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

國中國

另一個國家領土包圍
國中國指國家領土完全處于另一個國家領土包圍之中的内陸國家(不可處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包圍中)。一般認為世界上僅存在聖馬力諾、梵蒂岡、萊索托三個國中國,但部分人認為馬耳他騎士團也屬于國中國。
    中文名:國中國 外文名:The national territory completely landlocked country surrounded by another country's territory 定義:國家領土處于另一個國家領土中的内陸國家 代表:聖馬力諾、梵蒂岡 性 質:微型國家,内陸國家 數 量:3個

聖馬力諾

基本概述

名稱:(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 La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

國旗:由白色,淺藍色兩個相等的平行長方形組成,旗地中央是國徽圖案。白色一說象征白雪,一說象征純潔。1797年以來就采用上述國旗,沿用至今。聖馬力諾國旗有兩種,上述國旗為正式官方用旗,不帶國徽圖案的國旗為民間用旗。

國徽:盾徽。王冠象征聖馬力諾為擁有獨立主權的共和國,翠綠的山象征着蒂塔諾山。盾面上有三座白塔、鴕鳥毛、橡樹枝和月桂樹枝等圖案。下端的绶帶上寫着“自由”。

面積:61.2平方公裡。

語言:意大利語

貨币:歐元

民族:90%的居民是聖馬力諾人

人口:28880人(2005年),其中24649人為聖馬力諾國籍。

宗教: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國慶日:9月3日

首都:聖馬力諾(San Marino),人口4483人。

國家元首:由兩名權力相等的執政官共同擔任,任期半年,不能連任,三年後可再次當選。執政官由大議會選舉産生,每年分别于3月和9月改選,4月1日和10月1日就職。執政官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和議會首腦。

地理

位于歐洲亞平甯半島東北部的内陸國,距亞德裡亞海僅23公裡。四周與意大利接壤。境内起伏多山,位于中部最高的蒂塔諾山,海拔755.24米。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6℃,冬季最低氣溫-2℃,夏季最高氣溫30℃。年均降水量880毫米。

曆史

相傳,公元301年,一位叫馬力諾的基督徒石匠為逃避羅馬皇帝的迫害,藏身于蒂塔諾山頂。聖馬力諾的地名由此而來。最初,聖實行族長管理,1243年确立了兩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曆史上聖馬力諾四次遭受外來入侵。

1503年被切薩雷·博吉亞占領過7個月;

1739年被阿爾貝羅尼(Alberoni)紅衣主教占領,但很快于1740年2月重新獨立。

1944年6月26日,英軍無故轟炸聖馬力諾共和國,造成60名平民遇難,100餘平民受傷,可能是誤炸。

1944年7月5日,聖馬力諾共和國對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德國、日本同時宣戰(為二戰中同時宣戰全世界軸心,共産,盟國三大聯盟的傳奇國家)。

1944年8月10日,德國哈裡-霍珀中将率第278民兵師全殲聖馬力諾國防軍(200人,全部被俘),聖馬力諾共和國投降,全國數十條步槍被收繳,國防軍200人裝備佩刀和弓箭,改編為警察。

1944年9月19日,英軍第4步兵師攻入聖馬力諾,與德軍激戰。聖馬力諾修道士繁忙救助雙方傷兵。同日德軍殘部撤離聖馬力諾,聖馬力諾改向英國投降。

1944年11月,聖馬力諾共和國政府與聯合王國政府簽署和平協定,英軍撤離聖馬力諾。

聖馬力諾共和國,簡稱“聖馬力諾”,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國家之一,位于歐洲南部,意大利半島東部,整個國家被意大利包圍,所以聖馬力諾屬于國中國。

梵蒂岡

基本概述

國旗:由金黃色和銀白色兩個豎長方形組成。傳說金黃和銀白兩色是

耶稣12門徒之一聖彼得的兩把鑰匙的顔色。右側的白色旗地中,繪有教皇保羅六世的皇徽。

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城國的标志。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其上有兩把交叉着的鑰匙和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紅色在曆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顔色;金黃色和銀白色的兩把鑰匙是主給聖彼得(《聖經》中耶稣十二門徒之一)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間的皇冠結合産生的。羅馬教皇自稱是主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所以皇冠為三重。

面積:0.4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人口:140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

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

宗教:信奉天主教

貨币單位:歐元,裡拉

首都:梵蒂岡城(Cittàdel Vaticano,Vatican City,the Holy See city)

教皇:方濟各教宗,于梵蒂岡當地時間2013年3月13日下午7時許(北京時間2013年3月14日淩晨2時許),第5次投票中被選出,接替已辭職的本笃十六世教宗。也是第一位拉丁美洲籍教宗。

地理

面積0.44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邊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伯铎廣場、聖伯铎大教堂、宗座宮、教皇避暑勝地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緻呈三角形,除位于城東南的聖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牆環繞。它地處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牆為國界,另外,有一條“密道”從著名的聖天使堡通向梵蒂岡城内。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簡而言之,梵蒂岡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

曆史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4世紀開始,羅馬城主教利用羅馬帝國的衰亡,乘機掠奪土地,6世紀時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

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稣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

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裡以上。

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意大利國王進駐羅馬,意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并被迫退居羅馬城内西北角梵蒂岡。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裡尼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萊索托

基本概述

(The Kingdom of Lesotho)

面積:30344平方公裡。

人口:180萬(2004年),年增長率0.9%(2004年)。絕大多數為黑人,屬班圖語系的巴蘇陀族和祖魯族。通用英語和塞蘇陀語。約9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

首都:馬塞盧(Maseru),海拔1500米。人口約37萬,其中城區人口約15萬。全年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3℃。

國家元首:國王萊齊耶三世(Letsie III),1996年2月7日登基,1997年10月31日加冕。

重要節日:莫舒舒日:3月11日;英雄日:4月4日;國王生日:7月17日;獨立日:10月4日。

地理

非洲南部内陸國家,四周為南非所環抱。屬大陸性亞熱帶氣候。5月~9月為旱季,10月~次年4月為雨季,最高氣溫33℃,最低-7℃。

曆史

獨立前稱巴蘇陀蘭。19世紀初,巴蘇陀族酋長莫舒舒一世統一各族,建立了王國。1868年,英國正式宣布巴蘇陀蘭為其“保護地”,并于1871年将其并入英國在南非的開普殖民地。1966年10月4日宣布獨立,定名為萊索托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莫舒舒二世任國王,巴索托國民黨領導人喬納森任首相。1970年舉行獨立後首次大選,巴蘇陀蘭大會黨獲勝。巴索托國民黨政府宣布選舉結果無效,并實行緊急狀态,取締反對黨。

1986年,武裝部隊司令萊哈尼耶少将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并禁止政黨活動。1990年11月,軍政府廢黜莫舒舒二世,立其長子萊齊耶為國王。1993年3月,軍政府“還政于民”,舉行萊第二次大選,巴蘇陀蘭大會黨獲勝,該黨主席莫赫勒出任首相。1995年1月,莫舒舒二世複位。1996年1月,莫舒舒二世遇車禍身亡。2月,萊齊耶再度登基。1998年5月,萊舉行第三次大選,民主大會黨以絕對優勢取勝,該黨主席莫西西利任首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