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鑒定

玉器鑒定

對古代玉器進行判斷和辨别
玉器鑒定是對古代玉器的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僞和價值等進行判斷和辨别。我國的古代藝術品制作,曆史悠久,樣式衆多,産量龐大,除了曆代流傳下來大量的傳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層出不窮。但是,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種動機,對古董作了大量複制品或僞品,真真假假,魚目混珠。為了保護祖國的文物,研究古董的演變規律,所以,便需要對它的制作年代和真僞及其藝術水平的高下進行研究的過程就叫作古董鑒定。不同時代的玉器,使用的工具不同,留下的刻痕也不同。古代的是老工,現代的是新工,辨别古玉就要先從老工和新工入手。老工與新工所用的工具、磨具以及這些工具的轉速、效能、精确程度,所産生的各種現象和留下的不同痕迹,是進行辨别和判斷的依據。[1]
    中文名:玉器鑒定 外文名:Jade appraisal 别名: 方 法:水滴法、觸摸法、視察法等 意 義:保護祖國文物,研究古董演變規律 實質:文物鑒定

曆史信息

中國古代玉器是指古代以硬玉、軟玉及其他用于工藝美術雕刻的一些以礦物、岩石為原料加工制作的器物。中國的玉器制作工藝出現于新石器時代。“玉”這個名稱和含義是從中國傳至國外的,最遲也可見于13世紀馬可·波羅的遊記。

現存時間最早的玉器發現于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第四層,距今已有約7000年的曆史。商周時期玉器制作工藝已經十分發達,僅商代婦好墓中一次出土玉器就多達750餘件。宋元以來對古玉的鑒别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并産生了一些研究古玉的專著,如宋呂大臨的《考古圖》就收錄有古玉14件,元朱德潤的《古玉圖》共收玉器40件。明曹昭的《格古要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物鑒定專著,其中的《珍奇篇》就已論述了玉器的鑒定方法。

清末吳大澂的《古玉圖考》更是一部學術性較強的古玉研究專著。近代考古學産生後,考古學家以科學發掘品為主,對古代玉器重新進行了研究。如李濟對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玉器的研究文章,郭寶鈞的《古玉新诠》,夏鼐有關商代和漢代玉器用料、分期等問題的論著等。這些資料和論著對我們進行玉器的鑒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合曆代經驗,古代玉器鑒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借眼力、經驗以及文獻資料來斷定的傳統方式;一種是根據科學儀器,通過化驗、檢測、分析等手段進行斷定的方式。為了避免損害文物,一般不輕易采取切片化驗的方法,因此傳統的鑒定方法更為普遍使用。傳統的鑒定方法主要依據玉器的質地、類别、器形、紋飾、文字、雕刻技藝等方面來綜合判斷該器物的制作年代、用途、價值和真僞。

質地鑒定

玉的涵義差别很大。古代玉器所用質料除硬玉、軟玉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礦物和岩石,如岫岩玉、南陽玉、青田石、綠松石、瑪瑙、水晶等。這些玉石的成分各不相同,質量不一,曆代用量多少差異很大。軟玉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主要原料,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軟玉的産地以中國境内新疆和阗為最有名,同時還有陝西産的“藍田玉”等。硬玉則專指翡翠,屬輝石類,主要産地在緬甸境内,輸入中國時間較晚,直至清初才有發現。它不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主要原料。岫岩玉屬蛇紋石族,産于遼甯省岫岩縣,硬度較軟玉低,質也較差,但用量相當大。

商代婦好墓中少量玉器及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等均由岫岩玉制成。南陽玉産于河南省,硬度較高,介于硬玉和軟玉之間,也是古代玉器的重要原料。綠松石在新石器時期就與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在甘肅永靖齊家文化遺址和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這些不同質地的玉石雕刻器物,優劣不一。判定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根據玉器的品質、潔淨度、顔色等進行質料分析,玉質的判定則需要借助于科學儀器。

