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全日制本科高等學校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大,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創建于1905年,坐落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該大學位列“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中國―加州大學系統“10+10”合作科研聯盟成員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29日,成立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95年9月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中文名:中國農業大學 外文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簡稱:中國農大、CAU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農林類 學校特色:985工程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本科專業:72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44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9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3個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5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個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二級學科6個 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校歌:金色的希望 院校代碼:10019 主要獎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知名校友:宋平、陳雲林、鈕茂生、任洪斌、白潔、洪峰、呂軍 現任校長:孫其信 所屬地區:北京市 博士後流動站:科研流動站19個 QS亞洲排名:185名(2021年QS亞洲大學排名) 全國綜合排名:30名(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國重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 教育部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 主要院系: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學院、動物醫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工學院、理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主要專業:農學、園林、園藝、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屬性: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1計劃、111計劃、全國重點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研究生院 專職院士:中科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 QS世界排名:701-750(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 國工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

三大源頭

北京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曆史起自于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898年,中國近代意義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建立,1905年,作為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科大學開始籌建,這是形成中國農業大學的最早源頭。從1905年到1938年,學校經曆了晚清、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校名和組織機構也随政局變遷不斷演變。n中農大煙台校區1914年2月,農科大學獨立,改組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以“教授農業高等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國立八校之一。n1923年3月,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n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實行大學區制,将北京國立九校合并組建國立北平大學,農大旋即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n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北平大學遷往西安,與北平師範大學和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組成西安臨時大學。n193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以“發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邊省文化”為由,命令西安臨時大學南遷漢中,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臨時大學農學院改為西北聯大農學院。同年7月,西北聯大農學院與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n1946年10月,北京大學在北平複學,于原北平大學農學院院址重建農學院。n1949年7月,輔仁大學農學院并入北京大學農學院。n

清華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二支源頭是清華大學農學院。1921年,清華學校開辦農科,設立作物學、果樹園藝學、畜牧學等課程,以為志願赴美學農之選修。1934年,清華大學創辦農業研究所。在抗戰期間,農業研究所先後在河北及雲南地區開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蟲學調查和研究,培養儲備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在艱苦的戰争年代裡,為中國農業科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1946年,清華大學複員北平,以農業研究所為基礎,正式成立農學院。n

華北大學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三支源頭是華北大學農學院。學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并入延安大學,1944年,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改為農業系。内戰期間,自然科學院向華北地區轉移。1947年3月,為了“開展農村大生産運動,為戰争和人民服務”,晉冀魯豫邊區以原自然科學院農業系為基礎,在山西長治建立北方大學農學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并成立華北大學,農學院随之改為華北大學農學院,遷往河北石家莊。n

合并建校

北京農業大學

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并組建。1950年4月,正式命名為北京農業大學。n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期間,學校的森林系、農業機械系分别調出,獨立建制。n1954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n“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農業大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受到嚴重破壞,後遷出北京。1971年9月,學校遷至陝西省甘泉縣與延安大學合并。n1973年4月,學校遷至河北省涿縣,改名華北農業大學。n1977年,恢複全國高考制度後,學校恢複招生。n1978年2月,華北農業大學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n11月,恢複北京農業大學校名,學校遷回北京市原址。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n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并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1月,平原農學院部分師生并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0年10月,學校進入全國64所重點大學行列。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改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n

中國農業大學

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并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成為一所規模更大、學科設置更趨綜合化的新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n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211工程”高校。n

2003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n

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慶祝建校百年。n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n

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首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n

2017年1月16日,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n

2017年9月,中國農業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n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n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2021年5月28日,中國鄉村大講堂在中國農業大學西區新教報告廳拉開序幕。

科研機構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擁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6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n

科研成果

成果獎勵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學校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21項(含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各1項)。n2001-2013年,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70項,獲得授權專利2164件。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黃淮海平原中低産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先後有15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際著名雜志《SCIENCE》、《CELL》、《NATURE》和《NATURE GENETICS》上發表,奠定了學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n2013年獲國家科技獎8項,與最高年份2012年持平,其中主報3項(“幹旱内陸河流域考慮生态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及其應用”、“幹酪制造與副産物綜合利用技術集成創新與産業化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比2012年多1項;獲人文社科領域的最高獎項——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另獲各類省部級獎勵40多項。n

