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體育學院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沈阳体育学院(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简称“沈体”,是辽宁省属的体育类本科院校,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1956年,更名为沈阳体育学院。2001年,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截至2021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其中白清寨校区(雪上运动中心)占地757亩;设有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17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图书馆藏书84万余册;有全日制本科生6855人,硕士研究生1308人,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21人。[1]
  • 中文名:沈阳体育学院
  • 外文名: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 简称:沈体(SYTY)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体育类
  • 学校特色: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省部共建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 主管部门:辽宁省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姚守齐院长:刘征
  • 本科专业:17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3个
  • 院系设置: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
  • 校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 校歌:《我们集合在沈阳体育学院》
  • 院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 地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 院校代码:10176
  • 主要奖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获评“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 知名校友:韩晓鹏,韦迪,张立新,马一鸣,张庆鹏

历史沿革

1954年,东北体育学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东北人民政府举办;校址确定在沈阳北陵原东北大学体育场旧址周围区域。

1955年,竞技指导科(原东北体训班)划出学院建制。

1956年,更名沈阳体育学院。

1958年,划转辽宁省政府领导,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

1960年,设立体育系和运动系;不久运动系划出学院建制,但保留运动系(或沈阳体育学院分院)名义至1984年,成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的前身。

1963年,由辽宁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体委业务指导。同年省属沈阳市体育学校中专并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迁往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农场,次年陆续迁回沈阳原址。

1980年1月,隶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附属竞技体校。

2001年3月,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政府共建、以辽宁省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由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共管、以体育局为主。

2004年9月,学院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学院迁入新校区。

2017年1月,沈阳体育学院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开设本科专业17个。

教学单位

专业

体育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武术与舞蹈学院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

管理科与新闻传播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管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市场营销、

社会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位列全国B+。

辽宁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体育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体育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体育、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21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5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人为国际体操联合会执委会和技委会委员、亚洲体操联合会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兼执委;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优秀教师5人;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7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8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资助对象,3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牛雪松

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纪冬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贵敏、李杰凯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专家:董传升、邹德新、杨雪、姚瑶

辽宁省特聘教授:董传升、邹德新、衣雪洁

辽宁省优秀专家:邹德新、董传升、陈洪彬

省教学名师:张日辉、曹继红、赵秋菊、于秀、娟、邹本旭等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邹德新、董传升、程文广等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崔鲁祥、宋铁男、刘元国、程文广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田径教研室、体育教育学教研室、篮球教学团队等。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试点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1门国家一流课程,23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体育优秀课,1门省级公共艺术课。 

国家级特色专业: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野外生存活动指南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省级示范专业:民族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体运动科学等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示范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等

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运动训练等

省级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足球、排球、乒乓球、管理学、健美操、体育概论等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十三五”以来,学校已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8项研究成果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承接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36项。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分类

立项日期

多元共治视域下体育社会组织培养模式与建设路径研究

冯欣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6.8

我国冬奥雪上项目竞技实力提升与大众滑雪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曹连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6.8

基于运动相关皮层电位sLORETA脑成像的人体上肢肌肉运动性疲劳的脑研究

郭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7.8

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退役运动员融入社会研究

邹德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7.8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代际冲突研究

刘元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7.8

基于大众冰雪运动发展视域的北京冬奥会网络营销创新策略研究

朴勇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7.8

我国10-12岁儿童能量平衡及其相关行为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常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6

价值回归视域下我国体育教育有效供给研究

程文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6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空间评价与空间机制研究

宋铁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6

精准扶贫与振兴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董传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6

冬季项目平衡稳定控制与运动模式最优化模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

2018.10

代表性国家级科研项目(部分)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冬季运动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基地”“辽宁体育产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等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量84.47万册,电子图书24.6万册。购买各类在线数据库5个,分别为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体育咨询网、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EBSCO SPORTDiscus with Full Text);自建了《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数据库》和《精品课程教学参考书数据库》。

学术期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由沈阳体育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

合作交流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学校与美国、丹麦、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近三年派出留学生近百人,接受俄罗斯、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学生来学校参加各种合作交流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圆形。由学院象征图形符号、校名标准用字和校名标准英文组成,中心是处理成圆形的学院象征图形符号,外层环绕校名标准用字和校名标准英文,红白两色。用于各种公共展示(例如悬挂、印制证书、公文用品、印刷品等),也可制成徽章供佩带。

校名标准用字(辑毛体)

象征图形符号

象征图形符号是形象标志的核心要素,可以围绕该要素进行延伸、拓展和再创造,以丰富形象标志的表现力。象征图形符号的造形是一枚红色印章,上面用阴文大篆体篆刻现代汉字——“体”。其含义是:

1、“体”字:体现我院“以人为本,以体为本”的办学理念。

2、用大篆体篆刻现代汉字: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示我院的国别归属,还含有推陈出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意义。

3、右上半部状若健美运动员形象:既标志出学校的办学特点,也象征着师生员工对尽善尽美的追求。

4、印章图形:传达出承诺、诚信、责任等意味。

5、主色调:国旗红。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拼搏进取、激扬向上的体育精神。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厚德:语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有大德、心胸宽广、重公轻私。用于校训,意在反映学校重视塑造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理念,突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博学:语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视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用于校训,意在引导师生夯实知识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博采众长,探索新知。

弘毅:语源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君子必须抱负远大、坚强刚毅,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用于校训,意在引导师生塑造具有使命感的人格,勇于担当,奋发有为。

致强:致,意为求得、达到。强,意为优越。用于校训,意在倡导“更快、更高、更强”,引导师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锲而不舍,追求卓越。

校歌

《我们集合在沈阳体育学院》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姚守齐

院长

刘征

党委副书记

王健

副院长

刘兴、刘芳、曹继红

纪委书记

姜广利

知名校友

界别

姓名

体育界

杨鸣

张庆鹏

郑姝音

韩晓鹏

马一鸣

张立新

贾宗洋

刘馨阳

薛瑞红

政界

韦迪

演艺界

孙书博

姜宏波

孙浩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