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

寶應

江蘇省揚州市下轄縣
寶應縣,是江蘇省揚州市下轄縣。地處長三角和裡下河地區,位于東經119°07′43″—119°42′51″、北緯33°02′46″—33°24′55″,東接建湖、鹽城、興化,南連高郵,西與金湖、洪澤隔寶應湖、白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鄰。寶應縣東西長55.7公裡,南北寬47.4公裡,總面積1467.48平方公裡,人口90.72萬人(2013年末)。寶應轄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有機農業開發區。寶應縣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唐上元三年(762年),縣境獲“定國之寶”,肅宗诏書,将安宜縣易名為寶應縣,一直沿稱至今。寶應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首批生态示範區、中國荷藕之鄉、中國茨菇之鄉。
  • 中文名:寶應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華東
  • 地理位置:東經119°07′43″— 119°42′51″、北緯33°02′46″— 33°24′55″
  • 面積:1467.78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省:江蘇
  • 人口:90.72萬
  • 國家:中國
  • 行政區類型: 縣級
  • 氣候類型:四季

名稱由來

寶應地名是取“勝寶應真”之義,該詞取自佛教中常用術語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絕對真理,如是仿佛,無限接近的意思,寶應一詞蘊涵有唐政府匡複舊物,重獲正統名義的迫切願望。早在隋代,今寶應西部的安宜縣發生地塌,縣民紛紛遷徙至東鄰的山陽縣境内,并效仿南北朝僑遷郡縣故事,在山陽南部重建安宜縣。至唐朝安史之亂,唐政府國力衰敗,特别是淮南諸道及地方節度使處于半自治狀态,唐政府亟需“正名”。恰此時,有淮南道楚州進呈河南鞏縣尼姑法号真如者在今寶應縣縣南街得寶河舊址北部發現的“定國之寶”。唐政權遂改元,并以安宜為望縣亦更名寶應。至于明朝嘉靖年間,先朝舊址被發掘出來,時任知縣的嶽東升為昭示太平,重修碑記。此後,老八寶亭屢經修葺,直至如今。

地理環境

寶應縣位于江蘇省中部,淮河下遊,裡下河地區西部,揚州市北緣,北緯33°02'46”~33°24'55”,東經119°07'43"~119°42'51”。東與建湖縣、興化市、鹽城市鹽都區交界;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金湖縣、洪澤縣相連;北與淮安市淮安區毗鄰。縣城略呈梨形,射陽湖、廣洋湖環其東,寶應湖、白馬湖繞其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最北緣自西安豐鎮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鎮三洋河村,直線距離約47.4千米,東端自廣洋湖鎮團頭蕩至西界山陽鎮順河村西白馬湖中,直線距離約55.7千米。全縣總面積146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積488平方千米、占33.3%。

自然資源

寶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4.4℃,适宜動植物繁衍生長。

寶應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全縣耕地面積90萬畝,主産稻、麥、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種蔬果,是全國優質糧棉生産基地縣。境内河湖密布,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主要有潼河、朱馬河、寶射河等42條河流,總長約652公裡。面積較大的湖蕩有白馬湖、範光湖、射陽湖、廣洋湖、和平蕩、獐獅蕩、綠草蕩、三裡蕩等,俗稱“五湖四蕩”,約257.69平方公裡。湖泊多屬淺水、封閉型水體,水生物資源豐富,盛産魚蝦螃蟹、龜鼈珍珠,是全國水産品生産重點縣。灘地面積約73.4萬畝,為裡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灘地土壤屬腐殖沼澤土亞類,以種植優質蓮藕、耐水林木為佳。鮮藕産量和出口量名列全國之最。全縣野生藥用植物305種,總蘊量3560噸。白術、紅花、生地、丹參、玄胡、澤瀉、薏仁等名貴藥材遠銷省内外。境内栖息着多種野生動物,以野雞、野鴨、大雁為多。

