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風

扁頭風

中藥名
眼鏡蛇,中藥名。為眼鏡蛇科動物眼鏡蛇Najanaja(Linnaeus)除去内髒的全體。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通絡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中風癱瘓,小兒麻痹症。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學名:扁頭風 中文别名:眼鏡蛇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科:眼鏡蛇科 屬:眼鏡蛇屬 分布: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 性味歸經: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 毒性:有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

風濕痹痛,中風癱瘓,小兒麻痹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8g;或浸酒飲。

注意事項

1、血虛筋骨失養者及孕婦忌用。

2、《廣西藥用動物》:“血燥筋枯的人和孕婦忌用。”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提高免疫功能。

3、對心髒的誘導收縮作用。

4、抗血栓和抗血小闆聚集作用。

5、抗炎作用。

6、對肺的保護作用。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通經絡,祛風濕。治風濕關節痛,腳氣。”

2、《廣西藥用動物》:“活血,強筋骨。”

3、《常見藥用動物》:“主治風濕病,神經痛。”

4、《中國動物藥志》:“祛風,活絡,止痛。治半身不遂,小兒麻痹等症。”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病:(眼鏡蛇)鮮肉炖服,每次250g。(《廣西藥用動物》)

2、治風濕性關節痛:飲眼鏡蛇新鮮血液,每日用一條蛇的血液沖酒服,連服半個月。若服後發熱,可隔天服或停服。(《廣西藥用動物》)

附注

眼鏡蛇有多個屬種。如南非眼鏡蛇、阿氏射毒眼鏡蛇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殺死後,剖除内髒,鮮用或盤成圓形,文火烘幹。

藥材鑒别

藥材性狀

體較粗壯,頭呈橢圓形,頭頸區分不明顯,體長140-150cm。頭黑褐色,頸部背面具眼鏡狀斑紋,體背部黑褐色,有狹的黃白色橫斑,斑紋有時呈雙條形。腹面前段呈黃白色,有1個黑褐色橫斑,橫斑前有1對黑色斑點,第21-24鱗呈淡黃色,其餘均為黑色。無頰鱗。背鱗平滑斜行。氣腥,味淡。

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眼鏡蛇。

形态特征

全長1-2m。體較粗壯,頭呈橢圓形,頭頸區分不明顯,頭及體背黑褐色,頸部具眼鏡狀斑紋,體背呈黃白色至灰褐色。無頰鱗,眶前鱗1,眶後鱗2或3;颞鱗2+3,上唇鱗2-2-3式。背鱗平滑,23-21(19)-15行;腹鱗160-196;肛鱗2分,尾下鱗38-54對。

分布區域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活習性

扁頭風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和其他蛇類為食。在其分布範圍内,耍蛇人喜愛使用不同種的蛇,耍蛇人會吓唬蛇,使之采取身體前部擡離地面的防衛姿勢。蛇對耍蛇人的動作做出搖擺的反應,亦有可能是對耍蛇人的音樂做出反應;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較慢的攻擊動作,而且可能已将蛇的毒牙拔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