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

八卦掌

中國傳統武術拳法
八卦掌,又稱遊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中國傳統拳術。是中國傳統武術當中的著名拳種之一,流傳很廣。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創于清末。2008年6月7日,八卦掌經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
  • 中文名:八卦掌
  • 外文名:
  • 遺産級别:
  • 遺産類别:
  • 又 稱:遊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
  • 主 要:掌法變換、行步走轉
  • 類 型:傳統拳術
  • 創始人:董海川
  • 創始年代:清末
  • 批準時間 :2008年6月7日
  • 遺産編号:Ⅵ-25
  • 申報地區:河北省廊坊市

曆史淵源

據傳是董海川在江南遊曆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

清代鹹豐年間,董海川于北京傳授“八卦連環掌”,簡稱“八卦掌”。由于它運動時縱橫交錯,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與“周易”八卦圖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譜常以卦理解釋拳理,以八個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清末,八卦掌盛于民間。

武術特色

武功介紹

“八卦”最早見于《周易》:“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個方位,即北、南、東、西、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卦掌以掌法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将八個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或來去一條線,或走四角,所以稱為“八卦掌”。其實,八卦掌與八卦并無什麼内在聯系。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它将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内外兼修。不僅有強身健體之功用,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走圈)為主的拳術。也就是,以自己的一個臂長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後沿着這個圓走圈。它将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内外兼修。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鍛煉攻防搏擊的技能。也有一個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條直線上打拳。

八卦掌是中國流傳很廣的傳統拳術,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遊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八卦掌是融養生和技擊于一爐,涵養道德的拳術,是董海川先師将武功及内功融為一體,博采衆長,加上自己的豐富經驗,獨創以掌為主的技術手段。

八卦掌以沿圈走轉和“趟泥步、剪子腿、穩如坐轎”,扣掰轉換以及避正打斜等為運動形式,有别于其它拳術。并且在治病、内功、技擊和涵養道德方面,有明顯的效應。尤其在内功和涵養道德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傳統八卦掌經許多名師的不斷研究,以八卦為理論基礎,一圈八步八個掌勢,以單換掌為基本掌勢,套路非常靈活,并不固定,習練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2013年以後許多演練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這個傳統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靈活性,要求練者在不斷走圈中,改變敵我之間的距離及方向,避正擊斜,伺機進攻;出手講究随機應變,發揮掌比拳和勾靈活多變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蓋、劈、撞、搬、截、拿等。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一走、二視、三坐、四翻。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靈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煉條件。八卦掌以“行樁”、“蹚泥步”内功功法為入門基礎,以擰翻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掌法的變化為主要技擊手段。内外兼修,強調身心合練,身捷步靈如龍遊空,擰翻走轉掌法幻變無窮。出手成招,剛柔相濟,踢打摔拿溶為一體。擰裹鑽翻,避正打斜,圍圓打點,循循相生無有窮盡。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圓形,突破了以拳為主、步走直線的傳統拳法,為中國武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擺、扣為主,左右旋轉,綿綿不斷。八卦掌以走為上,要求意如飄旗,氣似雲行,滾鑽争裹,動靜圓撐,剛柔相濟,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個是行如遊龍,見首不見尾;疾若飄風,見影不見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常常能使對手感到頭暈眼花。以此應敵,則避實擊虛,手打肩撞,皆可以意為之。

八卦掌技法以實戰為主,同時在強身健體,卻病延年上有獨特的功效。

八卦掌另有對練和散手,器械有刀、劍、棍、鴛鴦钺等,其步法要求與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盤刀”,長1.4米,重2公斤,其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一般的單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子午鴛鴦钺(日月乾坤劍)、八卦刀、八卦棍、八卦槍、春秋刀、戰身槍、連環劍、連環純陽劍、連環蟠龍棍、五行棒、昆侖鏟等。

