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相撲

女子相撲

日本國技
女子相撲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亦稱角力、相撲,即後來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宋仁宗就因為愛好女子相撲而被司馬光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勸谏。[1]
    中文名:女子相撲 外文名: 别名:角力、相撲

簡介

中國古代角抵亦稱角力、相撲,即後來的摔跤。相撲源于中國,今被日本奉為國技。有關海外女相撲的性感底線,《日本書紀》記載雄略天皇在位曾“令宮女脫其衣,去其裙,着以兜擋,令相撲之”。不過和宋代相比,遜色不少。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與說書唱戲不同,相撲是個力氣活,極具競争性,“賽關索”、“嚣三娘”、“黑四姐”……隻這些香豔加粗犷的藝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碩大無比的玉體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陣,在那個絕無今日開化的時代,想不叫座都難。

背景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隻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抵”的,也有叫“争交”的。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衆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

皇宮裡的妃子們,整日沒事可幹,特别喜歡相撲。皇宮裡的女子相撲,觀賞第一,比賽第二。她們比賽時,比段三娘脫得更多,不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丢在桌子上,而且裡面那一抹紅肚兜也丢在一旁,先是扭胯送腰走幾個台步,“對打套子,令人觀睹”,亮相驚豔,拉拉人氣,然後才是“以膂力者争交”,一對肉團,滾來滾去,香汗淋漓,嬌喘微微。

宋代市井生活異常熱鬧,一幅《清明上河圖》足夠說明一切,相撲運動這個時候發展到頂峰。當時坊間出現諸如賽關索、嚣三娘、黑四姐等一批女相撲競技高手,《武林舊事》稱她們“女飚”,指其招數變幻難測,身法疾速如風之意,這些女相撲高手的主要任務是熱場,為男相撲正式比賽制造氣氛,提升人氣。隻要她們登台,三教九流紛紛聚攏過來,叫聲、喊聲、嘻笑聲一浪勝似一浪。

曆史

皇宮裡的女子相撲,并不始自宋朝。三國時期的吳國就特别盛行。吳國末帝孫皓年年都要征選美女入宮,妃子最多時達到五千人。這麼多女子閑置在那裡,不讓她們把剩餘精力發洩出來,那是會出問題的,于是孫皓搞起了女子相撲運動。

嘉祐年間的一個上元日,趙祯偕後妃到宣德門廣場與民同樂。當時,廣場上正進行熱鬧的百戲表演。宋仁宗東瞅瞅西看看都沒興趣,無意中發現了火爆進行中的女子相撲表演,一下來了興緻,很投入很着魔地觀看起來。估計“女飐”們的靓麗風采和精湛技藝打動了仁宗,他當即指示對這些選手賜銀絹予以獎勵。皇上的賞賜令選手們感奮不已,表演愈加賣力,精彩場面不時出現。 

宋仁宗也是位相撲粉絲。嘉礻右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在東京最大的宣德門廣場上舉行百戲表演,這位皇帝老兒不看别的,隻愛女相撲表演,并給予獎勵,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大臣司馬光再也坐不住了,犯顔直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臣愚竊以宣德門者,國家之象魏,所以垂憲度,布号令也。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衆,後妃侍旁,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于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

發展

殷周時期,角抵是軍事訓練的一個項目。周天子在挑選出征的武士時,被選者要脫衣紮腰, 裸露臂腿,進行徒手的角力比賽。戰國時期,角力在軍隊習練的基礎上,發展成一種表演性的競賽, 秦國更正式定名“角抵”,主要作為觀賞項目。

隋唐時期,角抵十分盛行。唐代帝王也喜歡欣賞角抵,唐穆宗每三日即要不停地觀看角抵百 戲。晚唐時,宮中更設有“相撲朋(摔跤隊)”以供召喚表演。由于當時不少人自幼習相撲,使其逐 漸走向專業化。唐代民間亦流行相撲,現代日本相撲“裸袒相搏”的特色,正與唐代相撲一脈相傳。

明代以角抵為練兵活動之一。在民間,南方有“浪子相撲”,即清明踏青時在郊外摔跤;北 方少數民族更盛行“摔角”――二人穿厚重短衣束帶相勾絆。清代帝王喜愛摔跤,特地選了摔跤好手 成立“善撲營”。

相撲雖然是日本的國技,但是女子相撲在日本的開展一向不振,從事這項運動的日本女性不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反而是在歐洲大受追捧。自1996年日本開始有女子相撲比賽以來,全世界已有17個國家建立了女子相撲俱樂部。俄羅斯、英國等都是女子相撲的強國,有着許多的女子相撲俱樂部。在今年7月在中國台北進行的第五屆世界女子相撲大賽上,獲得冠軍的也是俄羅斯隊員,由此可見女子相撲在俄羅斯的風靡程度。

