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鬧

房闹

与地产开发商闹事的行为
“房闹”指业内通常将已购房的老业主由于对新开或新推盘价格低于其购房时的价格不满而发生的集体与地产开发商闹事的行为。在房价“下降”时的“维权”是房闹;而在房子热销,购房者因各种原因买不到房,在销楼现场大闹,对开盘价格与宣传价格不符而闹,房子出现质量问题而闹等等,都可称之为房闹。
    中文名:房闹 外文名: 别名: 本质:利益或权益” 开发商回应:业主对开发商降价感到不满 网友:部分业主如此“维权”

简介

已购房的老业主由于对新开或新推盘价格低于其购房时的价格不满而发生的集体与地产开发商闹事的行为称为“房闹”。

其实,在房价“下降”时的“维权”是房闹;而在房子热销,购房者因各种原因买不到房,在销楼现场大闹,对开盘价格与宣传价格不符而闹,房子出现质量问题而闹等等,都可称之为房闹。有小打小闹者,亦有血腥大闹者,屡屡发生,堪称楼市一景。这其中有该闹的,也确有无理取闹的。但无论怎样闹,都应合法,至少合理去闹。摒弃文明,采用暴力手段,打砸的行为要坚决杜绝,此类行为也会受到法律制裁。

“房闹”的本质还是“利益或权益”,相信没有人喜欢成为“房闹者”,但有些人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成为“房闹者”,也有逐波随流成为“房闹者”。

各界声音

开发商回应

业主

对开发商降价感到不满。不过在开发商看来,业主退房或者补偿差价的要求,却显得有些“无厘头”。荣御蓝湾太仓售楼处对待业主的要求态度就异常强硬,坚称“不退房、不退款”。

但也有部分开发商选择妥协。华业地产对于东方玫瑰A9号楼老业主的“维权”行为,选择了以额度约为原成交价5%进行补偿。而早在2008年9月,华业位于北京东四环的玫瑰郡推出大量特价房后,也承诺对老业主进行补偿,成为北京首个降价补偿的楼盘。

然而这种降价补偿的做法并不受业内认同。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北京郊区的房价都处在下行通道,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可能导致其他老项目业主的反弹。

2010年11月18日,北京通州楼盘京贸国际城第三批房源以每平方米预售均价下调7000元而被称为“京城第一降”,当时,开发商为安抚抗议的业主,向369套房子的业主合计返还差价达近2亿元。而当京贸国际城今年9月再次降价销售时,部分老业主就把上次的降价补偿当做了“维权”的榜样:“虽然合同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降价退差价的条款,但是上次降价时,开发商给3号楼老业主返还差价,因此,本次降价后,开发商就应该对2号楼老业主进行差价补偿。”

网友:不支持

部分业主如此“维权”

,网上大多数网友并不认同,有网友在微博中这样评价,这是“涨了就乐,跌了就闹”;还有网友认为,“闹事的都是炒房客,房价就是被他们抬高的!”从网友微博言论中,我们可以体味到网上舆论对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是积极支持的,不希望干扰宏观调控的成果。

专家:理性看待

房价跌了,就找开发商算帐索赔;那房价涨了,是不是要给开发商发红包分利润呢?正如人民网评论所说,“住

房买卖,守的是市场法则,讲的是契约精神。假如此时叫停降价,会不会让一些开发商暗自窃喜?会不会让公众对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产生疑虑?”著名财经评论家投资叶檀认为,房地产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而不是通过冲击开发商,来保障自己的投资收益。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产品,投资品风险尤其大。当投资品价格下降时,受损的投资者理应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买单,而不是向商家索赔。

虽然社会上不乏同情的声音,但更多还是抱着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现象。同是价跌亏损,为什么买股票的不闹买房的会闹?可能买房不同于一般的购物行为,自己房产价值缩水几十万,业主心理上难以接受。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股民能接受“股市有风险”的理念和结果,为什么购房业主就可以不履行合同?因此,做“房闹”搞“维权”,不愿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市场风险,是对合同法律效应的漠视,说到底还是缺乏契约精神。

房闹心理分析

过去十多年,国内房价一年高过一年。于是,人们习惯性认为,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这一轮宏观调控,改变了所有人的印象。从北京到上海再到长沙,只要出现降价,前期购房业主都会团结起来,集体向开发商要个说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连道具和台词都一样,都是高举“我要退房”标语,都在大骂开发商“没有良心”。

针对各地层出不穷的退房潮,复旦大学法学院段厚省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业主在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时,双方都应当被推定为“理性人”,有着预测并承担商业风险的能力,这个风险就包括房屋价格或者交换价值下降的风险。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国度,很多数人购房不是按价值来投资,而是按情绪来判断:只要有人花2万元/平方米买了房,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在附近花19999元/平方米购房无比合算。甚至一度悄悄想象,几个月后,有人会在附近花3万元/平方米购置房产。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得出的可怕结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作比较,还总是靠观察周围的环境确定彼此的关系。

