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艇

快艇

交通工具
快艇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能力500-3000海裡。艇上裝有武器,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彈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索、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作戰等。
  • 中文名:快艇
  • 外文名:speed boat
  • 動力來源:
  • 排水量:數十噸至數百噸
  • 最大航速:可達40—60節
  • 特 點: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

簡介

快艇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能力500-3000海裡。艇上裝有武器,有些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大的快艇還可能包含水雷、深水炸彈等。搭配的感測系統有搜索、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作戰等。n快艇是艦艇中的“短跑冠軍”,最大航速可達40—60節,有“海上輕騎兵”之稱。快艇按裝備的武器分類,有魚雷艇、導彈艇和導彈魚雷艇等。快艇雖然小,但它的威力不小,作用很大。對于侵入到近海範圍内的大、中型敵艦,魚雷艇和導彈艇可以單獨編隊出擊,也可以與其他水面艦艇協同出擊,消滅來犯的敵方大、中型艦艇。也可以派快艇去攻打敵方運輸船隊,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運輸線。快艇的速度快,艇體小,能隐蔽,能有效地突然地襲擊敵方的基地、停泊場。在淺水航道、狹窄海區、礁島區等處,可以使用快艇布雷。n快艇中威力最大的要數導彈艇,它繼承了魚雷艇的優點,在海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與大、中型艦艇相比,它的自衛能力較弱,抗風浪性能較差,隻能在近海作戰。n現代快艇廣泛應用導彈武器,先進的小型化電子設備,大功率燃汽輪機和水翼、氣墊技術,正朝着導彈化、大型化、高速化、電子化等方向發展。在未來的海戰中,快艇将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快艇将在軍事上給人極大的幫助。

分類

魚雷快艇

魚雷艇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艦艇。n魚雷艇誕生于美國南北戰争(1861-1865年)時的水雷艇。當時還沒有魚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杆,撐着水雷向敵艦猛烈撞擊,将敵艦炸毀。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号裝甲艦。n1866年,在奧匈帝國工作的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象魚一樣在水中運動,因而被稱為魚雷。後來制造的專門用來發射魚雷的艦艇便是魚雷艇。n世界上第一條魚雷艇是英國于1877年建造的“閃電”号。幾乎與英國同時,俄國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錫諾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魚雷艇。1878年1月13日,“切什梅”号和“錫諾普”号第一次用魚雷擊沉了土耳其海軍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n此後,歐洲各國海軍都相繼制造和裝備了魚雷艇,魚雷艇的性能也不斷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魚雷艇都取得了較大戰果。在1918年6月10日,2艘意大利魚雷艇用2發魚雷就擊沉了奧匈帝國的萬噸級戰列艦“森特·伊斯特萬”号。在50和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曾多次參加海戰,取得了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号護衛艦,“洞庭”号、“永昌”号炮艦,“劍門”号、“章江”号獵潛艦和多艘運輸艦的戰績。魚雷艇具有體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隐蔽性好、攻擊威力大的特點,但适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由于它的造價低廉、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加之現代魚雷的性能不斷提高,因此它的發展仍受到當今世界各國的重視。現代的魚雷艇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40-150噸之間,少數大型魚雷艇在200噸以上,航速為75-100公裡/小時,續航能力為900-1800公裡;艇上裝有2-6具魚雷發射管。

中國快艇

2002年6月18日,由大陸自行設計、制造的目前大陸第一快艇——海豹HP1600型超高速緝私巡邏艇在蛇口港成功下水試航,并将很快裝備深圳邊防緝私部隊。該艇由深圳海斯比船艇科驅動系統和最“王牌”的柴油發動機,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同時,該艇還獨特地采用了“斷級”船型,大大減少了海水對艇身的阻力,這在大陸也是首創。此外,該艇采用了大量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甚至動用了不少飛機建造用料。該艇的建造費用還不到300萬元,僅為國外同類産品的1/3。

“黃蜂”級(021型)大型導彈艇

“黃蜂”級(021型)大型導彈艇,蘇聯于1959年轉讓,搭載4枚“上遊-1号”導彈,在當時是較先進的裝備。首艦由上海滬東造船廠制造,1963年下水,1965年12月底服役。1970年該型艇實現全面國産化,西江造船廠也于1971年建成首艇。

在國産化過程中,我國的技術人員也對該型艇進行了不少改進,主要有:研制了鋼質可放倒桅杆,導彈裝載架改成裝在短架,人工收、抛錨改為錨鍊筒自動首、抛,在南方使用的艇上加裝了空調系統,增加了無線電台,偵察雷達,保密機等設備。

“河谷”級導彈快艇

首艇由蕪湖造船廠制造,1966年4月開工,8月下水,12月服役,命名為66型小型導彈艇。因為“文革”影響,直到1975年2月才定型,由蕪湖造船廠和上海求新造船廠生産。1980年至1982年,701所與海軍4805廠将4枚C-801型多用途導彈改裝到一艘024艇上,攻擊力大大加強。近年來,海軍還在該型艇上進行C-101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試驗工作。

520T(紅箭級)導彈快艇

1997年7月1日随駐港部隊進駐香港昂船洲基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大型導彈快艇,國外稱紅箭級或黃級導彈快艇。由廣東黃浦造船廠建造,首艇于1989年下水,1991年服役,至1997已建成4艘(編号770-773),服役于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該型艇長65.4米,寬8.4米,吃水2.4米,标準排水量520噸,滿載排水量542噸,航速32節,續航能力1800海裡/18節,戰鬥乘員75人。武備:2座三聯裝“鷹擊”-81(C-801)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37毫米全自動雙管艦炮(774艇起換76毫米艦炮),2座30毫米雙管艦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