行政區劃

安宜鎮(面積141.35平方千米,人口132302人):轄社區居委會(閘北、羅巷、劉溝、東門、學墩、城中、安宜、畫川、牌樓、桃園、蘇中、安民、泰山東村、白田、大橋、鐵橋、東升、世紀園、齊心、三裡、南窯);村委會(花莊、北港、西郊、西港、北閘、南閘、西劉堡、湖漁業、鄭河、劉堡、賈橋、陳家、潘橋、劉莊、官溝、郭莊、船閘、三團、白田)。

範水鎮(面積167.55平方千米,人口84058人):轄居委會(東園、紅旗、勝利、東風、花園、西園、北園);村委會(成莊、郎兒、長沙、戈店、石橋、龍河、太平、江寶、新陽、高陽、韋北、柘溝、京杭、五裡、牌坊、範西、新蕩、新民、蘇律、迎豐、宋埠)。

夏集鎮(面積122.00平方千米,人口61074人):轄居委會(鎮中、郭氏橋、虹橋);村委會(雙琚、蘇雅、夏集、雙塘、蔣莊、趙雍、潼口、塘北、友映、相莊、三洋河、王營、衛星、王橋、豐收、萬民)。

柳堡鎮(面積167.34平方千米,人口54028人):轄居委會(亞寶、豔陽天、蘆村);村委會(迎湖、鄭渡、柳堡、團莊、雍尹、廷柏、壽林、王通河、建設、仁裡、張元、新安、聯豐、清元、蘆東、邬陽、塘新)。

射陽湖鎮(面積181.50平方千米,人口92899人):轄居委會(臧陳、天平、水泗);村委會(橋南、油坊、王坤、高夏、四聯、廖徐、戴莊、平江、風車頭、姬風、馬墩、泗河、槐樹、大橋、柳樹、趙勤、平南、射南、吉新、蔣堡、林上、落潮、莊、鵝村、錢溝、黃蕩、潘舍、戴堡、刁夷、沖林、魏蕩、新農、向陽);射陽湖漁業村委會。

廣洋湖鎮(面積90.20平方千米,人口37935人):轄居委會(興洋);村委會(鶴灣、葛莊、嚴橋、橋頭、白鼠、蒯家、西溪、三聯、東溪、肖家、蘭亭、東進)。

魯垛鎮(面積61.30平方千米,人口34809人):轄居委會(魯垛集鎮);村委會(陶林、賈林、朱鬥、魯垛、三新、鑒青、五頃、蕩口、魯莊、崔王、陳幸、何家)。

小官莊鎮(面積46.00平方千米,人口30774人):轄居委會(小官莊集鎮);村委會(小官莊、誠忠、祖全、南場、範溝、石先、王圩、雙閘、楊蔣)。

望直港鎮(面積90.00平方千米,人口59843人):轄居委會(興港、獐獅蕩);村委會(北河、國強、火花、張樓、興旺、大樹、和平、軍師、蛤拖、馬垛、吳堡、西蕩、月蟾、望直、仲墩、獅莊、牌樓、南沙、北沙)。

曹甸鎮(面積100.00平方千米,人口70984人):轄居委會(曹甸、下舍);村委會(曹甸、曹南、溪北、茆舍、金吾、李溝、康莊、屈舍、舍新、下舍、官河、夏莊、甄莊、梁沙、三元、新南、郝舍、崔堡、周管、陸莊、黃家、古塔)。

西安豐鎮(面積58.54平方千米,人口36742人):轄居委會(西安豐鎮、集豐、天亭);村委會(朱郭、崔渡、南舍、花亭、林溪、張吉、苗圃、太倉)。

山陽鎮(面積123.43平方千米,人口57786人):轄居委會(山陽、萬緣);村委會(興同、龔陳、沿湖、金莊、春光、楊河、徐莊、合心、吳壩、大東、徐楊、中南、順河、光輝、頌陽、公民)。

黃塍鎮(面積42.00平方千米,人口28323人):轄居委會(黃鎮);村委會(徐甸、小垛、新豐、聯合、江跳、大陸、大李莊、魚橋)。

泾河鎮(面積83.17平方千米,人口60790人):轄居委會(泾河、張橋、黃浦集鎮);村委會(泾河、泾農、錢莊、大同、黃浦、劉家潭、曹壩、劉上、陳東、台許、東紅、虹橋、松、竈戶、左堡、蔡橋、陳橋、張北)。

