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

王婆

《水浒传》中的人物
王婆,虚构人物。出现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在两部作品中均为山东清河县人,家住紫石街武大郎家隔壁,在家开一个茶坊,并兼做媒婆、接生婆等工作。为西门庆设计勾引潘金莲,并借自家作为二人的通奸场所。在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踢伤后,又设计杀害武大郎。是二书的重要反面角色。有挨光、潘驴邓小闲等名句。最后被官府法办。在《水浒》里人们已经熟悉了她。只是《金瓶梅》里的这个王婆还有个儿子王潮,并且她与潘金莲的被杀都被大大地推迟了而已。王婆在促成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通奸苟合上,有“理论”,有步骤,有技巧,也很有耐性。
    中文名:王婆 外文名: 别名:王干娘 登场作品:《水浒传》、《金瓶梅》 饰 演:李明启、杨青 国 籍:北宋

人物介绍

在《水浒》里人们已经熟悉了她。只是《金瓶梅》里的这个王婆还有个儿子王潮,并且她与潘金莲的被杀都被大大地推迟了而已。

王婆在促成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通奸苟合上,有“理论”,有步骤,有技巧,也很有耐性。

人物评论

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西厢记》里的红娘,也是促成一对男女的非婚性交,并最终令他们结为夫妇,其间也有不少的噱头巧技,为什么红娘成为了一个美好的形象,甚至于在现代成为了一个“成全好事”的代码?王婆则遭到历代人们的唾弃。难道仅仅是因为潘金莲属于“有夫之妇”?其实《西厢记》里的莺莺也是订了夫家的,这在封建社会里与“有夫之妇”几无区别。而且据《西厢记》的描写,张生与莺莺也实在谈不到有多少思想交流,他们也就是性吸引而已。

细想起来,红娘与王婆的区别,只在于红娘是出于无私,而王婆却自始至终是出于贪婪。王婆每行一步,都是把那当作一桩生意来做的。

《金瓶梅》在刻画王婆的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上,比《水浒》细腻深入得多。当潘金莲被逐出西门家,寄住她家由她代为发卖时,面对着武松,她也还在试图着多吞些银两,真是死到眼前犹做发财梦,令人对其人性的黑酽,产生出一种惊悸。

荧屏形象

1964年香港邵氏电影《潘金莲》:红薇饰王婆(注:红薇为尔冬升、大卫、秦沛的母亲)

1974年香港邵氏电影《金瓶双艳》:王莱饰王婆

1982年香港邵氏电影《武松》:王莱饰王婆

1996年央视版《水浒传》:李明启饰王婆

其中以王莱塑造的版本最为经典神似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歇后语吗?为什么?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歇后语。原因如下: 

“王婆”,过去很多人误以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实际指的是男的,原叫王坡。他做事婆妈,说话罗嗦,人们送他外号叫“王婆”。 

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避战乱而来了开封府。他随身带有胡瓜(即今日的哈密瓜),还保持原来的甜香,只是外表不俏,当地人还未识“宝”,竟无人光顾。 

王婆(坡)就运用他爱说话的这种推销手法,向来往人等一个劲地夸说,行人们听他说得这种瓜多香多甜,又见他把瓜切开了硬叫你尝尝!嘿-----不错!甜呀!香呀! 

宋神宗有次出宫巡视,也看见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绝的介绍;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更加劲的夸说,请皇上试试。宋神宗一啖,觉得甘甜清香,当下说:“做买卖的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有何不好?”就这样,“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传开了。 

辗转习用,这个歇后语已多用于贬意了

水浒系列人物寓言之《王婆的故事》

一、王婆骂街王婆打小的时候就手脚不干净,和小伙伴儿们玩耍,只要有机会,总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到手。一天,十几岁的王婆和女伴们一起玩耍,不知什么时候,燕子放在地上的毽子不见了。没了毽子,燕子呜呜地哭了起来。别的人也急了,一齐帮她找,王婆显得尤为着急。大伙儿东找西寻,折腾了好大一阵,也没有把毽子找到。

这时,王婆便凶叨叨地站在大街上,对着小伙伴们嚷嚷开了:“是哪个千刀万剐爹死妈嫁的东西,把燕子的毽子偷走了。谁要是拿了,不出今儿晚上,就让她头上起疮脚上流脓,半夜三更死在野外,让狼吃了她的肉啃了她的骨头撕了她的肺。”她的叫骂,使伙伴们心中发寒站立不宁,似乎毽子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拿了,人人心头羞愧难当,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王婆骂得起劲儿时,谁也没有想到,毽子猛然顺着她自己的裤腿掉了出来。大伙这才明白,是她把毽子拿了。当众出丑的王婆没有显出丝毫的羞愧,而是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嘻皮笑脸地说道:“我看大伙玩得乏味,故意藏了燕子的毽子,为大伙解解闷儿。”

