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

威縣

河北省邢台市轄縣
威縣地處冀南黑龍港流域,轄11鎮5鄉、1個省級高新區、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522個行政村,面積1012平方公裡,人口65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河北省唯一綜合改革試點縣、教育部定點扶貧縣。威縣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彙地帶,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樞紐縣,大廣高速、106國道縱穿南北,青銀高速、東呂高速、340國道橫貫東西,京廣高鐵、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京港澳高速四周環抱。威縣距離石家莊、濟南機場各150公裡,距離天津港350公裡,距離黃骅港300公裡,形成了10分鐘上高速、30分鐘乘高鐵、60分鐘坐飛機的交通格局。威縣曾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财政窮縣,是遠近聞名的“大破窮”縣。[1]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13.6億元、增長6.3%、增速全市第四,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全市第四,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市第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9億元、增長9.45%,主要指标絕對值和增速穩列全市前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2]
    中文名:威縣 外文名:Weixian County 别名:洺陽、威州 行政區劃代碼:130533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河北省邢台市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邢台市東部 面積:1012 下轄地區:11鎮、5鄉 政府駐地:洺州鎮 電話區号:0319 郵政區碼:054700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半幹旱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義和團紀念館 機場:威縣通用機場 火車站:邢台東站,邢台站 車牌代碼:冀E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64.81萬(2019年)

建制沿革

夏,威縣地為冀州、兖州交界之域。

商周之際,為邢國。

春秋,為晉之東陽地。戰國,威縣地屬趙。

秦,威縣地屬巨鹿郡。

漢,于巨鹿郡置堂陽縣,威縣地屬堂陽縣。元始二年(2年),置廣宗國,威縣地屬之。新莽時國廢。東漢初,析堂陽縣部分地(今廣宗、威縣北部,南宮西部)置經縣,屬安平國。建初八年(83年),分巨鹿郡地置廣宗縣。永元五年(93年)正月,廣宗縣升為廣宗國。9月,國除,複縣,屬巨鹿郡。

後漢,威縣境為經縣、廣宗縣兩縣地。

三國,為魏之廣宗縣、經縣地,屬安平郡。

晉初,為廣宗縣、經縣地,屬安平國。太康五年(284年),改國名為長樂國,廣宗縣、經縣地屬之。

後趙建武十二年(347年),于廣宗地置建興郡,威縣地屬之。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經縣廢,并入南宮。太和十年(486年),複置,屬長樂郡。太和十一年,置廣宗郡,不久廢,孝昌中(約526年),複置,經縣屬之。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廣宗郡廢,經縣亦廢,廣宗縣改屬貝州,後周改屬洺州。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以經縣廢址置經城縣,十六年,分置府城縣,屬貝州。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宗縣為宗城縣。威縣地為經城、府城、宗城三縣之部分地,仍屬貝州。大業初年(605年),府城縣并入經城縣,三年,罷貝州,經城、宗城二縣改屬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宗城縣置宗州,複析經城縣地置府城縣,宗城縣、經城縣、府城縣屬宗州。九年,宗州廢,府城縣廢,入經城縣,宗城、經城二縣改屬貝州。天寶元年(742年),州罷改為清河郡。至德二年(757年),複為貝州,兩縣仍屬之。天祐二年(905年),複改宗城縣為廣宗縣,屬魏州。

五代後唐,複改為宗城縣。宗城縣、經城縣屬貝州。後周,宗城、經城縣改屬大名府。

宋初,宗城、經城二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熙甯六年(1073年),省經城縣為鎮,入宗城縣,威境為大名府之宗城縣地。

金天會五年(1127年),宗城縣屬河北西路洺州。泰和元年(1201年),在北洺水鎮增置洺水縣,亦屬洺州。威縣境為洺州之洺水縣、宗城縣地。

元太宗六年(1234年),宗城縣并入洺水縣,仍屬洺州。定宗二年(1247年),洺水縣遙隸邢洺路威州。元憲宗二年(1252年),威州州治徙至洺水,轄洺水、井陉二縣,屬廣平路。至正十年(1350年),省洺水縣入威州,仍屬廣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威州降為縣,始稱威縣。屬行中書省廣平府。.九年,罷中書省置北平布政使司。永樂十九年(1421年),革布政使司,威縣以廣平府直隸京師。

清代,威縣屬直隸省廣平府。

民國元年(1912年),威縣仍屬廣平府。民國2年(1913年),廢府州,威縣屬冀南道觀察使。民國3年(1914年),威縣屬直隸大名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威縣屬之。民國26年(1937年),威縣屬河北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河北省冀南行署四專區。.