類型鑒定

中國古代玉器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裝飾品類、工具類、兵器類、用具類、禮器類、像生類、葬器類、陳設品類、文房用具類、佩飾類等。每一類中包括許多不同器物,如裝飾品類中有玉管、玉珠、玉笄、玉墜、玉瑱、玉玦、玉镯、玉钏、玉串珠、玉冠飾、圓箍形飾等。以上這些衆多的器物類型,有的從古至今一直沿襲,也有的隻存在于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這是我們斷定年代和真僞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新石器時期工具類玉器主要以玉斧、玉鏟、玉刀為主;裝飾品中已發現的有玉環、玉管、玉玦、玉璜、玉珠、玉镯、玉珮等;像生類玉雕作品已出現了玉龜、玉鸮、玉龍、玉獸;禮器中已有了玉琮和玉璧。

商周時期工具類中仍以玉刀、玉斧、玉鏟為主,出現了玉钺、玉戈等兵器;禮器除玉璧、玉琮外,玉璜、玉圭、玉璋、柄形器等都十分多見;裝飾類中已出現了玉觽、玉簪等;像生玉雕類型更多、更生動,如人首、玉人、玉龍、虎、玉魚、龜、鳥、獸、牛、蚱、蜢、螳螂等。其中虎、人首和玉人的雕刻尤為生動,玉龍的形象甚為精細。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器型除玉璧、玉琮、玉璜、玉镯、玉環等外,還出現了玉劍飾、玉帶鈎、玉玺及葬玉。

秦漢時期,除已有的器型外,雞心珮飾、玉蟬、玉握等明顯增多,作為殉葬的“明器”、玩賞品和用以“辟邪壓勝”的器物,如剛卯等已出現。唐宋時期,玉器中的實用器和裝飾品較過去顯著增多,如玉杯、玉碗、玉洗等,還出現了表示官階高下的玉帶飾物。明清時期除實物器中的用具類、陳設類、文房用具類等玉器十分豐富多彩外,還出現了大型裝飾作品,如秋山行旅圖玉山和大禹治水玉山等,一件作品重達萬斤,将古代玉雕工藝推向巅峰。

由于時代風格不同,同一類型的玉器制作時間早晚差異很大。如玉璧的制作在曆史上的延續時間很長,從新石器時期,一直延至明清。但不同的曆史時期,玉璧的大小、用途、紋飾等都有很大的區别。新石器時期的玉璧多光素無紋,器形粗糙,有明顯的切割痕迹;商周時期的玉璧、形制仍不規整,薄厚不勻,無紋飾;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璧則作為禮器,制作相當規整,并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代沿襲戰國之風,但雕刻得更加精細,并多見出廓大璧;漢以後至宋元時期,玉璧不多見,用途也與以前不同,隻當作佩玉,制作也不規整。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仿古玉璧,古風盡失。

紋飾鑒定

紋飾的種類和演變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體現了作品的時代風格。因此,對紋飾特征的區分和判斷是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新石器時期的玉器以獸面紋、龍紋、鳥紋、弦紋為多見;商周玉器以獸面紋、夔龍紋、夔鳳紋、雲雷紋、蟠螭紋居多;春秋戰國時期谷紋、蒲紋、蠶紋、花紋、鳥紋、龍紋、蟠螭紋最為常見;漢時玉器的紋飾以勾雲紋為主,同時還有谷紋、蠶紋、蟠螭紋等;唐宋以後,紋飾更加趨于自然,取材廣泛,花卉、蟲鳥皆可雕琢,形态也更加逼真;明代紋飾中龍紋、松梅和纏枝花卉紋、山水人物紋及刻字、刻款的情況日益增多;清時仿古紋飾十分盛行,各種花卉圖案豐富多彩,同時出現了禦制詩和各式銘文雕刻。曆代玉器中龍形為主的圖案屢見不鮮,但龍形的變化很大。鑒定家們從龍首、龍角、龍眼、龍眉、龍須、龍足、龍尾等許多細微部位将不同時期的龍做了對比,以此作為龍形紋飾器物年代和真僞鑒定的标準。

