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政刺韓王曲

聶政刺韓王曲

古代大型琴曲
即是《廣陵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為漢魏時期相和楚調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以寄托。據《神奇秘譜》載錄,此曲原是東漢末年流行于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内)的民間樂曲,曾用琴、筝、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1]據趙西堯等着《三國文化概覽》的描述,《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着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甯死不屈的複仇意志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廣陵散
  • 中文名稱:聶政刺韓王曲
  • 音樂風格:古曲琴曲
  • 聲譽:十大古曲之一

基本内容

《聶政刺韓王曲》,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内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系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于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現存遺留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于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 (1425年),譜中有關于"刺韓"、"沖冠"、"發怒"、"報劍"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全曲始終貫穿着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于"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于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