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技大學

廣東科技大學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廣東科技學院創建于2003年,是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以工學為主,[1]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院位于東莞市南城區,西鄰東莞植物園,北接環城路,東臨西平湖,南依西湖樂園,環境幽雅,風景宜人。學院正以迎接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授權專業評審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内涵建設,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能力,為把學院建設成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學院“創百年學府,育産業精英”。
    中文名:廣東科技大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學校類型:高等院校 所屬地區:廣東

成立意義

廣東要保持競争優勢,就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和教育的推動作用,發揮高等教育在廣東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目前,廣東科技人才明顯顯得十分缺乏。主要表現在:第一,科技人才密度低,總量與需求不相适應;第二,高層次科技人才少,軟體、生物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專業的科技人才缺乏,頂尖學科帶頭人特别是高新技術的領軍人才嚴重不足;第三,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成果少。組建廣東科技大學,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特别是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需要,是廣東建設科技強省、提前全面實現小康目标的需要是合整全廣東高等教育結構的需要。

當前,廣東高等教育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層次偏低。一是本專科比例失調,本科院校數量不足。全省萬人擁有本科院校數量,江蘇和浙江分别為0.57和0.49個,廣東為0.39個;二是理工科院校偏少,江蘇有18所,浙江有8所,廣東隻有4所。為了加快廣東科技與教育的發展,推動科技結構和高校結構調整,加快科技教育融合的步伐,增加科技人才培養的數量,提高品質和水準,整合省内現有科技教育資源,組建廣東科技大學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産學研結合,創新高教模式的實踐。

組建設想

辦學思路。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根據廣東科技人才培養的需求,将現有廣東科技系統的教育科技資源進行整合,以産學研一體化為紐帶,将高素質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和實際科研專案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建設一所能适應廣東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新型理工大學。

辦學定位。

學校定位為以理工類學科為主的教育研究型大學。主要面向廣東,輻射泛珠三角地區。學校要建設新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科體系和科研基地,建設優質的辦學條件和軟硬環境。品質第一,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

辦學步驟。

第一步(2004—2009年),組建新校,并構建高素質科技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第二步(2009—2014年),完善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并逐步建設成廣東一流大學;第三步(2014—2019年),形成廣東科大的學科特色,突出建設一批名優學科與專業,逐步步入到國内知名工科大學的行列。根據總目标要求,遵循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制定招生計畫。

廣東科技大學的創新點。

1、辦學内容創新。

按未來10年中國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和可能實現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核心技術為背景設計廣東科技大學的核心專業。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南方基地和三個省屬研究所有機地與高素質科技人才培養相結合,以科技創新帶動促進人才培養。

2、辦學形式創新。

走科學、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教學、科研與産業相結合,科技、文化與社會相結合的創新道路。校所聯合,産學研一體化。組織形式上保持校所各自的特質和優勢,互補互動;既有統一管理、協調、又有相對獨立性。

3、學科建設創新。

重點加強學科技術中有發展前景的學科,培育對廣東和“9+2”區域經濟建設、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以及适應國家安全需要的新興、交叉和邊緣學科。注重特色學科、發展新興和交叉學科。

4、教學方式創新。

利用現有一批高水準研究所、實驗室、研發中心建立齊備的學生實訓基地,通過專案參與,讓在校學生到社會、企業的科技開發中參與實際工作,帶著任務學習。從二年級起,對所有理工科學生實行導師制。

資源優勢

辦學基礎設施有保障。

新組建的廣東科技大學占地總面積3000畝,建築總面積50萬㎡,固定資産10多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2.7億元,圖書165萬冊,文化、體育、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現可容納全日制在校生15000名。2006年後可容納全日制在校生25000名。

師資力量充足。

組建後的廣東科技大學擁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94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5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557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外籍院士4人,博士生導師91人,碩士生導師200餘人,教授、研究員150餘人。

學科結構和科研條件基本配套。

新組建的廣東科技大學擁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12個博士點、22個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研究所和3個省級研究中心。這些學科和科研條件具備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承擔了大量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托的科研專案,并獲得一大批國家級、省部級成果獎勵。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有近20年的辦學曆史,現設有40個以理工類為主的專業(專科),是國家和省多次表彰的優秀高校。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南方基地多年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目前在讀研究生達728人,其中博士生344人,碩士生384人,其培養品質均有很高水準。廣東計算中心、廣東情報所、廣東測試所是中大、華工、華師等多所高校常年實踐教學基地,積累了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

基本構架

校區布局。

現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校區主要開展普通本科教育,強化其教學和實驗實訓功能;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南方基地主要承擔博士碩士生的培養;廣東計算中心、廣東情報所、廣東測試所為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研究生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強化其科技創新功能。

專業建設和本專科生培養。

廣東科技大學聯合一院三所,二校一基地作為基本構成,組建四院(研究生院、軟體學院、資訊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十三系(建工系、材料系、機電系、化工系、人文系、勞經系、外語系、管理系、生物系、電子工程系、電腦科學工程系、軟體工程系、圖書情報系);四所(計算所、測試所、情報所、人才所);中心(網路與軟體技術開發中心、廣東軟科學研究中心、廣東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廣東情報研究中心、廣東電腦工程技術中心、廣東人才建設研究中心)。

廣東科技大學以電腦資訊技術、材料與能源技術、生物和醫藥技術為主,設置60個左右的本專科專業,起步階段每年可招收本專科生5000名,在校生規模最終可達到25000人。

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

廣東科技大學将以新機制使各研究所、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面向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進一步發揮作用,在繼續承擔和完成國家、省市以及社會企業,事業單位下達和委托的各項科研、谘詢、技術服務任務的同時,承擔在校大學生實習、實踐和教學任務。

學校管理和運行機制。

廣東科技大學采取廣東和中科院共建的模式,實行新的管理運行機制。即在保持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完全遵從國家政策規定、保證教育品質的基礎上,對并入的各個研究所、室和中心、工作站采取人、财、物相對獨立的管理方式,以保持其原有的優勢和基礎,并繼續推動其與社會和企業緊密結合。

基本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廣東有關科技系統、教育、科研、開發、資源整合,我們已具備成功組建“廣東科技大學”的各項主要基本軟硬體條件。新組建的“廣東科技大學”将采用一種新的結構模式,以創新式的高素質科技人才培養思路和方法,為廣東培養更多的工程技術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它将為提高廣東高等教育水準、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廣東綜合競争實力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