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裡(人物)

果戈裡(人物)

俄國諷刺文學大師
果戈理,(НиколайГоголъ1809~1852)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死靈魂》和《欽差大臣》。
  • 中文名: 果戈理
  • 外文名:Николай Гоголъ
  • 别名:
  • 國籍:俄國
  • 出生地:烏克蘭
  • 出生日期: 1809
  • 逝世日期:1852
  • 職業:諷刺作家

作者簡介

果戈理(Н.В. Гоголъ, 1809-1852)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界的奠基人,被車爾尼雪夫斯基稱之為“俄羅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烏克蘭一個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他所處的19世紀上半期,正是俄國農奴制瓦解和資本主義生産關系發展的時期。1830年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義故事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引起了當時進步文學界的注意,1835年,發表了中篇小說集《密爾格拉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給作者帶來了聲譽。

在描寫“小人物”悲慘命運方面的作品中,以《狂人日記》、《外套》最有代表性。1836年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以現實主義手法,深刻而無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團恣意橫行,違法亂紀的醜惡面貌,獲得了驚人的成功。1842年發表的《死魂靈》,辛辣地諷刺、暴露了地主階級的貪婪和殘暴,描繪了一幅醜惡、腐朽的專制農奴制畫卷。

生平簡介

他出生于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在十二月黨人革命運動的影響下到了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堕落。1831年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31~183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問世,書中贊揚烏克蘭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義和金錢勢力的罪惡。1835年,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米爾戈羅德》收入四篇小說,其中《塔拉斯·布爾巴》是曆史題材,塑造了哥薩克英雄布爾巴的形象,歌頌了民族解放鬥争和人民愛國主義精神。

《彼得堡的故事》取材當時現實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劇,尤以《狂人日記》、《鼻子》和《外套》最為突出。《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躏,最後被逼發瘋。《外套》寫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樂趣是渴望攢一點錢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剛上身便被人劫走。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後含恨死去。

部分作品

【創作年表】(不完全)

1829年,自費出版長詩《漢斯·古謝加頓》;

1831至1832年,發表《狄康卡近鄉夜話》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爾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間,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記》《外套》等;

1835年12月,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完成,并于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靈》第一部,1842年發表;

1848年開始創作《死魂靈》第二部,後于病中付之一炬,不久辭世。

作品簡介

1836年果戈理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又譯《巡按》),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着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纨绔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醜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1842年果戈裡發表長篇小說《死魂靈》。描寫“詭計多端”的投機家乞乞科夫為了發财緻富想出一套買空賣空、巧取豪奪的發财妙計,在N市及其周圍地主莊園賤價收購在農奴花名冊上尚未注銷的死農奴,并以移民為借口,向國家申請無主荒地,然後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農奴名單一同抵押給政府,從中漁利。作者通過乞乞科夫遍訪各地主莊園的過程,展示了俄羅斯外省地主肖像畫廊。通過對地主種種醜惡嘴臉的生動描寫。

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俄國農奴制已到了氣息奄奄的垂死階段,客觀上反映出它必然滅亡的規律,由于思想的局限。果戈裡并未指出俄國的出路在哪裡,但《死魂靈》以俄國“病态曆史”而震撼了整個俄羅斯。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對俄國封建農奴制度的無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在俄國長篇小說中,果戈裡是第一人,所以《死魂靈》曆來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果戈裡後來長期僑居國外,脫離了國内先進文學界,思想發生了逆轉,轉而保護、贊美農奴制,曾受到别林斯基的嚴厲譴責。他企圖續寫《死魂靈》第二部,終未成功。1852年他在病中将稿件付之一炬,不久辭世。

幽靈列車

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最為奇特的神秘現象之一就是“幽靈”火車之謎,曆史上曾有過許多關于“幽靈”火車的報道,怪誕的“鬼火車”事件曾在俄羅斯的一些報紙媒體上多次報道,莫斯科大學的科學家也曾對“幽靈”火車現象進行過調查研究。但是由于鐵路部門一般不願将這類無法解釋的現象公布于衆,還有一些與“幽靈”火車有關的事件不為人知。

與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裡頭骨遺失有關的火車失蹤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果戈理曾被許多人稱為“俄羅斯的狄更斯”。

他于1852年去世。1931年,果戈理被遷葬到了莫斯科的達尼洛夫公墓,後來那裡成了一座少年犯監獄,當他的遺體被發掘出來時,人們發現他的頭已不翼而飛了。幾經波折,果戈理的親戚海軍軍官亞諾斯基拿到頭骨,并帶回到他駐防的意大利。此後不久,亞諾斯基便将裝頭骨的匣子托一位意大利軍官帶給一位俄羅斯律師。

1933年春天,這位意大利軍官帶着果戈理的頭骨匣子出發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旅程,他的弟弟與幾位朋友一起也登上了這列火車,開始了快樂的旅行。當火車進入一個長長的隧道時,軍官的弟弟想與他的朋友們開個玩笑吓吓他們,他偷偷拿了果戈理的頭骨匣子作為他惡作劇的道具。可是就在火車進入隧道之前,車上的旅客突然莫名其妙的驚惶失措,這個學生當即決定從火車車廂門外的踏闆上跳下去。

