲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安撫。

撫養yǎng

供給衣、食、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撫育fǔyù

照料培育。

◎撫摸fǔmō

用手輕輕地摸。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芳武切(fǔ)

安也。從手無聲。一曰循也。

?(?),古文從辵、亡。

說文解字注

安也。從手,?聲。

段注:芳武切,五部。

一曰揗也。

段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訓揗,故撫、拊或通用。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撫·康熙筆畫:8·部外筆畫:4

(fǔ)《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并音捬。《說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注:撫,猶有也。疏:撫為存撫,故為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又《說文》:一曰循也。《書·臯陶谟》:撫于五辰。

又《廣韻》:持也。

又按也。《禮·曲禮》:君撫仆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注:撫,猶據也。

又拍也。《儀禮·鄉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注:謂急疾也。

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mó)又《集韻》蒙逋切。與摹同。

《韻會》:通作拊。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wo

王力系統

ǐwa

董同龢系統

juaɡ

周法高系統

jwaɣ

李方桂系統

ph

jagx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w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w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i̯u

拟音/王力系統

ǐu

拟音/董同龢系統

juo

拟音/周法高系統

iuo

拟音/李方桂系統

ph

ju

拟音/陳新雄系統

pfʰ

ǐu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韻部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九麌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芳武切

pʰjuo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一模

合口呼

一等

次濁

蒙脯(晡)切

mo

上聲

九噳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斐父切

pfʰio

韻略

上聲

斐父切

增韻

上聲

斐父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fu

中州音韻

上聲

魚模

葉敷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五姥

全清

斐古切

f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