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爺

财神爺

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财源的神明
财神爺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漢族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道教賜封并不稱為财神,而是在所官職上加封神明。[1]中國大乘佛教裡也有财神:北方多聞天王和善财童子。現代,為了迎合大家的心理需要,還推出了網絡财神和電子财神等。目前,中國民衆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七位,分别是:北朝時期河北曲周縣令李詭祖,端木賜(子貢:儒商之祖)、範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晉商)、關公(關帝閣)、比幹(文财神、冀商之祖)、财帛星君、趙公明。
    中文名:财神爺 外文名: 别名: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 生日: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文财神:比幹、範蠡 武财神:趙公明、關公 所屬:道教

角色介紹

到底誰是财神有很多說法,不同的地方、行業也不同。僅列數說如下:

關帝君: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關公是忠義勇敢的象征,被尊為“武聖”“财神”。形象威武,忠肝義膽,可鎮宅避邪、護佑平安、招财進寶、财源廣進,提振權威.最宜開店經營、經商理财、政府官員等各界之成功人士。傳說其擅長簿記方法,能保護商業利益。這在台灣、港澳、南洋地區較為普遍。

五路财神:陝西終南山的玄壇真君趙公明,與四名财神招寶天尊、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主掌招财納福屬神之合稱,這也是最廣泛的說法。

比幹:《封神演義》中比幹為商朝忠臣,天帝憐其忠貞,因無心而不偏私,故封為“财神”,又因為比幹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财神。

增福真君:北魏孝文帝時的官員李詭祖愛民如子,常以俸祿布施貧民,民以為德。殁後被奉為财神。

天官大帝:道教中,三官大帝分司降福、赦罪、消災,其中天官專能降福,華人有“天官賜福”之說。

土地神:大部分台灣人認為,土地神可以為人民帶來财富。香港也有供奉土地财神的習俗。

布袋和尚:傳說中彌勒佛化身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笑容與布袋,也常被認為象征歡喜、招财,而視同财神。

福祿壽三仙:又稱三星,中國著名的三位神明:福星、祿星、壽星,代表吉利。

端木賜:就是孔子弟子孔門十哲的“子貢”,善于言語,以經商聞名,富至千金。

範蠡:為越國政治家,後來棄官經商緻富,号稱“陶朱公”。

和合二聖:又稱“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兩人為唐太宗時期的高僧,相傳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身,兩人情感融洽,象征和睦與“和氣生财”。很多年畫以此為主題。

鐘離權祖師、呂純陽祖師:又稱“鐘呂二仙”。有一些金礦工人或商人,因相傳鐘離權真人、呂純陽真人師徒二人能“點石成金”(将石頭變為黃金),故奉二仙為保護神、财神。

沈萬三:民間傳說明朝商人沈萬三緻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将什麼東西放在盆内,都能變成珍寶。

韓信:傳說漢朝淮陰侯韓信發明許多賭博用具,供士兵玩樂。有些賭徒會供奉之,稱其“偏财神”。

劉海:民間相傳道教全真道祖師劉海,能戲金蟾,金蟾蜍為神物,能吐錢奉人。

供養方法

七布施:一、為和顔施:對于别人給予和顔悅色的布施。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并勉人切實力行。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衆生的心的布施。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别人。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并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舊時指掌管錢财的神。主要有文财神爺李詭祖、比幹、範蠡與武财神爺趙公明和關公。

中國傳統的漢族民俗是正月初五拜财神,七月二十二祭祀财神生日,又叫财神節。該習俗遍及整個中國大陸,港澳台,南亞國家及華人聚居之地。

這一天,所有的經商業戶,都要大放鞭炮,大宴賓朋,感謝财神的到來,感謝親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開開心心、歡歡喜喜,所有美好的語言一起開放。鞭炮自清晨開始,一直延續到午後。中午宴賓朋,晚上親人聚,熱熱鬧鬧一整天。祭祀時,紅燭高燒,鞭炮齊鳴,用面做成元寶、聖蟲,或用錢做成錢龍,吃水餃謂之“元寶”,意謂招财進寶。

财帛星君李詭祖在漢族民間最受歡迎,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财、喜。增幅财神畫像文雅非凡,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執“聚寶盆”,寫着“招财進寶”四字。身後二童子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龍,右白虎,口吐孔錢和元寶,顯得這位财神爺神通廣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源而來的金印财寶。

