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縣

星子縣

江西省九江市代管的縣級市
星子縣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江西省北部,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共青城市接壤,北與廬山管理局山體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2016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1]
  • 中文名:星子縣
  • 外文名:Xingzi County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
  • 面積:894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南康鎮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天氣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秀峰、鄱陽湖、觀音橋、白鹿洞等
  • 機場:九江廬山機場
  • 火車站:星子站
  • 車牌代碼:贛G、贛M
  • 地區生産總值:
  • 人口:28萬(2013年末)
  • GDP:18.32億元(2008年)
  • 主要街道:南康大道、湖濱大道
  • 地方特産:金星硯、銀魚、雲霧茶
  • 知名産業:林業、茶葉
  • 電話區碼:0792
  • 郵編區碼:332800
  • 行政類别:縣
  • 地方方言:贛語
  • 現任領導:劉超

曆史沿革

星子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接壤,北與廬山管理局山體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全縣人口23.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01萬人,區域面積894平方公裡,轄10個鄉鎮和一場(東牯山林場)一處(鄱陽湖沙湖山濕地生态保護區管理處),72個行政村。

星子縣位于贛北。背廬山,面鄱陽湖,相傳“有星墜湖”。東與都昌縣隔湖相望,南止永修縣,西鄰九江、德安兩縣,北接廬山區。縣域東西寬35公裡,南北長52公裡,地跨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894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8867公頃,國土結構為“三山四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莊園”。轄7鎮、3鄉、1個國營林場、1個濕地管理處,人口24萬,有滿、回、壯等多個少數民族。

星子縣建縣千餘載。自古為“南國咽喉,西江鎖鑰,江右之門戶”。商周為揚州之域,戰國屬楚,秦漢歸九江郡轄。五代十國吳楊溥大和年間(公元929-835年)設星子鎮,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升鎮為縣。後曆設南康軍、南康路、南康府,轄星子、都昌、建昌、安義諸縣,府、軍均治于星子。民國初廢南康府,屬浔陽道。建國後屬九江市。

星子縣處匡山蠡水之間,生态環境優良。大氣質量常年保持在Ⅱ級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0.7%。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日照數1932小時。沿湖沙山為全省風洞,是江西第一個風力發電實驗區。

轄區内廬山群峰競秀,千米以上高峰達17座,擁有廬山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澗水系發達,廬山諸多峽谷,數十條港澗,總長200多公裡,地表水年徑流量達5.2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1.6萬千瓦。中部玉京山、東牯山、華林山、黃龍山、沙山等,綿延數十公裡,蘊藏豐富的非金屬礦産資源,主要有花崗石、青石、鉀長石、石灰石、高嶺土等,其中花崗石儲量達15億m3,青石儲量達1.1億m3。有鄱陽湖220公裡湖岸線,捕撈水面58.2萬畝,盛産珍珠、甲魚、鳜魚、銀魚、螃蟹、蝦等淡水珍品。

鐘靈毓秀,星子縣擁有卓絕的自然景觀。國務院确定的382平方公裡的廬山風景名勝區,有200平方公裡的範圍在星子境内,一大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瀑布)、兩大峽谷(桃花源、栖賢兩大峽谷分别長12公裡和6公裡)、三大國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岩石刻)、四大名泉(溫泉、天下第一泉谷簾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聰明泉)、五大叢林(秀峰寺、歸宗寺、栖賢寺、萬杉寺、海會寺),聞名遐迩。

廬山富氡溫泉,與陝西華清池、西班牙比裡牛斯溫泉并稱為世界三大名泉,水溫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鄱陽湖豐水季節浩浩蕩蕩,橫無際涯。34平方公裡的沙山,綿亘12公裡的沙灘岸線,頗具塞北風光。湖區内8萬畝湖洲濕地,漲水為湖,冬涸為洲,為舉世聞名鄱陽湖濕地,每年數十萬隻候鳥在此越冬,有鳥類150多種,世界珍禽10多種。

“真儒過化”之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往今來,踏訪田園詩人陶淵明故裡的名人雅士,諸如李白、蘇轼、朱熹、黃庭堅、米芾、王陽明、李時珍、董奉、徐霞客等,或吟詩、或講學、或遊曆;達官顯要冠蓋如雲,曆代帝王李璟、康熙,近代名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蔣介石、馮玉祥等,或避暑、或考察,留下了大量詩詞歌賦。

