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子

小柿子

中藥名稱
落葉灌木。全株平滑無毛。莖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帶綠色。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光瑞鈍或近急尖,全緣,幹後變黑褐色。花小,黃綠色,2-4朵生于葉腋;單性異株,花瓣和花盤缺;雄花萼片6,陀螺狀;雄藍3,花絲合生成柱,生于短絲狀花梗上,雄蕊柱伸出于花藥之上;花萼盤狀,先端6裂,具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圓球狀,果皮肉質不開裂,橙紅色,無毛,有種子10-12顆。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9月,果期7-11月。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學名:小柿子 拉丁學名: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phyllanthus retusa 别稱:地石榴、跳八丈,小面瓜,牙萬賣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 科:大戟科 種:小葉黑面葉 分布區域:福建、貴州、雲南、西藏

地理分布

生态環境:生于向陽山坡、路坎及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藥用價值

性味:苦、澀,涼。

歸經:入心經,大腸經。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

①《雲南中草藥》:"收斂止血。治月經過多,崩漏,痛經,白帶,痢疾,腹瀉,黃疸,預防流腦。"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止血鎮痛。治急性胃腸炎,痢疾,感冒發熱,腹痛洩瀉,咽喉炎,扁桃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0.5~1兩。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鈍葉黑面神的根。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淨,曬幹。

中藥化學成分:抽提物Leptaden有利乳作用。Leptadinare-ticulata中也含有這種成分。

功效與作用

小柿子具有清熱利濕、清涼解毒的功效。可用來治療感冒發熱、咽痛、腹瀉、崩漏、白帶增多等疾病。小柿子中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等情況。柿蒂可用來治療惡心嘔吐、百日咳,以及夜尿症等疾病。柿子葉可用來制成葉,經常性的飲用可以有效增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達到一定的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以有效穩定和降低血壓,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等功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