後來他對記者說,當時有一股奇怪的帶粘性的白霧将這列不幸的火車整個兒吞沒了,他描述了旅客們當時那種無法言表的恐懼和驚慌情景,他承認是他從他哥哥那裡偷拿了紅木匣子,在這列火車的106名乘客中,隻有兩個人在火車莫名其妙消失之前跳下火車得以生還。地方當局事後對隧道進行了仔細的檢查和搜索,但是他們甚至連火車留下的煤煙痕迹都沒發現,吞噬了這列火車的隧道入口處被封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顆炸彈擊毀了這條隧道。

後經調查确證,這列火車的确在1933年消失。那是一列隻有三節車廂的火車,是為旅遊者從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包租的,據說這列火車的模型還保存在米蘭的鐵路博物館裡。調查人員想從這個像玩具似的火車模型着手,找出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這列火車離奇失蹤的,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果戈理幽靈火車”1991年又一次出現在波爾塔瓦時受到了報紙媒體的關注,烏克蘭的兩家報紙都刊登了這一事件。在鐵路扳道口工作的一位鐵路員工确定火車出現的那一天是1991年9月25日,就在那一天,來自基輔烏克蘭科學院研究超自然現象的一位科學家守候在岔道口,等待“幽靈”火車的再次出現。當它再次不知從哪裡冒出來時,在好幾個目擊者的注視下他躍上了最後一節車廂,火車很快消失了,而那位想破解神秘“幽靈”火車之謎的科學家也随着這列詭異的火車一起消失,從此音訊全無。

據報紙報道,在科學家失蹤事件發生後,“幽靈”火車不止一次在這個岔道口出現,但是再也沒有人敢跳上這列幽靈般的火車了。報紙還報道了“幽靈”火車1955年在克裡米亞半島出現的事件,火車在那裡通過了一道舊的河堤,奇怪的是,那裡的鐵軌早已被拆除了。

俄羅斯鐵路上的人将“幽靈”火車稱為URO,意思是“鐵路上的不明物體”據傳聞,URO曾反複出現在莫斯科地區和莫斯科城,1975、1981、1986和1992年都曾出現過。莫斯科大學的講師,物理學家兼數學家伊凡·P·帕特塞,是對幽靈火車感興趣的一批科學家中的領頭人,他們中間有鐵路專家、哲學家,還有其他專業的科學家,在“幽靈”火車曾出現過的地區的火車交叉道口處他們曾進行了多次現場調查研究。

帕特塞的理論認為,歐亞大陸縱橫交錯的鐵路網是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的範圍最大的全球性工程,這一龐大的鐵路網絡可能會對時間的流逝産生影響。帕特塞認為,任何達到相當程度的空間改變都會引起瞬時的異常現象,而具有電磁特性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離的,它們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系。帕特塞的理論認為時間也是守恒的,過去了的時間并不會消失。

關于“幽靈”火車的事件發生了不少,也有不少的目擊者,這一神秘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科學家也試圖以各種理論來解釋這一奧秘,但是“幽靈”火車的突然出現以及神秘消失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果戈理身後謎團難解

1、果戈理是否在未死亡狀态下被埋葬。

人們争議最多的是果戈理是否在未死亡狀态下被埋葬。1931年蘇聯政府決定将果戈理的墓地從聖丹尼安修道院遷往新聖母公墓,結果在打開棺椁時發現,果戈理的屍體改變了下葬時的姿勢。有人由此推斷,果戈理是在未死亡狀态下被“活埋”的。這些人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果戈理去世前曾有嚴重的昏厥症狀,時常在沙發上昏睡幾天不醒。

但以果戈理研究專家馬恩為代表的學者們持否定觀點。馬恩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活埋的情況不會發生,因為給果戈理治病的醫生是那個年代最好的,其中一位叫塔拉先科夫的醫生後來在回憶錄裡還詳盡記錄了果戈理的病情和治療過程。

2、果戈理所患疾病

果戈理所患疾病至今也無定論。醫學界目前傾向于他患有躁狂抑郁性綜合征,這種病多半是由其父親遺傳,表現為抑郁和情緒容易波動。很多人認為,果戈理的疾病與其辛勞創作有密切關系,尤其在寫作《死魂靈》第二卷時的屢屢不順更是加劇了他的病情。

3、果戈理頭顱的去向

果戈理頭顱的去向至今仍是個謎。一位叫利金的人曾參與了果戈理棺椁遷移的過程,他在日記裡透露,果戈理的遺骸被禮服包裹着,但沒有頭顱。據說果戈理的頭顱是被一位收藏家在買通墓地管理人員後竊走的,但這種說法很難被證實。

果戈理大街

哈爾濱果戈裡大街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早在18世紀初,随着中東鐵路的修築和"新城市規劃"的實施,圍繞市中心喇嘛台廣場周邊拉起了街基,果戈裡大街出現了雛形。1902年,秋林公司為擴大經營,将位于香坊的分公司遷至南崗大直街與果戈裡大街交彙處,并蓋起了樓房,從此,圍繞秋林公司左右興起多家俄國人的商号、藥店等。果戈裡大街也逐漸開始夯實和擴展。

果戈裡大街原名新商務街、果戈裡街。1925年改為義州街。它位于南崗區中部,南起文昌街,北至一曼街,全長2642米,原為方石路,1987年改鋪柏油路面,車行道寬12~21米,兩側人行道各寬2~4米,步道闆鋪裝,為市一類街路。1958年,為紀念毛澤東主席視察哈爾濱時題詞"奮鬥"而改稱為奮鬥路。2003年9月28日改稱果戈裡大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