詠廬山詩文共2500篇,有1800篇寫在星子,廬山摩崖石刻1300幀,其中700幀在星子。中國文學名篇中,陶淵明《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李白《望廬山瀑布》、周敦頤《愛蓮說》、蘇東坡《題西林壁》,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被收入我國大、中、小學教科書的名篇達七篇,全國罕見,縣級唯一。

神奇的星子縣,是影響中國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學和一千數百年的禅宗興盛區,是深刻影響社會生活的南天師道的發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學府、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所在地。是中國田園詩的搖籃,是我國隐逸文化的典型區域。與此同時,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教同山,多種文化交彙于此,成為獨一無二的宗教文化現象,星子為繁榮中華哲學、文學、宗教、教育、醫學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五”期間,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長23.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3%。完成了環廬山百裡休閑旅遊走廊總體規劃,溫泉休閑旅遊迅速發展,形成了江西旅遊業的“星子現象”;工業總體規劃已經完成,星子工業園和溫泉高新技術項目區成為工業發展主要平台,沿湖大運量工業帶建設已經啟動;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和新城區控規已經啟動實施,縣城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萬人,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顯著提升;近百家生态農莊蓬勃發展,優質水稻花卉苗木、特種水産、早熟、鄱湖野鴨已成為農業的特色和支柱産業。

以水、電、路為重點,基礎設施日益配套完善,改造完成縣城2萬噸/日自來水廠、新建溫泉2萬噸/日自來水廠;全面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總投資7000萬元的鄱陽湖貨運碼頭即将動工;全縣公路總裡程達到533公裡,水泥和油路通村率60%以上,縣域公路網布局日趨成熟。

曆史沿革

清同治《星子縣志》記載,夏、商、周,星子在《禹貢》、《爾雅》所載的楊州之域,“西據敷淺原(即廬山),東彙澤于彭蠡(即今鄱陽湖)。”

“春秋時,周景王九年(公元前535年),星子地域逐漸為楚國所有”。

周敬王十年(前509年),吳王阖闾攻打楚國,歸屬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義)。

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國,故又歸屬越國。

戰國時代,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熊商征讨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因而,這裡又屬楚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本縣歸九江郡轄。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淮南國豫章郡柴桑縣,星子在其境。

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東吳孫權設武昌郡,柴桑屬武昌。

晉永興元年(304年),劃武昌的柴桑,廬州的浔陽,設浔陽郡。南朝仍循舊置。

隋文帝平陳,廢浔陽郡設江洲,廢汝南、柴桑二縣,設浔陽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縣。

大業三年(607年),廢江洲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複設江洲,立浔陽縣;

八年(625年)湓城并入浔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935),于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内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水經注》雲:落星石,周迥百餘步,高五丈,上生木,傳曰有星墜此)。

南唐保大年間,浔陽改名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升星子鎮為星子縣,屬江洲。

太平天國七年(982年),設南康軍,把江洲的都昌、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洲的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隸江南路。

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江南東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把南康路改為西甯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名南康府,隸屬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年),南康府屬廣饒南九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屬南康。

南康軍、路、府治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除南康府。

民國3年(1914年),全省劃為四道,星了隸屬浔陽道。

民國15年(1926年),廢道,星子直接隸屬江西省。

民國21年(1932年),江西劃為13個行政區,星子屬第三個行政區(區駐地瑞昌)。

民國24年(1935年),劃歸第五行政區(區駐地浮梁)。

民國28年(1939年),因贛北多為日軍占據,省府為便于統治,将13個行政區減至11個行政區,星子劃歸第九行政區(專署駐岷山)。縣府一度駐波陽、都昌等地。

民國31年(1942年)仍屬第九區,專署駐武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星子歸九江專區管轄,直至1983年,實行市管縣,星子縣直屬九江市。縣治均設南康鎮。

