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

三国时期魏蜀吴对立的局势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一般指三国时期(220—280年)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举例造句】: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称: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 用法:谓语

成语解释

【成语】: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解释】: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典故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拼音代码】:szdl

【近义词】: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反义词】:不打自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

【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释义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历史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朝仍流行。三足:鼎的三个脚。也称三个国家。

图书信息

书名:三足鼎立作者张正辉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ISBN:9787802344785开本:16开定价:30.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刘备创业的故事来讲述战略管理的内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但可以重温一下古典名着的精彩故事,还可以在故事中发现战略管理成功、失败的内在逻辑,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实例,既有原因又有结果,看着看着常常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刘备的成功是这么回事,原来战略管理是这样的,怪不得有这样的结果。

图书目录

第一章使命、价值观:未来的追求1.桃园结义:刘备的使命2.与吕布为友:刘备的价值观第二章愿景:明确奋斗目标1.讨伐黄巾军:寻找机会的日子2.三让徐州:无悔的选择3.煮酒论英雄:逼出来的愿景4.马跃檀溪:愿帚需要战略支撑第三章战略制定:正确的选择.1.隆中对一:宏观环境及竞争分析2.隆中对二:战略的形成3.隆中对三:战略的描述与沟通4.诸葛亮的要求:职业经理人的执行力怎么来第四章战略执行:战略需要执行力1.火烧新野:组织执行力差2.长坂坡: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五章战略执行:化战略为行动1.舌战群儒:战略执行的资源准备2.借东风:识别战略机会3.火烧赤壁:战略执行的目标行动计划4.甘露寺刘备定亲:战略执行的组织责任5.张松献地图:战略执行与信息资本6.义释严颜:战略执行与内部激励7.落凤坡:战略执行与团队建设8.五虎将之争:家族企业的痛第六章战略控制:保持正确方向1.汉中王:战略评价2.走麦城:战略调整3.火烧连营: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第七章战略变革:基业常青1.刘备称帝:成功后的战略真空2.七擒孟获:战略需要变革3.收服维:人才战略的缺失4.挥泪斩马谡:什么是人才5.出师表:战略的迷茫6.六出祁山:职业经理人的不理智7.姜维避祸:职业经理人的悲哀8.乐不思蜀:使命的丧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