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調

音調

專業詞彙
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是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音量(響度)、音調、音色(也稱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率決定,同時也與聲音強度有關。對一定強度的純音,音調随頻率的升降而升降;對一定頻率的純音、低頻純音的音調随聲強增加而下降,高頻純音的音調卻随強度增加而上升。[1]
    中文名:音調 外文名:Pitch 别名:

音調解析

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率決定,同時也與聲音強度有關。對一定強度的純音,音調随頻率的升降而升降;對一定頻率的純音、低頻純音的音調随聲強增加而下降,高頻純音的音調卻随強度增加而上升。音調的高低還與發聲體的結構有關,因為發聲體的結構影響了聲音的頻率。

大體上,2000赫以下的低頻純音的音調随強度的增加而下降,3000赫以上高頻純音的音調随強度的增加而上升。對音調可以進行定量的判斷。音調的單位稱為美(mel):取頻率1000赫、聲壓級為40分貝的純音的音調作标準,稱為1000美,另一些純音,聽起來調子高一倍的稱為2000美,調子低一倍的稱為500美,依此類推,可建立起整個可聽頻率内的音調标度。這樣得到的聲壓級40分貝的純音音調與頻率的關系見下表:

純音的音調

音調還與聲音持續的時間長短有關。非常短促(毫秒量級或更短)的純音,隻能聽到像打擊或彈指那樣的“喀嚓”一響,感覺不出音調。持續時間從10毫秒增加到50毫秒,聽起來覺得音調是由低到高連續變化的。超過50毫秒,音調就穩定不變了。

樂音(複音)的音調更複雜些,一般可認為主要由基音的頻率來決定。

音調控制

所謂音調控制就是人為地改變信号裡高、低頻成分的比重,以滿足聽者的愛好、渲染某種氣氛、達到某種效果、或補償揚聲器系統及放音場所的音響不足。這個控制過程其實并沒有改變節目裡各種聲音的音調(頻率),所謂“音調控制”隻是個習慣叫法,實際上是“高、低音控制”或“音色調節”。高保真擴音機大都裝有音調控制器。然而,從保證信号傳送質量來考慮,音調控制倒不是必須的。

一個良好的音調控制電路,要有足夠的高、低音調節範圍,但又同時要求高、低音從最強到最弱的整個調節過程裡,中音信号(通常指1000赫)不發生明顯的幅度變化,以保證音量大緻不變。

所謂提升或衰減高、低音,都是相對于中音而言的。先把中音作一個固定衰減(或加深負反饋)然後讓高音或低音衰減小一些(或負反饋輕一些),就算是得到提升。因此,為了彌補音調控制電路的增益損失,常需增加一到兩級放大電路。

音調控制電路大緻可分為兩大類:衰減式和負反饋式。衰減式音調控制電路的調節範圍可以做得較寬,但因中音電平要作很大衷減,并且在調節過程中整個電路的阻抗也在變。所以噪聲和失真大一些。負反饋式音調控制電路的噪聲和失真較小,但調節範圍受最大負反饋量的限制,所以實際的電路常和輸入衷減聯合使用,成為衰減負反饋混合式。

1.衰減式音調控制電路。

高音、低音分開調節:C1、C2、W1構成高音調節器,R1、R2、C3、C4、W2構成低音調節器。W1旋到A點時高音提升,旋到B點時高音衰減。W2旋到C點時低音提升,旋到D點時低音衰減。組成音調電路的元件值必須滿足下列關系:

(1)R1≥R2;

(2)W1和W2的阻值遠大于R1、R2;

(3)與有關電阻相比,C1、C2的容抗在高頻時足夠小,在中、低頻時足夠大;而C3、C4的容抗則在高、中頻時足夠小,在低頻時足夠大。C1、C2能讓高頻信号通過,但不讓中、低頻信号通過;而C3、C4則讓高、中頻信号都通過,但不讓低頻信号通過。

隻有滿足上述條件,衰減式音調控制電路才有足夠的調節範圍,并且W1、W2分别隻對高音、低音起調節作用,調節時中音的增益基本不變,其值約等于R2/R1。

R1與R2的比值越大,高、低音的調節範圍就越寬,但此時中音的衰減也越大。改變R1或R2後,如要保持原來的控制特性,有關電容器的容量也要作相應改變,為了避免高、低音調節時互相牽制,有的衰減式音調電路還加進了隔離電阻。作衰減式音調調節的電位器宜用指數型(Z型),此時,頻響平直的位置大緻在電位器的機械中點。

