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炸彈

電磁炸彈

電磁武器
又稱強力微波武器。幾乎可以裝在任何類型的巡航導彈上,由雷達導引,低空飛行至目标地區投放,也可以裝在智能型炸彈上,由戰機投放。另一種方式則是由遙控的無人飛機裝載微波炸彈,低空飛至目标區進行攻擊。專門用于摧毀指揮、控制和通訊用電子設備以及計算機目标。[1]
    中文名:電磁炸彈 外文名: 别名: 别稱:強力微波武器 性質:武器 時間:1958年 類型:非核電磁脈沖彈 代數:第三代核武器

簡介

電磁炸彈成為現代空軍可以利用的武器使部隊實施戰略戰役打擊的方案明顯增多。很顯然,這種武器在常規戰争中可使部隊戰鬥力倍增,特别是當用于電子戰、攻擊性對空作戰和戰略空中打擊作戰時。這種武器的廣泛應用将為擁有電磁炸彈的國家提供決定性的優勢。即使是對付一個更強大,但未擁有電磁炸彈的敵人,情況也是如此。除此之外,電磁武器具有強大的破壞敵設施的能力,卻沒有明顯的附帶毀傷和人員傷亡,這使得使用電磁武器的國家不必面臨來自國内外的政治壓力。具有使用電磁炸彈能力的國家可以采用分級反應戰略。在這種戰略中,對于威脅将戰争升級到全面戰争的敵人,可以對它實施電磁武器攻擊。為促成敵人妥協,電磁武器将用來對選定的敵方戰略目标進行有選擇的攻擊。

類型

核電磁脈沖彈利用核爆産生電磁場。核爆産生的γ射線和X射線以光速由爆點向四周輻射,與空氣中的氧和氟原子撞擊産生電子,形成強大的電磁場,也就是電磁脈沖。電磁脈沖在擴散的過程中,會在一瞬間發出最強的能量,并以光速擴散,因此在其影響範圍内任何未加保護的電子設備,通過吸收空氣中的電磁脈沖能量,将很快達到熔點。因此,上千千米内的電氣設備和電子系統将失靈,甚至燒毀。美國軍方在1958年的一次氫彈試驗中意外地發現了核電磁脈沖的“奇特效應”,随即組織人員深入研究,并把核電磁脈沖作為第三代核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着手研發弱核爆電磁脈沖彈。

特點

1、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不受大氣條件制約。2、具有“軟硬兼施”的破壞效果,對電子設備不僅可以軟殺傷,幹擾它們的正常工作,還可以進行硬殺傷,使之完全喪失戰鬥力。3、波束比較寬,一般能淹沒目标,在殺傷半徑内所有帶電子部件的武器系統都能受到攻擊。因此,能同時殺傷多個目标,并且對波束瞄準要求不太高。4、電磁脈沖效應完全看不見(僅損壞系統内部的半導體器件等),并且電磁脈沖源也可以做得很小,所以這項技術非常适合于隐蔽使用。5、可以根據所攻擊目标的特征,選用多種投送方式,如導彈、飛機和火炮。6、能夠破壞隐蔽在地下的電子系統。強電磁脈沖通過這些電子系統暴露在地面上的天線、電纜和接線柱等産生感應電流,并傳入到地下設備的核心部分,從而起到破壞作用。

識别手段

首先諸如政府辦公大樓、生産廠、軍事基地和已知雷達站以及通信結點等目标。這些目标的特點是地理位置固定,通過普通照像、衛星、成像雷達、電子偵察等手段可以很輕易地将其識别。其次是機動、僞裝的,但有明顯電磁輻射特征的目标。此類目标包括機動的和可重新改變位置的防空系統、機動的通信結點和海上艦船等。隻要它們發射電磁波,其位置就可以采用由發射平台或遙控監測平台攜帶的電子支援測量系統和發射機定位系統精确跟蹤。在後一種情況下,發射機定位系統可以不斷地将目标座标數據自動傳輸給發射平台。最後是沒有明顯電磁輻射特征的機動或隐藏的目标,這些目标的探測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可以通過探測由于防護措施不力而引起瞬間的電磁輻射洩漏,并将這種洩漏出來的瞬間輻射進行解調,就能将其識别。

研制情況

由于電磁脈沖武器是電子設備的“天敵”,在信息化戰場上的作用日漸突出,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對該武器進行研制和開發。美、俄、英、法等國都投入巨資,積極進行研究。美國和俄羅斯在這一領域保持着世界領先地位,具有可靠的技術基礎和武器設計經驗。但有關的技術都嚴格保密,我們隻能粗淺地介紹一下。美國從事電磁脈沖武器研制的主要部門有國防部、能源部和三軍的一些研究機構,共有十幾家。在微波彈方面技術進展很快,已具備部署能力。整個研制過程分三個階段:

實戰應用

電磁炸彈的初次使用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争期間。當時美海軍在“戰斧"巡航導彈上裝載了一些大功率微波彈頭,試圖幹擾伊拉克的防空武器系統和指揮中心的電子設備。由于當時技術條件還不太成熟,發射的數量也有限,而且是和其他電子幹擾武器同時使用,因此對實戰效果很難做出準确的評估,也沒有引起外界的關注,隻能說是電磁炸彈的一次試驗。時隔8年之後,電磁炸彈作為北約對南聯盟實施信息打擊的主要武器之一再度被使用,并且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效果。據報道,美軍在科索沃戰争中使用了EA-6B“徘徊者”電子幹擾飛機投放電磁炸彈,使南聯盟部分地區的各種通信設施、電子設備受到不同程度的幹擾和破壞,癱瘓了3個多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