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

中國中央政府政策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擔任組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擔任副組長。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之後,國務院西部開發辦于2000年3月正式開始運作。2012年2月,國家發改委官員對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進行解讀,明确了戰略部署的基本戰鬥思路。“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将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交通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1]
    中文名:西部大開發 外文名: 别名: 拼音:xi bu da kai fa 範圍:重慶,四川,陝西,貴州等地 類别:政府政策

政策簡介

範圍

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加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吉林省延邊州):

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内蒙古自治區、甯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面積

面積為685萬平方公裡,約占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5%。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5%。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曆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戰略地位

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敲定對西部進行大開發的戰略決策。會議提出,要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直接關系到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關系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關系到東西部協調發展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要從大局、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意義,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後,在12月份舉行的全國計劃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當年搞特區那樣,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

1、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戰略舉措

建國50年特别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展,東部地區由于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現代化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人們普遍過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區由于受曆史、自然和區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總體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存在着較大的差距,近十幾年來,這種差距還呈拉大趨勢。在繼續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于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加速實現全國各地區的共同繁榮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國社會穩定,将發揮重要作用。廣大西部省區地處祖國邊疆,是少數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來,國内外敵對勢力對我國實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問題搞颠覆和分裂活動。維護和保持民族地區的穩定,挫敗國内外敵對勢力分裂我國的陰謀,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不斷加快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根本上鞏固社會穩定和邊疆安甯的大好局面。

2、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擴大國内有效需求,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途徑

國内有效需求不足,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國内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技術和勞動力需要尋求新的生産領域、新的市場、新的發展空間。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但發展水平較低,還蘊藏着巨大的投資機會、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潛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擴大國内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标的客觀需要

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标,與其他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任務更為艱巨。加上千百年來頻繁的戰亂、自然災害和各種人為的原因,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不斷惡化,荒漠化年複一年地加劇,并有逐步向東推移的趨勢。這不僅對西部地區,而且也給東部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區的生态環境惡化趨勢,就沒有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沒有西部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西部地區的現代化,也就談不上全國的現代化。

4、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适應世界範圍結構調整,提高我國國際競争力的迫切要求

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全球範圍内廣泛而深刻地進行,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我們既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着嚴峻挑戰。為了在新世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使我們發展得更快、更好,必須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争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充分發揮這些地區市場潛力大、自然資源豐富和勞動力成本低的比較優勢,為加快全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優化升級提供廣闊的空間,為東部地區發展提供市場和能源、原材料支持,為東部地區的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

戰略任務

2000年1月,國務院組成了以朱镕基總理任組長、溫家寶副總理任副組長、國務院和中央19個相關部委主要負責人參加的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1月19日至1月22日,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在京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研究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任務。

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國家有能力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當前正在實施擴大内需的積極财政政策,可以用更多的财力直接支持西部開發。我國已基本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糧食出現了階段性的供過于求,這是在生态脆弱地區,有計劃、分步驟退耕還林(草),改善生态環境的大好時機。随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程的加快,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西部地區也将像東部沿海地區一樣更加開放。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巨的曆史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幾件關系西部地區開發全局的重點工作: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必須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設,适當超前。要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強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幹線建設;加強電網、通信和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特别是要堅持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幹工程。

切實加強生态環境保護和建設

這是推進西部開發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加大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力度,同時采取“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赈、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國家無償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苗木,對陡坡耕地有計劃、分步驟地退耕還林還草。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先行試點、穩步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到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先搞好實施規劃和試點示範。試點的規模要适當,不宜鋪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要加強政策引導,尊重群衆意願,不能搞強迫命令。

積極調整産業結構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起點要高,不能搞重複建設。要抓住我國産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時機,根據國内外市場的變化,從各地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出發,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産業,培育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強農業基礎,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合理開發和保護資源,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工業調整、改組和改造步伐;大力發展旅遊等第三産業。

發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養

要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現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積極引進國内外先進技術。要确保教育優先發展,在辦好高等教育的同時,特别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要千方百計使用好現有人才,采取積極措施從國内外引進人才,大力培養各類人才。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實施西部大開發,不能沿用傳統的發展模式,必須研究适應新形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的步伐。要轉變觀念,面向市場,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采取多種形式更多地吸引國内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城鄉集體、個體、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城鄉商品市場,逐步把企業培育成為西部開發的主體。