2016年5月,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星子縣,設立縣級廬山市。

行政區劃

廬山市(原星子縣)面積約為734.1平方公裡(具體面積待勘界定),管理9鎮、1鄉、1場、1處。

南康鎮轄3個村委會(大塘、蓼池、四聯),10個社區居委會(城區、黃泥嶺、北門巷、冰玉澗、城郊、坡頭、迎春橋、星廬、廬陽、西湖)。

牯嶺鎮轄2個村委會(朝陽、勝利),3個社區居委會(日照、正街、橄榄)。

海會鎮轄4個村委會(彭山、長嶺、五洲、光明),2個社區居委會(海會、廬星)。

白鹿鎮轄9個村委會(五裡、玉京、萬杉、秀峰、河東、波湖、大嶺、梅溪、交通),1個社區居委會(峰德)。

溫泉鎮轄9個村委會(東山、新塘坂、錢湖、闆橋山、溫泉、隘口、西洲、通書院、廬山垅),1個社區居委會(歸宗)。

星子鎮轄6個村委會(蓼花、幸福、勝利、仕林、翻身、三角垅)。

華林鎮轄8個村委會(華林、共同、虎口沖、橋北、花橋、桃林、繁榮、吉山、)。

蛟塘鎮轄8個村委會(新甯、鐵門、西廟、芙蓉、蛟塘、深耕、龍溪、槎垅),1個社區居委會(蘆花塘)。

橫塘鎮轄5個村委會(和平、西平、故裡垅、紅星、聯盟),1個社區居委會(八都)。

蓼南鄉轄9個村委會(和公塘、南陽畈、長西嶺、黃鸠垅、橋南、新池、新華、橫嶺、渚溪)。

東牯山林場轄5個分場(唐家嶺、茶園、栖賢、七賢、支山)。

沙湖山管理處轄2站(馬頸、長湖)。

人口

2011年末,全縣總人口26.4萬人,其中女性12.5萬人,非農業人口44860人,占全部人口的17%。人口出生率13.57‰,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88‰。

全縣在崗職工人年均工資21020元,同比增長11.3%。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848元,同比增長21.9%。

社會事業

教育衛生

2011年全縣共有普通中學15所,小學84所,普通中學在校人數16608人,其中女生7580人;小學在校人數29437人,其中女生1323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70.3%。

全縣共有醫院、衛生院19所,實有病床數670張,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5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3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社會福利單位13個,床位數1292張;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1295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2496人。參加失業保險830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234人。農村五保供養157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3619人。

通信事業

2011年,全縣固定電話38320戶,移動電話158540戶,互聯網17029戶,有線電視用戶29502戶,其中農村用戶15514戶。

星子旅遊

星子境内,一大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瀑布)、兩大峽谷(桃花源、栖賢兩大峽谷分别長12公裡和6公裡)、三大國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岩石刻)、四大名泉(溫泉、天下第一泉谷簾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聰明泉)、五大叢林(秀峰寺、歸宗寺、栖賢寺、萬杉寺、海會寺),聞名遐迩。

景點介紹

秀峰景區

秀峰泛指香爐、雙劍、文殊、鶴鳴、行龜諸峰。這裡山峰奇秀,風光旖旎,香爐峰雲煙缭繞,飛瀑如練;雙劍峰如劍插雲霄,淩厲壯觀;姐妹峰似姐妹比肩,意趣盎然;鶴鳴峰若仙鶴将鳴,其态栩栩。在“雙劍”和“鶴鳴”兩峰之間,開先瀑布共源分流,一為東瀑,形似馬尾,故名馬尾瀑;一為西瀑黃岩瀑,狀若銀河,從天而下。兩瀑又在青玉峽合流,瀉入龍潭。曆代有不少名人在這裡流連忘返,作詩題記。

東林大佛

東林大佛總投資超過10億元,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點,是代表當代高水平的宗教藝術精品。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淨土文化區、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區、安養區、海會堂、大德精舍區等。建成後将是中國國内唯一一個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老與臨終關懷為一體的國際性宗教與文化交流平台。

觀音橋景區

景區以觀音橋為中心構成的一個風景區。觀音橋原稱栖賢橋,又稱三峽橋,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觀音橋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由江洲匠陳氏三兄弟所建。長約24米,寬約4米,單孔橫跨于大漢陽峰和五老峰之間的深澗之上,以五排同型重各一噸多的花崗岩105塊扣砌而成,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雖經千年、仍緊固如初,被譽為中國南方橋梁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白鹿洞景區