專利技術

2013年申請專利582件,授權專利449件,其中發明專利372件。植物新品種授權4件;品種審定7項。成果鑒定23項,其中主持17項,參加6項。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軟件著作權申請192項。

n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度農大3号小型蛋雞全年銷售達8000萬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肉雞健康養殖營養調控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累計在16個省應用39多億羽;農業化學節水調控關鍵技術示範推廣面積累計達59.47萬畝;作物種子健康保護及良種包衣、嗜熱真菌耐熱木聚糖酶工業化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動植物、植物轉基因新品種、超高壓食品非熱加工設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共免疫技術”發明專利轉讓給美國VGX公司,在業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n2013年學校推廣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15個,推廣面積1200餘萬畝,畝增産50-70斤;推廣小麥新品種農大211、農大212、農大399、農大1108等共170餘萬畝,畝增産60-70斤;棉花化學控制栽培技術在全國應用5000餘萬畝,畝增産10%;2013年農大3号小型蛋雞銷售8000萬隻,累計推廣5億餘隻。幹旱内陸河流域考慮生态的水資源配置理論與調控技術推廣應用2339萬畝,節水17.40億立方米,生态效果明顯。北方小麥免耕播種與裝備技術累計推廣1.2億畝,節本增收達35億元。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玉米氣吹式精密播種機和振動深松施肥機與傳統方式相比畝增産40-50斤,畝節約成本20元左右,經濟效益顯著,已在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遼甯省十多個省市地方進行了試驗示範、輻射推廣。n

論文著作

2011年度中國農業大學發表SCI、EI等收錄的國際論文1577篇。

n2013年,學校發表的論文累計被SCI、EI和SSCI收錄1770篇次,比2012年全年(1682篇次)增長5%。其中SCI收錄1215篇,略高于2012年同期(1211篇);EI收錄534篇,比去年全年(444篇)增長20%;SSCI收錄21篇,比2012年全年(27篇)減少22%;SCI論文中影響因子大于5.0的94篇,比2012年全年(63篇)增長49%。

n在ESI學科評價指标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态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和工程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9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1%。n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為170多萬冊,電子文獻147多萬冊。館藏文獻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科學、生物科學和農業工程文獻為主體的文獻保障體系。n

學術期刊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雙月刊,公開發行)。于1996年由原《北京農業大學學報》和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學報》合刊而成。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核心庫,C刊)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并被國内外其他多家數據庫和文摘雜志收錄。本刊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指标在全國農業科技期刊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的“綜合性農業科學”核心期刊中位居第四(4/38);連續3次被評為教育部“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被“萬方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數據庫”等國内期刊(數據庫)收錄;同時被英國“CABI”、“Zoological Record,Biosis”,美國“CA”、“CSA:BB”、“CSA:BS”、“CSA:ESPM”,俄羅斯“AJ of VINITI”等國外文摘數據庫收錄。n

院系設置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共設有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工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與發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國際學院、體育與藝術教學部14個學院(部),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65個本科專業。n

師資力量

據2017年10月學校官網介紹,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58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832人。研究生導師139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10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2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人。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中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國内外著名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n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5人):石元春、李季倫、吳常信、陳文新、武維華n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7人):石元春、曾士邁、汪懋華、戴景瑞、李甯、康紹忠、李德發n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6人):李勝利、段長青、韓建國、曹兵海、楊甯、秦應和n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群體(6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9人)n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和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擁有3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5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n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動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n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動物科學專業遺傳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常信)、機械設計制造系列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李偉)、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彩萬志)、作物遺傳育種學教學團隊(劉慶昌)n北京市級教學團隊(4個):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劉國琴)、土壤和土地資源利用教學團隊(李保國)、農科基礎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周志強)、生态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孫振鈞)n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t

教學成果

學生成績n2008年-2014年,學校本科生在各類創新項目支持下,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2篇,其中Science1篇,SCI183篇,EI23篇,ISTP5篇;發明專利127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設計專利9項;學生獲省部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1029項。學校總計有19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n2011年,學生在國際、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8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60項、鼓勵獎7項,北京市競賽獎勵56項。nn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農業部重點學科11個;學校擁有15個博士後流動站,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 學位類型,33個專業學位領域;6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全日制本科生11395名,全日制研究生7661名,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478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183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215名。2018年5月,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n

國際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7年10月信息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擴大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坦桑尼亞、幾内亞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209所大學、研究單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校内設有與美國普度大學、荷蘭瓦赫甯根大學等合作的11個聯合研究中心,還設有國際學院、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等國際教育、科研與培訓機構。學校十分重視培養本科生的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與海外大學廣泛開展交換生項目、短期交流項目、交換實習項目等各類本科生交流項目。學校與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度大學、伊利諾依大學、奧本大學,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阿爾伯特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在互認學分的前提下開展各種形式的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n

學校排名

學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四,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23。在武書連主持的《2011中國大學評價》中,綜合排名第十八名。n學校在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于“2011世界五百強大學”中國8-12名,世界301-400名。武書連2012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19所)中,位于第十四位。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中,位于第二十六位。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名,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28位。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24位,大陸高校中列第11位。

學校标識

中國農業大學校徽的色彩是植物的綠色,體現農業特點,象征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盾形代表堅固、穩重和持久;鍬和犁的形态體現培養人才的治學理念。且從整體上表現“頂天立地”,上部象征進取和開放,下部表現面向社會的辦學主旨。以手繪農科大校門和“1905”表示學校始源。以托舉狀的麥穗寓意托舉農業未來的重任;麥穗和齒輪代表農科和工科;書本圖案代表傳播知識、培育英才,還象征翺翔的海鷗。n