基本内容

八卦掌,也稱老八掌,即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傳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獅、鹿、蛇、鹞、龍、熊、鳳、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雙撞掌、搖身掌、穿掌、挑掌等作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說。

八卦掌有單練、對練和散打等形式。根據老拳譜記載,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羅漢手、七十二暗腳、七十二截腿,但很少傳世,八卦系統所有器械,有刀、槍、劍、戟等,練法仍體現随走随變、械随身走、身随步換、勢勢相連的特點,另外,還有鴛鴦钺、雞爪銳、風火輪、判官筆等短小的雙器械,這在其他拳種中較為少見。八卦掌有利于訓練人的柔韌、速度、耐力,對下肢力量的培養尤為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八卦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步法特點

八卦掌是身捷步靈,随走随變,與對方交手時身體起伏擰轉,敏捷多變。拳諺說它“形如遊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其基本功以樁步、行步為基礎。身型要求頂頭豎項,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實腹暢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穩,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胫(兩腳踝關節相貼而過)。走圈時,内腳直進,外腳内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講究擰、旋、轉、翻,圓活不滞。

手型有龍爪掌、牛舌掌兩種。主要手法有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16法。要求能進能退,能化能生,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皆要以腰作軸,周身一體,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氣力。

八卦掌的動作要求順頸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滾鑽争裹,奇正相生,走轉擰翻,身随步走,掌随身變,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威猛如虎”;以曲刹直,以動擾靜,以靜刹動為修煉原則。

八卦掌分為“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礎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規規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勢正确,樁步牢固,行步平穩﹔切實做到“入門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頂(頭上頂、舌上頂、手前頂)、裹(裹臂)、松(松肩、沉氣)、垂(垂肘)、縮(胯根、肩窩内縮)、起鑽落翻(臂内外旋)等要領﹔切忌挺胸提腹、努氣、拙力(稱為3大病),“活架子”主要練習動作協調配合,使基本要領在走轉變換中運用娴熟。“變架子”要求内外統一,意領身随,變換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節序限制,做到輕如鴻毛,變如閃電,穩如磐石。

功理要求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講究——

八要

1.三形三勢:三形即“行走如龍,動轉若猴,換勢似鷹”。三勢即“步如蹚泥,臂如擰繩,轉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腳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意合”。

3.三圓三頂:三圓即“脊背要圓,兩膀抱圓,虎口張圓”。三頂即“舌頂腭,頭頂天,掌頂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氣要裹,肩要裹,兩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九論

“九論”是:論身、論肩、論臂、論指、論手肘、論股論足、論谷道、論腿。

1.論身:頭正身直,虛靈頂勁,以腰為軸,跨為先鋒。

2.論肩:肩宜松,松則肩穴開,氣貫全身。

3.論臂:前臂圓則内勁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無窮。

4.論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無名、小指并攏,大指微扣。

5.論手肘:前手向外推,後手向下墜,前肘對準腳跟,後肘對準後腳尖。

6.論股:前股領路,後股坐勁。

7.論足:裡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擺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論谷道:股道上提氣通督脈,接至任脈,氣如丹田,此所謂提肛實腹。

9.論腿:上腿帶動跨部,小腿後膝帶動踝部。

歌日:十要九論理要明,生花變化妙無窮。

若能悟出此中妙,周身渾圓任意行。

技法講究

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豎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截攔,沾連粘随。削砸劈挎,纏挑刁鑽。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馬步等。步法:起落擺扣,進退跟撤,開掰插閃等等。

腿型腿法

兩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擺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齊至,暗腿為主。

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遊龍,腰如軸立,身法講究擰裹鑽翻,圓活不滞,身随步動,掌随身變,步随掌轉,上下協調。

周身一動無有不動,擰旋走轉似流水,上下翻動如驕龍。

技擊原則

八卦掌以掌為法,以走為用,溶踢打摔拿為一體,循循相生無有窮盡。避正就斜,順勢順勁,虛實莫測,脫身化影。柔則綿裡藏針,沾粘随化;剛則冷彈崩炸,迅如閃電驚雷。

八卦掌練功者從行步入手,内功為基,正形、通氣、懂勁、熟技、明變。以八大掌為母掌,演化出不同風格的實用掌法和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種類很多,尤以八卦刀最為著名。

