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圖

桃源圖

唐朝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七言古詩
《桃源圖》是唐朝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巧妙地借王維、劉禹錫等的“桃源仙境”之說,摒排衆議,指出朝代神仙之說的荒唐,認為桃園的本來面目隻不過傳說。全詩以議論始又以議論終,中間夾以桃源故實的鋪叙與桃源圖畫的描繪,從而使議論新而不空,描叙平中見奇。
  • 作品名稱:桃源圖
  • 作者:韓愈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桃源圖

韓愈〔唐代〕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绡數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南宮先生忻得之,波濤入筆驅文辭。

文工畫妙各臻極,異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鑿谷開宮室,接屋連牆千萬日。

嬴颠劉蹶了不聞,地坼天分非所恤。

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近遠蒸紅霞。

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漁舟之子來何所,物色相猜更問語。

大蛇中斷喪前王,群馬南渡開新主。

聽終辭絕共凄然,自說經今六百年。

當時萬事皆眼見,不知幾許猶流傳。

争持酒食來相饋,禮數不同樽俎異。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無夢寐。

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

人間有累不可住,依然離别難為情。

船開棹進一回顧,萬裡蒼蒼煙水暮。

世俗甯知僞與真,至今傳者武陵人。

創作背景

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以此題材寫詩的不少,最脍炙人口者推王維《桃源行》,卻把“避地”寫成“出世”,“人間”換成“仙境”。韓愈首破神仙荒唐之說,疑因此而發,當寫于公元814年(元和八年)後。

注釋譯文

譯文

神仙到底是有是無還非常地渺茫,桃源仙境的傳說也實在是荒唐可笑。

流水盤旋繞着千回百轉的山巒,這樣的景象是畫在生绡上的幾幅圖畫,它們被挂在中堂。

武陵守是一位喜歡作畫的人,他将桃源圖題上字,裝上封寄到遠方京城的尚書省南宮中。

南宮先生得到畫卷非常高興,在圖上揮筆題詞,筆勢浩蕩,波浪起伏。

圖畫妙絕傳神,文章精巧工穩,奇異的仙境也恍恍惚惚好像移到了這裡。

畫面上所畫在山谷岩壁,上開鑿建築的房屋,房屋接着房屋,牆接着牆連綿不斷。

秦朝與漢朝的衰敗從來沒有聽說,天開地裂的變化他們也毫不關心。

遠近的地方都種滿了開花的桃樹,盛開的桃花仿佛在川原上蒸騰出燦爛的紅霞。

剛剛來到這裡還思念着故鄉,經過長久的時間後這裡反倒變成了家園。

不知道乘船的漁人來自什麼地方,根據他的不同形象人們紛紛猜測向他打聽。

漁人說起了劉邦斬蛇取代了秦朝,五馬南渡之後如今已是東晉的天下。

聽完漁人的叙述大家都凄然感歎,自己說遷移到桃源今天已有了六百年的時間。

當年的萬千事件我們都曾親眼見過,不知到今天還有多少在流傳着。

大家都争着拿出酒食來款待漁人,他們的禮節與器物都與世人大不相同。

漁人在月明之夜獨宿在空空的玉堂中,骨冷魂清感覺到萬念俱消,夢也不做一個。

半夜的時候聽到金雞在啁哳啼叫,太陽出來也讓漁人感到怦然心跳。

在人家他還有家室之累因而不敢在此處逗留太久,最終還是懷着戀戀不舍的惜别之情離開了仙境。

船啟動之後揮槳而進,再要回首仙境時,隻看見一片暮色蒼茫的水面。

世上一般人哪能知道桃源究竟是真是假,到如今傳說此事的人也還是那些武陵的居民。

注釋

眇芒:本意為細小得使人看不清楚,此指因遙遠而模糊不清。

荒唐:本意謂廣大無際貌,引申為錯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

盤回:迂回曲折。百轉:彎曲處特别多。

生绡(xiāo):用細絲織成的極薄的绫帛之類的綢布,可作畫畫及裱畫的底布。

生绡數幅:指桃源圖。

垂中堂:懸挂堂屋正中。

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太守:窦常(—),字中行,叔向子,弟兄五人,為長,京兆金平(今陝西興平)人。大曆十四年(年),中進士。貞元十四年(年),任淮南節度參謀,元和六年(年)征為侍禦史,轉水部員外郎,明年,授郎州刺史。終國子祭酒。常父子均能詩,有《窦氏聯珠集》。朗州,唐屬武陵郡。

