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稷壇

北京社稷坛

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1]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2]
    中文名:北京社稷坛 外文名: 地理位置:天安门城楼西侧 气候条件: 开放时间: 门票价格: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年代:1421年 用途:祭祀 主要景点:拜殿、戟门、唐花坞等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社稷坛建于永乐十九年,一直作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的场所。清帝退位后,社稷坛闲置疏于管理,守坛的人在坛内饲养猪羊,许多地方被用来种植苜蓿作为饲料。

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开始募集捐款,准备将其辟为公园。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称中央公园,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公园开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

1915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它建筑,社稷坛的戟门也被改为殿堂。

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的拜殿。

1928年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还把习礼亭、兰亭八柱亭、保卫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刹的宋代石狮移入园中,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

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改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沿用至今。

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景观

社稷坛的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的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多是永乐年间修建。社稷坛的正门位于东侧,南、西、北不设门。

社稷坛

社稷坛社稷坛是一座三层的方坛,用汉白玉砌成,自下向上逐层收缩。坛的四周砌墙,东西南北各辟一座棂星门。坛面上铺五色土,分别为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

中央有一土龛,明清时立有代表社神的石柱和代表稷神的木柱各一根,后二者合为一石柱,名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辛亥革命后,社主石被丢弃,仅保留五色土。文革时,五色土全部改为黄土,种植棉花,文革后恢复。

拜殿

在社稷坛的北面,有一座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华丽殿堂,它是明初修建的拜殿,也叫祭殿和享殿。殿中所有梁架、斗拱全部外露,并彩绘装饰,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该殿是为雨天祭祀而建的,没有雨时,均在殿外坛上祭祀。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的社稷坛无拜殿,怕“天地之气”不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始建该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美国提督在这里设办公室,策划烧杀抢掠的罪恶活动。1923年重修拜殿,做为各界团体集会举办展览的场所。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曾在拜殿停放棺榇接受北京各界人士的瞻吊。当时前往吊祭的各界人士达七十余万,花圈、挽联满园皆是。

1928年该殿因此故改名为中山堂,此名沿用至今。北京解放初期,这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这里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按照典章,社稷坛内不应设飨殿,因为它所祭祀的是土地神和五谷神,土地必须承受风雨霜露以接天地之气,才能生长五谷,所以“社稷之礼坛而不殿”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的社稷坛,就只设坛不设殿。

即使偶遇大雨,衣冠和坛台的祭品被雨水淋透,也不敢随便动弹。后来很多大臣建议增建一座飨殿,朱元璋怕惹恼了上天,“天地之气”不接,没有建殿,只是改为若祭日逢雨,就在宫内斋宫遥祭。

明永乐时,朱棣在北京营建宫殿坛庙的时候,社稷坛的制度与南京同,只在坛台北面多建了—座殿宇,平时不用,只在风雨时在殿内面向南方的坛台设供行礼,故此取名拜殿,这个仪礼直到清亡。

戟门

戟门(中山堂后殿),清朝这里是社稷坛的正式宫门——大戟门,简称戟门。面宽五间,辟三门洞,每个门洞里陈列二十四支大铁戟,共七十二支。大戟门的铁戟,是一丈一尺长的“银镦红杆金龙戟”。

将这种金碧辉煌的古代重要兵器,插在朱红木架上,排列于宫门左右,既壮丽,又威严,是封建帝王显示威严的一种陈设。1900年,美国侵略者将这些铁戟劫持一空。

1914年,社稷坛开辟为公园,将社稷坛宫门改装为殿堂,撤去六扇金钉兽面门,前后安装玻璃窗门,内设图书阅览所。之后,屡易名。

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这些建筑是祭祀时用于存放祭器、祭品。

北京社稷坛坛门石狮

社稷坛的南门,雄踞着一对浑朴威猛的石狮,假如您用木棍敲打它们,就会听到一个狮子发出铁音,而另一个却是铜音,甚为奇妙。

三座外门或大街门

第一座街门,叫社稷街门或社稷坛门,位于今“来今雨轩”东南,东向,宫门五间,门上悬挂“社稷街门”匾额。在清朝,它是社稷坛的正式大街门,但在祭祀时,清帝和王公大臣们并不由此门出入。