在房价只升不降的时代,这种方法或许可行,但一旦市场有变,就难免陷入一种谁比谁更傻的结局。

购房者要提高自己对市场独立分析判断能力,主要的关注点有市场整体供求形势、后续购买力强弱、货币政策整体紧缩还是宽松、开发商资金状况、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并仔细考察周围环境后再做决定。购房者做重要决策时切忌跟风随大流。

政府:以市场健康着眼

政府要不要保护在购房中处于“弱势”的业主?根据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法律法规,商品房销售价格是由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约定,房地产企业也应该按照规定实行一套一标明码标价,接受监管。如果双方当事人发生矛盾纠纷,应当根据约定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商的任何承诺必须落实在合同上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要将购房合同逐条仔细阅读并与开发商确认后才可签字。

对有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制造预期、哄抬价格等不法手段牟取不当利润的,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惩处。对此次这几家楼盘降价销售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调查取证,一旦发现存在问题,一定要严惩不贷。

退房

很显然

,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进入了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深水区”。很多潜在购房者看到了房价松动的可能,正欢欣鼓舞地等待房价的实质性拐点出现。也有些房产业主的利益开始受到触动,退房潮在此背景下出现并不奇怪。很多“退房”只是一种姿态,其目的可能是希望影响决策层的决策。虽然这些“维权”业主未必有这样的主观目的,但在客观效果上,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开发商对抗调控政策的“盾牌”的作用。

有的评论认为,退房潮将成为开发商的最后一道屏障。但这是否最后一道屏障还很难说。可以想象的是,房价每跌一寸,就可能有一部分在此价位入市的业主站起来加入“屏障”的行列。这些业主和包括开发商在内的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力量结合起来,力量显然不容小觑。而更多的利益既得者可能还会通过更加隐蔽的办法来影响决策层。所以,如果要坚持房产调控的成果,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有应对更多“屏障”的心理准备。

至于这次退房潮,究竟会成为房价拐点的前奏还是调控政策的尾声,恐怕就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在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天平如何调节了。

社会观点

跟股民相比,购房者实在是太幸福了。涨了能赚钱,跌了能退房,简直就是无风险买卖。

看来房价这次不是“假摔”了。如果是“假摔”,不太可能激起这些业主的“义愤”和“维权”。

房价进入了何去何从的关键抉择期。房价是真的会“摔”下去,还是晃晃悠悠又“站”起来,就取决于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了。

别拿无知当个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就在那里摆着呢,玩不起就别玩,输不起就别赌,既想玩又怕输,看到旁观者鄙夷的神情了吗?? 没有钱,买什么房子? 还玩按揭,那是金融工具,还真以为自己也能玩!

“维权??维钱吧?奉劝那些无知的少部分业主,不要打着“我们老百姓维权”的幌子的行事,拜托了,你不代表“我们”,更不代表“全体百姓”,你只代表自私自利的你们自己。”

代表案例

北京

8月初,华业位于北京通州的东方玫瑰二期A9号楼推出了80多套均价在14000~15000元/平方米的特价房,这与此前16500元/平方米的价格相比,降幅达到10%以上,这令很多老业主“难以接受”。8月13日下午,东方玫瑰部分前期业主身着统一T恤衫,拉起横幅,聚集到售楼处“维权”,要求“退房”、“换房”或是“补差价” 。同样在北京通州,今年9月份,京贸国际城上百名业主为了让开发商退房或是补差价,围堵小区入口。

随着各地房价下滑,“退房事件”在多个城市上演。上海景瑞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太仓“荣御蓝湾”在9月底进行了一次促销活动,降幅达到26.5%。从9月底开始,数百名业主在太仓和上海两地的公司进行集体抗议。佛山禅城区城南某楼盘正式推出了第二批约87套的公寓房,较前一批同档次房源的11000元/平方米单价下降18%,由此引来老业主强烈不满。而此次龙湖地产的促销行为,竟引发300业主“冲击”售楼处,由群体抗议上升为暴力打砸。

对于业主们的损失,业内人士表示业主的心情可以理解。若业主的诉求在合理范围内,开发商应适当满足,“不能避而不见,应该积极和业主沟通协商”。但高价入市本就有风险,以降价为由要求退房是“无赖行径”。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王展律师表示,如果在购房合同中并未就降价补偿或者退房等方面做出相关约定,那么老业主的要求则属于无理取闹。他说:“这只能说明购房者自己的判断失误,因此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杭州

2012年5月3日至5日,杭州接连发生3起房闹事件。导火线都是房价下跌给老业主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开发商拒绝补偿差价。据媒体统计,年初至今,此类事件在杭州已经发生近20起。

1、5月3日,杭州体育场路昆仑控股旗下公司的门前,聚集了一群由六七十人组成的昆仑天籁老业主“维权”队伍,他们身穿统一的T恤衫、面戴口罩静坐在公司门前的台阶上,手中举着“昆仑欺诈”的手牌及横幅。要求开发商就差价补偿给个说法。

2、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馆打出广告房价大幅下调,老业主聚集至杭州秋涛路67号上的浙江中豪控股集团楼下,举着“退房”的手牌,喊着“中豪欺诈”的口号,要求开发商赔偿差价,抗议该公司开发的楼盘跌价。