西部開發研讨

這次會議強調要加強對西部地區開發工作的領導,當前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所有的重要建設項目都要納入規劃,進行充分論證。推進西部大開發,既要有緊迫感,也要有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不能急于求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積極進取,量力而行,注重實效。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認真執行國家法律和政策,不能亂集資、亂收費,增加企業和農民負擔。要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保證西部開發紮紮實實地健康發展。

工作重點

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2000年3月中旬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成立并開始工作。

西部開發辦2000年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做好西部開發的總體規劃;二是抓緊制定促進西部開發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西部地區生态環境保護和建設。

一、西部大開發是面向21世紀的一項大戰略、大政策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發展,逐步縮小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各地區經濟普遍繁榮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要求,亦是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内在需要。

黨中央和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審時度勢,把加快西部地區的發展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對國家經濟布局指向和區域經濟政策作出調整,是非常及時和正确的,既具有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西部大開發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正确分析當前形勢,總攬全局,作出的面向21世紀的重大決策。

1、适應形勢變化适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是我們這兩年來取得的一條極為寶貴的經驗。

2、西部大開發是實現國家第三步戰略目标的強有力的保證。

3、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内在要求。

4、西部大開發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5、西部大開發是實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的重要保證。

二、西部大開發要依靠兩個手段、三股合力

兩個手段是指市場機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尤其是區域政策。

要素價格的變化和地區要素價格差異,是推動産業空間結構轉換的重要因素。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推進西部發展的積極效應,但單靠市場機制還解決不了東西發展的差距問題。

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目标的實現,還有賴于三股合力的共同作用。

一是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對西部地區政策與資金投入的力度。

二是廣泛推進東部和西部之間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技術協作,加大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要素的跨區域流動和跨區域的資産重組.

三是加快西部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探尋适應國内外大市場新态勢、适合西部區情的發展戰略與對策。前兩者是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的啟動與推動力,後者則是關鍵與根本。隻有通過後者,來自外部的種種支援和幫扶,才能轉化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組織、自發展的機制,成為推動西部發展永不衰竭的内在動力。

重點工程

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改善群衆生産生活條件,2012年國家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22項,投資總規模為5778億元。

22項新開工重點工程分别是:(1)重慶主城九區至重慶萬州鐵路,(2)敦煌至格爾木鐵路,(3)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鐵路,(4)甯西鐵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二線,(5)雲南麻柳灣至昭通公路,(6)陝西黃陵至銅川公路,(7)青海茶卡至格爾木公路改擴建,(8)新疆阿克蘇至喀什公路,(9)内蒙古烏蘭浩特至紮蘭屯公路,(10)國道318線川藏公路(西藏段)整治改建,(11)南甯吳圩機場新航站區及配套設施建設,(12)西部支線機場建設,(13)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14)溪洛渡左岸至浙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15)農網改造升級,(16)無電地區電力建設,(17)西氣東輸三線,(18)中衛—重慶—貴陽輸氣管線,(19)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300萬千瓦風電項目,(20)金沙江中遊觀音岩、魯地拉、龍開口水電站,(21)四川都江堰灌區毗河供水一期工程,(22)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

自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至今(2000~2012年),西部大開發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87項,投資總規模3.68萬億元。

新開工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改善群衆生産生活條件,2013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了重點工程20項,投資總規模3265億元。

20項新開工重點工程分别是:(1)國道317線四川馬爾康至俄爾雅塘段改建、西藏類烏齊至丁青段公路整治改建工程,(2)雲南嵩明(小鋪)至昆明公路,(3)新疆烏魯木齊繞城公路東段,(4)重慶江北機場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建設工程,(5)甯夏銀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6)西部支線機場建設,(7)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号線,(8)南甯城市軌道交通2号線,(9)四川南江紅魚洞水庫及灌區工程,(10)中國石油雲南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11)甘肅民勤紅沙崗風電基地,(12)陝西榆橫礦區小紀汗煤礦和彬長礦區高家堡煤礦,(13)神華甯煤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14)鄂爾多斯盆地東緣保德區塊北區煤層氣開發項目,(15)西藏藏木、旁多水電站送出工程,(16)哈密風電基地二期工程,(17)新疆750千伏輸變電工程,(18)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産100萬噸氯化鉀項目,(19)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循環經濟和結構調整項目,(20)京東方重慶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項目。