因为从社稷坛的位置看,它位于坛东南,而不在坛北。这座门只有举行献俘礼时才启用。每当打胜仗归来,将战俘赤身露体,用黄绒绳捆绑,由兵部押解,先到皇宫东边行礼。

礼毕,再押至西边,通过此门,施行献俘礼。打胜仗的大臣在坛台上主祭,向社稷神报告胜利,用被俘的活人作为祭品,在街门外陈列。

第二座门叫社稷坛左门,座落在“来今雨轩”后面的路东,是社稷坛的旁门,皇帝主祭时,陪祭的王公大臣皆由此出入。明朝举行献俘礼时,皇帝坐在午门城楼上,楼上楼下布满王公和卫兵,仪仗队从太和门布列到天安门外。

战俘在砒处向北跪着,由得胜班师而归的大臣面陈,请皇帝给俘虏定罪发落。

第三座大街门,名叫东北门。明朝,专供兵卒、夫役以及参加祭礼的小官吏出入。在清朝,则是社稷坛出入的总大门,正中门洞专供皇帝出入,左右两门洞供王公大臣、夫役、兵卒、太监等出入。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这东北门成了美国侵略军屯集粮草的仓库和囚禁中国人的监狱。

1900年8月17日,美国侵略军在午门举行占领式,一些被迫为侵略军驮运粮草的中国平民,从阙右门外的门洞里向午门方向看了两眼,侵略军的炮兵立即架起机枪,将十几名中国百姓屠杀在社稷坛东北门外的场地上。

兰亭碑亭

由拜殿往西南而行,便可见到一座八角石亭,名叫“兰亭碑亭”,它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圆明园被焚毁后,1917年将石亭和八根石柱移到这里。

亭中八根柱子上分别刻有一些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柳公权所作的《兰亭诗》,它们笔锋遒劲有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石碑正面刻有《兰亭修楔曲水流觞图》,背面刻有乾隆皇帝所书的《兰亭诗》,亭匾名为“景自天成”。

唐花坞

在兰亭碑亭的东面,有一座雁翅形的建筑——唐花坞,中间为八角亭式,顶、吻、瓦、脊均为宫殿式结构建筑。两旁为玻璃暖房,朱漆绿额,蓝色亭檐,玲珑美观。

室内一年四季都展出各种名贵花木,您只要一踏进花房,立刻就感到芬香扑面,沁人肺腑,因为是人工控制花期,所以无论一年四季和雨雪风沙,在这里您都可以看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鲜花绿叶。

尤其是隆冬季节,室外白雪皑皑,花坞里却繁花似锦,春意盎然。

水榭

与唐花坞隔水相望的,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水榭,水榭由曲廊相绕,建筑设计别致优美,可谓巧夺天工。它创建于1916年。东西北三厅都以走廊相绕。

南门立有垂花门,门外左右围筑花墙,金碧彩绘。北厅完全立在水上,以墩台支架,水榭由此得名。当年的水榭,是官僚政客的游艺场所。五十年代以后,水榭改成为展览室,经常陈列历史文物和举办图片展览。

水榭四周的风景点繁多,相依相衬,显得格外雅静。南面是昔日的银丝沟,春季碧水清澈,杨柳垂依。西面土山之上山石嶙峋,松柏青葱;冬季雪天,大地银装,与金碧彩绘的水榭红白相映,风姿更加宜人。

北面有荷池,盛夏莲花朵朵,清香袭来,使人不知暑热。东面隔着长廊遥望草坪,一年一度的春暖时节,浅草放绿,桃花吐红。这四季宜人的水榭,是中山公园中的胜景。

建筑特色

社稷坛台为三层方台,总高1米。每层用白石栏杆圈围,中间填足三合土。最上层每边长为16米,中层每边长为16.8米,下层每边长为17.8米。祭台的地基全部用的是汉白玉,雪白明亮,气派非凡。坛的最上层铺垫五色土。

依据天干地支和五行的学说,金木水火土是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的五种物质,它们代表五方五色:东为青色土,南为红色土,西为白色土,北为黑色土,中间为黄色土,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寓含了全国的疆土。

象征着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五色土厚2寸4分,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一寸。祭坛正中是一块5尺高、2尺见方的石社柱,一半埋在土中,每当祭礼结束后全部埋在土中,上边加上木盖。