贼喊捉贼,可以说是某些心术不正者转移视线蒙混过关的惯用伎俩。

二、王婆赖鸡

王婆做了新娘不久,喂了一群鸡。邻居大妈家也有一只鸡。也许是自个太孤单,邻居妈的鸡跑出外面一整天,也没见回来。天黑了,邻居大妈到处寻找,也没见鸡的踪影。第二天,她又出去找鸡,还特意到王婆的院子里转了一圈,看有没有自己的鸡。王婆告诉邻居大妈,院子里没有见到有别的鸡跑来。或许让野兽叼走了,邻居大妈从王婆家出来,只好作罢。

几天后,邻居大妈的鸡突然回来了,老人十分高兴。就在她抓出米准备喂鸡时,王婆跑了进来,说这只鸡是她的,大妈惊得差点儿没回过神来。自己喂了几年,难道还不知鸡是谁的。但看到王婆一口咬定鸡是她家的时,善良的大妈再也没说什么,就让她把鸡抱走了。

大妈从王婆赖鸡的举动,看清了自己这位邻居新媳妇的本来面目,在她美丽容貌的背后,包藏着一颗邪恶的心,是个什么缺德事都能干出来的角色。大妈庆幸自己虽然失去了一只鸡,却认清了一个人

三、王婆说媒

家住乡下的王婆婆,用花言巧语蒙骗了不少善良诚实的乡邻,做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天,王婆从邻居口中,得知东村有个青年,人长得五大三粗,就是因从小顽皮,不慎摔伤了腿,伤好后留下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西村有个姑娘,浓眉大眼心灵手巧,却偏偏长了个扁平鼻子,身价一下子降了三分。他俩因各自的缺陷,二十大几的人了还没有说下结象。王婆觉得有利可图,就主动上门,替两位青年说媒,并约好见面的时间和方式。

那天,男青年骑着高头大马,英俊威武地从女青年的门前经过。女青年早已手拿鲜花,捂着脸等候在那里,一副含羞的样子。结果两人皆大欢喜,亲事告成,王婆从中自然捞到许多好处。等到成亲那一天,新郎新娘显露出各自的缺陷时,才明白王婆作弄了他们。

假象最容易把人迷惑,虚假的东西也就经常以美好的面目出现

四、 馋嘴王婆

乡下,农闲时人们都有相互串门拉家长的习惯。一天,王婆的丈夫王麻子外出,临近中午,王婆一个人懒得做饭,在家里坐不住,便到邻居家去串门,正赶上邻居吃午饭。

邻居家吃的是面条,女主人捞了一碗让王婆吃。王婆不好意思进门就吃人家的饭,就说自己吃了饭。眼看邻居一家快吃完了,馋嘴的王婆再也忍不住了,对女主人说:“你把面汤盛一碗,让我喝一碗面汤。”女主人正要给她盛面汤,王婆又说话了:“里面留几根面条也不要紧。”女主人不便把汤盛上来,只好捞了满满一碗面,端给了王婆。王婆接过饭碗,顾不得许多,三扒两下把一碗面吃了个精光。

 一个人的本性是难以掩盖的

五、 王婆索鸡

一个贪玩少年,奔跑中踩死了王婆家一只正在街头觅食的下蛋母鸡。这下子可不得了啦,王婆向少年的爹妈提出赔偿母鸡三年的损失:“我一只鸡一年生一百颗蛋,孵化一百只小鸡。一百只小鸡长大了,第二年每只再下一百颗蛋,加起来下一万颗蛋。三年头上,我这一万只鸡就下一百万颗蛋。我把这些蛋卖了,一处大瓦房院也盖起了,你们看怎样赔偿我。”

听了王婆的话,一向老实把交的少年父母顿时被弄糊涂了,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此时,村里一位主持正义的长者发话了:“既然你一只鸡三年能生一百万颗蛋,那别的鸡也一定能生那么多的蛋。他家赔你两只大母鸡,蛋就下的更多了,足够你盖两处大瓦房院了!”

