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

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
唐山抗震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原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展厅内实物展柜,展出了被震坏的时钟、当年最早向党中央汇报震情所用的电台、抗震救灾工具以及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的慰问信件、衣服等实物,同时还有防震减灾常识的宣传。唐山抗震纪念馆于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文名:唐山抗震纪念馆
  • 外文名:Tangshan earthquake resistant Memorial Hall
  • 别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
  • 别称: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
  • 类别:地震博物馆
  • 成立时间:始建于1986年
  • 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
  • 馆藏精品:地震相关报道图片等
  • 地址:唐山市路北区新华东道。
  • 开放时间:全天
  • 票价:免费
  • 所在地:唐山
  •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
  • 类别:旅游景点

概况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唐山市区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1488平方米。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纪念馆内有大型综合性展览《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展览共分9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客观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其惨重的损失,记述了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和伟大业绩。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姿。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唐山抗震纪念馆于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唐山市区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建筑面积1488平方米。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纪念馆内有大型综合性展览《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展览共分9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客观地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其惨重的损失,记述了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和伟大业绩。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姿。

馆藏风格

按照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精神,此次《唐山抗震成就展览》展出内容,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经过了各级领导的严格审定。《唐山抗震成就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英雄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震救灾、防震减灾的展出内容,使地震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览体系完整而独具唐山特色。

按照将唐山抗震纪念馆打造成一座独具特色的集时代性、科学性、纪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精品展馆的总体要求,在展陈设计方面,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注重观众的感受与互动性,通过场景复原、大型浮雕、艺术造型等现代化展陈手段的综合利用,将整个展馆营造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展陈空间。体现展览主体内容的图文展线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以及使用新材料与电子技术制作的光电地图、程控地图等,而且通过大量运用多媒体景观艺术,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与场景结合等手段,把展览不断地推向新的高潮,使观众精神振奋、目不暇接。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抗震纪念馆的整体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在展馆西侧新加建了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三层钢结构办公设备功能区和临时展览区,可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整个展览面积由1996年的250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3500多平方米,展线达600多延长米。对馆内空调、消防、监控、电气系统等进行了更新改造,并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在此次抗震纪念馆的改造过程中,展览部全体同志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市直相关部门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努力拼搏、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在次,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与设计的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及市直各有关单位、各位专家学者和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后要更好地发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展览,激发人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为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更文明、更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纪念馆布局

走进唐山抗震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圆形玻璃钢复盖下的唐山市地形地貌模型,唐山的概貌在这里一览无馀。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感受着这块土地博大的胸怀和厚重的历史。“罕见震灾,举世震惊”是整个纪念馆的核心部分,大量图片记载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的7.8级大地震,给唐山带来的举世震惊的损失。市郊农田喷沙、滦河大桥断裂、芦台铁路桥钢轨弯曲……这些罕见的图片让我们深感震撼。在参观中,我们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唐山人民迅速从废墟中站起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唐山的重建中,建设者们吸取地震教训,对各种建筑物实行抗震设防,使人民居住更加安全。

走出唐山抗震纪念馆,巍峨的抗震纪念碑就耸立在眼前。纪念碑主碑的四根碑柱,象征着唐山的新建筑拔地而起,主碑上端的造型,则犹如四只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

馆藏精品

国画长卷《唐山大地震祭》

百米国画长卷《唐山大地震祭》的4名作者赵锡复、孙叔文、乔文科、刘文甫(从左至右)在展示画卷局部。该长卷艺术地展现了震后唐山人民从自救互救到重建家园的过程。

唐山抗震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原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之际,对其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馆内陈列了《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建馆20年来,先后接待各界观众200万人次。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纪念抗震30周年之际,唐山市又对纪念馆重新进行了调展改造,馆内陈列了《唐山抗震成就展览》。

这次《唐山抗震成就展览》展出的内容共有10个部分,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新唐山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震救灾、防震减灾的内容,使地震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览体系完整而独具唐山特色。设计者通过场景重复、大型浮雕等现代化展陈手段的综合利用,将整个展馆营造成了一个气势恢弘的展陈空间。珍贵的历史图片、大量多媒体景观艺术的运用,把展览不断推向高潮,使观众精神振奋、目不暇接。为了增强展览效果,展览面积由1996年的2500多平方米扩大到了3500多平方米,展线达600多延长米,涉及者采用了最新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观众的感受与互动性。