文字鑒定

玉器中的文字不象青銅器銘文那樣自成體系、自成風格,數量也較少,但對判定器物年代和真僞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區分不同時期的不同字體或内容,就可以得到判定玉器制作年代的重要證據。如商代個别玉器中帶有文字。婦好墓出土的刻字玉戈,共6字。傳世品中“乙亥”銘文柄形器,共刻字11個。這些文字與甲骨所刻字體雷同,從而可以判定上述玉器制作年代為商代。侯馬出土的玉質朱文盟書,每片最少10餘字,最多達200餘字,書法纖巧,字體近于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從而可以确定為東周玉器。漢代剛卯則是以文字為主的玉器,字體簡化,很有特色,為其他曆史時期所未見。

曆代帝王的玉冊、哀冊、玉牒是一種特殊的玉制品,如前蜀王建墓中的玉哀冊等,文字内容就成為判定時代的重要依據。有些玉器上還帶有年款和私人款識,根據這些文字則可以直接判定出玉器的制作年代,如宋代玉器中有的有“宣和”年款,明代萬曆年間蘇州玉雕名匠陸子剛制作的玉器多有私人款識,清代乾隆禦題就更為突出。

制作技藝鑒定

主要根據玉器不同時期的制作工藝水平、時代風尚和刀法、技法、使用工具上的差别來判定玉器的年代及真僞。如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圖案多簡單、稚拙。良渚文化的玉琮,紋飾精美,對稱規矩,陰線細而不亂,是這一時期的突出代表。動物造型也十分形象,紅山文化中三星它拉村出土的玉龍,器高2.6厘米,有鬣,飄舉若飛,給人以動感,造型異常生動。商周時期的玉器,多用雙勾隐起的陽線裝飾細部。

在商代婦好墓中還出現了充分運用石料的天然色澤和紋理特點制作的俏色玉龜、玉鼈,人的形象雕刻精細,神态生動,比例适度,如腰插寬柄器玉人的頭飾、服飾等。西周玉器大體是承繼了商代的風格,并首次出現了微型玉雕。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有了較大發展,碾治技藝精湛,抛光技術高超,器物類型增多,紋飾繁缛生動。秦漢時期,從風格和技法上則趨于簡練、豪放,雄渾處,能在幾刀内完成一個完整的動物造型,精細處,能使陰刻線細如毫發,頗有特色。

唐宋玉器多用羊脂玉,色澤溫潤晶瑩,花卉走獸的雕刻更加流暢生動。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的鼎盛時期,各種雕刻技藝日臻完善,不僅小件器物玲珑剔透,重達千斤的玉山雕琢起來也頗為得心應手,而且從平面浮雕到立體透雕,各種技法十分娴熟。元代渎山大玉海,明定陵出土玉器,清乾隆年間完成的大禹治水玉山等均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仿制古玉宋時已經出現,明清兩代最盛。玉器的仿品和僞品很多,辨僞工作也十分艱巨。仿制、僞造古玉的方法主要有:

①僞造玉器,如油炸法、血泌法等;

②殘損的古玉,後加修改,如古殘璧改作璜或環等;

③無文字、紋飾的古玉,後經加工,新刻出文字和紋飾等。

但無論是僞做、改做和後加工的僞器,從文字、紋飾、玉的鏽色上都與真器不同。後刻的文字、紋飾與真器不協調,紋飾多呆滞無神,刀法也粗糙,如将僞器與真器對比,認真判斷,真僞之間是有明顯差别的。但也應注意,有的古代殘破玉器往往在當時或稍後即将其補過,仍應按原有年代來對待。另外,當傳統方法一時無法斷定時,則應慎重從事,借用科學手段,通過儀器分析實驗來加以判定。

鑒定方法

近些年來,在新的一波愛玉、藏玉熱潮中,市場玉品數量劇增,良莠并存,泥沙俱下,假玉、僞玉更是到處充斥。總起來看,這些仿僞制品有這麼些特點:

