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aroo

kangaroo

原産于澳大利亞大陸等地區的袋鼠
袋鼠(kangaroo)原産于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内亞的部分地區,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裡的除外,都在野地裡生活。袋鼠通常以群居為主,有時可多達上百隻。但也有些較小品質的袋鼠會單獨生活。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着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袋鼠以矮小潤綠離地面近的小草為生,将長草與幹草留給其它動物。個别種類的袋鼠也吃樹葉或小樹牙。有袋目是哺乳動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目前世界上總共才有150來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内亞的部分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袋鼠 英文名:kangaroo 屬性:食草動物

簡介

外形特征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着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将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

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育兒袋裡有四個乳頭。“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裡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袋鼠屬有袋鼠為袋鼠科,結指鼠兒亞目,袋鼠目,有帶類,哺乳動物綱,脊索動物門,動物界,它們是澳大利亞著名的哺乳動物,在澳洲占有很重要的生态地位。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别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坐地,以跳代跑。袋鼠一般身高有2.6米,體重約有80公斤。

袋鼠圖常作為澳大利亞國家的标識,如綠色三角形袋鼠用來代表澳大利亞制造。袋鼠圖還經常出現在澳大利亞公路上,那是表示附近常有袋鼠出現,特别是夜間行車要注意,袋鼠的視力很差,加上對燈光的好奇會跳去“看個究竟”。但因為袋鼠的繁殖率高所以即使不小心撞死了也不需要負責,會有專門的人把袋鼠的屍體收走。

繁殖

袋鼠每年生殖一至二次,小袋鼠在受精30~40天左右既出生,非常微小,無視力,少毛,生下後立即存放在袋鼠媽媽的保育袋内。直到6~7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但仍活動在媽媽袋鼠附近,随時獲取幫助和保護。袋鼠媽媽可同時擁有一在袋外的小袋鼠,在袋内的小袋鼠和待産的小袋鼠。

小袋鼠長到四個月的時候,全身的毛長齊了,背部黑灰色,腹部淺灰色,顯得挺漂亮。五個月的時候,有時候,小袋鼠探出頭來,母袋鼠就會把它的頭按下去。小袋鼠越來越調皮,頭被按下去,它又會把腿伸出來,有時還把小尾巴拖在袋口外邊。有時候,這麼大的小袋鼠也會在育兒袋裡拉屎撒尿,母袋鼠就得經常“打掃”有幾袋的衛生:它用前肢把袋口撐開,用舌頭仔仔細細地把袋裡袋外舔個幹淨。小袋鼠在育兒袋裡長到七個月以後,開始跳出袋外來活動。可一受驚吓,它會很快鑽回到育兒袋裡去。這時候的育兒袋也變得像橡皮袋似的,很有彈性,能拉開能合攏,小袋鼠出出進進很方便。

最後,小袋鼠長到育兒袋裡再也容納不下了,它隻好搬到袋外來住。可它還得靠吃媽媽的奶過日子,就把頭鑽到育兒袋裡去吃奶。經過三四年,袋鼠才能發育成熟,成為身高1.6米、體重100多公斤的大袋鼠。這時候,它的體力發展到了頂點,每小時能跳走65公裡路;尾巴一掃,就可以緻人于死地。

而母袋鼠呢,由于長着兩個子宮,右邊子宮裡的小仔剛剛出生,左邊子宮裡又懷了小仔的胚胎。袋鼠長大,完全離開育兒袋以後,這個胚胎才開始發育0天左右,再用相同的方式降生下來。這樣左右子宮輪流懷孕,如果外界條件适宜的話,袋鼠媽媽就得一直忙着帶孩子。

袋鼠介紹

袋鼠屬于有袋目動物。有袋目是哺乳動物中比較原始的一個類群,目前世界上總共才有150來種,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叢林中。在有袋目動物當中,紅袋鼠是最有名的。澳大利亞聞名于世的“特産”除了考拉外,大概就是袋鼠了。實際上,大袋鼠可是澳大利亞民衆心目中的國家象征。