刁滑蛮横的理论,总是显得那样荒唐可笑

六、快嘴王婆

王婆骑着丈夫王麻子赶的小毛驴儿去住娘家。半道上,经过一个小村子,村门口坐着两位妇女拉家常。她俩说的话正好传入王婆的耳中:“你家的猫娃子长得比骆驼还大,肯定比骆驼的胃口好!”

刚走出小村,王婆便对丈夫嚷嚷开了:“天底下大了,什么事都会发生,这么大点儿个小村子,还出了猫娃子比骆驼大的奇事!”丈夫说:“或许人家说的是别的什么事,弄错了让人笑话。”王婆把脸一沉:“我又不是聋了,还能把话听错?”

回到村里,王婆逢人便说,小村出了奇事,猫娃子大过了骆驼。村里几个少年相信了王婆的话,结伴走了几十里到小村子里去观看奇迹,结果扫兴而归。原来,骆驼和猫娃子是一对亲兄弟的名字,弟弟猫娃子的身量长得结实,超过了哥哥骆驼一大截,根本不是王婆说的什么猫娃子比骆驼大。 

道听途说,不了解事情的全部就匆忙下结论,其结果往往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七、 王婆受骗

生性吝啬的王婆,这一天正为想吃油糕,舍不得用油而苦恼之际,猛听街外有人喊道:“卖省油糕法来!”王婆一听,忙从家中跑出来,问道:“你当真有做省油糕的办法?”“当真!”“那请你把它教给我如何?”“当然可以,不过……”来人停住了说话。王婆忙说:“你说出来,我还能亏了你!”王婆求法心切,忍痛掏出几分银子,送给来人。来人接过银子说:“我肚子走得饿了,吃完饭再说也误不了什么事。”王婆只得准备茶饭。

 饭后,王婆又问省油糕的做法,来人说:“村中人多眼杂,不如出村外我再告诉你。”王婆无奈,只得跟了来人到了村口。来人和王婆走出村口一大截后,便大声对王婆说道:“吃糕用笼蒸好了,不用油炸,吃素糕不成了省油糕吗?”说完扬长而去。王婆听了,差点没咽了气。

贪图非分的人,往往最容易上当受骗

八、 王麻子盘炕

王婆的丈夫王麻子,除了儿时生病起了一脸麻子外,其实是很勤快的。他有一门绝活儿,就是专门为别人家盘炕,盘出的火炕通烟性能好,炕面热得快。周围的人都乐意请王麻子去为自家盘炕,他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自从王婆嫁给王麻子,王婆嫌丈夫干的是独家买卖,挣的工钱却不多,就唆使王麻子想方设法多要工钱,达不到目的,事主的炕洞就不会通畅,炕面自然不会很快热起来。王婆还教给王麻子一个绝招,盘炕过程中,趁人不注意,在冒烟的直筒内,堵上一层薄纸。等事主请他吃上一顿好饭,他才会从房上把一块砖头扔入烟筒,使烟洞畅通无阻。为此,王麻子用同样的工效,却得到了比原来多几倍的工钱。

就在王婆为自己的点子洋洋自得时,王麻子烟洞堵纸的事被人识破了,除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工钱,还被事主狠狠打了几个耳光。因为做坏了行情,人们宁肯从别处雇人,也不让王麻子给他们盘炕了。王麻子夫妇的日子一日紧似一日,与他家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少。

弄虚作假者,在干着损人利己勾当的同时,最终饱尝苦果的,往往是他们自己

九、 王婆偷麦

王婆在乡下居住时,邻居是一位年过花甲耳聋眼瞎的老婆婆,儿女们都不在身边,也很少回来。老婆婆的堂屋,放着满满一缸麦子,上面盖着木板,作为存粮,预备灾年急用,所以平时很少往开揭缸。

一天,王婆来老婆婆家串门儿,无意中听到老人说,她家有一缸防灾年的麦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婆是个见小之人,临走时,轻轻揭开老婆婆缸上的木板,顺手抓了一把麦子,心里想着,一缸麦子,抓一把并不显眼,老婆婆肯定不会知道。

从此,王婆来瞎眼婆婆家串门儿串的越发勤快了。每次走时,总要顺手抓一把麦子带回家中。日积月累,眨眼之间半年过去了,老婆婆揭开木板,想摸摸麦子潮湿了没有。谁知伸手一抓,扑了个空,再往前伸才抓住,麦子只剩下半缸了,老婆婆顿时呆住了。等她回过神来,明白自己的麦子被人偷了,便走出院门,大声叫骂起来,惊动了许多人。王婆在村里的名声本来很不好,经老婆婆一说,人们都明白了她的麦子是王婆偷了,众人都骂起了没良心的偷人贼。