開發區管委會:轄村委會(七裡、金灣)。

曆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先後屬吳、越。秦時建東陽縣,屬東海郡。漢為東陽、平安、射陽三縣地,先後屬臨淮、廣陵郡。隋初,境内統一為安宜縣。!“流民來歸,此地安置為宜。”古安宜的得名,緣于先民一個洞天福地的夢境,在公元484年的春天裡,來到這個宛若仙境的地方,“萍葉花水蕩漾,稻浪谷香沿湖濱”。這兒就是我們要落腳的地方了——安宜。

唐肅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沿用至今。南宋期間,先後升為寶應州、寶應軍,領寶應、鹽城、山陽、淮陰等縣。明隸高郵州。清屬揚州府。

民國期間先後屬淮揚道、淮陰行政督察區。縣境解放時,屬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揚州、泰州專區。1953年1月寶應隸屬江蘇省揚州專區。1960年初,析寶應湖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3月,隸屬揚州市。

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寶應正加快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轉變,特别是近幾年,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培育發展了一批優勢行業、規模企業和形象産品,形成了“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主導産業和玻璃工藝、石化管件、壓力容器、紡織服裝、電子陶瓷、車輛配件等六個特色行業。全縣擁有省級企業集團14家。寶勝集團是中國制造業500強、江蘇省16個重點企業集團之一,跻身于國家大型企業行列。電工電器行業以寶勝集團公司為龍頭,以菲達寶開集團、電機廠、仁恒實業公司、電器廠、亞寶絕緣公司等骨幹企業為主體,産品質量、銷售在全國同行業中均有較高的知名度。燃氣具行業以鋼瓶為主體,廚具等産品與之配套,全行業年産鋼瓶能力達500萬隻,成為全國最大的鋼瓶生産基地。食品行業以五瓊漿系列白酒、荷藕制品、麥芽為主體。永順泰麥芽年産銷4.5萬噸,企業綜合效益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紡織行業以江蘇銀寶集團、金夏集團等重點企業為主體,逐步形成了花、紗、布一條龍生産。玻璃及工藝品行業是寶應工業經濟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産銷以年40%以上的速度遞增。

寶應把外向型經濟作為工業發展的助推器,目前全縣有外商投資企業56家,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美國德州儀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業已落戶寶應,并取得了驕人的經營業績。此外,揚州美瑞華公司、藍寶石公司等一批獨資合資企業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态勢。

寶應建築業和第三産業發展迅猛。全縣常年有2.5萬人的建築隊伍征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層建築,先後獲得了魯班獎、白玉蘭獎,成為寶應建築業的形象工程。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影響力也大大增強。

寶應文化積澱深厚,人文氛圍濃郁。在誕生"建安七子"之一陳琳、明代大畫家陶成、經學大師劉寶楠、京劇鼻祖高朗亭的寶應大地上,古代文化的遺存和現代文明的風采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京滬高速公路的開通,縮短了寶應與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時空距離。

寶應是個好地方,寶應更是一塊理想的投資熱土。今年寶應在稅收、土地使用、水電等方面進一步降低門檻,制定了諸多優惠政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熱情好客的寶應人将進一步凸顯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生态優勢、産業特色優勢,迎來更多的海内外賓朋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工業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寶應工業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形成了“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兩大主導産業和玻璃工藝、石化管件、壓力容器、紡織服裝、電子陶瓷、車輛配件等六個特色行業,現有工業企業一千多家。寶應“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兩大主導産業産銷規模已經占據全縣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在全國和全省有一定規模和影響。一批具有先進生産技術和相當實力的重點骨幹企業在競争中迅速崛起。江蘇寶勝集團跨入全國制造業500強和省十大重點企業集團行列,成為全國電纜行業的“排頭兵”。