1、仿冒時代上自新石器時期,下迄清代,均曾見之。較多寓目者為仿良渚文化、紅山文化、商代、戰國、漢代、清代玉器,因這些時代玉器出土、傳世品常見,為市場熱點,易于蒙混。

2、形制上多摹自玉器圖錄,也有少數據實物制作,或出于想象,依被仿時代大緻風格臆造。

3、工藝上大多工粗形陋,但亦有精雕細刻者,技術上稱得上一流,如一些子剛牌仿品。

4、質地多見青海玉、俄羅斯玉、岫玉、南陽玉及其他雜石,而和田玉因相對價格較高,故采用較少,表面往往做舊,利用各種手法制作雞骨白、水銀沁、血沁、牛毛紋等假沁,以冒出土古玉。

5、制作地點集中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蘇一帶,其他地區也有仿制,如東北仿紅山文化、西北仿齊家文化,均仿當地玉器,地域特色鮮明。

比起八千年的制玉長河,仿古玉雖然算不上十分古老,但也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北宋以後,伴随金石學興盛,古物收藏和研究之風日熾,古玉亦然。受經濟利益驅使,由此也引發了制假售假的濫觞。宋代仿古玉已有相當水準,以緻大收藏家也不免走眼,做僞者牟取高利的不少。元明清及民國仿古玉規模、水平較之前代尤勝一籌。如何識别這些仿品?謹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形制、紋飾應以出土實物作為鑒定标準器,認真加以對照,如與同時代真品風格有多處不符即當存疑,切勿抱僥幸心理,以為自己揀到稀世珍品,實際此種概率微乎甚微。以前碰到不少朋友,敝帚自珍,心情可以理解,但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對收藏來說未必見得是一件好事,往往弊大于利。

二、做工要注意曆代的主要特點,像工具的材質、轉速、刀法等,都是斷代的依據。如史前尚無金屬工具,厚器鑽孔多兩面對鑽,有時還會遺留下螺旋痕,細部紋飾采用徒手刻劃等,現今仿品因用先進金屬工具,機械動力,故表現出的現象常不一緻。就算刻意模仿,也總是形似神不似。

三、玉質上有時可借助礦物鑒定來确定成分,如硬度在6-6.5之間,密度在2.9左右,基本可判屬軟玉,與一般玉石區分,這是古玉的基本材質。多數仿品采用低檔玉石,如岫玉等,一方面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硬度低(6度以下),表面便于做舊。做舊常使用化學方法,如強酸等來腐蝕玉質,達到似出土古玉的自然受沁面貌。一般仿品假沁跳眼造作,極不自然,容易判别,但有些高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所作頗能亂真,較之古代仿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提醒收藏者,勿以沁色來定真僞,沁色是最易仿,而又是最能令人失辨的。有的朋友常常樂道于自己藏品的沁色,堅信确系真品,但明眼人僅從器形上即可判斷其為赝品。故看玉一定要綜合考慮,僅憑沁色是必然會“吃藥”的。另外,由于仿明清玉器多用白色玉料,很少做沁,故需區分和田玉與其他相近玉材,可經顔色、光澤等來判明,如青海玉、俄羅斯玉色偏灰、偏暗,較透明,密度稍低,而石英則硬度高(7度),光澤強,較透明。

四、需抱良好之心态,不要刻意追求,許多事情都講個“緣”字,可遇不可求,鑒定眼光到了,機遇到了,好玉得到的勝算自然就多。心躁性急,一意求成,很可能事倍功半。碰到不少花了很多錢财,入藏無一能入目者,除了特别“自信”因素外,也有耐不住沖動的原因。

