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涎

鴨涎

中藥名稱
鴨涎,中藥名。為鴨科動物家鴨AnasdomesticaLinnaeus.的口涎。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具有涼肝止痙,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異物哽喉,小兒陰囊被蚯蚓咬傷腫亮。
  • 中文名:鴨涎
  • 外文名:
  • 别名:
  • 采收時間:四季均可,秋、冬季更宜
  • 用 量:外用:适量
  • 毒 性:無毒

動物學信息n

動物屬種n

科動物家鴨。n

形态特征n

家鴨,又名鹜、舒凫、家凫。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腹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後1趾略小。n

分布區域n

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功效作用n

功能n

涼肝止痙,消腫解毒。n

主治n

異物哽喉,小兒陰囊被蚯蚓咬傷腫亮。n

用法用量n

外用:适量,含漱或塗敷。n

相關論述n

《食物本草會纂》:“谷芒刺喉,飲鴨涎。”n

臨床應用n

1、治小兒痓風,頭及四肢皆往後:以鴨涎滴之。(《綱目》引《海上方》)n

2、治蚯蚓吹小兒陰腫:取雄鴨(涎)抹之,即消。(《綱目》引《海上方》)n

3、治谷芒刺喉:飲鴨涎。(《食物本草會纂》)n

加工炮制n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宰殺,秋、冬季更适宜。以生少許,塞入鴨口中,将其倒懸,即有口涎流出,收集鮮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