李詭祖又稱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姓李名詭祖。生日七月二十二。魏孝文帝時任曲梁(今河北曲周)縣令,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五代後唐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71-1368)被賜封“福善平施公”。河北省曲周縣有祭祀李詭祖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

春節時,一般人家必懸挂此圖于正廳,祈求财運、福運。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牲醴畢陳,以迎接财神。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竈,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并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别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财神”。

我國北方地區有在正月初一拜财神,正月初五接财神的習俗。是日家家戶戶擺供品為财神祝壽,祈求财神賜福,保佑來年财源廣進,五谷豐登,幸福美滿。蒲松齡在他的《窮漢詞》裡面描寫了這種習俗:“大年初一,燒炷名香,三盞清茶,磕了一萬個響頭,就把财神爺爺來祝贊祝贊。忙祝贊,忙磕頭,财神在上聽緣由;聽我從頭說一遍,訴訴窮人肚裡愁。”

擺放禁忌

财神不能面向着房門、廁所門或是廚房門,同樣的也不能将财神的背部朝着房門、廁所門或是廚房門,這是對财神的不敬重,會影響财神對自己的招财效果。不能将财神吊起,也不可擺放在正門的上方,可以在通道或是中大門處設置一個小神位,因為在神财位之下,會讓氣體流動,氣體流動,則神靈就會受到幹擾。

财神傳說

文财神

李詭祖,相傳為南北朝時期淄川(但當時沒有淄川建制,當為後人訛傳)人。生日九月十七。民間稱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今河北曲周)令(一說縣宰),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五代時期,後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文宗天曆年間被賜封為“福善平施公”。曲周都有祭祀李詭祖的“增福廟”和李相公墓,廟在老城東街路北,墓在城東安上村。

對于李詭祖的記載,見于如下史料:

民國廿二年《曲周縣志》:增福李公祠亦名财神廟,在城内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嘉靖間,邑人兵部王一鹗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今後殿改為第一模範小學。

明朝兵部尚書王一鹗《增福李公祠記略》:祠崇祭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時殛妖塞橫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後,民作廟祭祀之。蓋能禦大災,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适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則廟之所建也遠矣!明興晉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臘薦享,災祥祈禳者,公多靈異,每禱辄應。嘉靖初年,按使毀淫祠,議及公廟,稽功德存之。

廟制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門,次樂樓,後燕宮。積歲,兩廊、燕宮就圮,迄乙未末,鄉民宋淵等,請于祝侯鬥南,倡議捐資,聚材鸠工。正梁宇,新複構,耀金碧,藻檐朱棟,飾牖畫垣。民鹹樂趨,不月而煥然。且增建穿廊及廣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時制,廟其大備矣乎!歲時伏臘,百姓祭祀公于廟,而公墳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謂子孫愛我,不如桐鄉之民也!則公之屍祝于茲土也,固與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時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還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食祿料和一般在世居民每年分定的衣食之祿。後唐明宗天成元年贈号“贈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為其神誕之日。

明萬曆《續道藏。搜神記》卷六也載:“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陽間難斷邦國冤滞不平之事,夜判陰府是非狂錯文案,兼管随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飲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另外,漢族民間有許多财神李詭祖的傳說。邯鄲地區有民謠《财神歌謠》:

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二是中國财神節,是紀念增福财神李詭祖的節日。其記載可在《玉匣記》中找到:七月二十二日,“增福财神聖壽”。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續道藏。搜神記》中,增幅财神李詭祖的生日是農曆九月十七,而《玉匣記》中增幅财神聖壽是七月二十二。為什麼李詭祖會有兩個聖壽呢?

《諸真誕忌總覽》一書說:“仙道之誕忌,或為聖壽之日,或為飛升之期,或為曆代封賞之時,或為民間供奉之會。大凡道尊佛祖,神仙異仕,皆有仙誕忌日,百姓及國家因其功德垂天,福報綿長,沒齒不忘,自當擇其誕忌之期香燭奠祭,果酒頌念,以資流傳。”也就是說,神仙往往有一個聖壽之日和一個飛升之期。因此,九月十七是李詭祖的生日,七月二十二是李詭祖的飛升之期(成道日),也是民間供奉之會(财神節)。就像觀音菩薩在二月十九出生,在六月十九成道,在九月十九出家一樣。