3、5月5日,杭州滨江区楼盘——江南铭庭打出最低破百万的降价消息。一时间,售楼处是热闹非凡,一边是新业主赶紧交钱生怕落下,一边是老业主聚集在门口,拉横幅送花圈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

温州

2014年4月15日,温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温州市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发出《温州房地产行业积极应对“房闹”倡议书》,表达了对“违反契约精神”的“房闹”现象进行抵制的坚决态度,并恳请当地政府干涉。

倡议书中,温州房地产商对多年来诚信履行合约的业主们表示感谢,并倡议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自觉规范开发行为,提供优质房源。同时,他们希望购房者能通过协商或法律手段去解决购房问题,不要采取购房者拉横幅、冲击售楼处等违法行为,并恳请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力度,严厉打击愈演愈烈的“房闹”,保证房地产交易秩序井

然。

买房要谨慎一不小心就摊上了麻烦事

一个售楼小姐曾说,你要是相信卖房者对你说的话,那你只会上当,因此只能把他们的话当作真实的谎言。买房本需得小心,小心你买到了高价房,更得小心的是,因为你的买房的决策错误,你的买房成本突然加大许多。

买房风险之一:不能物尽其用,买房成本更大

梅花准备买婚房了,她的姐妹都是大房,甚至有一个姐妹嫁给暴发户,买的是别墅。为了面子,她准备买一套16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房子。

梅花的提议,遭到了男友的反对。男友分析,这样一套在市中心的房子,至少需要100万元。而他们经济有限,双方父母都在市内,都有房子居住,不存在和小两口挤住一起的情况,所以没必要买那么大房子。大房子不但价格昂贵,让两人当上房奴,房子也会有很多空置面积,利用不上。利用不上的面积,实际就是提高了买房的成本。

梅花想想男友的话很有道理,因此,最终决定买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两室一厅。

提醒:买房,可以多考虑使用率。只要粗略一算,你就会被使用率对房价的巨大影响吓一跳:两人各花50万元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使用率一个是70%、一个是90%,那么实际房价每平方米相差好几百元甚至更多。

因此,买房之前最好弄清楚你为多少面积掏了钱,自己家可以使用的面积是多少,这样,你就会得出真正有效的房价。户型的实质其实是:在你的需要之下,空间被赋予了什么功能?它的组合方式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些功能?比如,早出晚归的上班丁克族不必讲究房子的朝向;很少有客人拜访的人不要40平方米的客厅;经常在家办公的人不能把电脑搬进卧室,需有工作间;花50万元以上买房子的人,三大一小的要领就要作废。把自己放在房子中假想着生活一下,户型中掩藏最深的劣势都将涌现出来。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买房尤其不能贪大,而是要实用、宜居。

买房风险之二:不能融入的环境,跟房价不匹配

林星是一个“剩女”,相貌出众,气质不凡。准备买房的她,不过多在意房子的价格和地段,只要求房子的环境好。看了三个多月的房子,许多房子要么是小区绿化不错,可周边乱糟糟的;要么是小区有水环境,可水将来会成为死水……

最近,林星仍为房子在操心着。

提醒:环境有大、小之分。大环境指社区所处的位置和区域,小环境指社区内部的环境规划设计。美的环境,优雅的布局是挺好,但关键要看你是否能真的融入,是否有一些与房价相匹配的收获。

大环境决定了外部配套,如医院、学校、银行、超市、车站等。紧邻餐饮大道的楼盘,即使江景不错,但油烟或喧闹往往让人头疼。房子在钢铁城、化工新城、汽车城,其空气质量、烟尘、噪音污染等,决定了小区今后长期的舒适性不佳,对宜居有一定影响。

小环境,先看绿地复盖率,硬性标准是绿地复盖率不低于35%。小环境还需要水,水让环境活起来。在一个小区中,大的湖泊、湿地、鱼、水鸟等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09年的房子难卖,开发商势必会想出一些新的招数招徕消费者,因此买房前,一定要仔细甄别,以免买了一些不能匹配房价的“废环境”。

买房风险之三:一不留神就买了烂尾楼

马云准备今年5月结婚,最近在汉口看中了一个小户型房子。可得知房子要明年才交房,他打起了退堂鼓。小户型竟然要这么久才交房,岂不让人很不放心?另外,平白多了一年的空置期,自己一边还贷一边租房,还要准备结婚,成本太高。两人决定还是找合适的现房。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期房之前,售楼小姐都会说一番“甜言蜜语”,极力鼓吹房子的地段好、环境美、价格低,总之一切都完美,令客户不由得不动心。

因为一系列的规范,开发商尽管如今在操作方面已大有改观,但期房变现时仍不免有“不可抗拒”的风险:如面积误差、建筑材料的变换、规划设计的改变等。当然,由于期房价格上的优势,它一时并不会在市场上消失。不过,消费者要把握一个原则:期房并不都是完美的。所以,要么在合同中写入各种预防期房风险的条款,要么干脆选择购买现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