總之,當代仿古玉(這裡主要指僞品)的泛濫已不容忽視,正确的鑒别還有賴于多多的實踐,熟能生巧,此言不虛。

謹防陷阱

玩玉器,不過是講究料和工。料,有和田料與青海料、俄羅斯料、南陽料、南方料以及各種地方玉的區别,所謂千種瑪瑙萬種玉,辨析玉料,可謂難矣;工,傳統的著名的有蘇州工、揚州工,現在則又有上海工、湖州工、徐州工等講究。玉不琢不成器,雕琢不得法,反而糟蹋料子,因此工也很重要。

看花眼的玉料。目前最容易跟和田料混淆的是俄羅斯料。由于俄料與和田料結構和成分最接近,故爾不容易分辨。相對而言,俄料顯嫩,或是有點“水靈靈”的感覺,或是顯幹,油性差。俄白料的色澤中要麼白中透粉紅,要麼白中透黃,白得不“陽氣”。當然,上等俄料并不比一般的和田料差,但人們總是認可和田料。市場中常見用俄白料冒充和田白玉,因為仍然有巨大差價之故也。以前人們總認為子料就是和田料,現在大家終于發現原來俄料也有子料的,隻是皮厚玉質密度差些而已。

難以分辨的皮張。玉器做假皮由來已久,可現代做假皮不是為了“古韻”,而是為了冒充子料。前些年主要是用俄羅斯白料,通過烤皮、炝色冒充和田子料,這樣的作僞畢竟破綻太多,還容易識别。現在常見用和田山料甚至水料做皮,而且皮張做得薄,雕琢時又經過磨砂和剔除,故意留下一星半點,那顔色就很自然,不好分辨了。又由于人們對皮張的嗜好,甚至有的人就幹脆“玩皮”了,近年蘇州等地的作為高手們,就利用一種玉質較差而包滿糙皮的料子,以化學手段催紅增色,使原本一般的糙料成為一顆顆“大紅皮”子料,淺淺雕琢後,就等着愛好皮張的主顧上門了。

蘇州買的未必蘇州工。玩新玉,工手很重要。上海工由于加工能力不太高和加工渠道較正規等原因,工價高、工藝較穩定。揚州的加工量好象沒有蘇州大,市場也沒有蘇州活躍,雖然也有外地匠人前來發展,可傳統的揚州師傅仍是主流。相對來講,蘇州的玉器加工業最發達,各種技術的交流融合也最頻繁,甚至有些魚龍混雜。

聚集于相王弄、因果巷、盤門或光福等處的玉匠成分十分複雜,既有在從小在蘇州玉器廠學藝的傳統派,又有曾經在專業單位打過工的巧手,還有自帶一身河南工或新疆工來蘇州的外來匠人,他們每天的産品被觀前街文化商城或文廟的各家店鋪選去發賣,林林總總,莨莠雜呈,因此在蘇州買的玉器可并非都可以稱蘇州工的。

知識延伸

翡翠,被稱為“玉中之王”,所以翡翠鑒定方法不可不知:

1、觸摸:若是真的翡翠,在觸摸時的感覺就會不一般,會有冰涼的觸感。天然的翡翠質地堅硬,半透明至透明狀,表面光澤度較好,油潤亮澤,通過放大鏡或是顯微鏡觀察,可以看見類似圓形的稍透明的“鹽粒”和圍繞在它周圍的類似纖維狀的物質。

2、用舌尖舔翡翠,若是真的翡翠,舔起來會有澀澀的感覺,假的翡翠則完全沒有澀的感覺。

3、通過測試翡翠的硬度也可以來辨别翡翠的真假,以普通的玻璃闆作為标準,若是真的翡翠則可以将玻璃劃出條痕,若是假的翡翠,則是做不到這樣的效果的。(相關文章:翡翠A、B、C貨的鑒定)因為翡翠是硬玉,用刀劃不出痕迹,而假的翡翠通常硬度較低,用刀就可以輕易的劃出痕迹。