抗震纪念碑

唐山虽不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值得游览的地方也不少,到唐山必须要看的,当数标志性建筑———抗震纪念碑。

大年初三,我和几个朋友再次来到纪念碑广场,这里已不是以前的模样,铺装、绿化、照明等景观给广场增添了许多色彩。纪念碑广场处于唐山的市中心位置,每日来这里参观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外地人自不必说,唐山市民也喜欢到这里来遛弯、转悠,信步走入广场,不用抬头,一股逼人的气势便扑面而来,抗震纪念碑有如四只通天巨臂矗立在那里,让人看了豪迈顿生,新唐山必将拔地而起的气势和人定胜天的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纪念碑于抗震10周年时建成,主碑高达30米,用花岗岩石料贴面,碑的四周是四组八块的浮雕,生动地记载了当时抗震救灾的事迹,就在去年年末,纪念碑广场、大钊公园和时代广场联合打造成了唐山市的中心广场,作为中心广场标志性建筑的抗震纪念碑脚下设置了集束光投射灯,在周边绿地内装点了绿色投射灯及草坪灯,在树阵广场、水体周边及山体也安装了亮度适当的庭院灯和地灯。当夜幕降临,抗震纪念碑通体雪亮,在整个广场的中心地位被映衬得尤为突出。

“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坐落在唐山市纪念碑广场西侧,陈列着地震和抗震救灾的资料。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馆内大厅正中矗立着江泽民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

观完纪念碑广场,还可以到广场南侧大钊公园休憩游玩一番,或者登上凤凰山顶一览唐山全貌,到南湖公园看一看昔日采煤塌陷区改造成的生态公园,另外大城山公元的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鸟语林和国际卡丁车中心会使人乐不思归。

历史事件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这一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

夜幕笼罩下的唐山市,万籁俱寂。陡然,一道蓝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天穹旋转,大地抖动。街道、铁路、楼房,在强烈的摇撼之中错位、变形,倒塌……,这就是震惊中外的“7·28”唐山大地震。

23秒钟内,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唐山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惨剧,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天津市发出房屋倒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被惊醒了,他所居住的宾馆出现了可怕的裂缝。北京也摇晃不止,许多房屋倒塌。在华夏大地上,北至哈尔滨市,南至安徽蚌埠、江苏清江一线,西至内蒙磴口、宁夏吴忠一线,东至渤海岛屿和东北国境线,都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响。

这次大地震震级为MS7.8级,使唐山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24万人死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当时西方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十分关怀,立即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星夜赶往灾区救援,大批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伤病员和老人儿童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这场劫难使世界各国地震、抗震、救灾专家受到震动,更加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1980年以来,已经有一百多批地震、抗震、救灾专家从世界各地来到唐山地震现场,进行研究考察,决心从这场惨痛的浩劫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研究对策。为地震科学的发展,为减轻地震灾害,为人类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198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陈列馆建成开放。唐山地震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防震救灾知识,进行地震科学研究的地震专业陈列馆。馆内陈列以大量的图表、数字介绍了唐山地震的基本情况;以非常珍贵的震时照片介绍了地震所造成的破坏情况。这些珍贵的照片,把那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参观后对唐山地震有了

全面了解,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1986年7月28日,唐山市召开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大会,河北省省长解峰宣布:唐山的恢复和建设已基本完成,开始跨入“10年振兴”的新阶段。1976年7月28日,一场大地震将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变成一片废墟。经过10年重建,一座新唐山从废墟上崛起。10年来,新建房屋180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上。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83000多万元,比10年前增长一倍多。

参观指南

占地5.44公顷,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是抗震纪念馆。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高33米,碑身有8幅花岗岩浮雕。抗震纪念馆原为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展线达600多米,全面整合地震文化资源。

位置:唐山市路北区新华东道

门票:免费,但需使用身份证件(真)

证件:有效证件(如: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学生证,教师证)

免费开放

根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唐山抗震纪念馆从2010年2月10日起免费开放,观众持有效证件领票参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