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樓

秋風樓

中國山西旅遊景區
秋風樓位于汾陰脽上的後土祠東隅,東依峨嵋嶺,西隔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司馬遷祠相對,托地傍水,居高臨險,"千尋嵋嶺演天亘,一曲黃河卷地來"。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因黃河淹沒,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祭祀後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辭"--秋風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 中文名:秋風樓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8:00-17:00
  • 票價:免費
  • 所在地:運城
  •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城西古後土祠東隅
  • 類别:旅遊景點

建築曆史

秋風樓位于後土祠正殿後,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據《蒲州府志》記載,後土祠始建于西漢文帝後元元年(前163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年間三次祭後土,宋代真宗皇帝來祭掃時。元代以前,後土祠均由官方維修。清順治十二年(1655)黃河水決,後土祠又被淹沒,僅留下秋風樓和正殿兩處建築。康熙元年(1662)秋,黃河再次決口,将秋風樓和正殿全部吞沒,脽上舊迹盡被滌蕩。次年,清政府撥款移地重建,但于同治六年(1867)又被黃水所沒。新中國建立後,對秋風樓等一些主要建築進行了多次維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

秋風樓一帶是秦晉樞紐,常有帝王祈谷,曆代名流學士在此吟詩作賦頗多,唐代王勃、楊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代表是漢武帝《秋風辭》中的“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樓所處的萬榮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東岸,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彙處,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與臨猗縣、鹽湖區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台地與河津市相鄰。地理坐标為東經110°25′52″-110°59′40″、北緯35°13′45″-35°31′40″之間。氣候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

建築藝術

雕刻

秋風樓兩側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傳說代表漢武帝的雲台28将;上層是十字歇山頂,共有36個挑角,象征隋末瓦崗寨36兄弟;每個玻璃挑角上都裝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個,象征梁山一百單八将。樓内上層,現有“秋風辭”石碑兩塊。

碑石

《汾陽二聖配飧銘》碑高2.52米,寬7.14米,楷書篆額,系北宋大中詳符四年(1011)真宗趙恒禦制禦書并篆額。碑文冗長,共1365字,内容是真宗記其繼先代帝王“祀郊封禅”之先例,略述應汾陰吏士紳民之籲請,親率百官來到汾陰祭祀後土,并把原有祠壇進行一番整修,使廟貌一新的活動。文中盛贊“二聖”(即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炅)的功德,将二聖配飧于後土祠受祀,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由于此碑是禦制禦書,故又稱“蕭牆碑”,要求臣民對碑要像對皇帝一樣尊敬。

建築特點

秋風樓高32.6米,下部築有高大的台基,東西穿通,東門雕字“瞻魯”,西門雕字“望秦”,南面為登樓之正門,周圍磚砌花牆。樓分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 四周回廊,十字歇山頂;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築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鬥拱或平座,各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一塊。三層的一塊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寬0.73米,行草陽刻,筆劃凝重,體态端莊。二層的一塊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長1.87米,篆體陰刻,嵌在樓内北壁上,碑體完整,“閣迥淩霄漢,層樓聳百尋”“樹色浮秦晉,河聲蕩古今”。

旅遊參考

開放時間

08:30~18:00

門票價格

門票:40元

樓票:10元

交通指南

太原方向

①火車:從太原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②汽車:太原方向—大運高速—聞喜—聞合高速—榮河鎮

③飛機:從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北京方向

①火車:從北京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②汽車:北京方向—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大運高速—聞喜—聞合高速—榮河鎮

③飛機: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鄭州方向

①火車:乘火車至三門峽轉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②汽車:鄭州方向—連霍高速—運三高速—運城—河運高速—高村鄉—聞合高速—榮河鎮

③飛機: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乘飛機至運城關公機場,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西安方向

①火車:從西安方向乘火車至運城,在運城中心客運站轉大巴直達

②汽車:西安方向—西潼高速—運風高速—運城—河運高速—高村鄉—聞合高速—榮河鎮;西安方向—西禹高速—韓城—河津—河運高速—高村鄉—聞合高速—榮河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