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城

酆都城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陰司地府
酆都城(fēng dū chéng)亦可寫為豐都城。英文翻譯:thenetherworld;hades;inferno舊時迷信傳說中的陰司地府,人死後的去處。在酆都城有一座山叫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據東漢的《列仙傳》和晉朝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所言,在漢代,曾有王方平和陰長生等人,棄官到此修道,最後終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中文名:酆都城 外文名: 來源出處: 讀音:fēng dū chéng 亦可寫為:豐都城 解釋:舊時迷信傳說中的陰司地府

簡介

酆都城(fēng dū chéng )亦可寫為豐都城。英文翻譯:the nether world;hades;inferno 舊時迷信傳說中的陰司地府,人死後的去處。後來,《西遊記》、《锺馗傳》等小說中也誇張渲染了酆都鬼城,使迷信幾近成了文化,酆都也成了人們心目中真正的“鬼城”。《西遊記》第六回:“魏征又寫書一封,與我王帶到陰司,寄與酆都城判官崔珏。”清代洪升着《長生殿·冥追》:“奸賊,俺奉閻王之命,特來拿你,還不快走……向小小的酆都城一座,教你去劍樹刀山尋快活。”酆都城今為重慶市豐都縣。

陰曹地府和十八層地獄,本來隻是佛教典籍中所描述的死後世界,可是後來卻被道教沿用,并為其說詞尋得合理的根據。

在酆都城有一座山叫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五福地。根據東漢的《列仙傳》和晉朝葛洪的《神仙傳》書中所言,在漢代,曾有王方平和陰長生等人,棄官到此修道,最後終得道成仙,升天而去。

傳說

酆都鬼城的來曆有四種說法。

道教之說

傳說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書術,逐步演變為後來的“鬼教”。到了公元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酆都設立道教“豐都治”。豐都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之神,就這樣把豐都變成了鬼城。

鬼帝(土伯)

當人類社會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象無法做出正确解釋的時候,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習俗相互滲透,于是産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豐都還留有“幽都”遺迹,豐都也就成了鬼都。

佛教閻羅王

“閻羅王”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裡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一切經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傳說中的“閻羅王”住在豐都,也就演變成了鬼都。

陰、王成仙n

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後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于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

到了唐朝,他們二人之姓陰、王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後來加上曆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曆代文人、官吏通過小說、詩詞、遊記和碑文的描述,如《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嶽全傳》、《西洋記》等等,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

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曆了兩千多年的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将民間神話傳說想象與現實結合起來;将建築、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形成了如今天下聞名的“豐都鬼城”和“鬼城文化”豐都自然就成了鬼城。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