2006年,全縣緊緊圍繞“工業經濟突破年”,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通過項目拉動、重點企業帶動,加快工業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縣全部工業産值突破253億元,開票銷售140億元,招商引資4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4200萬美元,目前在建千萬元以上項目16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産品22個,省、市名牌産品18個,著名、知名商标12個。寶勝集團先後獲得國家免檢産品、中國馳名商标和中國名牌産品稱号,寶勝科創公司順利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寶勝電氣加快上市步伐。德儀公司利稅額在全市外資企業中名列前茅。

農業經濟

寶應“金湖銀蕩”得天獨厚,特色農業享有盛名。境内擁有耕地90萬畝,湖蕩水面70多萬畝,既是全國優質糧棉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和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又是省内乃至全國頗負盛名的“荷藕之鄉”、“水産之鄉”。全縣常年種植荷藕12萬畝以上,年産量10多萬噸,有加工出口企業17家,荷藕的産量、品質、出口量均居全國之冠,經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林業部等部門聯合評定,該縣被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荷藕之鄉”。全縣三禽(雞、鴨、鵝)飼養量2500萬隻,生豬出欄25萬頭,山羊飼養量20萬隻。特别是水産養殖業初具規模,已形成池塘養殖、網箱養殖、稻田養殖、溫室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年水産總量9.1萬噸,其中龜、鼈、蟹等特種水産品年産2.5萬噸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縣林業面積21萬畝,林木蓄積量70萬立方米,蠶繭産量2500噸。豐富的農副産品資源,為進一步加工增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産、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産業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其中1家企業列入省100強,15家列入市60強,産業化工程年産值達30億元,出口創彙2000多萬美元。

2006年,圍繞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有機、高效農業,種植業良種覆蓋率95%,水産混套養殖比例90%,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達81%。優質水稻、水産、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産業特色更加顯現,高效農業發展到20萬畝,寶應湖有機農業開發區成為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核心區。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新增3萬人。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第三産業

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增長16.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貿網點,縱棹園、亞細亞廣場及其周邊區域現代商業圈初具規模,白田路商圈加快建設,人居、文化、購物環境得到提升,現代專業市場、電子信息、社會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荷園、地熱開發、正潤生态園、萬畝森林公園建設加快推進。

民營經濟

近幾年,寶應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擺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扶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各個服務部門也相應制訂了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細則,進一步降低門檻,放寬政策,激勵創業者,發展有産者,促進了民營經濟總量、質态的同步提高。

2006年,全縣新增私營企業1200多家、個體工商戶4850戶,新增民營投入72億元。玻璃工藝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營特色行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建築業

2006年,全縣把建築業作為富民産業,在加強隊伍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大做強“天宇集團”,鞏固和拓展縣外建築市場,加大資金、裝備、人才投入,加強與大公司、大集團的挂靠聯合,全面開拓雙包、單包和勞務工程,雙包工程比重大幅度提高。建築業産值65億元,增加值13億元。

社會事業

社會發展

寶應工業發展迅猛,形成“一電兩品”(電工電器、食品藥品)兩大主導産業和玻璃工藝、石化管件、壓力容器、棉紡織品、電子陶瓷、車輛配件等六個特色行業。建築業和民營經濟正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服務流通、物業管理、科技咨詢、信息産業蓬勃興起。縣開發區、寶應湖有機農業開發區、意大利工業園、耿耿工業園、安宜工業園、各鎮工業園等“兩區四園”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紛紛開工建設和投産,縣城經濟圈民經成型。寶應勝集團年銷售突破40億元,寶勝股份成功上市,産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标、國家免檢産品、中國名牌産品”稱号。随着進一步對外開放,全縣合資合作企業和外銷産品發展勢頭強勁,全球500強企業已有5家在寶應落戶運營。京滬高速公路把寶應和經濟發達地區連成一體。

寶應視教育為立縣之本,目前,全縣中小學共有390所,在校學生14.53萬人。寶應中學為省級重點中學,縣職教集團為國家級示範職中。繼續實施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促小康工程,各類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形成了包括學曆教育、崗位培訓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各類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全縣順利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任務,1997年又通過省“兩基”年審;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幼兒教育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0%,學前一年入園率達100%,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了門類齊全、多層次教育體系,普通高中年招生達48個班,職業教育形成規模效應,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60%。1998年該縣被确定為省第二批素質教育實驗縣,1999年小學全科合格率達95.8%,優秀率達32.5%,初中畢業生合格率和優秀率逐年上升,高考錄取率在全市不斷升檔進位。