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星子縣城12公裡。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書院。它以悠久的曆史,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殿堂,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祟為“海内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1959年,白鹿洞書院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

太乙村景區

太乙村景區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于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有國民黨蔡庭楷、白崇禧、陳誠等十八位著名高級将領在此修建了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十八幢别墅。境内主要由十八幢别墅遺址、九奇峰、第四紀冰川遺迹、觀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點構成。

桃花源景區

坐落在廬山最高處的漢陽峰西,名康王谷,又俗稱廬山壟,為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由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吳官村、康王城、谷簾泉等景點組成。從星子縣城出發,沿山南公路,西行近20公裡,至德安、星子交界的隘口,往北折數公裡即到觀口山門。如果早晨從南昌或九江出發至星子山南旅遊,則可從昌九高速公路到德安,穿城而過不久便到隘口,往北折數公裡到觀口山門,這樣,桃花源景區便成了星子山南旅遊的起始點。

醉石溫泉景區

溫泉位于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因區内有廬山溫泉而得名,境内有陶淵明故裡栗裡陶村、溫泉療養院,歸田後醉卧松雲、把酒賞菊的醉石館;王羲之鵝池、墨池、玉簾聽瀑讀書的石屋;朱熹手書醉石;佛教勝地歸宗寺、道教勝地的簡寂觀。

地理交通

縣城南康鎮三面環水,負山襟湖。距九江市36公裡,距南昌120公裡,距武漢200餘公裡。水上逆贛江可直航景德鎮、南昌、贛州,入長江黃金水道抵國外口岸。贛、撫、饒、信、修五大水系在縣域東南水面束流而東,形成“江湖之會”。高等級旅遊公路——廬山南大道聯接“昌九”、“九景”高速公路,105國道貫穿全境,京九鐵路、九江機場擦境而過。

境内有北京至廣州的105國道,緊靠昌九高速公路,至九江機場、廬山火車站30分鐘,至九江火車站、九江碼頭、九江市區40分鐘,至昌北機場僅需80分鐘,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交通十分便利。

土地資源

據星子縣土地詳查及199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資料統計,全縣土地總面積73971.2公頃。全縣土地總面積中,耕地14867.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10%;園地764.4公頃,占1.03%;林地22509.2公頃,占30.43%;牧草地3.8公頃,占0.01%;居民點及工礦用地3804.3公頃,占5.14%;交通用地777.7公頃,占1.05%;水域26782.7公頃,占36.21%;未利用土地4461.9公頃,占6.03%。

旅遊資源

廬山山南風景區——星子縣位于舉世聞名的廬山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之間。星子縣由相傳“有星墜湖”而得名,至今縣城附近的南湖還有“落星墩”、“流星墩”等島嶼。星子縣地處江西北部,東西寬35公裡,南北長52公裡,介于東經115°48'—116°10',北緯29°8'—29°36'之間,總面積894平方公裡。

星子西北倚傍廬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部分鄉鎮均濱臨鄱陽湖。全縣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座,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1474米。縣境内湖汊衆多,湖岸迂回曲折。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屬亞勢帶季風區,年平均降水量1437.1毫米,年平均氣溫15至18℃,1月份平均氣溫4.5℃,7月份平均氣溫29.2℃。

星子縣地處江西省北部,京九線中段,總面積894平方公裡,人口23萬。境内有北京至廣州的105國道,緊靠昌九高速公路,至九江機場、廬山火車站30分鐘,至九江火車站、九江碼頭、九江市區40分鐘,至昌北機場僅需80分鐘,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交通十分便利。

星子縣是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鄉。它倚廬山,面鄱陽湖,位于名山名湖之間,既占世界文化景觀之秀美,又領中國最大淡水湖之浩淼,集名山、名湖、名瀑、名泉、名人、名鎮、名寺、名觀于一地,蘊含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是廬山文化發源地,有“廬山之根”、“廬山之魂”一說,而旅遊資源更以其數量多種類全、文化品位高著稱,素有“廬山之美在南山”的美譽。廬山能夠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廬山山南星子縣高品位的旅遊資源是重要的依據。從數量上看,全縣景區面積達200平方公裡,占廬山山體的45%和鄱陽湖水域的10%,現已開發出八大景區,80多處景點,400多個景物景觀,建立了一個鄱陽湖濕地生态保護區。