2014年,國家将繼續加大對西部大開發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生态環境保護和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着力解決西部地區交通和水利兩塊“短闆”問題。

工作重點

2014年将全力推進西部大開發不斷邁向深入。發改委指出,要開展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承接國内外産業轉移;發展科技文化和民生事業;支持内陸、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當前,西部地區已經進入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社會矛盾的多發期、轉型發展的加速期和改革開放的突破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全力推進西部大開發不斷邁向深入。做好2014年西部大開發工作,要緊緊圍繞中央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部署,研究制定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性文件,開展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推進特色産業發展,積極承接國内外産業轉移;發展科技文化和民生事業,不斷提高群衆生産生活條件;支持内陸、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增強支撐全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體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堅定不移把西部大開發擺在區域發展優先位置,切實完善和落實差别化的經濟政策。進一步細化實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落實差别化經濟政策。抓緊完善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推動盡快出台實施。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前期研究工作。繼續督促落實國務院已批複的重點區域發展規劃。

二是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提出2014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重點工程。推動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快完善鐵路、公路骨架網絡,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着力解決西部地區交通和水利兩塊“短闆”問題。做好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夯實西部地區長遠發展基礎、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改善群衆生産生活條件的重大項目儲備。

三是推進生态環境保護修複和生态文明試點示範。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成果。逐步将沙漠化防治工程和西南岩溶地區草地治理工程中符合條件的市縣納入退牧還草工程範圍。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補償機制的若幹意見》,積極推動祁連山、武陵山等生态補償示範區建設,加快制定生态補償條例,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态文明示範建設格局。

四是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提升能源、礦産資源和特色農畜産品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貫徹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實施科技助推西部轉型發展行動計劃。研究提出新的針對性政策措施,支持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承接勞動密集型、環境友好型産業,培育特色優勢産業。繼續加強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研究在西部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産業集聚區,吸引國内外産業轉移和集聚。

五是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強跨區域規劃的協調實施,在有條件的地區,引導形成城市群。規範推進重慶兩江、甘肅蘭州、陝西西鹹、貴州貴安等新區建設。優化西部地區城鎮布局,選取一批經濟發展基礎好、特色鮮明的縣城城關鎮及中心小城鎮,開展示範工程建設,加強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地下管網、防澇防洪、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與改造。促進農村人口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六是加快重點地區發展。繼續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加快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支持甘肅臨夏、雲南怒江、四川涼山等面臨特殊困難民族自治州發展。繼續實施教育扶貧試點工作,總結推廣經驗,力争擴大試點範圍。

七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部分重點領域改革在西部地區先行先試。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積極會同有關方面做好相關工作。推動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若幹意見》,指導沿邊地區對外開放工作邁上新台階。依托重點經濟區,着力打造重慶、成都、西安、南甯等内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積極培育沿邊省區中心城市連接邊境口岸、通往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走廊。着力支持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建設,提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地區産業合作,研究建設産業合作交流平台。繼續做好西洽會、西博會組織籌備工作。

八是繼續做好社會事業和人才開發工作。繼續實施西部地區人才開發重點工程,支持老少邊窮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東部城市對口支持西部地區人才培訓計劃。依托中國西部開發遠程學習網實施西部地區管理創新培訓工程。

九是穩步推進蘆山地震災後恢複重建。堅持科學重建、民生優先、安全第一、保護生态、創新機制,指導四川省做好恢複重建規劃實施工作,協調落實相關政策和解決恢複重建中的重大問題。

發展概況

青藏聯網工程(“電力天路”)

被稱為“電力天路”的我國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青藏聯網工程将于2011年底建成投運,并力争2011年10月帶電運行。這一工程的建成運營将使西藏電網與全國電網實現聯網,從根本上解決西藏缺電問題。總投資達160多億元的青藏聯網工程全長1038公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高海拔、穿越多年凍土地段最長的輸電工程。