科技事業

寶應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近幾年,全縣認真實施“科教興縣”、“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進步在工農業生産中的貢獻份額在揚州市繼續保持領先水平。高新技術産業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截止目前,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高新技術産品103個。建有“省無公害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省三水星火技術密集區”。“水生資源立體種養及深加工”被列入蘇北星火産業帶科技先導型支柱産業建設範圍。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斷湧現。知識産權工作成績顯著,2004年設立知識産權局,申請專利138件,創曆史最高記錄。

文化事業

寶應文化發展很有特色。以柳堡鎮為背景拍攝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其主題歌《九九豔陽天》家喻戶曉。電視連續劇《新柳堡的故事》、紀實輕喜劇《再唱九九豔陽天》以濃郁的水鄉特色,反映了寶應人民走向富裕、共奔小康的時代風貌。《華克之傳奇》、《群英譜》、《寶應縣邑叢書》等先後出版發行,頗具影響。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建成并對外開放,吸引了衆多人士前來參觀。文化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文化市場健康活躍。全縣各鎮都建立了廣播電視站,有60%的行政村安裝了有線電視。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持續發展,衛生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建成省初級衛生保健先進縣,通過了省級衛生城和省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驗收,現有各類衛生機構3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擁有病床1294多張。其中縣醫院524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024人,其中醫生899人;擁有中西醫師605人、護師和護士559人、衛生防疫和防治人員79人。衛生工作多次獲得省市表彰,縣人民醫院在全省率先跨入二等甲級醫院行列。沿河精神病院,是唯一一所縣内的專業醫院。

交通事業

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穿城而過,縣内設有寶應、氾水、泾河3個高速匝

寶應交通環境

道口,寶應到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的距離分别為340公裡、200公裡、890公裡、420公裡。寶應東大門射陽湖鎮東距徐淮鹽大高速互通匝道10公裡,通過此高速向東轉甯靖鹽高速去蘇、錫、常、杭州,轉沿海高速(沈海高速)去南通、上海亦十分便捷。京滬高速江蘇段擴容及南延過江接蘇南高速路網工程已經提上省市政府議事日程,計劃同連淮揚鎮鐵路同步實施。縣内公路聯網,“四縱二橫”高等級公路穿越全境。

旅遊景點

八寶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縣嶽東升浚得寶河,于河邊立碑建亭,紀念真如得寶之事。清道光和民國初兩度維修。民國年間,八寶亭作閱覽室。50年代被占為私宅。1983年于縱棹園内仿原型重建,亭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攢尖,高5米,周長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當代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額。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殘碑及道光、民國年間修亭碑記,亦移置于亭側,并新立碑刻記八寶亭重建始末。

縱棹園

縱棹園本為清代康熙進士喬萊的私家園林,以荷景著稱。明代以前此地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達松岡。明代中期,寶應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畫川别業(别墅),明末荒廢。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喬萊于此舊址上構築了縱棹園。此園積土為山,植樹為林,小中見大,頗多野逸之趣。亭台樓閣,景點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學者名流詠詩作賦,對這清幽雅緻的水景園林大加贊賞。百年之後,喬氏中落,縱棹園改建畫川書院,成為當時寶應的最高學府。抗日戰争期間,毀于兵火。解放以後,在原址重建此園和寶應縣中學。1958名為人民公園。1982年,寶應縣人民政府為保留傳統特色,恢複原名,仍稱“縱棹園”,并加以擴建,修整一新。目前,它位于城區中心,地處葉挺路、安宜路交彙點,占地面積68畝。

附:《縱棹園記》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

寶應縣城水巷口3号是周恩來來外祖父陳沅的宅第。1907年,少年周恩來随嗣母來這裡讀書,與年長他16歲的表哥、愛國青年陳式周朝夕相伴,受到進步思想的熏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1998年3月5日開館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占地7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房屋18間,有曆史文物50多件。周恩來少年讀書處已成為揚州市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基地。