正财神

民間關于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詳細的記載見于下文:

财神爺趙公明乃家喻戶曉之神,逢年農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可祭祀财神。

曆史文獻

1. 最早見于晉代,時為督鬼之神人。

晉幹寶《搜神記》曰:“上帝以三将軍趙公明、锺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晉陶潛《搜神後記》載:“趙玄壇,秦代人,得道于終南山”。

梁朝陶弘景《真诰。協昌期》有:“天帝告土下冢中直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某國公位甲乙年如千歲,生值清真之氣,死管神宮,翦身冥冥潛甯沖虛,辟斥諸禁忌,不得妄為害氣”。

明代《列仙全傳》雲:“趙公明為八部鬼帥,周行人間,暴殺萬民,太上老君命張天師治之”。

2.元明時期,趙公明演變為财神

元明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雲:“趙公明,終南山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如黑炭,胡須四張。跨黑虎,授正一玄壇元帥。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袪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财,宜利合和,無不如意”。

明代陸西星《封神演義》之趙公明出現于第四十六回“廣成子破金光陣”。太乙真人破解聞太師之“化血陣”,聞太師無計可施。忽憶起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乃親自乘騎黑麒麟,挂金鞭,往羅浮洞來。邀其前來助陣。趙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雖公明武藝高強,法力去邊,終為太公所殺。滅商後太公封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主管“迎祥納福”,統帥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統管人間一切金銀财寶。

3. 趙公明之前世淵源

《典籍實錄》:趙光明乃“日之精”。上古時,天上現十日,堯命羿射九日。八日落入青城之内為鬼王,發病害人。唯一日幻化成人,騎黑虎,執銀鞭,隐居蜀中,乃趙光明也。後天師張道陵讓其守護丹室,丹成之後得一份,變化無窮,法力大增。天師又使其護玄壇,故以“玄壇元帥”稱之。天師升天後向天庭保舉,封其為“天将”。

明初甯波知府王琎《琅琊金石輯注》曰:“财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墜海為仙,海上八仙是也。餘一隕于天台,其身為石,太陽石是也,其精為人,趙公明是也。既長成,至峨眉山修煉,得神仙之術。商周交兵,遂受聞太師之邀下山助商,失利為太公所殺。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玄壇真君,日精再歸天台,遂真陽附石,神體合一。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專司人間迎祥納福之責。此後石下有廟供真君之位,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

民間信仰

漢族民間對财神之信仰遠早于《封神榜》。王琎《琅琊金石輯注》有“财神者。。。琅琊古來有之”。

然對财神之普遍崇拜應在《封神榜》問世之後。

考各地民俗,漢族民間信仰之财神為太公封神時所封之趙公明。

1. 秦代終南山之趙公明非太公所封之趙公明。

據《搜神後記》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公明為秦代陝西終南山人。晚于《封神榜》太公封神之時間,故該趙公明非姜太公所封之财神趙公明。

2. 堯時琅琊趙公明為姜太公所封之趙公明

《典籍實錄》和《琅琊金石輯注》:趙公明為堯時琅琊人。這在時間地理文化上與《封神榜》中姜太公所封之财神趙公明相吻合。

第一,時間一緻。堯時大羿射日,日精之一托生為人,既趙公明。趙公明到峨眉山修煉,後下山助商,被姜太公所殺,而後封神。

第二,地理與文化吻合。趙公明為“日精”之一,琅琊一帶為遠古“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日照金代狀元張行簡),亦為太公生地。

齊地琅琊一帶史前為崇拜太陽神之民族,有5000年前“日火山”陶文及曆史文獻為證。

“金烏負日”出自《山海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 一日居上枝”;

《春秋元命包》曰:“陽成于三,故日中有三足烏。烏者,陽精”。誠如人有肉身與靈魂,“日精”或“陽精”為太陽之靈魂。人死後靈魂不死,太陽死後(被大羿射落)亦可再生,此趙公明為“日精”之文化背景。

第三,王琎《琅琊金石輯注》之故事情節與《封神榜》類似,然《琅琊金石輯注》作于明洪武1368-

1398年)或建文(1399-1402年)年間,《封神榜》成書于明隆慶(1567-1572)至萬曆(1573-1620年)年間,二者相差100餘年。說明《封神榜》之故事情節乃來自齊地琅琊一帶之傳說。