曆代名家題詠山南和鄱陽湖的詩詞有2800餘首,摩崖石刻900多處,寺、廟、庵、觀(含遺址)200多處,國家及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餘處,凡是到廬山山上又來山南的遊客無不感慨地說:“不到山南觀光,廬山隻看一半”。從種類上看,峰、瀑、泉、潭、湖泊、小溪、芳洲、沙灘、溫泉、白雪、古城、索道、森林公園、候鳥王國可謂湖光山色,四季有景;書院、寺廟、道觀、教堂、儒、佛、道、基督諸家共同演繹傳統文化;曆代帝王将相、軍政要員、文人墨客、佛道隐士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美妙的傳聞及大量詩文題刻、古建遺址。

從品位上看,世界級文化景觀三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享有盛譽的廬山佛教“五大叢林”占有其四。有世界文化名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李白吟頌的廬山瀑布,茶聖陸羽品評的“天下第一泉”和“天下第六泉”,蘇東坡贊為“廬山二絕”的漱玉亭、三峽橋,國民黨兩廣籍将領和國民政府軍政要員修建的别墅群——太乙将軍村,周瑜的點将台,董奉治病植樹宏揚中華醫德的杏林,王羲之的鵝池,道教南天師派創始人陸修靜的簡寂觀,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親辟的愛蓮池,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立規講學的天下第一書院——白鹿洞書院,為星子縣赢得了“真儒過化”的贊譽。

江南最大的淡水沙灘浴場和江南一絕的神湯——溫泉,已成為星子旅遊精新品牌,廬山山南國家森林公園與鄱陽湖濕地保護公園更是建設全國生态旅遊縣的絕佳條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通過二十多年的開發建設,特别是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大辦旅遊、實施“旅遊興縣”戰略,全縣旅遊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已初步建成集山水遊覽、文化觀賞、避暑度假、理療保健、娛樂休閑、科學考察、生态觀瞻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型旅遊熱區。

廬山山南遊覽區,以湖山之間一古鎮(南康古鎮)為結合點,分為一帶兩區(環廬山南麓自然、人文景觀遊覽帶,鄱陽湖水上遊樂區,鄱陽湖濕地生态觀賞區)。現分别介紹如下:

1、秀峰景區:秀峰是姊妹峰、香爐峰、文殊峰、雙劍峰、龜背峰、鶴鳴峰等的總稱,是群峰競秀的意思,為康熙皇帝賜名。面積約6平方公裡,距星子縣城5公裡,這裡山水奇秀,竹木蔽日,古迹荟萃,尤以曆代珍貴摩岩碑刻之富蜚聲海内外,有“匡廬明珠”之稱與“山南之美數秀峰”之美譽。

區内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豐富,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描寫的就是秀峰景區的黃岩瀑布;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贊頌秀峰為第一山,并留下了“第一山”摩崖石刻,具有吳道子畫風的巨幅鐵線觀音像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江淹作詩,康熙皇帝臨摹米芾筆迹而成的《從冠軍建平王登香爐峰》詩碑,現存于南唐中主李王景的讀書台内,被贊為詩書合璧。

漱玉亭被蘇東坡贊為“廬山二絕”之一,還有風景絕佳的青玉峽、龍潭等衆多景點,自然與人工融于一體,風景與文化相得益彰。乘坐秀峰索道還可到達國家級森林公園黃岩森林公園,探測黃岩瀑布的源頭,尋覓“廬山之魂”——神仙洞。景區内著名書法家顔真卿手書的《大唐中興頌》,黃庭堅題寫的《七佛偈》,王守仁留下的《紀功碑》等巨幅石刻和衆多的摩崖石刻群,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秀峰由此連同廬山一道走向世界。

2、觀音橋景區:觀音橋座落在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的栖賢谷中,建于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橋橫跨深澗大壑,是我國古代橋梁工程中的珍品,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石拱橋之一,橋拱由7排105塊鑿有“公母榫”的花崗石鎖扣而成,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将此橋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1996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景觀,景區因橋得名。