好:本作美好解,此引申為善,喜歡講。好事者,喜歡作畫的人。

題封:題字捆劄封貼。南宮:南宮本為南方列宿,漢用以比喻尚書省。後漢鄭弘為尚書令,取前後尚書省政事,著為《南宮故事》一百卷。後又稱禮部為南宮,禮部屬尚書省。又唐代尚書省位置在大明宮南,習稱南宮。

南宮先生:疑指盧汀,時盧為虞部郎中,屬尚書省官。

之:代詞,指《桃源圖》。

波濤入筆:指南宮先生在圖上題字,筆勢浩蕩,波浪起伏。

驅文辭:遣詞造句,指題辭。

文工:文章精巧工穩。

畫妙:圖畫得妙絕傳神。

臻:達到極點。

異境:異地。

恍惚:好像、仿佛。

斯:代詞,此處。

此句謂:指畫面上所畫在山谷岩壁,上開鑿建築的房屋。

四接屋連牆:房屋接着房屋,牆接着牆,即連綿不斷。

千萬日:年深日久,房屋愈建愈多。

赢:秦朝的國君姓赢,代指秦朝。

颠:颠覆、倒塌,指秦滅亡。

劉:漢朝的皇帝姓劉,代指漢朝。

蹶(juě):跌倒,亦指滅亡。

地坼天分:天地分開。指三國及東晉兩段中國分裂割據的曆史。

近遠:或作遠近。

蒸:同蒸,煥發。

紅霞:形容紅豔豔的桃花遍地盛開若天上擺布紅霞。

鄉邑:家鄉、故裡。

漁舟之子:即《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

物色:訪求、查尋。

相猜:相互懷疑。

大蛇中斷:指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

喪前王:指漢滅秦。

群馬南渡:指西晉亡,晉君臣南渡偏安,是為東晉。

開新主:指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新政權。

“聽終”二句:指桃源中人聽了漁人說世外六百年的興亡曆史,凄然傷感。秦亡至東晉太元年間漁人入桃花源的時間凡“六百年”。

幾許:多少。

相饋:給酒食招待漁人。

禮數:風俗禮節。

樽俎(zūnzǔ):盛酒食的器具。

玉堂:本為宮殿的美稱,也指仙人居所。此謂桃花源人所居之室,招待漁人居處。月明伴宿與無夢寐,是眼前現景,空與骨冷魂清,是感覺,合成清空幽雅之境界,妙在形肖味厚。

啁哳(zhāozhā):雜亂的叫聲。

火輪:太陽。

客:漁人。

驚:懼怕,指漁人怕與桃源中人分别。

人間有累:指人間有家人牽挂。

不可住:不能久在桃源。

蒼蒼:空曠迷茫貌。

煙水暮:暮色蒼茫的水面。

世俗:世上一般人。甯:那能。

作品鑒賞

此詩巧妙地借王維、劉禹錫等的“桃源仙境”之說,摒排衆議,指出朝代神仙之說的荒唐,認為桃園的本來面目隻不過傳說。全詩以議論始又以議論終,中間夾以桃源故實的鋪叙與桃源圖畫的描繪,從而使議論新而不空,描叙平中見奇。

王維《桃源行》隻重本事,層層叙寫,句句本色,不露鑿痕,被後世譽為千古絕唱。後人再作,必出新意,若無意,不必重作。韓愈借桃源圖畫為題材,力辟神仙之說,指出“神仙有無何眇芒,桃源之說誠荒唐。”摒排衆議,恢複桃花源的本來面目;桃花源不過是傳說之鄉、想象之境。

韓詩所以能與王詩并肩要在有二:一是否定了前人,包括王維把桃花源寫成“仙境”,而蠱人“出世”的主題。指出“神仙有無何眇芒,桃源之說誠荒唐。”這種思想在韓愈的時代是進步的,也是韓詩高出的原因。二是詩的寫法與語言的運用,起結照應,道出題旨,中先叙畫作案,次寫本事,間議提頓,語盡鋪張,通暢流利,雄渾奇偉。章法結構翻波疊浪,曲折有緻。在句法上,其它七言古多用對句,而韓詩多用奇句,句法多變,形成了這首詩流利奇偉的特點。

全詩以議論開始,以議論結束,中間夾以桃花源中的故實,既突出了議論的意義,又不顯得空泛。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谏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谥号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轼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