大袋鼠隻有澳洲才有,被澳大利亞人民視為他們國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有大袋鼠的形象,我們動物園裡的大赤袋鼠、大灰袋鼠,就是直接來自澳大利亞的“貴客”。在歐洲人進入澳洲大陸之前,大袋鼠的足迹幾乎遍及整個澳洲大陸。然而,到了四五十年前,澳大利亞野生大袋鼠的數量卻急劇減少,不少人甚至擔心這種珍貴動物會走向絕滅,呼籲人們保護它們。以後,由于得到了妥善保護,袋鼠的數量又逐漸增加。據估計,澳大利亞一共有1200萬隻各種種類的袋鼠,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

特征

在野外,袋鼠主要吃各種雜草和灌木;到了動物園裡,喂它們的飼料有幹草、胡蘿蔔、蔬菜、蘋果、餅幹和黑豆,食物種類多,營養也就豐富,在吃食方面也很講究。美國芝加哥動物園裡,曾經發生過一件怪事:那兒有52隻大袋鼠,突然在一年之内病死了49隻!他們趕緊請專家來“會診”,動物學家研究了袋鼠的飼料,發現草料中缺少鈣和一些礦物質,這正是袋鼠生活中所必需的。于是,他們給袋鼠增加了合礦物質豐富的苜蓿、燕麥和各種蔬菜。沒出一個月,剩下的三隻大袋鼠就恢複了健康。

袋鼠前肢短小,前爪可以抓握東西。後肢長而粗壯,彈跳力特别強。受到敵害追逐的時候,它們可以一下子跳出七八米遠,跳兩米來高。在歐洲的一家動物園裡,有一次一隻大袋鼠突然一躍而起,越過兩米多高的牆頭,跳到隔壁的河馬池旁邊,用前爪抓傷了河馬的鼻子,吓得河馬不知所措。

在野外,大袋鼠被敵害追趕的時候,有它們獨特的反擊辦法。它們背靠大樹,尾巴柱地,用有力的後腿狠狠地蹬踢跑過來的敵害腹部。然而在動物園裡,大袋鼠還是比較溫馴老實的動物。它們受到精心照料,吃營養豐富的飼料,習慣了動物園裡的生活。寒冷氣候,就搬進裝着大玻璃窗的暖房裡生活。

引發醫學

有趣的是,袋鼠媽媽這一套奇妙的育兒方法,還引起了醫學家的興趣。1984年,兩位美國醫生從袋鼠的育兒方法得到啟示,發明了一種養育人的早産嬰兒的新方法。早産嬰兒的生活力很差,過去都是放在醫院的暖箱裡養育的。沒有暖箱,早産嬰兒很容易死亡。這兩位醫生挂一個人工制造的育兒袋,嬰兒放在育兒袋裡,又溫暖,又能及時吃到媽媽的奶。而且,嬰兒貼着媽媽的身體,聽着媽媽的心跳,生活力可以大大提高。

疾病

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葉、青草和柔軟植物為食。在袋鼠的動物園養殖過程中,其口腔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具有發病率和複發率都較高的特點,給動物園養殖的袋鼠帶來較大的危害。2003年6月四川成都野生動物園的袋鼠群中流行一種以颌部腫脹,牙齒松動、脫落,牙龈糜爛或潰瘍為特征的口腔炎綜合征,其發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種和年齡,病程往往呈慢性經過,發病率達40%~60%,死亡率達60%~100%。

經濟價值

作為澳大利亞的象征之一,袋鼠一直是當地人的驕傲。澳大利亞現有6000萬隻野生袋鼠,袋鼠肉制品和其他衍生産品市場每年可帶來1.72億美元的收益。

袋鼠皮具有獨特的纖維結構,是制革的優良原料,袋鼠皮的張幅約5~6平方英尺,皮型呈三角形。袋鼠皮的膠原纖維束與一般哺乳類動物皮(如牛皮)的膠原纖維束相比,編織形式不同,大部分膠原纖維束平行于皮面呈波浪式層狀編織,不同層次間相互交錯連接,層與層之間的交錯角小于90°,各部位膠原纖維的編織形式基本相同,隻是在緊密程度上稍有差别,一般臀部和頸部較厚,而腹部較薄,袋鼠皮的彈性纖維較小,但分布較均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