鹗

漢語漢字
鹗è形聲。字從咢,從鳥,咢亦聲。“咢”意為“血盆大口”、“大嘴”。“咢”與“鳥”聯合起來表示“大嘴鳥”。本義:大嘴鳥。大嘴吞食的鳥。特指:魚鷹。[1]
  • 中文名:鹗
  • 拼音:è
  • 繁體:
  • 部首:鳥
  • 字碼:
  • 五筆:KKFG
  • 倉颉:RSPYM
  • 鄭碼:JJZR
  • 筆順: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丶フ一
  • 字級:
  • 平水韻:
  • 總筆畫:14
  • 注音:ㄜˋ
  • 外部筆畫:9
  • 四角:67227

基本信息

字形分析:左右結構形聲;從噩、鳥聲

統一碼UNICODE:U+9E57

五筆:KKFG

倉颉:RSPYM

鄭碼:JJZR

四角:67227

筆順: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鹗

(鹗)

èㄜˋ

◎鳥,性兇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飛翔,捕食魚類。通稱“魚鷹”。

方言集彙

◎粵語:ngok6

漢英互譯

◎鹗

fishhawk

osprey,fishhawk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鹗

鹗è

〈名〉

(1)鳥名[osprey]。俗稱“魚鷹”。一種大型無害的鷹,世界許多國家都有,上體深褐色,下體大部純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複一年地使用,用盤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魚。如:鹗駐(鹗之峙立);鹗爪(形如鹗爪的枝條);鹗立(像鹗那樣伫立不動)

(2)比喻有才能的人[talent]。如:鹗表(舉薦人才的表章);鹗薦(舉薦人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逆各切,?音咢。《玉篇》雕,鹗也。師古曰:鷙擊之鳥,鷹鸇之屬。陸佃曰:鹗性好峙立,每立更不移處,所謂鹗立。《本草》一名魚鷹,又名雕雞,又曰下窟鳥。《前漢·鄒陽傳》鷙鳥累百,不如一鹗。《正字通》鹗翔水上,扇魚令出,啖之,故名沸波。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

鷙鳥也。從鳥屰聲。與專切〖注〗臣铉等曰:屰非聲。一本從?,疑從雈省。今俗别作鸢,非是。

說文解字注

(?)鷙鳥也。此今之鹗字也。咢、說文作㖾。鹗、廣雅作?。古音屰聲㖾聲皆在五部。五各切。作鹗者、?變耳。自鷻至鷐九篆皆鷙鳥、獨於?鹞言之者、?鹞無他名則直謂鷙鳥而已矣。詩。匪鷻匪鸢。正義鸢作鹗。引孟康曰。鹗、大雕也。又引說文。?、鷙鳥也。是孔沖遠固知?卽鹗字。陸德明本乃作鸢。雲以專反。今毛詩本因之。又以與專反改說文?字之音。誤之甚矣。鸢夏小正作弋。與職切。俗作鸢。與專切。此猶鷕切以水、譌為以沼耳。弋者、?也。非鹗也。從鳥。屰聲。五各切。五部。

音韻集彙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拟音

注解

ŋaːɡ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注解

五各

铎開

入聲

一等

開口

入十九铎

ŋɑk

ŋɑk

ŋɑk

ŋɑk

ŋɑk

ŋɑk

ŋak

e4

ngak

ngak

鳥名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修正)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修正)

音譯(其他形式)

拟音

聲調

注解

ꡃꡓ

 

 

ngaw

 

 

ŋaw

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甯繼福

注解

蕭豪開一

蕭豪

入聲作去聲

開口呼

ɑu

 

歌戈開

歌戈

入聲作去聲

開口呼

ɔ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逆各

六藥

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注解

第十剛講降角

陽入

雕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