祭坛四周有壝墙环护,墙上青红白黑四色琉璃瓦按东南西北的方向排列,每面墙上正中有一座汉白玉石的棂星门。每年春秋两次皇帝要亲自来此祭社神和稷神。

来今雨轩

由水榭向北前行至中山公园西侧,就来到著名的“来今雨轩”。“来今雨轩”开业于1915年,风雨沧桑的70多年当中,经营过西餐、鲁菜、川菜,又首家推出了红楼菜,从而闻名于世。

当年的“来今雨轩”牌匾,是民国总统徐世昌所书,新的匾额是赵朴初所书。关于它的命名,还是由一个典故引出的。

唐朝诗人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一些人认为杜甫的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争着和他拉关系交朋友。随着杜甫做官的消息越来越沉寂,那些曾巴结讨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来往了。

一个秋雨连绵的季节,正当诗人贫病交加之时,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高车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从此“新雨”“旧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称。“来今雨轩”就是取其新旧朋友欢聚一堂之意。当年,鲁迅、柳亚子等文化名人曾多次在这里饮茶读报,聚会叙情。解放后,中国领导人也把这里当作招待外宾、海外侨胞的理想场所。

“来今雨轩”的红楼宴,把饮食与红楼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客人进入餐厅就好像踏入了《红楼梦》的氛围中。这首先体现在饭庄的外部环境上。古香古色的风格,亭台楼阁的建筑,小桥流水的情趣,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

其次是餐厅内部的装饰上,墙上挂着巨幅的林黛玉、贾宝玉《读西厢》的画,餐厅的灯、桌、椅甚至台布,都严格按书中所描写的样子制作。

再次是服务,这里的服务员皆服古代服饰,每上一道菜,就向宾客介绍菜的名称和菜的缘由,使宾客既饱口福又饱耳福。

《红楼梦》中的贾府,无论是招待宾客还是家宴,所用的各种佳肴、汤、粥、甜食点心不仅反映了中国明末清初各个阶层及民间的饮食风俗习惯,也体现了祖国传统医学食疗营养作用及食物的药用价值。

红楼宴的菜品有“鸡髓笋”、“怡红祝寿”、“茄鲞”、“鸡丝蒿子杆”、“乌龙戏珠”、“泥山药糕”、“雪底芹菜”、“三鲜鹿筋”、“冬菜肉包”等,在色、香、味、型、精、雅等方面更是堪称一绝,充分反映了我们传统烹饪技艺的精湛和高超。

传说

传说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天下之中,而在他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

东方太皞(音hao,四声),由木神辅佐,手持圆规,掌管着春天,属于青色。

南方炎帝,由火神辅佐,手持秤杆,掌管着夏天,属于赤色。

西方少昊,金神辅佐,手拿曲尺,掌管着秋天,属于白色。

北方颛顼,水神辅佐,手拿秤锤,掌管冬天,属于黑色。

黄帝居中,由土地辅佐,手拿一根绳子,掌管着四方,属于黄色。

他有四张脸,四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在它们的中央,立有一个方形石柱,名叫“社主石”,又称“江山石”,表示“江山永固”。

遥想当年的帝王们,在礼乐声中对地三叩九拜的时候,似乎可以看到他们在庄严中流露出来的对于“天命”畏惧的眼色和许多人慑服在大自然脚下的神情。

社稷坛原是辽金时代燕京城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长寿兴国寺。到了明代永乐十九年,改造为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谷物神的地方。

传说太社之神名旬龙,是神农氏第十一世子孙,能辨别土壤,曾任土正官,后人们尊他为后土。太稷之神名弃,是被弃之郊外后,牛羊用乳汁哺育,飞鸟用羽毛御寒,才得以活命,故起名为弃。

弃从小就喜爱试种野生种子,获得果实后,他就教人们如何耕耘。这个神话的流传,对于到社稷坛来祭祀的人来说,又平添了一种虔诚的心情。本来每年只是春秋来坛祭祀,后遇大火、大水、日食、天灾等,也在这里举行仪式。

明清时代的社稷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最为隆重的是社稷神。《白虎通》中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上尊。稷五谷之长,故封稷而祭之也。