面積約6平方公裡,距星子縣城12公裡,境内有第四紀冰川遺址,原始古樸的水碓房。陸羽品評的“天下第六泉”、清代巡撫易順鼎所建藏書千卷的匡山草堂,具有秘奇色彩的棺材石,8人合抱、高約40餘米的古銀杏樹,四兩花線測不到底的玉淵潭,國民黨著名愛國将領馮玉祥留下的《墨子篇》巨幅石刻,蔣介石、宋美齡的行宮和蔣宋合栽的兩株“夫妻樹”以及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栖賢寺舊址等衆多景物景觀。

抗日時期蔣介石就是在這裡下達了南京守軍撤退的命令1961年9月,周恩來總理遊廬山時,與放牛娃周桂花曾在橋頭合影,一時傳為美談。

3、太乙村景區:景區因在相傳為太乙真人修道成仙的太乙峰下而得名,面積約5.64平方公裡,距離縣城16公裡。景區由太乙峰、太乙村、息肩亭、歡喜亭、九奇峰、白鶴澗、七彩瀑布、白水漕等景點組成,海拔高度在380-1200米,北依太乙峰,南臨鄱陽湖,冬暖夏涼,舒适宜人,為避暑療養、休閑度假的理想處所。因此地環境優越,北伐戰争以後,兩廣軍界元老和國民政府軍政要員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陳誠、張敬之、劉一公、古公思、李汝倬、黃申鄉、嚴重、吳奇偉、胡宗南、白崇禧、蔡廷锴等相繼來此修建别墅18棟,故而又有“将軍别墅村”之名。

18棟造型各異的别墅,錯落有緻地分布在松竹掩映之中,形成一個和諧的建築群體,它們構圖靈活多變,打破了傳統均衡對稱的建築構圖手法,整個建築坐北朝南,陽光充足,視野開闊,建築就地取材,采用花崗石砌成,在建新和質感上和諧統一,在别墅群中,每棟别墅都有一個美妙的名稱,如曾晚歸的“晚庵”,蔣、宋的“桂莊”,蔡延锴的“三柳巢”,同鄉會館“犇舍”等。

4、桃花源景區:座落在廬山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傳說秦始皇、漢武帝、司馬遷都曾登上主峰,立于漢陽峰頂猶如身臨霄漢,廬山諸峰及長江鄱陽湖遠景盡收眼底)西,又名康王谷,面積約14平方公裡,距星子縣城20公裡,為廬山三大峽谷之一。

景區初步開發出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吳官村、楚王城、康王觀、恩桃庵、第一泉等景點。因戰國時楚康王為逃避秦将王翦追殺,藏在谷中,隐居不出,故名。東晉詩人陶淵明據此地形地貌創作了文學名篇《桃花源記》。谷底有唐代茶聖陸羽品評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2000年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紀國際茶會”曾在這裡召開。

5、溫泉、歸宗景區:位于山南景區的西南端,與秀峰景區鄰近,景區面積7平方公裡,距星子縣城西部15公裡。主要有廬山溫泉、醉石、玉簾泉、羲之洞、歸宗寺、簡寂觀、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故裡——栗裡陶村、柴桑橋、南山(陶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董奉醫病植樹的杏林及金輪峰、經台山(南朝詩人謝靈運築台翻譯佛經的地方)等景點。

廬山溫泉是廬山與黃龍山相接處斷層所産生的硫磺礦泉,泉水溫度平均為62℃,水中含有鉀、鈉、鎂、二氧化矽、氟、矽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屬高、熱弱礦化度含氟含矽質,堿性重碳酸鈉型硫化氫氡泉,為我國醫學礦泉中所罕見,對多種疾病(風溫、皮膚、神經、心血管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1935年江西建設廳與廬山管理局始在此建浴室,1957年江西省總工會建工人療養院,1961年周總理來院視察。現已将原工人療養院改建為天沐溫泉度假村,建設标準達到四星級。醉石是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歸隐田園後,賦《歸去來兮辭》,與劉遺民、慧遠等交遊,往來于廬山中,醉則卧于此石上,故名。唐顔真卿、白居易有訪醉石、陶公舊室詩,石上有宋代石刻多處,上面“歸去來館”四字,相傳為朱熹手書。醉石附近有“醉仙濯纓池”、歸去來館、五柳館等。