特高壓輸電工程

2011年至未來5年内,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建設新疆哈密至河南±800千伏、新疆準東至重慶±1100千伏兩條特高壓直流工程。工程投運後,每年可輸送電力1750萬千瓦,有效緩解東中部地區用電緊張的局面。按照規劃,哈密至河南的±800千伏直流工程線路全長約2300公裡,途徑新疆、甘肅、甯夏、陝西、山西、河南六省區,總投資約254.1億元,預計2012年建成;準東至重慶的±1100千伏直流工程線路全長約2700公裡,途徑新疆、甘肅、陝西、四川、重慶五省區市,總投資約370億元,預計2014年投運,這一工程将打破世界輸電工程電壓等級、輸送容量、輸電距離三項紀錄。

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7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批準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四川和重慶集中了上億的人口。通過設立這樣一個試驗區,将解決内需問題、發展問題、環境問題,以及一些體制性障礙。

2011年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至2011年5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複《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依據《規劃》,成渝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産業基地、深化内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遊生态安全的保障區。成渝經濟區位于長江上遊,地處四川盆地,面積20.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産業集聚區。渝經濟區包括重慶市的萬州、涪陵、渝中等31個區縣;四川省的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遂甯、樂山、雅安、自貢、泸州、内江、南充、宜賓、達州、廣安15個市,區域面積20.6萬平方公裡。

·重慶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9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幹意見》。重慶市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重慶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于一體,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任務繁重,統籌城鄉發展任重道遠。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戰略任務是“一圈兩翼”開發、擴大内陸開放、産業優化升級、科教興渝支撐、及資源環境保障。重慶全面啟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重點攻堅6項改革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

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于2008年底由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我國内陸地區首個保稅港區,也是國内第一個“水港+空港”雙功能疊加的保稅港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主要有港口作業、空運服務、對外貿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稅多式聯運和金融商貿服務七大業務功能,先期将重點發展保稅物流業和加工貿易。該保稅港區有望成為輻射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保稅加工、物流中心,對推動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及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保稅港區工程總投資約100億元,規劃面積8.37平方公裡,于2009年6月開工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規劃建設面積為2.67平方公裡,2010年5月11日通過國務院驗收。

兩江新區

2010年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挂牌成立。“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内陸唯一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位于重慶市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規劃面積1200平方公裡,其中可開發建設面積550平方公裡。重慶對“兩江新區”的戰略定位是:立足重慶市、服務大西南、依托長江經濟帶、面向國内外,形成“一門戶兩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長江上遊地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内陸國際貿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長江上遊的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産業化基地。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2008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甯、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裡,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規劃期為2006—2020年。

2009年10月21日,“海外華商相聚中國-東盟博覽會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項目推介會”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商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市共達成投資合作意向項目11個,投資總額約24.89億元人民币。北部灣經濟區獲21.54億元國家補助資金支持交通建設

2008年5月29日,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是我國距東盟最近的保稅港區、我國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稅港區,也是我國唯一具備整車進口口岸功能的保稅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2011年2月16日,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全面開港運營。

關中―天水經濟區

2009年6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發展規劃》提出,将把關中―天水經濟區打造成為“全國内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确定的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規劃範圍包括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鹹陽、渭南、楊淩、商洛部分縣和甘肅省天水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裡。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陝西省陝南的漢中、安康,陝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

1983年11月,霍爾果斯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恢複開放,實行陸路客貨運輸常年通行,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大通道和橋頭堡。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在喀什、霍爾果斯各設一個經濟開發區,賦予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将其建設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經濟新的增長點。2004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政府間簽訂《關于建立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框架協議》,由兩國元首推動促成中國首個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開工建設。

西藏區域經濟發展布局

“一江兩河”:20世紀90年代提出。“一江兩河”地區是指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的中部流域地區,在行政區劃上包括拉薩市的7縣1區,山南地區的5個縣,日喀則的6個縣,面積有6.65萬平方公裡,人口接近90萬。