以下是一個實際的電路圖,其中R1=6.8K、R2=3.3K、R3=5.6K、C1=2200P、C2=0.022、C3=0.01、C4=0.22、W1=W2=50K,R3是一個隔離電阻。

2.衰減--負反饋式音調控制電路

W1作高音控制,W2作低音控制。W1旋到A點時高音提升,旋到B點時高音衰減。W2旋到C點時低音提升,旋到D點時低音衰減。為了使電路獲得滿意性能,下面條件必須具備:

信号源的内阻(即前一級的輸出阻抗)不大。

用來實現音調控制的放大電路本身有足夠高的開環增益。

C1、C2的容量要适當,其容抗跟有關電阻相比,在低頻時足夠大,在中、高頻時又足夠小;而C3的選擇卻要使它的容抗在低、中頻時足夠大,在高頻時足夠小。粗略地說,就是C1、C2能讓中、高頻信号順利通過而不讓低頻信号通過;C3則讓高頻信号順利通過而不讓中、低頻信号通過。

W1、W2的阻值均遠大于R1、R2、R3、R4。

當R1=R2時,該音調電路的中音頻電壓增益約等于1。

作衰減--負反饋式音調調節的電位器宜用阻值變化曲線為直線型(X型)的電位器。此時,頻響平直的位置大約在電位器的機械中點。

日語音調

日語的音調就是音拍的高低位置,這種高低變化發生在音節與音節之間,除拗音的小字“や、ゆ、よ”等外,每個假名(包括促音、長音、撥音假名)都為一個音節。

0型:第一音拍低,以後各拍都高,無下降處。

O → O。。。。。 ↗

如圖:O

詞例:はな、さんみゃく、きく、いけ

①型:第一音拍高,以後各拍都低。

O ↘

如圖: O → O。。。。。

詞例:うみ、 テレビ、きょうだい、こえ

②型:第一音拍低,第二拍高,以後各拍都低。

O ↗ ↘

如圖:OO → O。。。。。。

詞例:やま、やすむ、としょかん、あかい

③型:第一音拍低,第二、三拍高,以後各拍都低。

O → O ↗ ↘

如圖:O O → O。。。。。

詞例:しがつ、ゆっくり、なつやすみ、にっぽん、おととい

④型:第一音拍低,第二、三、四拍高,以後各拍都低。

O → O → O ↗ ↘

如圖:O O。。。。。。

詞例:いもうと、あたらしい、さようなら

以下類推。

日語的聲調叫:アクセント

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包括表示清音、濁音、半濁音、促音、撥音以及長音的假名,但是不包括組成拗音中的小“や”、“ゆ”和“よ”,即一個拗音整體上作為一個音拍來看待,如“きゅ”是一個音拍,而不是兩拍。而“きゅう”和“くう”等長音則是兩拍。

日語以東京音為标準音,其聲調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0型、①型、②型、③型、④型、⑤型等。

0型。也叫平闆形。表示隻有第一拍低,其他各拍都高。後續的助詞也高。

例:「おとな」「ォとな/(低高高)]「ォとなが(低高高高)」

①型。也叫頭高型。表示隻有第一拍高,以下各拍都低。

例:「カラス」(高低低)

  

②型。尾高型&S226;中高型。表示隻有第二拍高,第一拍和第三拍以下各拍都低。後續的助詞也低。隻有二個假名的詞是尾高型。有三個假名以上的詞是中高型。

タマゴ②/中高型/(低高低)

タマゴが/(低高低低)

  

③型。尾高型&S226;中高型。表示第二拍,第三拍高,第一拍和第四拍以下各拍都低。後續的助詞也低。隻有三個假名的詞是尾高型。有四個假名以上的詞是中高型。

オトコ③/尾高型/(低高高)

オトコが/(低高高低)

  

④型。尾高型&S226;中高型。表示第二拍至第四拍高,第一拍和第五拍以下各拍都低。後續的助詞也低。隻有四個假名的詞是尾高型。有五個假名以上的詞是中高型。

以下類推。

0型單詞後面接續的助詞為高聲調;除了0型以外的各類型的單詞,後面接續的助詞全部是低聲調。日語中音調起很大作用,錯了的話意思就跟着錯了,還是好好看看初級的書,學學日語的音調。

這裡有兩點重點:

1、一個單詞的第一拍和第二拍的音必然不同。

2、一個單詞中,一經由高降低便不會上升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