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

體制方發動的恐怖活動
指由體制方所發動的恐怖活動。在中文語境中,白色恐怖往往被用來指中國國民黨的蔣介石政權執政期間曾經實行的恐怖統治;在美國,它則用來指麥卡錫時代的反共恐慌。一般認為“白色恐怖”這種說法源自法國,最初它産生于法國大革命期間,而到了波旁複辟王朝時期,它的意義更加明确,在更大範圍内使用,并為歐洲其他語言所吸收。波旁王室的旗幟是綴有百合花的白旗,故波旁王室施行的恐怖事件,在白旗飄揚的情況下發生的恐怖行為一開始就被稱為“白色恐怖”。
    中文名: 外文名: 發生地點: 名稱:白色恐怖 拼音:bái sè kǒng bù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然而他們卻深知道新文字對于勞苦大衆有利,所以在彌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殘的。” 釋義:白:慘白。指反動派殘酷鎮壓人民的恐怖氣氛。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魯迅先生對于白色恐怖毫不畏懼,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詞彙由來

白色恐怖始于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實行的大規模屠殺異己革命分子與保皇黨人。另一說來源巴黎公社時期,革命者旗幟為紅色,而大肆屠殺革命者的政府軍旗幟為白色,因此得名“白色恐怖”。

詞語來源

1815年波旁王朝(路易十八)複辟後,重新恢複統治實施白色恐怖,設立軍事法庭和特别法庭,審訊大批的革命者。1820年貝裡公爵被刺,議會通過極端派所提議的非常措施,報刊檢查加強,天主教勢力重新控制文化教育大權,稱為第二次白色恐怖,也稱為“黑色恐怖”(黑色指穿黑袍的教士)。

1870年,由于普法戰争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至1870年)的拿破侖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至1940年)宣布成立。然而,新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采取消極态度,而且還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政府軍竟然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工于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标志。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号。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中國大陸

自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以清黨為由發動四一二政變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由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時間被中國共産黨以及現今中國主流媒體稱為白色恐怖時期。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鞏固自身地位,對中國共産黨以及其他主張民主的人士進行政治迫害。

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白色恐怖一詞也被毛澤東用來打擊其他政治人物如劉少奇和鄧小平。毛澤東在謄清稿上修訂後加标題,由當日會議印發。文中說:五十多天裡,從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領導同志……站在反動的資産階級立場上,實行資産階級專政,将無産階級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圍剿革命派,壓制不同意見,實行白色恐怖,自以為得意,長資産階級威風,滅無産階級的志氣,又何其毒也!

1927年 - 1937年以及1946年 - 1949年的兩次國共内戰。

1931年國民黨左派人士鄧演達被處決。

1936年中期的七君子事件。

1946年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李公樸、聞一多被當局暗殺的李聞慘案。

曆史階段

中國大陸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直至1949年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由國民黨執政的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期間對共産黨以及其他主張民主的人士進行迫害。

1927年 - 1937年以及1946年 - 1949年的。壓迫摧殘殺“左翼”作家。

1931年國民黨左派人士鄧演達被處決。

1936年中期的七君子事件。

1946年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李公樸、聞一多被當局暗殺的李聞慘案。

台灣地區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47年發生“2·28”事件,兩年後人心浮動,當局決定整肅,該年到1987年解除戒嚴的38年之間。另一說是1949年至1991年,當局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和《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的42年之間。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專門審問、囚禁政治犯和刑事重犯的“調查局”安康接待室内部存有大批重要檔案數據。但媒體日前現場直擊,發現接待室有如廢墟毫無管理,包括民進黨已故黨主席黃信介、已故作家柏楊等在戒嚴時期被審問的珍貴資料竟被如垃圾棄置。

曆程

1987年8月30日,“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

1988年9月27日,“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成立。

1992年,刑法100條廢止。刑法100條,所謂的“言論内亂罪”,結合“動員戡亂時期”的“懲治叛亂條例”,是導緻4000人被槍斃、上萬人長期監禁的法源條例。

1997年9月26日,“50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成立。主要訴求:1、推動平反活動。2、催促政府公布相關資料。3、成立六張犁和馬場町的“白色恐怖紀念公園”。

1998年6月17日,公布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9月5日設立“财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開始對受難者家屬發放補償金。

最新資訊

這一事件,做法之蠻橫,讓人震驚;性質之惡劣,令人發指。在一個所謂“法治”國家,一無正當理由二無确鑿證據,肆意搜家盤查并扣押私人物品,完全是在赤裸裸制造針對中方機構人員和友華人士的“白色恐怖”。

園鎮橋口村外有一座高架橋,滬蓉高速從橋上穿過,橋下農田中,就是公田碑被發現的地方。“這塊地就是當年的紅軍公田,這裡曾是立夏節起義指揮地之一。當年紅軍從村裡撤離後,為防止國民黨軍隊發現,百姓就把碑埋在地裡。”斑竹園鎮黨委宣傳委員吳芳兵說。n當地幹部和黨史研究者說,公田碑折射了民心向背的曆史邏輯。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崇旺說,“依靠群衆、團結奮鬥”是大别山精神的精髓要義,大别山區的黨和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依靠群衆,密切聯系群衆,群衆支持革命,軍民團結奮鬥,才築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銅牆鐵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