在“一江兩河”之後,在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設施不斷完善的推動下,西藏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經曆了“四個經濟區”“一點三線四區”“三大經濟區”等空間結構的調整。以拉薩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2010年10月,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在自治區黨委工作會上提出,要以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别是公路建設要以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那曲等地市為重點,形成以拉薩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拉薩(包括7縣1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口規模、人力資源、經濟總量等,決定了拉薩不僅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地區的經濟中心,拉薩已經成為西藏全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以拉薩為中心的經濟圈的積聚效應主要體現在園區經濟上。在此經濟圈中,有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兩個即将升格為自治區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上半年園區新增注冊企業47家,已經形成以農畜産品加工、藏藥及生物制藥、綠色飲品、民族手工業為主的産業集群。2009年該園區實現産值15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稅收3.33億元,同比增長72%。《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西藏将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布局,大力發展中心城市(鎮),加快發展小城鎮,初步構建“一圈三帶兩點一線”的城鎮化發展布局。 

“一圈三帶兩點一線”是指,形成以“拉薩-澤當城鎮圈”為核心圈,“雅魯藏布江中上遊城鎮帶”“尼洋河中下遊城鎮帶”和“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為重要支撐,藏東昌都鎮、藏西獅泉河鎮為兩個節點,邊境沿線重點城鎮為一線,加快發展産業集聚程度高、經濟綜合實力強、内外開放程度大、區域先導作用顯著的現代中心城市(鎮),有序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化厚重、特色突出小城鎮,打造輻射力強、功能互補的城鎮化體系。

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

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區烏海市境内的黃河幹流上,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内蒙古自治區“十一五”水利發展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黃河内蒙古段唯一的一座調節控制性工程。工程于2010年4月26日開工建設。工程的主要任務是防淩、發電等綜合利用,由土石壩、洩洪閘、河床式電站等建築物組成,總投資為27.41億元,建設總工期46個月,工程設計洪水标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準為2000年一遇。海勃灣水利樞紐壩長6371米,頂寬7米,最大壩高18.2米;洩洪閘共16孔;水電站裝機4台,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82億度;設計總庫容4.87億立方米。烏海市地處黃河上遊,東鄰鄂爾多斯市,西接阿拉善盟,北靠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南與甯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是華北與西北的交彙處。同時還是烏蘭布和、庫布其大沙漠及毛烏素沙地交彙處。工程建成後,将形成100多平方公裡的水面,促進區域生态環境的改善,提高庫區周邊自然生态的修複功能,生态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2005年10月,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被列為國家首批13個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之一,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資源結構最完整的循環經濟試點産業園區。但水資源短缺、用水結構不合理、水污染加劇和水生态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的瓶頸。

2010年,青海省水利部門制定實施了格爾木河流域、巴音河流域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同時編制完成了柴達木地區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并通過初審。另外,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為契機,加快這一地區的水權制度試點建設步伐。

滇中城市經濟圈

2011年3月,雲南省昆明、玉溪兩市人民政府簽署“推進滇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這标志着雲南省着力打造的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建設正式起步。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滇中4市(州)将本着“優勢互補、合作共赢,政府推動、市場主導,整體規劃、協調統籌,先行先試、率先發展”的原則,合力推進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滇中,是雲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2010年,人口數量占全省人口總數37.4%的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4市(州),GDP占到全省的59%,财政總收入占到全省的66.4%。早在1996年,雲南省建設廳就編制了《昆楚玉曲城市群規劃》,此後10多年雲南一直積極謀劃推進滇中經濟區協同發展。

西洽會

創辦于1997年的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西洽會”)是中國東西部一年一度經貿交流的最大會議,已經從一般性的省際間經濟技術合作平台成長為東中西部合作互動長效機制的載體,2010年第十四屆“西洽會”共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60.62億美元,國内橫向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4980.74億元。從2011年4月舉行的第十五屆“西洽會”開始,實行由東部、西部各一省(自治區、直轄市)擔任執行主席單位的雙執行主席體制,形式和内容上充分體現東西部合作。

成就

一九九九年至二00八年,西部地區生産總值由一點五三萬億元增加到五點八三萬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六,占全國GDP的比重由百分之十七點二提高到百分之十九點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