听到街上有人吵闹,王婆还以为出了啥热闹事儿,忙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没想到是老婆婆丢了麦子,自己的丑事暴露了,在众人的一片唾骂声中,她红着脸没趣地回了家。

事情败露后,王婆在村里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得让丈夫王麻子把家搬到阳谷县城里去住。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十、王婆卖瓜

王婆从农村搬到城里,迫于生计,找了块地盘,和丈夫王麻子做起了西瓜买卖。当时,女人们很少在外抛头露面,上街做生意的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当王婆打扮的花枝招展时,很快引来一大批看稀奇的人,再加上她的伶牙利齿,对自己的瓜夸大其辞的宣传效应,很快便销售一空。

尝到甜头后,王婆很快又从乡下贩来一批西瓜,想着再挣一笔钱。谁知因先前卖出去的西瓜,与她所说的味道相去甚远,做坏了行情,买瓜的人一传十,十传百,都说街上卖瓜的女人嘴上说得好,卖的瓜却不怎么样,还在秤头上做手脚,所以再也没有人来买她的西瓜了。不久,这些卖不出去的瓜便全部烂掉了。

虚假广告是不会长久如愿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以说是开了虚假广告的先例

十一、王婆哭夫

王婆和丈夫王麻子,在阳谷县城一呆就是几十年。其间,王麻子扫大街、掏厕所、抬轿子、拾破烂、做货郎,东奔西忙,各种苦活儿累活做了个遍,日子却过得紧巴,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不饿肚子。

看到左邻右舍的日子都比自家的强,王婆没有一天不责骂丈夫的,说自己嫁了王麻子算倒了八辈子大霉,诅咒王麻子早死。遇事稍不顺心,就拿王麻子出

气,轻则叫骂不已,重则摔盆子打碗,闹得四邻不安。有时在睡梦中,王婆也要把丈夫教训一番,奔波劳累了一天的王麻子,连个安稳觉都睡不踏实。

由于辛劳过度,加上心情不爽,正当壮年人高马大的王麻子,终于累倒了身子,英年早逝。出丧那天,王婆跪在棺材边,大哭不止:“我的王麻子呀,你为啥要死去。你走了谁管我呀,谁替我倒洗脚水;谁帮我把饭做呀,谁给我把柴劈;谁让我出闷气呀,谁给我暖被子;谁领我回娘家呀,谁伴我去看戏;我的王麻子呀……”王婆哭得一连昏过去好几次,引得周围不少看热闹的妇女都掉了泪。

有些人对待他身边的东西,包括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亲人和伴侣,往往在拥有的时候,不懂的爱护和珍惜,甚至视为累赘而加以摧残践踏,一旦失掉之后,才体会到他们的珍贵而追悔莫及。正所谓:王大在嫌王大,王大不在想王大

十二、王婆与潘金莲

贪图钱财损人利己的王婆,不但想方设法让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还与他们合伙毒死了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当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武二郎弄清哥哥非正常死亡时,把王婆、潘金莲及街坊邻里收拢到一块。他让潘金莲交待出谋杀武大郎的经过后,一下子扯开潘金莲胸脯的衣服,当众杀死了她。

就在武松扯开潘金莲衣裳的刹那间,王婆顿时昏了过去。原来,王婆年轻的时候,因作风轻浮,未曾出嫁,便与一已婚男子来往,怀了身孕。为了掩人耳目,王婆的父母把她寄放到百里外的清河县亲戚家中,暗中生下一女送给他人,然后返回家中,匆匆忙忙嫁给了满面疤痕的王麻子。

女孩生下后,王婆清楚地记得,她的胸脯处有一个显著的黑痣。女孩长大了。养母把她送到一个大户人家做使女,因为大户纠缠,使女不从告了女主人。那大户怀恨在心,为了报复,把她嫁给了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武大郎不堪忍受当地无赖的骚扰,带着妻子潘金莲迁到了阳谷县,与王婆成了邻居。为邻不久,有人就对王婆说,她和潘金莲长得如同母子,王婆自己也觉得有点像,只是认为她不可能是自己的女儿,事情也就过去了。

谁知,就在武松扯开潘金莲的衣服,露出胸脯上的黑痣时,王婆才确信她就是自己的私生女儿,可一切都已晚了。等王婆婆清醒过来,潘金莲早已人头落地。

损人利他己者,蒙受损失最大的,最终还是他自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