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測

質量檢測

檢查或驗證産品或服務質量是否符合規定
質量檢測:是指檢查和驗證産品或服務質量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的活動。它分為空氣質量檢測、工程質量檢測、産品質量檢測、環境質量檢測等。質量檢測有時也可以稱測試或實驗,是指對給定的産品、材料、設備、生物體、物理現象、工藝過程或服務,按照規定的程序确定一個或多個特性或性能的技術操作。為确保檢測結果準确到一定程度,必須在規定的檢測範圍内,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方可。檢測結果應記錄在案,通常是采用檢測報告或檢測證書等方式。
    中文名:質量檢測 外文名: 别名: 分為:空氣質量檢測、工程質量檢測 對象:産品、材料、設備、生物體 實質:一種活動

概況

近期目标是力争有五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一套由部、省縣三級組成,布局合理,職能明确,專業齊全,運行高效,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農産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要突出健全和提高部級專業性(包括區域性)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部級專業性質檢中心),建立和完善省(區、市)綜合性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以下簡稱省級綜合性質質檢中心)。

同時,合理規劃和建設縣(市)級綜合性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以下簡稱縣級綜合性檢測站),鼓勵有條件的農産品生産基地和批發市場建立以速測為主的檢測站(點),作為縣級綜合性檢測站檢驗能力的有效補充。

市場發展

伴随着我國制造業、建築業和水利、環境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貿易持續增長,我國質量檢驗檢測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近五年質量檢驗檢測行業複合增長率超過20%,2011年全國行業市場規模超過750億元。

從廣義上來說,質量檢驗檢測是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接受産品生産商或産品用戶的委托,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及專業技術對某種産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質量檢驗檢測,出具質量檢驗檢測報告,從而評定該種産品是否達到政府、行業和用戶要求的質量、安全、性能及法規等方面的标準。

《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産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共有近24100家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分别隸屬于工業、農業、采礦業、消費品制造業(包括紡織、服裝、日用品等)、建築業、能源和燃料、水電生産和供應業、化學工業、電子電器行業、汽車業、食品行業、咨詢服務業、零售業、醫藥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及公共設施管理、衛生管理等各個行業和領域,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基本複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

在我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上,國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業務規模最大,占有56%的市場份額;外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随着中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的逐步放開,利用其自身優勢不斷搶占市場,占據了31%的市場份額;雖然民營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其起步晚,資本實力小,市場份額不到10%左右;由原屬于各部委系統下的專業實驗室、研究所、企事業單位下設的各質量檢驗檢測部門發展而來的行業性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處于市場夾縫地位,業務規模最小,隻有占4%左右的市場份額。

未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繼續推動消費品及生命科學檢測需求上升,制造業快速發展及産業升級将推動工業品檢測需求上升,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将推動貿易保障檢測需求上升。

方法

質量檢測的方法分為型式試驗、常規試驗、抽樣試驗、特殊試驗。

1型式試驗。驗證産品符合一項技術規範(如質量水平、性能、安全要求、環境條件等)适用于它的規定。

在早期的産品标準中型式試驗又稱環境試驗,即商品自然環境中用人工模拟的工作條件進行試驗。為縮短試驗時間,盡快取得結果,在摸清環境對産品影響規律的基礎上,采用強化或加速的人工模拟試驗方法。一種産品需進行那些項目環境試驗及其嚴酷程度,取決于産品的使用條件及可靠性要求,在産品标準的型式試驗項目表中都作出了規定。環境試驗方法有高低溫試驗、溫度沖擊試驗、耐潮及防腐試驗、防黴試驗、防塵試驗、密封試驗、振動試驗、沖擊和碰撞試驗、運輸試驗、恒加速試驗、壽命(耐久性)試驗等。

2常規試驗(又稱出廠試驗)。檢查産品材料和加工的質量缺陷,并檢測産品固有性能,常包括功能試驗和安全試驗項目。此實驗一般為第二方檢測時用。

3抽樣試驗。在有關産品标準中有此項要求時進行,試驗同樣是用來驗證産品規定的性能和特性。這些規定可由制造廠提出或由制造廠與用戶協商。此實驗一般為第三方檢測時使用。

4特殊試驗。可根據有關産品标準及制造廠與用戶協議進行,以滿足市場對産品的多樣化需求。此實驗一般由業主驗收最後一道工序時使用。

對于假冒僞劣商品的鑒别,一般消費者和基層經銷單位限于條件,通常隻能采用直觀的感官檢驗方法,因而這部分内容也是本書講述的重點,同時也介紹一些簡單易行的物理和化學檢驗方法,以及一些容易操作的簡單儀器和儀表或專用設備,來彌補感官檢驗方法的不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