第四,财神趙公明道教神仙,道教之前身來自方仙道,齊地琅琊一帶乃方仙道之源頭。天台山乃方仙道創始人河上公與安期生悟道授徒之地。

結論論起财神趙公明之源流,琅琊天台山趙公明當為姜太公封神之趙公明。琅琊天台山之财神廟可能為中國最早祭祀财神趙公明之神廟。

各路财神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财神爺”外,漢族民間還有“偏财神爺”五顯财神爺、“文财神爺”财帛星君和“武财神爺”關聖帝君的說法。

五顯财神爺

信仰流行于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财神爺”。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财神爺廟。

文财神爺

财帛星君,也稱“增福财神爺”,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财、喜。财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财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挂此圖于正廳,祈求财運、福運。

武财神爺

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于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财進寶的财神爺爺。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财神爺。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财神爺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别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财神爺”。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财運亨通。

東南亞一帶的華人民間相信,偉大的鄭和将軍是所有華人的驕傲,也有人把鄭和當成神來拜,他們認為鄭和實在是太了不起了,而且有超自然的神力,就如神一般。也有人當鄭和是“财神爺”,有些旅行團的導遊特地安排旅客們去親手摸一摸鄭和雕像,說一模就會有财運,等等

财神趙公明

财神趙公明,姓趙名朗,字公明,終南山人氏。相傳原是日精之一。古時天有十個太陽,被後羿射下九日後,九個太陽墜落于峨眉山,變成為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獨趙公明變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煉得道。《封神演義》雲:商朝末期,纣王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聞太師,各事其主。搬動了天兵天将,許多神仙也參與了。出現一幕幕驚險激烈人仙混戰的場面。

在鬥陣鬥法中,聞太師被姜子牙攻破,損兵折将。正無計可施時,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趙公明,便親自來迎請趙公明出山相助。趙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局面,反受其害。後姜子牙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财寶。

趙公明在峨眉山的修行洞府——九老洞,位于峨眉山中區的仙峰岩,洞内有一石床,傳為趙公明修煉時睡過。人民便在此建了一座神台,奉趙公明神像,稱财神殿。許多到峨眉山的人,都要到财神前祭拜。祈禱或許願,想多點财氣、财運和好運

另外,财神爺喜歡吃牛肉,這個大家一定不清楚吧。

仙四财神爺

年齡:不死之身

出場地點:須臾幻境-财

種族:仙

身份:瓊華派入門試煉守關人

簡介:視财如命,小肚心腸,欺善怕惡之輩。但是很愛笑。愛說和氣生财。

龍五爺

佛經記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救度芸芸衆生,發下十二大宏願,其中第二願便是“常居南海願”。

那時候的南海瘟魔遍布,疫疾虐行;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南海龍王第五子聖衍慈悲心腸,廣有财智,感知觀世音菩薩有此宏願,主動叩拜觀世音菩薩座前,願化為鳌龍,馱觀世音菩薩橫越萬裡波濤,為觀世音菩薩赴南海拯救大衆護法。在龍五爺的護持下,觀世音菩薩來到南海,遍灑甘露,降伏瘟魔;驅除邪氣,救度蒼生。

雖然南海瘟魔已除,但百姓依舊窮困。于是龍五爺發願,為觀世音菩薩永遠鎮守南海,以保此地百姓富足,财源廣聚。觀世音菩薩感其慈悲心切,揮動楊柳枝,将龍五爺幻化成巨鳌山卧,人稱鳌山,也就是如今的南山。

如來佛祖念五爺濟世情懷,親賜“金元寶”、“财源庫”、“聚寶盆”三件招财法器,令其掌管人間财富分配,統籌天下财源流通。龍五爺福佑南海後,這裡便成為聚财聚氣之地,被稱為九州财庫之所在,華夏财源之根源。所以南海一帶的省份,一直以來就非常富有。

因人們向龍五爺求财,有求必應,應之必靈,故被稱為“龍五爺财神”。老百姓為感念五爺惠佑蒼生,特為他建宮立殿,将五爺真身法像供奉在南山财穴之上,與供奉觀世音菩薩另一大護法的大黑天财神殿統稱為天下南北财神殿。

财神說過:得以學曆,惟學曆乃改命,改命以圖,來則有矣前途,能獲一筆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