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美國基督教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報紙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是美國面向全國的頗有影響的四開日報。1908年11月由科學基督教創始人瑪麗·貝克·埃迪夫人(Mrs.Mary Baker Eddy)在美國的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創刊,由基督教科學出版社出版,報名便由此而來。它雖與宗教團體有關,而且報名上有“基督教”字樣,但并不是純宗教性的報紙,而是一份面向“世俗”的一般性報紙,自稱是“國際性的報紙”(international newspaper)。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中文名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 外文名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語言:英文
  • 類别:綜合
  • 創刊時間:1908年11月
  • 出版周期:日報

刊物定位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美國的一份國際性日報,1908年在波士頓創刊,其對國際問題的報道和分析尤負盛名。雖然報紙名稱中包含“基督教”的字樣,但是其并不以宣傳教義為主旨,而是一份普通的面向“世俗”的報紙。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所報道的内容及題材廣泛,辟有文學、藝術、文化、科學、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專欄。讀者以美國中上層知識分子和國際問題研究人員為主,在國會、政府部門中受到廣泛重視。

它雖然是一張略帶基督教的報紙,宣講教義卻沒那麼多,而是企圖通過對各種事件的“正面”報道來啟示和感化人們。它一般不刊登暴力與色情等誨淫誨盜之類的報道,有時即使發表一些犯罪和災禍性新聞,也回避細節描寫,着重分析事件産生的前因後果。它以善于強調報道國内國際重大事件,

并對其進行見解獨到的述評和分析而着稱于報界,受到知識界的推崇。現分國内版和國際版兩種,每天24至28版。國内版每周出版五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波士頓等城市出版;國際版以同名周報的形式在英國倫敦出版,以刊載國際新聞和評論為主。然而這樣一份比較嚴肅正派的報紙,發行量卻一直在20萬份上下波動。

刊物風格

該報刊登的新聞、評論和社論短小精悍,所報道的内容及題材也很廣,辟有文學、藝術、文化、科學、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專欄,在國際新聞報道方面尤負盛名。它還是解釋性報道手法的重要倡導者和實踐者,對一些國際問題(包括中國問題)的分析都比較客觀、公正,為此這份報紙不僅受到美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的歡迎,而且還為美國國會、政府部門以及海外研究國際問題的人士所廣泛重視。

與其他美國報紙明顯不同的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刊登廣告方面有三個特點。一是它登廣告比例大大低于其他各個大報,每天刊登的篇幅僅占整個版面的25%,而一般報紙的廣告約占70%的版面;二是對廣告的内容限制頗嚴,一般不接受煙、酒、專利藥品、咖啡等廣告,有時甚至連像旅館、療養所、旅遊、墓地等廣告也在拒登之列;三是擁有較多的國外廣告,這主要是由于該報在國外讀者中有較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因而一些外國客商樂于在該報刊登廣告,旨在擴大産品的國際銷路。

美國白宮、國會領導人和研究機構學者必讀之物在美國為數不多的有影響力的報紙中,《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很獨特的一份報紙。它每天都隻有20版,而且幾乎都是政治、經濟方面的嚴肅新聞,就連報紙也隻有1/4開,比各大報小一号。然而,就是這樣一份看上去薄薄的報紙,卻是美國白宮、國會領導人和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學者的必讀之物。

幫助所有的人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總部位于波士頓市中心,在一座古老的基督教教堂旁邊教會圖書館的大樓裡。

在該報公關秘書艾倫·塔圖爾小姐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報社的編輯部。與《紐約時報》相比,該報編輯部不大,才120多人,整個報社加上經營部門總共250人。但其環境、設備比《紐約時報》強多了。辦公室幹淨漂亮,色彩柔和,花草點綴其間,非常舒适。

該報主編保羅·斯拉姆布勞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并介紹了該報的曆史、辦報方針及特點。《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創立,本身就是一個與各大報不同的傳奇性故事。該報創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其創辦人是一位新英格蘭地區的婦女,名叫瑪麗·貝克·艾迪,她當時已經80多歲了。由于曾受到媒體的傷害,她決心自己辦一份公正的報紙,這就是《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有意思的是,她為報紙設立的辦報方針是“不傷害任何人,并幫助所有的人”。

這個原則後來成了《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格言,每天刊登在報頭的左上角,就像《紐約時報》上“刊載所有适宜刊載的新聞”的格言一樣。

突出自己的聲音

斯拉姆布勞克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雖是教會主辦的,但卻不是一份宗教報紙。該報也不進行宗教宣傳,而是向信徒和公衆提供服務,讓他們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在編采方面,該報頗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首先,它基本上使用自己記者和撰稿人寫的報道和文章,特别是重要新聞,很少用其他媒體和通訊社的稿件。每天隻有一個綜合短消息版,是采用美聯社和其他媒體的消息來源,用以補漏填缺,這樣就能反映出其鮮明的觀點和特色。