1949年,邢台專區成立,威縣屬之。

1958年,威縣并入南宮縣,屬邯鄲專區。

1961年,恢複威縣建置,屬河北省邢台專區。

1970年,邢台專區改為邢台地區。威縣屬之。

1993年,撤銷邢台地區,設立地級邢台市,威縣屬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1年,威縣小張莊留歸南宮,西留善固劃歸丘縣。

1985年,撤銷城關鄉、園屯鄉、侯貫鄉、章台鄉、七級鄉,設立城關鎮、梨園屯鎮、侯貫鎮、章台鎮、七級鎮。

1988年,改城關鎮為洺州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8月,威縣下轄11個鎮、5個鄉:洺州鎮、梨園屯鎮、章台鎮、侯貫鎮、七級鎮、賀營鎮、方家營鎮、常莊鎮、第什營鎮、賀钊鎮、趙村鎮、園鄉、固獻鄉、張家營鄉、常屯鄉、高公莊鄉。共3個社區、519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威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地處黑龍港流域沖積平原。介于北緯36°52'~37°18',東經115°13'~115°34'之間。東鄰清河縣,西界廣宗縣,北與南宮市毗連,南與臨西縣及邱縣接壤。南北長48.2千米,東西寬32千米,總面積1012平方千米,縣政府駐洺州鎮。

地質

地質構造

威縣地處河北平原沉降帶的南部,屬冀南坳陷區。河北平原屬新華夏第二沉降帶,是叠置在華北陸台上的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地貌形态雖平坦單一,但卻是一個構造極為複雜的沉積盆地。

地層

威縣屬近山和遠山河流沖積湖低平原區,第四系地層遍及全縣,厚度500米~600米。其下為第三系地層,基底絕大部分為侏羅、白垩系地層。

地形地貌

地貌概況

威縣屬古黃河、古漳河長期泛濫淤積而成的沖積平原。現存地貌為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地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高程為30米至35米。地面坡降為萬分之一。

地貌類型

威縣地貌類型基本單一,以平地為主,間有緩崗、沙丘和窪地。

氣候

威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日照2574.8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8%。年平均氣溫13.1℃,無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574.3毫米。

水文

威縣河渠主要有老沙河、清涼江、古漳河、趙王河、威臨渠、漯泸河、東風渠、西沙河、衛西幹渠等,總長132.12千米,呈南北方向分布在縣境内。

土壤

威縣土壤分為2個土類、4個亞類、8個土屬、45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9年,威縣總用水量11579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791萬立方米,約占32.74%;地下供水量7468萬立方米,約占64.50%;污水回用320萬立方米,約占2.76%。其中,農業用水10010萬立方米,工業用水478萬立方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780萬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4萬立方米,生态環境用水307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威縣土地總面積101224.65公頃。其中,農用地83752.34公頃、建設用地15236.19公頃、未利用地2236.12公頃。

生物資源

截至2019年,威縣各項森林面積為:森林覆蓋率19.75%,森林總面積20004.48公頃,其中:經濟林8357.51公頃,生态林11646.97公頃。經濟林中梨産業面積3766.33公頃,葡萄面積3895.14公頃,其他經濟林面積696.04公頃。生态林中通道綠化面積1898公頃,其他生态林面積9748.97公頃。按是否規劃林地分:規劃林地面積10386.6公頃,非規劃林地面積9617.88公頃。

人口民族

2019年,威縣(公安口徑)戶籍總人口648120人。(衛計口徑)出生人口4383人,出生率7.07%;死亡人口1487人,死亡率2.40%;淨增人口2896人,自然增長率4.67%。

威縣共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傣族、維吾爾族、獨龍族15個少數民族,共有人數約6230人。其中回族6100人、藏族32人、其餘少數民族都在5人以下。

政治

縣委書記:

崔耀鵬

縣長:

高凱英

截至2021年8月

現任領導

經濟

綜述

2019年,威縣地區生産總值106.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8.74億元,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26.99億元,增長9.9%;第三産業增加值50.47億元,增長10.1%。人均生産總值18388元,增長7.73%。三次産業結構比重27.06:25.41:47.53。

固定資産投資

2019年,威縣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0%。其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2%,個體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8.6%。

财政

2019年,威縣财政收入104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1.44%,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收入62932萬元,增長11.92%。一般公共預算累計支出313564萬元,增長7.87%。

人民生活

2019年,威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52元,比上年增長1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9元,比上年增長12.9%。