尹式總訣

八卦掌,走為先,收即放,去即還,變轉虛實步中參。

走如風,站如釘,扣擺轉換步法清。腰為纛,氣為旗,眼觀六路手足先。

行如龍,坐如虎,動似江河靜如山。陰陽手,上下翻,沉肩墜肘氣歸丹。

抱六合,勿散亂,氣遍身軀得自然。扣擺步,仔細盤,轉換進退在腰間。

腳打七,手打三,手腳齊進莫遲緩。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擠靠暗頂膝。

高不扼,低不攔,迎風接進最為先。數語妙訣掌中要,不用純功亦枉然。

傳承保護

起源

據考證為清代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約1797~1882)在江南遊曆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代肅王府作教練,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來,近百年來遍及全國,并傳播到國外(如東南亞地區以及美國)。

代表人物

綜述

八卦掌為河北省文安人董海川所創。第二代宗師有尹福、程廷華、樊志湧、宋長榮、宋永祥、劉鳳春、梁振普、史繼棟、劉寶貞等,充實完善八卦掌技藝,自然貫通,形成不同風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豐富多彩。

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繼德,後改為海川,河北省廊坊市文安朱家塢人。生于清代嘉慶三年(1797年10月13日),卒于光緒八年(1882年)。清光緒九年春二月諸弟子于東直門外小牛坊村的墳前立碑紀念,先後建有碑文四座。因“文革”中遭受破壞,經李子鳴先生等人倡議,八卦掌門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遷至北京萬安公墓,并立碑為記。

“董先師墓志”

先生姓董諱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務。少任豪俠,不治生産。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于茂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及長,遍遊四方,所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曆險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意充宦官。先生嫉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因老氣骸,始得寓外舍。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工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一藝。嘗遊塞外,命數人各持利器,環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憚其豐采。及至彌留之際,從者啟其手足,誠如鐵漢,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為羽化。都中門人服缟素者百餘人,因營葬于東直門外,距城裡許,哀痛難忘,議立表識,以伸響往之忱。——光緒九年春二月立石

此碑文為董海川親傳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關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記述,為八卦掌的早期傳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證,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據。

清代鹹豐年間,董海川于北京傳授“八卦連環掌”,簡稱“八卦掌”。

董海川自幼好武,雲遊四方。投名師,訪高友,學習了多種拳術,取其精華,整理了一套較完整的拳術套路練法——八卦掌。董老先師因為鄉裡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潛逃至京都肅王府為太監聽差。匿迹消聲,不露鋒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為技擊家。當時有肅王府護院總管,自薦演武獻技于演武庭前。肅王大悅。來賓及府中多人圍觀,人潮水洩不通。此時肅王喚董公獻茶,由于觀衆擁擠,董公難以進入。他于情急之下,一手托盤,一手提壺,縱身躍過人牆,送茶至肅王面前,為客獻茶。肅王大驚,問道:“你也精通武藝?”答曰:“略知一二”。肅王下令叫董老先師當場表演。

先師從容獻藝,隻見他左翻右轉,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沒而多變。身體左旋右轉,時高時低,身起時高一丈,身落時如鹞子鑽林,行雲流水,滔滔不絕。觀衆見狀,目瞪口呆,鴉雀無聲。正在此時,先師提氣騰空,躍起數尺之高,旋轉而下,落地無聲。王爺大驚,問道:“此術何名”當時董老先師尋思,此掌乃自己所創,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為“八卦掌”。從此八卦掌開始見露頭角。

後來他又根據八卦學說加以整理補充,使之日臻完善,這是後話。當時,肅王又命董公與總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兩個回合,董公一掌将對手打翻在地,對手含羞而走。後來肅王命董老先師為肅王府護院總管。

