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鍊球菌

化膿性鍊球菌

A群β溶血的鍊球菌
化膿性鍊球菌是緻病力最強的一種鍊球菌,屬A群、β溶血的鍊球菌。能産生多種毒素、M蛋白、脂磷壁酸和鍊激酶、鍊道酶、透明質酸酶等緻病因子,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丹毒、膿疱病、軟組織感染、心内膜炎和腦膜炎等,還可引起猩紅熱。
    中文名:化膿性鍊球菌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英文名:Streptococcus 引起病症:猩紅熱,丹毒,新生兒敗血症 分類:緻病性和非緻病性 分裂:沿一個平面

簡介

鍊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症,猩紅熱,丹毒,新生兒敗血症,腦膜炎,産褥熱以及鍊球菌變态反應性疾病等。

細胞沿一個平面分裂,常排列成鍊狀的細菌。革蘭氏染色陽性,但在陳舊培養基或膿液标本中常呈陰性。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分為緻病性和非緻病性兩大類。根據在血瓊脂培養基上的溶血特征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甲型(α)溶血性鍊球菌又稱草綠色鍊球菌,菌落周圍出現草綠色溶血環,通常寄居在人的口咽腔、呼吸道及腸道中,緻病力弱。

乙型(β)溶血性鍊球菌産生強烈的溶血毒素,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可使菌落周圍出現寬2~4毫米、界限分明、無色透明的溶血環,緻病力強,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根據抗原構造不同,又分成A、B、C、D等18個群,在每一群中,因表面抗原的不同,又分成若幹亞群,對人類有緻病性的絕大多數屬于A群。

丙型(γ)鍊球菌不溶血,對人類無緻病作用。

鍊球菌所緻疾病具有複雜而多樣的特點,一方面,由于細菌類型多,且既有侵襲力也有毒素;另一方面,人體各組織器官均高度易感,且有變态反應機制參與發病。

鍊球菌産生的侵襲性酶有:透明質酸酶、鍊球菌激酶和鍊道酶(streptodornase)等;産生的毒素有: 鍊球菌溶血素、紅斑毒素(一種耐熱的外毒素,又叫猩紅熱毒素,由A群鍊球菌中的部分菌株所産生)。變态反應性疾病如風 濕熱、急性腎小球性腎炎等,均可由A群鍊球菌感染引發。

抗原結構

主要有三種:

1.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各種鍊球菌均同,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抗原或稱C抗原系統族特異性抗原,是細菌壁的組成成份。對人緻病的90%屬于A族,其次為B族,其它族少見。

3.蛋白質抗原或稱表面抗M、R、T、S等四種不同性制質的抗原組份,具有型特異性。是鍊球菌細胞壁的蛋白質抗原,位于C抗原外層,同族鍊球菌可根據表面抗原不同進行分型,如A族鍊狀菌可據此分為60多型。

按C抗原不同可分類A、B、C、D、E、F、G、H、K、L、M、N、O、P、Q、R、S、T等18個族。對人緻病的大多屬于A族。A族又稱為化膿性鍊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

形态與染色

本菌為革蘭陽性菌,呈鍊狀排列,鍊的長短與細菌的種類及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易成長鍊。

培養特性

在血平闆上可形成灰白色、圓形、凸起、細小菌落,菌落周圍出現透明溶血環。

化膿性鍊球菌可以皮膚傷口或空氣飛沫傳播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淋巴結炎、淋巴管炎.蜂窩織炎、癰、膿疱瘡等局部皮膚及皮下組織感染以及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産褥熱等其他系統化膿性感染。

化膿性鍊球菌是緻病力最強的一種鍊球菌,能産生多種毒素(鍊球菌溶素O和S、紅疹毒素)、M蛋白脂磷壁酸和鍊激酶、鍊道酶、明質酸酶等緻病因子,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丹毒、膿疱病、軟組織感染、心内膜炎和腦膜炎等,産毒株還可引起猩紅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