”这社神和稷神,其实就是埋在社稷坛中央的一块长石和一根长木。演变到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祭社稷的时候,在社神和稷神的配位上有两位深受人们爱戴的“农业专家”。位享太社的神叫句龙,是神农氏的十一世孙,他是一位“地质学家”和“土壤学家”,能辨别土壤的性质,能种植各种农作物。

颛顼高阳氏时代充任“土正”官死后,人们怀念他,尊他为后土。位享太稷的神叫弃,是古代一位精通农事的“农艺师”。

传说,弃的母亲是邰氏女塬。她在一次郊游时,发现地面有很大很大的足迹,便试想用自己的足踏上,比一比大小。

但是刚一踏上,就仿佛精神上受了一种什么感动,回来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人们看不起这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将他遗弃在荒郊。可是牛羊哺育他,天上的群鸟使他温暖,人们把他抱了回来,取名为弃。

弃从小喜欢农业,做游戏时,总是把野生的谷物播种到地里。后来果实成熟了,比野生的大且肥,又甜又香。他教会了人们种植,生活有了保障。他鼓励人们从事农业劳动,创造更加丰裕的生活。

直到今天,在山西省闻喜县的稷王山,有一种五色石子,有的象麦粒,有的象绿豆……,传说这是弃遗留下来的种子变成的。人们把这些石子叫“五谷石”。

帝王在都城设的社稷坛叫太社太稷,全国各郡县设立的坛叫社稷,都城由帝王主祭,郡县由帝王派出的郡县官吏主祭。因此,在中国各省各县都有大小不等的社稷坛。

明清两朝的社稷坛座南朝北,坛北正门三间,进正门又有大戟门。戟门南有拜殿,再南就是社稷坛台。

皇帝祭祀社稷的时候,就把全国各地的“太岁神”都集中到坛台上主祭。坛台的黄土中央处,有一两尺见方的土龛,龛内埋藏着一根长三尺六寸,见方一尺六寸的石柱。

每逢冬至、夏至,皇帝都要来这里主祭,合祭社主和稷主。如果两坛分祭,祭太社的坛叫社坛,龛内埋着一根木柱,尺寸大小与石柱同,叫稷主。

在通常情况下,合祭时只用社主不用稷主。但有时把社主和稷主都埋在一个土龛内。因木石合埋一龛,好似夫妻合葬,当木柱腐朽就要重换新的木柱,人们便笑着说,太社要续新人了。

后来,乾隆皇帝得知此事,觉得这样拿社主开玩笑,太不严肃,于是下令取消稷主,只用一个社主。

本来在远古时代,人人都可祭祀社稷,以表示对土地和谷物这两种实物的特别崇敬。当时的祭典也十分简单、原始。只是在祭奠时,扫地为坛,上放一把土和一根高粱根,就算祭典终结。后来演变为“民社”和土地庙。

交通

1、4、5、10、22、37、52、726、802、特1路可达。或乘地铁一号线天安门西下车即到。

美食

来今雨轩饭庄

来今雨轩饭庄始建于1915年,现坐落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西侧,此处景点名曰:杏花村。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假山、小桥、喷泉、瀑布相映成趣,庭、台、楼、阁、榭组成一幅完美画卷。

沿叠翠廊拾阶而上,凭栏远眺,只见古树参天,故宫等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风景极为优雅。

这个名字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秋述》,诗前小序中写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表达了交朋友应重在友谊。

从此“旧雨”、“今雨”便成了老朋友、新朋友的代称。“来今雨轩”就是取朋友之间应怀着真挚的友情来此欢聚一堂之意。

红楼宴特色描述

80年代初,来今雨轩饭庄的烹饪师傅们熟读《红楼梦》原着,请教专家,翻阅故宫档案,参考清人食单,博采明清宫廷、贵族之家的饮食精华,整理出一批“红楼食谱”。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终于在1983年初正式推出兼具南北风格的“红楼宴”。红楼肴馔在色、香、味、型、器、养、精、雅等方面堪称一绝,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烹饪技艺的精湛和高超,赢得了中外食者和专家们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1992年8月27日,在北京来今雨轩为各国元首、皇太子的厨师们举办了大型的“红楼宴”,世界名厨们对此赞叹不已。红楼肴馔先后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经国内著名红学家鉴定,并获得科技进步奖。