4、在觀察翡翠顔色辨别真僞,通常人們以自然日光(太陽光)下所見到的顔色為準。因為鎢絲燈即黃光燈下看翡翠顔色會顯得鮮豔些,飽和度也會高些,顔色就會好些。在白光燈下看翡翠顔色會淡些、暗些,因此翡翠顔色會差些。觀察翡翠顔色最标準的光源應該是太陽光。将翡翠對着亮光處進行觀察,可以通過觀察晶體的透明度、光澤、内部結構等來辨别翡翠的真假。若為天然的翡翠,将其對着強光進行觀察,可以看見内部有其它的礦物顆粒所發出的翠綠色的閃光,這樣的閃光被稱為翠性或是翠花。

标準是“正、濃、鮮、均”,是對翡翠顔色的具體要求。

“正”,指的是綠色的純正度,色調為正綠色最佳。多數翡翠的色調都會有偏差,或偏向黃色調,或偏向藍色調,也就是所說的色偏。在綠色偏的幾種情況中,偏黃色調要遠優于偏藍色調。

“濃”,則是指綠色的飽和度,即濃度。顔色的濃度可介于黑色和無色之間,極濃則顯黑色,極淡則無色,高檔的翡翠濃度要在80%至90%之間,這樣才能展現出高層次的深綠色。

“鮮”,是指綠色的亮度,亮度越高,翡翠越鮮豔,更顯光彩奪人,若亮度不夠,翡翠則顯得黯淡無光澤。比較典型的像油青種的翡翠便是亮度較差,不夠鮮。高檔的陽綠色翡翠便可呈現嬌豔欲滴之态。

“均”,是指綠色分布的均勻度,一般的翡翠顔色是分布不均的,如果能遇上顔色分布均勻,純正飽滿,濃度在80-90之間那就是上等的翡翠了。

5、用耳朵聽其聲音,真的翡翠聲音清脆,若是假的翡翠聲音聽上去沉悶不堪。用兩條小細繩将真假玉器分别綁起,提起來進行相互碰撞,聽其聲音,便可分辨出真假.翡翠的音質是最好辨别其質地的,翡翠飾品的“音”是在敲擊狀态下産生,翡翠飾品的“質”的不同“音”也就不同。

結晶細膩,晶粒一緻,透明度高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金屬聲狀。

結晶較粗,晶粒不一緻,透明度低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悅耳的擊石聲。

結晶松散,晶粒不一緻,透明度低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沉悶噗噗聲。

顯微晶(變晶)結構,透明度高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金屬聲狀。

微晶(變晶)結構,透明度高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金屬聲狀。

細晶(變晶)結構,透明度高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金屬聲狀。

中晶(變晶)結構,透明度差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擊石聲。

粗晶(變晶)結構、透明度差的翡翠飾品的“音”呈清脆悅耳的擊石聲。

有與環形垂直原生裂紋又無礦物充填或人為裂紋,翡翠飾品的“音”呈沙啞聲。

有外來物質嵌入表層翡翠飾品的“音”呈沉悶噗噗聲。

6、用開水浸泡,幾分鐘過後若是有顔色化開,并且翡翠出現掉色的情況,那麼這樣的“翡翠”肯定是經過染色,是比B貨還要次的C貨。若是經開水浸泡後,水上飄浮着膠狀體,那便是經過處理後的B貨翡翠。

7、用丁烷氣體的打火機,這裡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用易産生油煙容易熏黑物品的汽油打火機或是火柴,對翡翠進行十秒鐘的灼燒,不能燒太長的時間,因為灼燒時間太長,會破壞翡翠内部的結構,會産生晶體氧化現象,顔色也依舊會變黑。在十秒的灼燒時間内,若玉表面有油煙冒出,有粘綢的黑色膠狀物體滲出,則代表該翡翠為次品,為B貨。

8、用刀子刮翡翠的表面,若是翡翠A貨,無論刀在翡翠表面上怎樣的刮,都不會有任何的痕迹的,若是經過處理後的翡翠,會有東西被鋒利的刀子刮下來,因為人工處理主要是針對翡翠表層進行處理,是不會滲透到翡翠内部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