報社記者不多,隻有幾十人,除了本部之外,在全國有9個分社,在國外有7個分社。但有一批高水平的自由撰稿人,長期為該報寫稿,這樣就能保證有自己的報道和分析。其次,該報特别重視深度報道、分析文章和言論,在版面中,上述内容要占一半以上,這是該報權威性之所在。許多人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就是想看看它是如何分析評論時局發展的。

斯拉姆布勞克先生說,我們是一份追求高格調的報紙,我們不炒作新聞,不拼命追逐新聞。我們不僅要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事,更要告訴讀者為什麼會發生。不僅從當地的角度看發生的事情,更要從世界的角度看這件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常常能指出他人還沒有想到的問題。比如,在“9·11”之後不到一個星期,該報就深入采訪了各伊斯蘭國家許多人士,報道了他們對“9·11”的反應,提出了“他們為什麼恨我們”的問題。在當時舉國上下群情激憤,反恐壓倒一切的情況下,該報的報道和文章講出了許多美國人不願聽到,但又很有反思價值的觀點,這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關注中國報道中國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每周一到周五出版的日報,而在每天的國際版上幾乎都能看到至少一篇對中國的報道。《中國重築綠色長城》、《中美走“新中間道路”》、《中國外交使出“軟力量”》、《中國沿海成為世界工廠》……政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無所不及,既有對中國國力提高的稱贊,也有對中國社會現存問題善意的提醒和建議。

信任

就像産品的質量決定着企業的生存一樣,新聞報道的質量對《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國際部紐坎姆女士強調了“信任”二字。她說:“在我們報社,編輯對記者的能力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捕捉到很好的選題,并且用公正而且生動的形式報道出來。”不過,信任不等于大撒把,該報編輯與前方記者緊密合作,以保證報道的質量。

如在北京的羅伯特,每當他發現一個新聞線索,就會和波士頓總部的編輯讨論從哪方面着手去做這個報道。一确定了選題,他們會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進一步商量報道的細節。這樣,記者現場的直接感受加上集體的智慧,才能努力做到客觀和公正。

美國報業的另類

《箴言報》的運行模式在美國主流媒體中尚稱不上典型,其創辦曆史和發展軌迹明确表示這是現代商業報紙社會中的另類。87歲高齡的瑪麗貝克埃迪1908年在波士頓創辦《箴言報》,當時正是美國追求轟動效應和失實煽情新聞大行其道之時,普利策的《紐約世界報》對她進行人身攻擊,為了回擊,已值耄耋之年的埃迪決定創辦一份報紙,以示對“黃色新聞”的反抗。該報自創辦之初就在報眼位置印着“不傷害任何人,祈福所有人”的辦報宗旨,延示至今。《箴言報》雖然發行不高,但一直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報紙之一,曾7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

與商業報紙最大的不同是,《箴言報》的運作資金主要來源并不是通常的渠道銷售收入、訂閱費和廣告②,而來自瑪麗創辦的基督教科學派教會的支持。每年報社從教會中得到的捐贈在900萬美元左右,占全部報社收入的90%;而廣告等經營性收入隻有不到100萬。

《箴言報》的廣告政策和對待廣告的态度在美國主流報社中也相當保守。報紙每天隻有20版,其中廣告篇幅僅占版面的25%,而一般報紙的廣告版面約占到70%;特别是該報一般不接受煙、酒、咖啡等廣告,有時甚至連像旅館、療養所、物業和汽車等廣告也在拒登之列。

不過不受廣告商的影響,報紙在内容上明顯沒有追逐讀者、迎合社會的傾向,其著名之處在于平和客觀而友好的報道理念。和其他美國著名媒體關注沖突和矛盾的報道不同,《箴言報》比較關注人類永恒的福祉,有關科學和人文方面的文章比其他報紙要多。美業内人士稱其特點是提供“冷靜的分析,而不是片段的新聞”。其總編輯三次當選美國報業最高榮譽“全美編輯人協會”主席職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并非宗教報紙,隻能說在該教派對世俗社會态度或多或少的影響下,報紙更關注與人類整個福祉有關的事件,報道角度也更具人文關懷。《箴言報》對中國的客觀報道顯示出比較公正的立場。它對中國問題的關注點,也彰顯出該報辦報理念,如《土改成中國農民契機》《中國農民工,留在西部吧》等等。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箴言報》立即把焦點放在對災區人民生命健康的關愛和積極負責的救災上,“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起,就在主頁顯着位置出版‘中國地震,怎樣捐助’的災區愛心信息通道,并在每一條新聞中插入這一文字闆塊。上面寫着美國紅十字會的電話與網站,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2RCRCS)的救援途徑……”。

獲獎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截至2002年一共獲得過7次普利策新聞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