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古詩詞賞析

語文教材必修内容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産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中文名:古詩詞賞析 外文名: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别名: 常見考試:高考 學習方法:多讀,多看,多練

​基本來源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曆史重任。古詩詞鑒賞也成為一門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在語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較大,當然學習古詩詞鑒賞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感情,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鑒賞。

培養方法

詩眼題眼

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準确、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内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裡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确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拟人、誇張、對偶、反複,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别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征,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象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内涵。

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淨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

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遊《蔔算子·詠梅》與範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範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于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争寵鬥豔,任随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隻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彙一體。

範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并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學習方法

要多讀

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隻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向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于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出自南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知音》,原意是說,演奏上千首樂曲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上千把寶劍才能知道如何識别劍器,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要多看

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隻要引導學生帶着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要多練

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于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并進而鑒賞它們。

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隐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近體詩要求颔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颔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修辭及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運用比喻修辭描寫赤壁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的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從視覺、聽覺角度,同時運用比喻生動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的語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具體描寫“江山如畫”之意的句子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賞析轉化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睐。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

知識體系

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颔聯(3,4)、頸聯(5,6)、尾聯(7,8)

方法指導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曆,風格知識理解内容;

(2)借助于詩詞的标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靜結合>對比映襯、虛實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詩詞題材

(1)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歸隐田園的渴望。

(2)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甯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3)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4)詠史:感慨曆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5)送别: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

(6)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7)詠(物)志: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對。。的憤慨、不滿。

(8)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9)叙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等之情)。

(10)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别之苦。

(11)懷古:對古人、物、事發出感慨,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的不滿,或對。。寄予的願望。

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對偶、誇張、象征、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叙述、描寫、抒情、議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