九裡一千墩漢墓群

從射陽湖鎮趙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鄉的天平莊附近,東西長約4.5公裡,在此範圍内,墓墩數以千計,若懸盂覆釜。史書上說項伯和建安七子陳琳墓在此。這裡曾出土“漢銅虎”、“千斤镫”、“雙魚銅洗”等漢代以來的銅器、陶器、玉器、鐵器珍貴文物數百件。清代這裡發現了孔子見老子石門畫像石,後因日寇侵占,畫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魯迅先生曾收藏過,現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裡一千墩”漢墓群遺址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人們稱它是“史籍的記載,文明的象征”。

荷園

荷園位于水泗鄉新區的西側,總面積近兩萬畝,其中荷藕種植面積1.5萬畝。園區内河渠縱橫,水網密布。荷藕品種以本地“美人紅”、“大紫紅”、“雁來争”、“水選1号”、“野蓮”為主,近年又引進了“武植2号”、“鄂蓮”、“洪湖蓮”、“太湖蓮”、“太空蓮”等,是江蘇省蓮藕新品種引進和良種培育基地。園區的東湖和西湖盛産魚、蝦、蟹、龜、鼈等水産品,遍長蘆葦、蒲草,形成了較為獨特的生态旅遊景觀,有“蘇中沙家浜”之美稱。

寶應湖風光

從縣城出發,經過寶應運河二橋,驅車沿寬闊平坦的鹽(城)金(湖)公路西行不遠,便來到了寶應湖邊。寶應湖屬淺水、封閉型湖泊。據明代《隆慶縣志》載:“清水湖在縣南,東西長十二裡,南北闊十八裡,西南連汜光湖;汜光湖在縣西南十五裡,東西長三十裡,南北闊十裡,南會津湖,西通灑火湖;灑火湖在縣西南四十裡,西通衡陽河,東北入汜光湖;津湖在縣南六十裡,東通大運河,西北會汜光湖。清水、汜光、灑火、津湖彙合為一,人稱寶應湖。”随着地理的變化和區劃的調整,如今的寶應湖南連高郵湖,西接金湖縣,北會白馬湖,總面積約140平方公裡,分屬寶應、金湖兩縣管轄。寶應湖水質良好,生态優越,盛産野鴨、莒蒿等多種野生動植物和水産品,其中鳥類就達147種之多,丹頂鶴、白天鵝等珍稀鳥類經常栖息于此。“湖水煮湖魚”,味道鮮美純正。特别是寶應湖大閘蟹,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肥、黃豐、個大、味美,已獲得無公害品牌,與陽澄湖大閘蟹相媲美,遠銷廣東、香港等地,已注冊為國家商标。金秋時節,賞寶應湖風光,嘗寶應湖魚蟹,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白鹿島生态旅遊區

寶應白鹿島生态旅遊區由上海正潤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園區位于中國荷藕之鄉、全國首批生态示範區、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等諸多美譽的揚州市寶應縣。揚州白鹿島生态旅遊區已獲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寶應湖省級濕地公園稱号,目前正在申報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

特産

蜜餞捶藕

蜜餞捶藕為寶應十大名菜之首,曾載入清宮禦食譜。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餞、白蓮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餅、蜂蜜等佐料,經焖、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它色澤醬紅,香甜酥爛,素而不淡,濃而不膩,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減肥降壓、益腎固精之功效。

泾河大糕

白龍牌泾河大糕曆史悠久,風味獨特,因傳說泾河小龍王在此避難而取名,曾獲商業部和江蘇省優質産品稱号,中國首屆食品博會銀獎。該産品以本地優質糯米粉、純淨白糖、精煉油脂、高級蜜餞等主要原料,配以核桃仁等多種輔料,按傳統工藝精制而成,具有色白片薄、綿軟細膩、香甜油潤、卷曲不斷、入口即化、點火即燃等特點,是喜慶、旅遊、節日饋贈親友之佳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