從此,董老先師名聲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華。董老先師去世後,尹福,程廷華二人對八卦掌加以發揚光大,承先啟後。

尹福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壽鵬,因身長體瘦,人稱“瘦尹”。河北省冀縣人,幼年來京,居代陽門(齊化門)吉市口,以賣燒餅油條為業。尹派八卦掌其掌法特點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轉,步子小,趨于急行,橫開斜進,擰翻走轉,進退直接,多穿點,動作剛猛,以冷、彈、脆、快、硬見長。重腿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四指并攏,拇指内扣。出手冷脆快,富彈抖力,掌的運用軌迹接近直線,走自然步,趨于急行,以足碾地橫開斜進,擰翻走轉,進退直接,身行變化簡捷明快。

程廷華

程廷華(1848-1900)字應芳,河北省深縣程村人。自幼入京學徒,藝成後在京崇文門(哈德門)外花市上四條,以制鏡為業,江湖人稱“眼鏡程”投師董公門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奧。程派八卦掌其掌法的特點是屈腿淌泥,橫開直入,擰翻走轉,舒展穩健,勁力沉實,剛柔相濟,善擺扣步,以推、托、帶、領、搬、扣、劈、進見長,螺旋力層出不窮,擰裹勁變化萬千。

程氏八卦掌以“龍形掌”為基本掌型,該掌形虎口撐圓,拇指外張,四指内抱,食指上頂。掌式的運轉曲線圓活,弧度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屈腿如蹚泥,用擺扣步進行身形轉換,多雙擺雙扣,運作舒展大方,其風格為大開大合。走轉擰翻,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圈中有圈,層層不斷,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遊身八卦掌”。

梁振普

梁振普先生(1863—1932)字昭庭,河北省冀縣城北後冢村人。自幼好武,7歲拜本村秦鳳儀老拳師學彈腿,13歲到北京,在前門外“萬興估衣莊”學徒,以販估衣為生,故人稱“估衣梁”。由于身材矮小,體弱多病,經掌櫃介紹拜董海川為師學習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的小弟子。

梁先生入門較晚,但由于天資聰穎,練功刻苦,勤思善悟,深受董先師喜愛,得八卦掌之真髓,且虛懷若谷,尊師敬長和衆師兄關系甚好,經常虛心向尹福、程廷華、史計棟等師兄求教,善于博采衆長,技術比較全面,主要傳人有郭古民、李子鳴等。

傳承人物

2009年9月國務院任命任文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八卦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08年6月7日,八卦掌經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19年11月12日,八卦掌入選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八卦掌保護單位為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固安縣文化館、文安縣文柱武校、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獲得“八卦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1年12月15日,入選吉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屬于“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   

主要流派

由于董海川的各個弟子都是帶藝投師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個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個性特色。董海川去世後,在董海川發源地北京,八卦掌成為很有影響力的武術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後,八卦掌開始向河北、山東、天津等周邊地區發展。

八卦掌主要有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這兩個流派有關,其他主要流派有史繼棟所傳的史氏八卦掌,樊志湧所傳的樊氏八卦掌,梁振圃所傳的梁氏八卦掌,高文成所傳的高氏八卦掌,宋長榮、宋永祥所傳的宋氏八卦掌,劉寶珍所傳的劉氏八卦掌,還有劉鳳春秘傳的劉氏八卦掌及張占魁所傳的形意八卦掌等。

八卦掌是鐮刀術的徒手練法,有武史學家考證過,确有此說。據言董海川子午鴛鴦钺及八卦轉掌為了适合手持鐮刀群戰或林間作戰而演練。

實際上八卦掌的可怕之處還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罷了,甚至連八卦掌這個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華在其獨門武器子午鴛鴦钺,這東西可以鎖勾,可以劃,可以摳,可以割。但這東西也隻是和平年代用來表演的。子午鴛鴦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鐮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