6、南康古城景區:南康鎮即星子縣城,為古代南康府治,五代十國時期始立星子鎮,北宋時(公元978年)升鎮為縣,982年建立南康軍,明清改為南康府,因宋周敦頤、朱熹兩位理學家和教育家在此任過知軍而号稱“真儒過化”之地。由谯樓、愛蓮池、紫陽堤、西甯老街、玉京山、休閑廣場等景點組成。

谯樓曾為三國時周瑜點将之所,愛蓮池為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熙甯五年(公元1072年),知南康軍時所辟,在池中引水種蓮,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愛蓮說》,紫陽堤全長400餘米,位于城南鄱陽湖畔,與落星石相對,始建于北宗元祐間,後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知南康軍時,用花崗石修複,因朱熹号紫陽而得名。城西北有玉京山、斜川、磨嶺(古稱東臯)、腰子畈(古稱西疇)、是陶淵明“疇昔家上京”之上京故居所在地。

7、鄱陽湖水上樂園:由落星石、落星湖、流星山、神靈湖、十裡淡水沙灘浴場等景點組成。落星石相傳有星墜此而成,星子也由此得名,落星石也即成為星子縣一個重要标志與象征,其上建有牌坊、禅院、石塔等建築。

郦道元《水經注》對此石有明确記載,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朱熹等都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落星湖,在軍事上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名将周瑜曾在此操練水軍,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也曾在這裡進行過激烈的帝位争奪戰,并留下遺迹“定江王廟”,俗稱老爺廟。十裡淡水沙灘浴場是我國江南最大的淡水沙灘浴場,其優質的沙地是休閑的絕佳場所。

8、白鹿洞景區:白鹿洞景區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星子縣城7公裡,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以其悠久的曆史,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崇為“海内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

1989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李渤兄弟在此隐居讀書,李渤養了一隻白鹿,相伴相随,人稱白鹿先生,他隐居讀書的山坳也被稱為白鹿洞。南唐曾在此地建立學館,号稱“廬山國學”,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知軍,興複書院,自任洞主,他制訂的《白鹿洞規》中所提出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對當代學人仍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景區現已修複先賢書院、棂星門院、白鹿書院、紫陽書院等當年書院舊迹,以及獨對亭、枕流橋、流芳橋等遊覽處所,置身其間追懷先哲,仿佛步入學術殿堂。

9、鄱陽湖濕地保護公園:由沙湖山等五個湖濱鄉鎮的十一個大小湖泊組成,面積約70平方公裡。濕地資源豐富,保護較好,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灘出,魚蝦、螺蚌、沙菜等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是各類越冬鳥類的理想栖息地。

1992年7月我國加入《關于特别是作為水禽栖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時,将鄱陽湖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997年又被指定加入了東北亞鶴類保護網絡,2000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列入“全球重要生态區”。

鄱陽湖濕地共有鳥類332種,其中我國政府列為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顴等10種,二級保護的有白枕鶴、灰鶴、天鵝等44種,每年來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多達100多萬隻,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而鶴長城則被稱為“中國第二長城”。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是漢族江右民系創造出來的文化。星子縣文化基本上被歸類為江右文化。星子縣地處廬山腳下,鄱陽湖岸,傳統文化很豐富。流傳悠久的民間小調、鑼鼓曲每逢節日和辦喜事還很流行。

最有影響的還算“西河戲”了,西河戲又稱“彈腔戲”,俗名“星子大戲”,形成于清朝鹹豐年間,因其産生地星子縣地屬贛江下遊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戲”。西河戲一直由各村的農民在春節自演自樂,進入21世紀開始重新流行。

有左河水回鄉時作《醉佳客?看星子西河戲》曰:“村社何來絲紐聲?西河戲又故鄉興!京胡伴奏鄉音韻,日是農民夜是君。觀善惡,辯奸忠,肅貪驅寇掌雷鳴。征程萬裡七八步,戰場三軍五六兵。”2010年,江西省星子縣的“西河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戲劇項目類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