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菌

志賀菌

痢疾杆菌
志賀菌屬的細菌,通稱痢疾杆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以病人和帶菌者為傳染源,無動物宿主。志賀菌屬中的宋内志賀菌通常出現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志賀菌的抵抗能力比其他腸道杆菌弱,加熱60℃、10分鐘就可殺死。急性中毒性菌痢,以小兒多見,無明顯的消化道症狀,主要表現全身嚴重的中毒症狀。各型志賀菌都有可能引起。臨床主要有高熱,神志障礙,休克,病死率較高。志賀菌感染恢複後,大多數人在血液中可産生循環抗體,但此種抗體無保護作用。
    中文名:志賀菌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通稱:痢疾杆菌 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 形态:無鞭毛,有菌毛 宿主:靈長類動物 生物學性狀:革蘭染色陰性

性狀介紹

革蘭染色陰性,杆菌,無芽胞,無鞭毛,無莢膜,有菌毛。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平闆上經過24小時生長,形成直徑達2mm大小、半透明的光滑菌落。志賀菌屬中的宋内志賀菌通常出現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腸道鑒别培養基上形成無色,半透明的菌落。均能分解葡萄糖隻産酸不産氣,除宋内志賀菌遲緩發酵乳糖(一般需3~4天)外,均不發酵乳糖。

引申

抗原構造與分類有O和K兩種抗原。O抗原是分類的依據,分群特異性抗原和型特異抗原2種,将志賀菌屬分為四群(種)40餘血清型(包括亞型)。從生化特性來看,除A群外,B、C、D群志賀菌菌均能發酵甘露醇(mannitol);除D群外,A、B、C群志賀菌均無鳥苷酸脫羧酶。

志賀菌的抵抗能力比其他腸道杆菌弱,加熱60℃,10分鐘就可殺死。對酸和一般消毒劑敏感。在糞便中,由于其他腸道菌産酸或噬菌體的作用常使本菌在數小時内死亡,故糞便标本應迅速送檢。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志賀菌可存活10~20天。适宜溫度下,可在水及食品中繁殖,引起水源或食物型的暴發流行。由于磺胺及抗生素的廣泛運用,志賀菌的多重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即使在邊遠地區分離的志賀菌也常見4~8種抗藥譜,極大影響臨床療效。

緻病原因

痢疾杆菌的緻病物質有菌毛和内毒素,緻病因素主要是菌毛的侵襲力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些菌株尚能産生外毒素。

侵襲力

借菌毛粘附,穿入回腸末端和結腸粘膜上皮細胞,在上皮細胞内繁殖,形成感染竈,引起炎症反應。細菌一般不進入血流。志賀菌穿透上皮細胞的能力,由基因所控制。志賀菌隻有侵入腸粘膜後才能緻病。

内毒素

1、作用于腸粘膜,使通透性增高,促進對内毒素的吸收,引起發熱,神志障礙,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狀。

2、破壞腸粘膜,形成炎症,潰瘍,呈現典型的膿血粘液便。内毒素還能作用于腸壁植物神經系統,使腸功能發生紊亂,腸蠕動失調和痙攣。尤其是直腸括約肌痙攣最明顯,因而出現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

外毒素

A群志賀菌I型和II型還能産生外毒素,稱志賀毒素。使蛋白質合成中斷(上皮細胞損傷)。小部分患者志賀毒素可介導腎小球内皮細胞的損傷,導緻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US)。

所緻疾病

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人類對志賀氏菌較易感。

痢疾志賀菌引起病情較重;宋内志賀菌多引起輕型感染;福氏志賀菌感染易轉變為慢性,病程遷延;福氏和宋内志賀菌是我國常見的流行型别。

臨床感染類型

急性菌痢

局部症狀有膿血便,腹痛,裡急後重。急性中毒性菌痢,以小兒多見,無明顯的消化道症狀,主要表現全身嚴重的中毒症狀。各型志賀菌都有可能引起。臨床主要有高熱,神志障礙,休克,病死率較高。

慢性菌痢

病程>2月,遷延不愈,局部症狀為主。病後建立的特異免疫(SIgA)短暫,不持久,無交叉。

免疫性

志賀菌感染恢複後,大多數人在血液中可産生循環抗體,但此種抗體無保護作用。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病後免疫期短暫,也不鞏固,除因細菌感染隻停留在腸壁局部外,其類型特别多也是原因之一。

診斷方法

熒光菌球檢查法

在含有熒光素标記的志賀菌屬免疫血清的液體培養基中接種标本,培育4~8h,志賀菌屬的細菌,在含相應熒光抗體的培養基中繁殖成帶有熒光的菌球,在低倍或高倍熒光顯微鏡下容易被檢出。

協同凝集試驗

使用志賀菌屬抗體标記含有A蛋白的葡萄球菌,測定病人糞便中或增菌培養液中細菌及其可溶性抗原。

免疫染色法

将糞便标本與和志賀杆菌抗血清混勻,在光鏡下觀察有無凝集現象。

乳膠凝集試驗

用志賀杆菌抗血清緻敏乳膠,使其與糞便中的志賀菌抗原起凝集反應。

分子生物學方法

PCR技術檢測140MD的大質粒等。

防治方法

特異性預防:口服依賴鍊黴素株(Sd)制成的多價活疫苗有一定保護作用。

藥物治療:抗生素,注意多重耐藥菌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