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單位

粘度單位

物理中表示粘度度量的單位
流體在流動時,相鄰流體層間存在着相對運動,則該兩流體層間會産生摩擦阻力,稱為粘滞力。粘度是用來衡量粘滞力大小的一個物性數據。其大小由物質種類、溫度、濃度等因素決定。[1]粘度的度量方法分為絕對粘度和相對粘度兩大類。絕對粘度分為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兩種;相對粘度有恩氏粘度、賽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幾種表示方法。
    中文名:粘度單位 外文名:Cst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單位:帕斯卡秒(Pa·s)=Cst=1mm2/S 粘度度量方法:絕對粘度和相對粘度 絕對粘度:分為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

基本簡介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為絕對粘度和相對粘度兩大類。絕對粘度分為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兩種;相對粘度有恩氏粘度、賽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幾種表示方法。

1、動力粘度η在流體中取兩面積各為1m2,相距1m,相對移動速度為1m/s時所産生的阻力稱為動力粘度。單位Pa.s(帕.秒)。過去使用的動力粘度單位為泊或厘泊,泊(poise)或厘泊為非法定計量單位。

ASTM D445标準中規定用運動粘度來計算動力粘度,即η=ρ.υ式中 η-動力粘度,Pa.s期目标制 ρ-密度,kg/m3 υ-運動粘度,m2/s 我國國家标準GB/T506-82為潤滑油低溫動力粘度測定法。該法使用于測定潤滑油和深色石油産品的低溫(0~-60℃)動力粘度。在嚴格控制溫度和不同壓力條件下,測定一定體積的試樣在已标定常數的毛細管粘度計内流過所需的時間,秒。由試樣在毛細管流過的時間與毛細管标定常數和平均壓力的乘積,計算動力粘度,單位為Pa.s。該方法重複測定兩個結果的差數不應超過其算術平均值的±5%。

2、運動粘度υ流體的動力粘度η與同溫度下該流體的密度ρ的比值稱為運動粘度。它是這種流體在重力作用下流動阻力的度量。在國際單位制(SI)中,運動粘度的單位是m2/s。過去通常使用厘斯(cSt)作運動粘度的單位,它等于10-6m2/s,(即1cSt=1mm2/s。

運動粘度通常用毛細管粘度計測定。在嚴格的溫度和可再現的驅動壓頭下,測定一定體積的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流過标定好的毛細管粘度計的時間,為了測準運動粘度,首先必須控制好被測流體的溫度,測溫精度要求達到0.01℃;其次必須選擇恰當的毛細管的尺寸,保證流出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即粘稠液體用稍粗些的毛細管,較稀的液體用稍細的毛細管,流動時間應不小于200秒;須定期标定粘度管常數;而且安裝粘度管時必須保持垂直。運動粘度國家标準為GB/T256-88,相當于ASTM D445-96/IP71/75。

3、恩氏粘度0E我國的國家标準為石油産品恩氏粘度測定法GB/T266-88。這是一種過去常用的相對粘度,其定義是在規定溫度下,200ml液體流經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與同體積的蒸餾水在20℃事流經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之比稱為恩氏粘度。

4、雷氏粘度(Redwood)此粘度主要在英國和日本沿用。其定義是以50ml試油在規定溫度60℃或98.9℃下流過雷氏粘度計所需時間,單位為秒。

5、賽氏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Viscosity)美國多習慣用這種粘度單位,其定義是在某規定溫度下從賽氏粘度計流出60ml液體所需時間,單位為秒。美國标準方法為ASTM D88

6、幾種粘度的換算1)恩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

運動粘度υ(mm2/s)=7.310E-6.31/0E 2)雷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運動粘度υ(mm2/s)=0.26R-172/R 當R>225s時,則用υ(mm2/s)=0.26R 3)賽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υ(mm2/s)=0.225S當S>285s時用上式。

其他

1、恩氏粘度0E我國的國家标準為石油産品恩氏粘度測定法GB/T266-88。這是一種過去常用的相對粘度,其定義是在規定溫度下,200ml液體流經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與同體積的蒸餾水在20℃時流經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之比稱為恩氏粘度。n2、雷氏粘度(Redwood)此粘度主要在英國和日本沿用。其定義是以50ml試油在規定溫度60℃或98.9℃下流過雷氏粘度計所需時間,單位為秒。n3、徠賽垍氏頭條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Viscosity)美國多習慣用這種粘度單位,其定義是在某規定溫度下從賽氏粘度計流出60ml液體所需時間,單位為秒。美國标準方法為ASTM D88。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