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雅集

西園雅集

李公麟手卷
《西園雅集》是一卷中國古畫集,作者是李公麟。[1]
    中文名:西園雅集 外文名: 别名: 類 别:中國古畫 年 代:宋代 作 者:李公麟 質 地:水墨紙本 規格:26.5×406cm

簡介

題跋:龍眠居士陽關圖作車馬往來惜别狀,而水邊釣翁漠然若無聞見者。此圖有諸公文字,羽流摘阮之樂清矣。最後老禅名士蒲團默坐,相對于林泉石之間豈無意邪。觀畫者當作如是觀。紹興丙子四月十二日茶山曾幾吉甫題。n

钤印:茶山(朱文)n

題跋:本期戚畹唯李端願王晉卿二附馬好文喜士,有■真長王子敬之風。此圖布置園林水石人物姬女居然有富貴态度。晉卿既賢而坐,客皆天下士。世傳孫巨源三通鼓眉山公金钗墜之詞想見一時風流醞籍為世道太平極盛之侯未幾而鳥台鞠詩案矣賓主俱谪而啭春莺輩亦流落于他人矣。自是戚畹始不敢與士大夫交遊山谷詩雲天網恢中夏賓筵禁列侯深味此句,是以悲慨。寶祐乙卯日南至後村老人劉克莊跋。n

钤印:後村老人(白文)n

題跋:元祐諸公厄于紹聖文黨論,其後才三十年複信于紹興之清議而同睜惇卞小人誰肯圖畫哉,雖荊舒配食益為人所唾詈,有學問而無識者惜哉。宋渤。n

钤印:玉堂之士(白文)n

題跋:竹樹清陰爽甚,琴書雅趣悠哉。絕勝七賢六逸,相逢隻拟銜杯。長沙趙淇。n

钤印:泰■(朱文)、秀野堂(朱文)n

題跋:戚裡多高緻,名園集勝遊。煙蘿迷绮谷,簪佩耀林丘。辭藻蘇黃美,圖書李米優。談玄依道侶,結社得缁流。白日琴橫石,清風茗在瓯。松泉弦韻遶,苔壁墨香留。竹樹尋常月,芭蕉幾度秋。會文資輔德,取适在尋幽。況倚姻親大,誰膺柱石求。清談歸黨議,佳賞換離愁。淪落蘭亭筆,凄涼梓澤樓。披圖重感歎,歌詠仰前修。龍門高棅。n

钤印:高彥恢(白文)、嘯台清響(白文)、适安别墅(朱文)、有聲畫(白文)n

題跋:西園勝曰集名流,都尉高情世罕傳。文物百年零落盡,空餘圖畫記清遊。清遊勝集人間有,巨筆宏辭世不多。米蔡蘇黃天下士,文章百代豈消磨。閩郡鄭定。n

钤印:孟宣(白文)、廣文遣韻(白文)、太學文杏之館(朱文)n

題跋:五緯煥餘耀,群材集西園。好卧玉附馬,不愧趟平原。纨绮且脫略,詩書常讨論。山開文章囿,海納區濟言。欣逢翰林伯,冠蓋如雲煙。俱忘軒冕貴,恣賞嚴石偏。茗惋惬吟玩,歌鐘杳華■。陽崖灑雄筆,蔭澗和幽弦。竹掃石上月,風清松下泉。■然欲投簪,共拂秋霞瞑。所以方外徒,采真亦忘禅。清風激朝市,掃素令人傳。歎我落魄姿,每懷國士恩。披圖起遐想,何曰曳玉門。牧隐。n

钤印:半占山人(白文)、牧隐(白文)n

題跋:園有車馬客,冠佩何聯翩。偕問地主誰,雲是都尉賢。承兮居帝裡,池館猶神仙。娉婷雙紅顔,侍立春風前。叢竹發高興,芭蕉備吟牋。蘇公眉山秀,逸韻淩雲煙。江夏富文藻,張陳相比肩。同遊十六人,皎若瓊樹連。杯酌石上月,翰飛澗中泉。投情愛仙侶,悟空或談玄。賞極思未已,驅車念回旋。旋旋一分手,不覺睽離久。豈無重來期,勝會更何有。朝廷忌黨議,白譬毀青蠅。惜不解簪組,風波坐相仍。飄零西園蒼,顔色為誰好。水木閑素秋,夕陽滿荒草。平原昔豪盛,座客三千人。一朝散如雨,誰是席上珍。龍眠有感激,為寫當時真。性事付陳迹,披圖宛如新。陳赓。n

