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号

乘号

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
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沿用至今。莱布尼茨於1698年7月29日给J.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X相混淆。[1]
    中文名:乘号 外文名: 别名: 首次提出者:奥特雷德

概述

乘法(Multiplication)亦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且出现於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

中国古人及古希腊的丢番图都不用乘号(Signs of multiplication),但后者则以两数并列表示相乘(与加法相同)。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把数排成表示;排成字符编码。

发展历史

施蒂费尔於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内以大写字母M及D分别表示乘和除。斯蒂文於1634年出版的书内亦採用了这符号,他以表示现在的3xyz2。这儿的sec及ter分别表示第二、三个未知数。

韦达(1591)以AinB作为A与B的乘积。一些十五世纪的手稿及印刷品仍以并列表示相乘,如6x,5X2等,但必须有字母才行,因5表示5+而非5x,这记法至今还沿用著。

西方称“X’为圣安德鲁斜十字(St.Andrew'scross)(因安德鲁为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传说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这名称与数学全无关系。十六世纪出版的一些数学书就有採用这号,但开首并非现代用法,而是以它表示两个独立的乘法运算,如以表示现在的315172x174715及395903x295448两个乘法。

奥特雷德於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後日渐流行,沿用至今。莱布尼茨於1698年7月29日给J.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X相混淆。後来以“.”表示乘法的用法亦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派(德、法、苏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他国家则以“×”作乘号,“.”为小数点。而我国则规定以“×”或“.”作乘号都可,一般於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