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

败血症

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败血症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发感染部位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展,引起转移性脓肿。脓肿可发生在大脑的表面,导致脑膜炎、在心脏周围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发生在心脏的内膜上,引起心内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则导致骨髓炎、在大的关节中,引起关节疼痛或关节炎。最终因脓液的积聚在体内任何地方可形成脓肿,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中文名:败血症 外文名: 别名:菌血症,脓毒血症 英文名:septicemia 病原学: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产生毒素所致 传染病:否 临床表现:高热,皮疹,关节痛,肝脾大,神志改变,休克等 就诊科室:内科,传染科,外科

简介

败血症是一种血液中毒的病症。患者多是免疫系统比较差的人,主因则是身体某些部位的细菌扩散至血液,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令人体器官功能受损,并会在病发时衰竭。

但是,有一部份的败血症患者仍然找不到原发病灶。

分类

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金葡菌败血症;

2、表葡菌败血症;

3、肠球菌败血症;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5、厌氧菌败血症;

6、真菌败血症。

病原学

1、化脓性球菌;

2、革兰氏阴性杆菌;

3、厌氧菌;

4、真菌;

5、其他。

发病机理

病原菌入侵的途径:

1、皮肤毛囊炎、疖、痈挤压——入血烧伤

2、尿路、胆道、肠道火症-梗阻-入血医源性。

发生败血症的条件:

1、病原菌的毒力与数量

2、人体的防御功能

(1)各种原因引起WBC下降或减少

(2)各种慢性疾病;

(3)免疫功能下降;

(4)各种医源性的操作及损伤

症状

1、情绪问题

2、发冷

3、低血压

4、排尿减少

5、皮肤苍白及瘀青

6、皮肤出现红点

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显著增高。

2、病原学检查。

3、细菌培养。

4、细菌涂片: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瘀点等直接涂片检查,也可检出病原菌,对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详细询问病史和作详尽体检极为重要。凡有急性高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而无局限于某一系统感染的倾向时,或有局部病灶、导管及器械操作史等均应考虑有败血症的可能;血液或骨髓培养阳性为确诊的依据。

诊断标准

1、病灶感染史。

2、起病急、寒颤高热、体温波动大、出汗较多,一般情况进行性衰竭,可有大关节疼痛。中毒症状严重可有谵妄,昏迷及休克。

3、肝、脾肿大,皮肤粘膜瘀点,可有黄疸、贫血。

4、迁徙性病灶。

5、白细胞总数及中型粒细胞增多,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严重感染或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6、瘀点、瘀斑图片找细菌。

7、血或骨髓培养阳性,排除污染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成人Still's病)

2、伤寒

3、粟粒性结核

4、恶性组纳细胞病

5、淋巴瘤。

治疗方式

治疗败血症现有:

1、氧气治疗

2、早期血液动力治疗(输液、输血及强心剂之使用,使中心静脉压8-12mmHg、平均动脉压大于65mmHg)

3、血糖控制

4、皮质类固醇治疗(七天内,适量使用)

5、活化蛋白质C(具有抗凝血与抗发炎之效果,常使用在严重败血症合并多重器官衰竭患者)及历经十年临床使用的试验评估药物Xigris(drotrecogin-alfa(activated),rhAPC),因未能显著降低败血病患的死亡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与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 Agency, EMA)在2011年10月25日撤销该药物的使用。

预防

1.年龄小、营养状况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和发生休克、DIC者预后不佳。

2.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各种诊疗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要求;不滥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孩子体表的病菌,增加孩子的皮肤的坚韧性,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4、经常给孩子洗温水澡。经常洗澡每周2次以上可以清除孩子皮肤表层的病菌和污垢,促进血液循环,保护上皮组织细胞,增强孩子的皮肤预防能力。

5、孩子的衣着应柔软、宽松。质料粗糙的过紧的衣裤会使孩子的皮肤受到摩擦,从而引起破损和感染。

6、不要让孩子玩有尖角的玩具或者棍棒,以防止戳伤孩子的皮肤,引起病菌的侵入而发病。

7、如果发生皮肤破损,应及时用消炎药为孩子清洗、消毒、以防感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