钤印:滄灣野叟(白文)、崇賞(白文)、冰湖秋月(朱文)n

題跋:西園池館帝城春,戚裡高人娛衆賓。雲山水竹多幽意,文物風流俱俊人。林下風光動辭藻,才華偏讓眉山老。松桂風清灑墨香,蒼崖石古題名好。談禅釋子坐如如,摘阮仙人山澤臞。松間複見雙環侍,應笑膏梁氣未除。佳辰遊宴樂未已,黨禍鈎連一時起。吹箫赢女亦紛飛,雨散星離從此始。君不見石崇金谷全盛時,二十四友相追随。又不見汾陽郭暧事奢靡,開筵每召十才子。一朝事往繁華空,文章無付東流水,當時雅集重于山。回首西園風月閑,唯有龍眠舊圖畫,至今流落在人間。滄州陳公亮。n

钤印:太丘長裔(白文)、陳氏景明(白文)、滄州趣(白文)n

題跋:西園簪佩日聯翩,共愛風流歲畹賢。金埒池台連帝裡,玉堂诃翰藹賓筵。機間羽士弦中意,心靜林僧竹下禅。莫向繁華驚物換,大梁宮樹也蕭然。晉安王恭。n

钤印:留山樵者(白文)、道在其中(白文)n

題跋:清内府舊藏南宋人白描西園雅集圖見石渠寶笈著錄。餘著國寶沉浮錄中曾注明已發現。但迄末睹原作,今有幸獲觀屬之欣喜無既。蓋宋人墨迹有如鳳毛麟角。允宜什襲,珍之也。歲次辛巳春抄八十七叟和溪仁恺于首都客次。n

钤印:楊(朱文)、仁恺私印(白文)n

钤寶:乾隆禦覽之寶(朱文)、嘉慶禦覽之寶(朱文)、宣統禦覽之寶(朱文)、石渠寶笈(朱文)、禦書房鑒藏寶(朱文)、畢同之(朱文)n

賞析

該卷《西園雅集圖》水墨紙本,白描入畫。著錄于清内府藏書畫專著《石渠寶笈》。卷中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李公麟與衆多文人雅士,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秦觀等名流,在驸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會的情景,乃李公麟乘興之作。畫中之人或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或扶琴唱和、或打坐問禅,每個人的表情動态在李公麟筆下皆栩栩如生、動靜自然,人物衣紋草石花木,每一筆線條都處理得十分精緻,遊動的墨線節奏率然朗快、迂回蕩漾,整幅畫面潇灑、隽逸、焉然欲絕。無怪在此之後仇英、張大千等名家皆傾注全力摹寫公麟之本。

王诜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蘇轼、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泾、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松桧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李公麟以他首創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驸馬都尉王诜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禅,衣着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态。

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有雲:“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袅,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湧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作者簡介

李公麟,字伯時,生于1049(北宋皇祐元年),卒于1106年(崇甯五年)。享年五十七歲。祖籍安徽桐城,因桐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據《揮塵錄》和《安徽通志》記載:“李公麟在元祐年間中進士,授南康長埴尉和泗洲錄事參軍之職。後又曆任後省删定官、禦史檢法、朝奉郎等職。李公麟所有繪畫作品能遺留傳世之作如鳳毛麟角,這其中大部已流落海外,緻使我們無從得以欣賞到真品原件。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一位頗具影響的名士,其白描繪畫為當世第一。《宣和畫譜》第七卷在評論他的作品時贊曰:“(龍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闾閻、臧荻、占輿、皂隸。至于動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惡、與夫東西南北之人才分點畫、尊卑貴賤、鹹有區别,非若世俗畫工混為一律。貴賤研醜止以肥紅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其成染精緻,俗工或可學焉,至率略簡易處,則終不近也。”蘇東坡稱“其神與萬物交,智與百工通”。清初大家孫承澤評李公麟:“自龍眠而後未有其匹,恐前世顧(恺之)、陸(探微)諸人亦所未及也。”而鄧椿在他的《畫繼》裡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讵容獨步。”因此,李公麟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畫,被後人稱為”天下絕藝矣”。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線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法,可以說是線描技法發展的最高、最純的階段。而李公麟正是在這藝術浪尖上的弄潮兒,他使白描技法成為後人學畫所遵從的樣闆典範,“猶如群龍之首”千百年來代代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