校歌

《金色的希望》n石順義詞、張偉曲

确定時間2005年7月n歌詞:n(女)戴上我們的校徽,就懷揣一片綠色的向往。n(男)走進我們的課堂,就走進田野金色的希望。n(女)翻開我們的書本,就聞到五谷淡淡的清香。n(男)走出我們的校門,就擔起天下飽暖和安康。n(合)啊,燕山腳下,書聲琅琅。啊,桃李滿園,天高地廣。n今天我們在這裡奮發向上,n明天我們從這裡鋪開那萬裡春光。t

校風

團結、樸實、求是、創新n釋意:n“團結”原意主旨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的理想或任務而聯合起來。這裡主要是指學校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風貌,就是要通過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凝聚廣大師生員工信念,在學校中形成自由的學術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學校事業的不斷發展。n“樸實”原意主旨為質樸誠實、純真樸實。這裡是寄寓中國農業大學學子繼承民族優秀品質,在教學科研工作中作到樸實無華,體現出農大百年積澱的精神。n“求是”一語,最早見于《漢書·河間獻王傳》。唐代訓诂學家顔師古曾注釋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所謂“實事求是”就是指人們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統的事實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進而發現其中包含的客觀規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尊重事實,真正把握事物内部的客觀規律。n“創新”是現代科學精神的精髓。它被稱作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和教育的靈魂。n

校訓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釋意:n“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并激勵着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殚精竭智。“民生之多艱”是中國的農情,也是中國的國情,中國農業大學以農立校,國富民殷、強農為本,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富庶之夢不遺餘力。以“解”代“哀”,以此為己任的大氣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氣,恰切地表現了中國農業大學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獨特性。n

社團活動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75個學生社團,包含公益類、理論學術類、科技實踐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等多種類型。學校登山隊的成員曾代表當代大學生成為奧運珠峰火炬手;農村發展研究會、摯友社被評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中國農業大學橄榄球隊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榄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n2010年11月,在廣州亞運會上,以學校學生為主的中國橄榄球女隊奪得銀牌,男隊獲得第四名。2012年,學校足球隊獲得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北區冠軍。田徑隊也在北京高校頂級比賽中多人多次獲得冠軍,在全國大學生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經過多年努力,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在藝術教育、藝術團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有建制完善的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合唱團、管樂團、舞蹈團、戲劇團、民樂團和弦樂團。其中,學校合唱團、管樂團先後成為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n

校園環境

據學校2014年8月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占地面積1297882平米、校舍面積1209125平米;建設有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奧運體育館和文化藝術館等标志性建築。n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由東館(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圖書館)和西館(原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組成。根據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資料顯示,合并後圖書館的總面積為21550平方米。其中東館9550平方米;西館12000平方米。n奧運體育館位于東校區中心位置,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體育館占地面積13900㎡,總建築面積達23950㎡,設計坐席8600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摔跤比賽場館和北京殘奧會坐式排球比賽場館,為六所大學奧運賽館之一,曾在奧運會期間誕生18塊金牌,金牌總數僅次于鳥巢和水立方;殘奧會期間,又誕生了兩塊殘奧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福地",已逐漸成為學校體育與文化活動中心。n文化藝術館位于東校區奧運場館内,占地面積380平方米,向學校師生和社會公衆免費開放。于2009年6月6日開館,長期展出藝術大師以及校内師生們的藝術作品,其展覽内容涉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技藝類等,已承辦52期展覽,作為奧運物質遺産利用和文化藝術傳承的全新探索,文化藝術館成為中國農業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n

學校地址

東校區n北京市海澱區清華東路17号n郵編:100083n西校區n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西路2号n郵編:100193n煙台校區n山東省煙台市萊山區濱海中路2006号n郵編:264670n

重點專業

國家重點(3個)nt植物保護nt生物工程nt農業工程n國家品牌(9個)nt種子科學與工程nt食品質量與安全nt車輛工程nt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nt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nt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nt化學nt農林經濟管理nt動物醫學n

本科專業

法學 (1個)nt社會學n理學 (1個)nt數學與應用數學n法學(1個)nt法學n文學(1個)nt英語n經濟學(1個)nt經濟學類n工學(16個)nt生物工程nt葡萄與葡萄酒工程nt食品質量與安全nt食品科學與工程nt環境科學與工程類nt農業工程類nt水利類nt土木類nt計算機科學與技術nt電子信息類nt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nt車輛工程nt工業設計nt機械電子工程nt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nt工程力學n管理學(5個)nt公共事業管理nt農村區域發展nt市場營銷nt工商管理nt工商管理類n其它(3個)nt理科試驗班類nt理科試驗班nt經濟學類(中外合作辦學)n理學(2個)nt生物科學類nt化學類n農學(7個)nt草業科學nt水産養殖學nt園林nt動物醫學nt動物科學nt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nt植物生産類n文學(1個)nt傳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