第一産業

2019年,威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6.83億元,比上年增長3.96%。其中,農業産值25.63億元,增長-3.62%;林業産值0.94億元,增長37.65%;牧業産值18.74億元,增長17.8%;漁業産值0.03億元,增長-22.17%;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1.48億元,增長-2.48%。

2019年,威縣糧食播種面積31028公頃,比上年減少190公頃;總産量167665噸,比上年增加2250噸。棉花播種面積36113公頃,比上年下降0.29%;總産量40428噸,增長-9.86%。油料播種面積706公頃,增長-50.46%;總産量3426噸,增長-52.71%。蔬菜播種面積2071公頃,增長-16.76%;總産量86820噸,增長-13.39%。

畜牧業

2019年,威縣肉類、禽蛋産量分别為33248噸、45957噸,增長10.8%、4.5%。農業機械總動力70.51萬千瓦,農村用電量11695萬千瓦時。

第二産業

2019年,威縣工業增加值2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4%;規模以下增加值增長3.6%。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産值增長21.2%,竣工産值增長30.7%。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9年,威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6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限額以上法人企業零售額7.74億元,增長17.5%。

對外貿易

2019年,威縣進出口總值3806.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19%,出口總值3615.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8%。實際利用外資31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8%。

金融業

2019年,威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0.98億元,比年初增長15.78%;各項貸款餘額125.79億元,增長33.24%。餘額存貸比為56.92%,與上年增長7.46%。新增存貸款比為104.19%,比上年增長10.7%。

交通運輸

大慶—廣州高速公路、106國道、青銀高速、東呂高速、340國道、京廣高鐵、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邯黃鐵路、京港澳高速穿過威縣。

截至2019年,威縣農村公路總裡程1268.562千米,包括縣道37.479千米,鄉道381.74千米,村道849.343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威縣共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2382人;普通中學在校生32365人,其中:初中24068人,高中8297人;小學在校生65099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9.1%,城區在園幼兒3297人。

截至2019年,威縣共有學校242所。其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職業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初級中學19所,小學218所(含不完全小學和教學點)。在校生97903名,其中小學生64077名、初中生23794名、高中生8275名,中職學生1757名。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21年3月31日上午邢台威縣梨園屯學區部分黨員及少先隊員代表到戰地醫院烈士紀念園舉行悼念活動暨學區黨史教育活動動員大會。

醫療保障

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打造集養老護理、醫療康複于一體的托老中心,增強養老機構醫療保障能力,為老人提供持續性、針對性的醫療、養老服務,讓老人樂享幸福晚年。

科學技術

2019年,威縣取得專利申請量493件,專利授權量241件。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威縣圖書館。

截至2019年,威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14.05萬冊;美術館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2019年,威縣建成文化館分館2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村60個;新增圖書3000餘冊,辦理借閱證800多個;借閱總人數11萬餘人。

2019年,威縣開展“送展覽下基層”活動3場次,累計接待單位、團體、個人等參觀人數49萬餘人次。縣文化館開展公益性演出、下基層文藝輔導培訓50餘場次,培訓鄉村文藝骨幹2000餘人。

體育事業

2019年,威縣參加運動會20多個大項目比賽,金牌28枚(第四名),獎牌87枚(第三名)。

社會保障

2019年,威縣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29所,建立試點居家關愛服務中心16所。發放城鎮低保金1142.2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7795.16萬元。發放特困人員供養金1473.54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222.31萬元。為200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威縣中醫院組織青年志願服務隊成員及河北省中醫院的幫扶組成員深入到超市、社區開展“情暖重陽節,義診送健康”助力老年人品質生活活動。

地方特産

威縣三白西瓜

威縣三白西瓜,河北省邢台市威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

三白西瓜種植曆史悠久,以白皮、白瓤、白籽而聞名,具有富含氨基酸,口味甘甜。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威縣三白西瓜”實施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

風景名勝

義和團紀念館

義和團紀念館,2003年10月建成并對外開放。展覽,陳列面積2000平方米。共有三個展廳,館内珍藏有豐富的有關義和團運動的兵器、樂器、圖書以及文字資料。其中,圖片500餘張,文物260餘件。

著名人物

任仲夷

任仲夷,直隸(今河北)威縣人。北平中國大學肄業。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北平市西北區委書記,中共遼甯省委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

劉傑

劉傑,1915年1月生。1932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3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榮譽

“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2017年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19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

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地區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

河北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2011年河北省平安創建先進縣

河北省2017年縣城建設示範标杆縣

2018年河北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河北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縣

河北省農房建設試點縣

河北省十佳潔淨城市

河北省綜合改革試點縣

河北省縣級城鄉客運一體化試點縣(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