“红楼宴”

每道菜要有“出典”是根据某个故事情节而创制。菜品的风味应与苏州、南京、淮阳菜系接近,兼有北菜风味,清淡爽口甜而不腻。

选料方面崇尚天然和环保概念,如所用蔬菜应是家肥培养,调料中不能加用味素等等。每道菜均富有营养价值,并具有滋补健身之功效。

菜品内容:

茄鲞。出自《红楼梦》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王熙凤详细介绍了它的制作过程,这道菜以茄子为主料,配上各种干果,口味咸鲜,略甜。

银耳鸽蛋。出自《红楼梦》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席间上了一道“鸽子蛋”,凤姐为讨好老祖宗,捉弄刘姥姥说这道菜“一个蛋值一两银子”,来自乡下的刘姥姥竟滑稽地用筷子去夹鸽子蛋,引起全屋人哄堂大笑。

银耳属腐生真菌,是传统的滋补品。鸽蛋能补肾益气,但因产蛋率低,所以也可视为席上珍品。银耳与鸽蛋相配成菜营养十分丰富,更是老年人食用之佳品。

扒驼掌。出自《红楼梦》五十三回“乌进孝进租”时的进物单上,有“熊掌二十对”的记载,但因熊为野生保护动物,故以驼掌代熊掌。骆驼产于内蒙古荒漠草原,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尤其驼峰驼掌可作名菜。

从营养角度来讲,食驼掌可强筋壮骨,再配以菜心,荤素俱佳,肥而不腻,是秋、冬季补品之一。虽不如书中的熊掌好,但也独具特色,深受美食家的欢迎。

鸡丝蒿子杆。出自《红楼梦》六十一回,写俏丫鬟晴雯要吃炒蒿子杆,于是厨娘柳嫂子用鸡丝来炒蒿子杆。蒿子杆也叫蓬蒿或茼蒿,是草本植物

它的茎与叶均可食用,含有丰富的营养,尤其是胡萝卜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稍加烹调便鲜嫩、可口、清淡。

鸡皮虾丸汤。出自《红楼梦》六十二回,写芳官饿了,吩咐柳嫂子做饭,为了讨好芳官,柳嫂子做了一顿上好的饭菜遣人送过去。丫环春燕揭开一看,里面有胭脂鹅脯、酒酿清蒸鸭和香稻粳米饭等。

鸡皮虾丸汤就是其中之一,虾肉嫩白色,是海中之宝,高蛋白低脂肪,可补肾壮阳,健皮脾化痰,益气通乳。用其做汤口味清鲜,虾肉脆嫩。特别是丸子做成白、绿两色,颇有特色。

鸡髓笋。出自《红楼梦》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在贾赦孝敬老太君的晚宴中有一道珍品。将鸡腿肉去掉,留下骨头,敲碎取出骨髓,点缀在鲜笋盘中。雅致,清透,营养丰富。

雪底芹芽,《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据考证,“雪芹”取自前人“园父初挑雪底芹”之诗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来今雨轩饭庄创制了这道菜肴。此菜是用鸡肉和芹菜做成。

斑鸠体形似鸽,栖于平原和山地的林间。其肉鲜嫩,爽滑味美,与芹芽同炒,颜色鲜艳,衬以“雪底”,三色分明,色香味形俱佳。

枣泥山药糕。出自《红楼梦》十一回,小说中写到秦可卿正在生病,王熙凤前去探望,秦说:“昨日老太太上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到吃了两块,……”凤姐笑到:“明日再给你送来。”

据中药典籍记载,红枣可补气血,健脾胃;而山药亦能补气健脾,入脾、肺、肾三经。故以红枣山药合成的食物兼具二者之滋补疗养的作用。

怡红祝寿。出自《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说的是为宝玉等人过生日。“怡红祝寿”即根据这一回的描写而创制。贾宝玉也称“怡红公子”,用红色的大对虾为主料寓“红”字。

对虾又称大虾、明虾。肉嫩色白,脑肥味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食品。这道菜以红色的虾衬绿色的鲜荷叶和雪白的寿桃,色彩美观,借以祝福客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