俄羅斯的巴什基爾女子籃球隊前中鋒科娃倫科就是靠相撲成了名人。她說:“我愛這項近乎瘋狂的運動,也愛從事這項運動的那些巨人們。他們是如此強壯,如此高大,卻又非常靈活,精神上和身體上都體現着陽剛之美。”科娃倫科在俄羅斯警備部任職,同時不斷參加各種女子相撲比賽,并多次獲勝,赢得了大筆獎金和很高聲譽。

在2010年北京啟幕的第一屆世界武搏運動會上,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39名女相撲選手登台亮相。

規則

古代

當時的女子相撲多安排在男子相撲前進行,主辦方的目的很明确,打女人牌熱場子聚人氣。還别說,效果就是好,身懷絕技的“女飐”(女子相撲選手)們擂台上驚豔一立,立馬會招攬成群的看客。不過最吸引人的看點還不是比賽本身,而是選手們勁爆火辣的裝束。這些大姐個個輕裝上陣,具體輕裝到什麼程度,史書上沒有詳細說,但有“裸戲”的記載,想必是“輕”到了最大限度——能不遮蓋的地方盡可能地省略掉了——據稱袒胸露懷是該項活動的一個遊戲規則。這種十足的“肉搏”表演,如果套用文雅點的話,稱其為人體藝術展示似乎未嘗不可。

現代

女子相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男子的規則。但相撲台有所變化,參賽的女選手們在塑料墊上進行比賽,以避免胸部受傷。參賽女選手的服飾也不同于男子,否則太有傷風化。女子相撲運動的規則同男子也稍有不同:其一,不準用頭部撞擊對方;其二,女子将按照運動員的體重分成若幹級别,這意味着參賽女選手不需要人人都是膘肥體壯的巨無霸。

看點

體格肥碩健壯是看點之一,但不足以吊起圍觀者的胃口。這裡,舉辦活動的商賈功不可沒,商人深谙眼球經濟,又抓住消費者窺視心理,二者結合,場面不想火爆都不行。

原來,這些女相撲穿着裸露,在那個将“三從四德”奉為婦女最高行為準則的傳統禮教中,曝光胳膊、後背、肚臍、小腹、大腿根兒,甚至有前衛者直接用巴掌大的布裝飾前胸,無疑驚世駭俗。兩位性感女性台上一站,能不炸鍋麼,更甭說還要纏鬥。當然,女相撲行為與鄉下草台班子跳豔舞有本質的區别。豔舞,乃色情;裸露,為性感,不過在宋代,夠色情的了,因此有人斥之“婦人裸戲”,予以抵制。

吳宮的女子相撲運動大緻是三步曲:第一階段,讓身着紅衫綠裙的妃子們對打;第二階段,讓妃子們脫掉衣服對打,肉白臉紅,滾做一團,觀賞性大有提高;第三階段,叫參賽的妃子,全身赤裸,每人頭上戴“金步搖”對陣——白居易《長恨歌》雲“雲鬓花顔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将“金步搖”戴在頭上,淩波碎步時已經十分性感。

影響

巾帼力士們的胴體秀讓仁宗皇帝着實受用了一回,但卻激怒了一位頗有名望的朝臣——負責為聖上寫起居注的史官司馬光,老先生認為仁宗此舉太不應該,在如此神聖的地方上演這種很“黃”很“暴力”的“裸戲”本已荒唐,皇上不僅不取締,反而在大庭廣衆下帶頭觀賞,不但自己看,還讓後妃一同看,這叫什麼事!往輕裡說叫有傷大雅,往重裡說就是有傷風化。于是憤然遞上一道折子《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對仁宗皇帝的“不檢點”提出公開批評,并強烈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環境治理,對此類傷風敗俗的演出開展一次集中“掃黃”行動,嚴令“今後婦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衆為戲”。

盡管司馬光的批評建議使宋仁宗心裡不爽,但宋仁宗卻不好反駁,畢竟綱常倫理做天子的應該率先垂範。由于司馬衛道士的強力輿論打壓,在京都風行一時的女子相撲遊戲從此大為收斂,以緻最終銷聲匿迹。

司馬光認為,宣德門是皇帝發号施令聖地,皇上攜後妃在此觀看女子相撲,有悖常道。要求皇帝加以取締,提出“今後婦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衆為戲”。但提歸提,未妨礙女子相撲運動的發展。南宋,理學盛興,強調封建迂腐觀念,女子相撲風光不再,即便登台表演,決不許暴露太多,至少要大布裹胸或緊身肚兜,包住性感部分。

記載

《水浒傳》(一百二十回本)裡有個猛女,叫段三娘,是個相撲好手:“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丢在一個桌子上,裡面是箭杆小袖緊身,鹦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裆紫夾綢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看看這個段三娘,敢與男人打擂台,這場男女混合對打的相撲,很有看頭。

段三娘愛好相撲,想來緣自宋朝皇室。宋朝宮廷裡,設置了職業相撲手,稱為“内等子”,這種拳腳項目并非男人的專利,女人也多醉心其間。

這讓皇帝喜得打跌,卻讓滿腹孔孟之道的司馬光坐立不安,他老人家趕忙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衆,後妃旁侍,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于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